关于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时间:2022-07-31 08:42:49 意义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精选6篇)

  关于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1

  设计说明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这节课是在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分数的学习和探究,是一节抽象的概念课。针对这一点,在设计此课时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直观且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操作活动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单位“1”的表象。

  利用直观演示,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本设计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及单位“1”的意义,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从而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彩带 米尺 苹果

  学生准备

  正方形纸片和圆形纸片 8个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了解分数的产生

  1、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一条彩带的长度,发现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一段,这一段不够一米。

  提出问题:如果用“米”作单位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2、分物。

  (教师拿出一个苹果)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每人分得的部分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3、引入新课。

  人们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感受分数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分数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兴趣。

  ⊙探究分数的意义

  (一)分数的意义。

  1、动手操作。

  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并说出的意义。

  2、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说出的意义。

  3、课件出示教材46页香蕉和面包图片。

  (1)说一说,每根香蕉是这把香蕉的几分之几?

  (2)同桌合作分一分这盘面包(用小正方形代替面包),看看有几种分法。

  预设

  生1: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

  生2: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

  生3: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7份是这盘面包的。

  4、认识单位“1”。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5、总结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关于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P60—6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许多物体;

  2、在说一说、分一分等体验中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意义,并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食物,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3、沟通分数与整数的联系,认识分数是一种数。

  4、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并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在正确理解单位“1”。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正方形纸、圆形纸。

  教学过程:

  一、教学分数的产生

  1、观察主题图,古代埃及人测量物体长度时把绳子打结,一个绳结为一个单位长度,在测量这个石料的长度是三个单位长度多一点,能用整数表示吗?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板书:分数)

  2、巩固平均分。

  (1)情景图:在这幅图上两个小朋友分东西,只有一个饼,每个人平均分的能用整数表示吗?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2)如果这样分,能用1/2来表示吗?看来表示分数“平均分”很重要。(板书:平均分)

  二、认识单位“1”。

  1、认识单位“1”是一个物体。

  (1)教师以个人举例认识“1”可以表示1个物体,学生举例认识可以用“1”表示的物体。

  (2)引导认识一些物体可以用单位“1”表示。

  师例举:我们这里9个同学是一个……,可以用“1”来表示。学生例举出一些物体也可以用“1”来表示。

  (3)认识“1”与一年级时学习的1的区别。(以前的都是一个物体,现在这个1除了这些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

  2、揭示单位“1”。

  (1)出示3个苹果,认识“1”

  ①师生共同研究3个苹果能否用“1”来表示。

  ②怎样可以一眼看起来就象个“1”。(形象化,加一个圈。)

  (2)把三个苹果看作“1”认识单位“1”的计数单位的'性质。

  ①认识6个苹果用“2”表示。

  ②认识12个苹果用“4”表示。

  ③揭示单位“1”的计数单位性质。

  ④巩固认识单位“1”是计数单位。

  认识“5”、“6”。

  三、认识分数。

  (1)沟通分数与整数的认识,确立认识分数是一种数。

  ①把一个月饼看作单位“1”,一一出示5、3、1个月饼,引导学生说出所表示的数。(强调有几个单位“1”就用几来表示。)

  ②出示3/4,区别为什么用分数。(当不够一个单位“1”时用分数来表示。)

  ③强化为什么是用3/4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

  (2)小结:有几个单位“1”就用几来表示,不够一个单位“1”就用分数来表示。

  (3)认识分数表示与单位“1”是什么无关。

  ①逐渐出示长方形为单位“1”、单位长度为“1”8个圆片为“1”主题图。学生表示出各自的数。

  ②引导学生观察共同点。(都用3/4表示)

  ③分析为什么都用3/4表示。说明用分数表示的与单位“1”是什么没有区别。

  四、表示分数

  1、表示1/4。看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先分一分,再涂一涂,表示出1/4。

  出示引导语;我把( )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了( )份,涂了( )份,用分数表示就是( )。

  学生进行演示。

  2、表示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

  刚才有些同学说没有画几个,不够过瘾,我们现在就再来画一画。

  出示要求。我把( )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了( )份,涂了( )份,用分数表示就是( )。

  五、揭示分数

  分数是怎样定义的呢?我们来看看书上61页是怎么说的。

  六、认识分数单位。

  (1)出示做一做,填分数,

  (2)认识单位“1”。

  分析:把这些糖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其中两份是多少?把它平均分成4份,3份是多少?为什么用3/4?(一份是1/4,3份是3个1/4。)

  揭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认识分数单位与分成的份数相关。

  七、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有关知识,同学们还想认识更多的分数的知识的话,下来“百度”一下。

  关于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知道分数是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2、在正确理解单位“1”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分数解决有关的问题。

  3、通过操作、分析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整体”的基础上,理解单位“1”的含义。

  2、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

  一分为二(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

  (2)引导观看课本上的插图及视频,介绍古时候人们在测量时也遇到了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问题。

  概括总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表示。

  (3)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2、完成导学案的内容

  3、合作学习

  (1)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表示分数。

  14请大家仔细观察同学们的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先自己想一想,在和同桌说一说。相同点: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板书:平均分)不同点:分的东西不同,分的东西的总体的数量也不同。他们把什么平均分成了4份?

  总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用来表示。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整体单位“1”)

  (2)我们还可以把哪些东西看成单位“1”?

  (3)再次研究。

  露出来的一部分是一个整体的,你能画一画,并说一说它的整体是怎样的吗?

  134414143414的意义。

  (4)学生任意写一个分数,并和同桌说一说分数表示的意义。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5)认识分数单位:

  学生先完成做一做再交流,概括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的单位。

  说一说、、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说一说它们有几个这345623样的分数单位。

  5、课堂检测:导学案的“当堂检测”内容。

  6、布置作业:练习十一1、2、3。

  四、板书设计: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整体——单位“1”

  分数的意义: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

  关于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4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四课时

  分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5页例4,做一做1~3,练习8~13。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2、能解答生活中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了解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约分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算一算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

  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新知

  1、例题4: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 千米/分。

  2、解决问题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 。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1)阅读理解。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组织交流对题意的理解,得出

  ①乌贼的速度是 千米/分。

  ②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 千米/分的 。

  (2)列式解答。 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交流解答过程。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启发思考。

  在分数乘整数时,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这里,我们是否也可以进行先约分呢?该怎样进行约分呢?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4)交流讨论。

  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得出:分数乘分数,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约分时,分子的两个因数和分母的`两个因数进行约分,即

  3、解决问题二: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1)学生独立解答,约分: (㎞)

  (2)教师指导:分数乘法也可以这样直接约分。板书: (㎞)

  强调:分数和整数相乘,整数可以和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

  4、试一试。

  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强调: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约分。)

  5、小结。在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问题1:先让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组织交流。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

  3、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练习9~13

  关于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5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页的例1和第28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联系不同的知识,作出不同的推理,体会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

  2、在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最优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整理策略

  谈话:从三年级上册起,每一册数学都教学一种策略,你们知道我们学了哪些策略?(学生可能已经忘记,教师帮助回顾整理:依次是分析量关系的从条件向问题推理和从问题向条件推理,帮助理解题意的列表整理和画图整理,还有枚举转化假设与替换等策略)

  提问:这些策略你们都学会了吗?今天我们将合理的选择这些策略来解决新的问题,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板书课题:转化的策略)

  二、合作探究,运用策略

  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

  学生读题,自主完成。

  谈话:这是一个稍复杂的分数问题,除了用刚才我们做的方法来解决,你们能否用以前学的策略来思考呢?(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

  小组交流方法。

  汇报交流情况:(学生遇到困难可作适当的引导。)

  ① 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理解2/3这个分数的意义,可以画线段图,看出男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2/5。原来的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2/5,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3/5,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这是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②根据分数2/3的意义,可以推理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原来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是按比例分配问题。

  ③根据分数2/3的'意义,想到女生人数看作3份,男生人数是2份,于是产生解题思路:先算出1份是几人,再算2份、3份各是多少人。

  ④把作为单位1的女生人数设为x,那么男生人数就是2/3x,利用美术组一共35人,能够列方程解题。

  谈话:通过刚才的汇报和交流看出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那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呢?(让多名学生回答,征求各自的看法。)

  刚才我们运用了不同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能检验一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吗?(引导学生交流检验方法)

  2、做第28页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运用刚才学过的策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要求学生说说你选择了什么策略,是怎样想的( 通过他们在交流中获得这些体验,让学生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1题。

  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里的数量关系,写出分数,并转化成比。或者写出比,再转化成分数。(这道题可以看作沟通数学概念之间联系,有助于问题的转化。)

  2、练习五第2题。

  根据已知的比或百分数,把线段图补充完整,要求借助线段图,把稍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探索原来问题的解法。(在线段图上可以联想到的数学信息越多,思维就越开放,问题转化的思路会越开阔,解决问题的资源也就越充分。)

  四、课堂小结 , 提升策略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很多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果能合理选择,就能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3题。

  关于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例2、例3,第39页“练一练”,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能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理解假分数与真分数之间的关系,体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的合理性,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假分数的意义,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

  教学对策:

  要以学生对分数单位的理解为基础,通过涂色的操作,使学生经历假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假分数与真分数的内在联系,体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合理性、科学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光盘;学生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做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2、你能说出一些分数,并说明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

  二、教学新课

  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1)出示例2

  学生涂色表示相应的分数。

  把每个圆都看作单位"1",都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分之几?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每个分数里有几个1/4?

  要表示5个1/4,该怎样涂颜色?明确:用一个圆最多只能表示4个1/4,表示5个1/4要用两个圆。5个1/4就是5/4。

  通过刚才的涂色,你有什么发现?

  当涂色部分不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涂色部分正好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等;涂色部分超过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

  (2)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涂色。

  要表示每个分数,各要涂几个1/5?分别用了几个圆?你有什么发现?

  (3)分数分类

  比较例2、例3中的这些分数,你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认识概念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分子和分母相等或者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

  和1相比,谁大,谁小?

  你能分别举几个真分数或假分数吗?

  你能再说说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特点吗?

  2、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请学生说一说分别把什么看做单位“1”?

  (2)做"练一练"第2题。你是怎么判断的?

  (3)判断。(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真分数一定小于假分数。

  假分数都大于1。

  小于7/8的真分数只有6个。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七第一题

  学生独立描点

  真分数集中分布在0和1之间的这一段上,而假分数则分布在从1开始向右的.部分,进而体会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

  2、练习七第二题

  3、练习七第三题

  4、练习七第四题

  独立完成

  学生说说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的?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课后反思:

  结合具体的分类引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安排比较合理自如,既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差异,又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逻辑。教学中通过“放”与收的结合,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这一内容学生掌握得不错。

  授后小记

  教学例题时,让学生自主对两个例题中出现的分数进行分类并说说分类的理由进而引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定义非常顺理成章。

  在此我还增加了一个环节,让学生验证一下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数值与1相比的大小情况,学生发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或等于1。这对学生以后分数的大小比较十分有利。

【关于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相关文章: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02-09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03-16

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反思(精选8篇)07-31

五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优秀教案(精选6篇)07-31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6篇03-16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6篇)03-17

分数产生的意义教学设计09-01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的教学反思(通用8篇)07-30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通用5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