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端午节教案

时间:2022-05-31 13:28:00 端午节 我要投稿

关于端午节教案模板集合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端午节教案模板集合9篇

端午节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幼儿对端午节民族文化的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

  3、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粽子的制作方法,尝试手工制作粽子。

  二、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端午节》

  2、儿歌《快乐的端午节》

  3、故事《屈原的故事》

  4、端午节相关习俗文化图片

  5、粽子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厨师教学课件,进入芝麻开门环节,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跟读儿歌《快乐的端午节》,感知端午节的习俗。

  (2)你们刚才听了儿歌,儿歌中描述了什么内容?

  (3)这是什么节日?图中的人们都在做什么?

  教师出示相关的课件,幼儿观看图片,人们正在赛龙舟,这是端午节的习俗。

  2、教师继续出示课件,进入社会大观察环节,幼儿观察图片,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1)你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2)你们家里是怎样过的端午节呢?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来时,家里会吃粽子,诱人赛龙舟,还会插菖蒲、挂艾蒿。

  3、教师讲述故事,调动幼儿的情感。

  (1)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屈原的故事,激发幼儿的情感。

  (2)请幼儿听完故事后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故事中的屈原说点什么呢?

  4、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图片,认识粽子以及包粽子的步骤方法。

  (1)教师播放包粽子的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2)教师分发好吃的点心:粽子。

  (3)幼儿品尝粽子,在吃粽子的环节中感受节日的气氛。

  四、活动延伸

  (1)教师将手工制作材料:卡纸、纸黏土等材料投放到美工区,引导幼儿在美工区动手制作“包粽子”。

  (2)教师在本次端午节主题活动结束后,还可以举行一次端午节班级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当天一起来包粽子。

  五、资料库

  端午节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挂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五月五是端午节,

  五月初五是端阳。

端午节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

  1、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2、引导学生珍惜并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热爱祖国。

  3、锻炼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辩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自己调查走访,查阅资料。

  2、小组活动中的合作交流。

  三、教学准备:

  分小组搜集并整理资料,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二)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1、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别称吗?(分小组汇报成果并补充)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也很多,你都知道哪些?(学生分组交流)

  (三)活动二:端午讲故事

  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

  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

  (四) 活动三:端午话习俗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

  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课件展示: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4、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5、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

  种琳琅满目。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你知道吗?(学生自由交流)

  (五)活动四:端午颂诗词

  同学们都搜集了哪些与端午节相关的诗词呢?(学生交流分享)

  (六)活动五:谈感受,激发情感

  今年端午节你打算怎么过?(学生交流自己的计划。)

  五、教师总结: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相信我们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最后老师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传统文化课,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在以后的时间里努力学习,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端午节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我国端午节的习俗,由来与时间,尝试查找日历中的农历.

  2,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

  活动准备:1,孩子前期经验:用各种方式收集信息与调查记录传统的节日,来历与习俗.在前期活动中,认识日历.2,环境材料创设:多媒体设备以及课件"端午节"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忆:引出端午节

  1,在一年中,有许多节日,你知道哪些节日是只有人才有的节日

  :只有人才有,别的国家没有的,从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节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传统节日(出示字卡: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2,最近,要有一个传统节日,猜猜看是什么节日 (端午节)

  二,交流分享:端午节的习俗与由来

  1,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有什么快乐的事情

  :端午节可以包粽子,吃粽子,这是吃的方面;可以划龙舟比赛,这是游戏;戴香包,香香的;戴红丝带,这是用的.端午节有许多开心的事情.

  对于端午节你还知道些什么

  插艾叶,戴香包,画药酒通常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是良好的祝愿,祝愿小朋友身体健康,夏天不生病.

  :

  端午节有吃的,有玩的,有戴的,还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夏天快到了,保健康,求吉祥.

  2,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请幼儿说说看,个别零散经验的交流.

  播放多媒体"端午节的来历",给幼儿完整的认识,梳理,丰富经验.

  听了故事就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扔粽子,为什么划龙舟了.

  :

  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与来历.端午节是为了记念屈原先生,希望后人能够记住他,学习他那么爱国的.

  三,操作,探索:端午节的时间

  了解端午节的时间,感受农历为所特有的

  刚才小朋友对端午节说了那么多,老师这里有一个疑问,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几月几号吗 这里有一张今年的日历,我们来找找看,为什么端午节有两个时间呢 (一个公历,一个农历)找一找日历上的5月初五.

  :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原来端午节是按照农历的时间庆祝的,是我国特有的节日.以后我们再来找一找传统节日是什么时间.

端午节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了解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习俗,体验集体共度端午节的乐趣。

  2、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绳、彩蛋。

  活动准备:

  1、准备制作端午节习俗物品的各种材料:

  粽叶、糯米、线等;各种形状的布片、订书器、棉花、香水、干花;煮熟的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油画棒;各色缎带、绒线、绉纸。

  2、端午节相关图片,艾草和菖蒲。

  3、邀请幼儿家人一起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

  1、主持人致开场辞

  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心情是相同的。端午节在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等。

  随着端午节脚步的临近,为了增进小朋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今天我们_x幼儿园的小宝宝们邀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度这个美好的传统佳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掌声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吧!

  2、手工活动:

  (1)家长们表演包各种花式粽子的技艺。

  (2)制香囊、画彩蛋、编制五彩绳,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结束后展示作品并相互赠送。

  3、亲子游戏:

  《袋鼠》

  人数:1名幼儿+1名家长,共8对,分4组;

  形式:单面接力;

  准备:各组粽子2个,终点处摆椅子4把。

  玩法:幼儿面对家长,双手抱住家长的脖子,双脚勾住家长的腰。家长双手各握一个粽子,教师发令后,家长抱幼儿向前跑,双手不能碰幼儿,绕过椅子,返回,将粽子交给第二对家庭,继续游戏,最先完成的一组即为获胜。

  《赛龙舟》

  人数:1名幼儿+1名家长,共4对,分4组;

  准备:纸箱龙船四个,塑料椅子若干。

  玩法:幼儿在妈妈或爸爸的带领下套着纸箱做的龙舟,绕障碍前行接力,先到终点的队伍获胜。

  《快乐运粽子》

  人数:1名幼儿+1名家长,共8对,分两组;

  形式:对面接力;

  准备:各组小桶一个,粽子若干。

  玩法:幼儿提着小桶,走过独木桥,走到另一端取筐里的粽子再走回来,将粽子放回到队伍前的篮子里,把小桶传给下一位幼儿,继续游戏。在规定时间内看哪组运的粽子多为优胜。

  活动结束:

  亲子活动结束,各班组织幼儿与家长到班级分享美味的粽子。此时,老师可编辑园所动态,记录活动过程,分享给全体家长和幼儿。

端午节教案 篇5

  活动:话说端午节

  重点领域:(语言领域、社会性领域)

  活动要求: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

  活动准备:

  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鲜肉粽子、咸肉粽子、 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

  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2、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出示鸭蛋网,讨论鸭蛋网的用处及来历,并欣赏鸭蛋网的造型、结构美。

  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谈论自己的鸭蛋网的形状、来源,欣赏其结构美。

端午节教案 篇6

  一、活动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围绕“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三.活动时间:20xx年6月16日 四.活动地点:初三(8)教室

  五.活动准备: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准备材料。 六.活动过程。 1、开场白

  班主任:又到一年粽飘香,你们是否对华夏传统节日——端午节有所期待呢?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今天,老师和大家在这里共度佳节。 2、了解民族文化

  班主任:(1)你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关于端午节有哪些传说?

  生: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担忧国家兴衰,愤而抱石头投汨罗江自尽,而感动天下百姓,百姓为怕鱼儿吃掉屈原尸体。于是用竹叶包成肉粽投入江中,这就是端午吃粽子的由来。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2)在我们这儿过端午节有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呢?

  生: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撮五彩线、喝雄黄酒、悬艾叶菖蒲等 (3)你打算怎样度过今年的端午节呢? 生:我打算和家人一起吃粽子来过今年的端午节。 ??

  3、游戏开始 (一)吃粽子比赛

  班主任:我们先来猜个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肚里藏,要吃珍珠肉,解带扒衣裳。(谜底:粽子)

  班主任:下面我们就来个吃粽子比赛,怎么样?(班主任讲规则) 参赛者以四人为一组,蒙好双眼,待主持人宣布“开始”后,各参赛选手在原地转五圈,然后找到自己的粽子,以最快的速度解开包装吃完粽子,当完全咽下后举手示意,由小组长检查无误后示意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为完成游戏时间最短的获胜选手鼓掌。

  班主任:从大家刚才的表现,可以看到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过节的快乐。 (二)缝香包

  先由班主任讲解缝香包的要领和针法,然后同桌两人一组,班主任宣布“开始”后,再动手,同桌可以互相帮助。时间为15分钟。比赛结束后,由班干部推选出5个制作的精美的香包,制作人各自配戴自己的作品一块合影留念。 (三)撮五彩线

  还是同桌两人合作,各自把自己准备好的五彩线拿出来,待班主任喊“开始”,自己动手开始撮,限时3分钟。完了之后,把自己的成果戴到手上,举手示意成功。

  (四)为了纪念我们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我班的同学们都办了手抄报,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手抄报,并评选出优秀的手抄报。 (分小组展示手抄报) 七、反思与拓展

  这次活动,通过师生讨论交流、游戏活动、展示作品,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与价值,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看了你们自己策划的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希望你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勉励自己,不断进步!

端午节教案 篇7

  城南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活动策划实施方案

  一、活动来源: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

  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②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

  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

  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⑤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二、大班年龄段节庆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如:吃粽子、挂艾草等;

  (2)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3)喜欢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节,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三、大班节庆活动实施概况:

  1、屈原的故事(语言)

  2、童谣《拍手歌》(语言)

  3、感受赛龙舟(社会)

  4、美丽的龙舟(艺术)

  5、龙舟竞赛(健康)

  6、我爱吃粽子(科学)

  四、端午节庆活动环境创设及资源利用

  1.各班级幼儿进行手工粽子折纸和涂色,并进行环创布置;

  2.大班活动领域三楼音美大厅走廊陈列幼儿收集的与端午节有关的物品,悬挂艾草、粽子、鸭蛋、香包等;

  3.展板三个班级一组,主题明显,体现端午主题活动;

  4.龙舟的制作,六个班级合作制作;

  5、各班以端午节为主题更换主题墙饰,展示幼儿参与端午节活动的全过程及在活动过程中的发现、收获与体验。大班可以以“我的调查”、“我的发现”等为标题展示幼儿端午节活动进展情况,如:有关端午的问题以及对端午的传说与习俗方面的调查资料等。

  3、区域中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如:

  ①图书角:提供有关端午节的图书、图片,供幼儿欣赏、阅读; ②体育角:提供“赛龙舟”游戏所需的竹竿、彩条、纸棍、小旗等,供幼儿游戏;

  ③动手区:大班提供纸、线等材料供幼儿尝试包粽子、缝香包、编鸭蛋网,

  4、家长园地:介绍主题活动中须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主题活动进展情况等

  五、家园共育:

  1、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及收集,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2、可以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和老师、幼儿一起包粽子活动(大一班),共同感受节日做做、玩玩、尝尝的快乐;

  六、大班主要教育活动方案

  活动一:屈原的故事(语言)

  活动目标:

  1、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

  2、能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述,乐于在集体中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有关《屈原的故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倾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指导语: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2、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导语:①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②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的?③假如你是屈原,国君不接受劝告,你会怎么做?(教育幼儿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3、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活动二:童谣《拍手歌》(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学习童谣,能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对童谣活动感兴趣。

  2、迁移有关端午习俗的相关经验,尝试续编童谣,体验编编、说说、玩玩的乐趣。

  活动准备:与端午节习俗相关的图片、实物。幼儿进行过有关端午节习俗的调查。

  活动过程:

  1、欣赏童谣,理解主要内容。

  (1)交流有关端午节习俗的经验。

  ★指导语:端午节,人们都会有些什么活动?

  (2)欣赏童谣《拍手歌》,理解主要内容。

  ★指导语:①在这首童谣里,你听到了什么?②你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根据幼儿的讨论、交流情况,帮助幼儿理解“门插艾、香满堂”等。【幼儿园中、大班端午节活动策划实施方案】幼儿园中、大班端午节活动策划实施方案。)

  2、学习童谣,了解拍手游戏的玩法。

  (1)尝试朗诵童谣。

  (2)讨论拍手游戏的玩法,激发朗诵兴趣。

  ★指导语:①这首童谣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叫《拍手歌》?②我们可以怎样念这首童谣呢?(引导幼儿两两结伴边对拍手边朗诵童谣。)

  (3)两两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

  3、迁移端午经验,尝试续编童谣。(如:五月五,是端阳,香包带,香满堂;五月五,是端午,龙船下水人跳舞。)

  4、记录并欣赏幼儿创编的童谣。

  活动三:观看赛龙舟(社会)

  活动目标:

  1、知道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风俗习惯,感受竞赛活动的热闹气氛。

  活动准备:了解本地举办“赛龙舟”的活动情况。

  活动建议:

  1、与组织“赛龙舟”活动的有关单位联系,确定参观地点及时间。

  2、请家长带幼儿前往参观,观察龙舟的外形特征及赛龙舟时人们的动作表现,感受竞赛的热烈气氛。

  3、引导幼儿交流赛龙舟的场面以及自己观看赛龙舟时的心情和感受。

   活动四:美丽的龙舟(艺术)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画、撕、剪、贴等多种方式和同伴共同装饰美丽的龙舟。

  2、乐意和同伴共同协商,分工装饰龙舟,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幼儿有参观赛龙舟活动的相关经验。赛龙舟的照片、未装饰的龙舟、彩纸、笔、剪刀、胶水、抹布等。

  活动过程:

  1、观察端午节龙舟比赛的照片,回忆龙舟的外形特征,激发装饰龙舟的兴趣。

  ★指导语:你看到的龙舟是什么样的?上面有什么?

  2、观察龙舟,讨论装饰龙舟的方法,激发合作装饰的兴趣。 ★指导语:①龙舟上缺少什么?怎样才能把龙舟装饰得漂亮呢?②你准备装饰龙舟的哪一部分?用什么方法?需要什么材料?

  3、分组协商、分工装饰龙舟。(观察幼儿合作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幼儿进行指导。)

  4、举办“美丽的龙舟展”,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五:龙舟竞赛(健康)

  活动目标:

  1、尝试模仿划龙舟动作,两两合作协调向前快跑。

  2、积极参加竞赛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皮筋龙舟”若干。【幼儿园中、大班端午节活动策划实施方案】文章幼儿园中、大班端午节活动策划实施方案出自

  活动过程:

  1、模仿赛龙舟的动作(划船、打鼓、擦汗等)。

  2、游戏:《划龙舟》。

  (1)讨论两两合作划龙舟的方法。

  ★指导语:两人一组怎样能把龙舟划得又快又好?

  (2)自由结伴尝试合作划龙舟。

  (3)划龙舟比赛(分组接力比赛)。

  3、听音乐做全身放松动作。

   活动六:我爱吃粽子(科学)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2、初步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活动准备:幼儿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粽子,包粽子的材料(米、粽叶、棉线等)。

  活动过程:

  1、展示、介绍“我收集的粽子”,了解粽子种类的多样。 ★指导语:你带来的是什么粽子?它是什么形状、什么口味的?

  2、观看包粽子,了解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1)讨论、认识包粽子的材料。

  ★指导语: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吗?(根据幼儿所述,一一出示相应材料并加以认识。)

  (2)观看老师(或家长)包粽子、煮粽子的过程。

  3、品尝粽子、交流粽子的口味等,体验过端午节的乐趣。 活动七:端午节亲子活动(综合)

  活动目标:

  1、通过唱唱、跳跳、讲讲、尝尝等活动,进一步体验教师、幼儿、家长共同过端午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碟片、歌曲磁带、表演材料等。

  2、邀请幼儿家长参加活动。

  3、各种端午美食(粽子、绿豆糕、鸭蛋等)。

  活动建议:

  1、开展家长、幼儿互动式智力竞赛,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指导语:端午节是哪一天?人们是怎样过端午节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2、幼儿节目表演。

  3、家长、幼儿的亲子游戏(如:包粽子比赛等)。

  4、端午节美食自助餐活动。

端午节教案 篇8

  一、活动主题的确定

  在国务院新修定的法定假日中,五一长假被取消,而分别增设了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四个假日。孩子们对其背后的文化传统知之甚少,认为端午节不就是吃几个粽子吗?一点都不好玩,也值得放假?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同学们崇尚过洋节,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已经越来越淡化。如果再不弘扬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必将导致我们民族无形文化的急剧消亡和流变。激烈的讨论过后,孩子们迫切地想知道端午节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决定开展以“走进端午节”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来解开这些谜团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这次活动是对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进行探源。

  二、学情分析:

  我们四年级孩子,懂事、好学,喜欢阅读,但家庭条件一般,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其学习,家里有电脑的只在极少数,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学校网络、老师和课外书。他们对于的端午的认识也仅仅是吃几个粽子和鸡蛋,带彩线辟邪之类,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对屈原的了解也甚少。

  资源分析:

  电脑网络的普及,学校图书馆的开设,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搭建了亮丽的舞台;为孩子们提供了的实践的空间和取之资源;走访经验丰富、不忘传统的家长,也是实践中重要的社会资源。

  三、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来源及历史文化,用不同形式感受并展示。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中国传统节日对每一个中国人的意义,进而培养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并通过分组合作,感受与他人合作交往的乐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和与人交往的实

  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时间安排

  1.确立主题,成立小组,制定小组活动方案(一课时)

  2.各小组实践活动(四课时

  3.成果展示(一课时)

  4.活动延伸(一课时)

  四、活动实施过程

  (一)活动准备

  1.提出课题。师引导:“家长、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有多少?你们想通过什么方式得知?”

  生活动: 四人小组讨论后,少数服从多数,决定设计一个中国传统节日调查表,对初

  一至初三各一个班级的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师指导帮助学生完成问卷的制作与整理。师进一步引导:“通过调查结果,你最想说什么?最想知道什么?”

  生的兴趣被激发,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活动结果:对即将到来的端午节进行探源,就以部分同学比较熟悉的端午习俗粽子艾叶命名———粽艾香里话端午。

  【通过学生自主调查活动发现问题,从而有兴趣解决问题。调查结果让一些同学感受有些传统节日被人们忽略甚至遗忘的悲哀!】

  2.划分小组,推选小组长。师:你们想从哪些方面探源呢? 生活动,同学四人一小组讨论,教师适当提醒引导,决定从五方面探源: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探源组

  端午节的习俗——习俗组

  端午的诗词故事——文化组

  采访本地的老人及搜集本地的习俗画面——摄制组

  国外端午节习俗——涉外组

  师:子课题已经确立,根据兴趣自愿分成五组。

  生自由组合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同学进行兴趣选择与合作交往的辅导和鼓励,使他们坚定信心,积极参与适合自己的活动。

  老师提议:各组民主推选出有责任心的同学为小组长。 学生活动,各组或口头推选或投票选举。

  3.制定活动方案。在小组长带领下,各组同学集思广益,根据自己的任务内容确定活动方式。师建议每个组长根据组员特长

  分配任务,合理安排,鼓励用不同的方式展示成果。各组长上台交流活动方案,师生提出建议。师巡回指导组长分工明细,根据兴趣负责到人。各小组草拟活动计划,小组成员通过后制定完整的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计划表

  4.阶段性评价。从参与的积极程度、选择的活动内容及纪律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实践活动

  1.各小组预先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阅览室等校内资源查找所需的资料,教师协调各组查资料的时间和地点,保证活动进度。

  2.学生自愿报名当主持,在不影响小组进度的情况下准备台词。

  3.探源组活动,交流整和所有材料后,决定编排小品以纪念屈原,教师适当指导动作、表情等。

  4.习俗组三位同学整理搜集各地端午习俗的资料,两位搜集图片,两位美术爱好者画习俗画,并联系摄制组拍照片。

  5.文化组分工搜集端午诗词与故事,三位同学一组,争取脱稿复述。

  6.摄制组采访当地的老人,配合其他各组活动,教师首先对照像机的使用提出要求,由李娜同学专管,对与人交往的礼貌以及怎样设计采访问题等提出意见,然后与习俗组合作学习包粽子。

  7.涉外组主要通过网络、书籍等搜集外国端午风俗,交流感想,畅谈体会。

  另外,教师经常询问小组长,了解学生的活动进展情况,对遇到的困难及时指导帮助,来统一协调各组员意见。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同学有个性地表达,发扬创新精神。】

  (三)成果展示

  主持人杨焕、王群带领同学慷慨激昂的高歌《中国人》引入成果展示。

  1.探源组汇报。

  (1)讲端午节的六种起源:①源于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② 源于伍子胥的忌辰。③ 源于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④源于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⑤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⑥ 源于田文。

  (2)几个同学表演了小品“屈原颂”。

  (3)讲端午节名字的来源及别称。

  (4)通过对端午起源的探究,大家有什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主回答。

  【通过集思广益,用思想风暴的形式,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

  2.习俗组汇报。学生各代表发言:

  (1)介绍各地端午习俗,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等都有相同和不同的习俗,这些习俗的核心内容是辟邪除瘟保持健康,是真正的卫生防疫节。

  (2)展示搜集的端午香包、粽子和赛龙舟图片以及自画农村端午风俗画。

  (3)讲端午节戴五彩线的讲究。

  端午节戴五彩线可是很有讲究的。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而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制成的五彩线佩戴时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上。不过,我们这儿的大人为了祈求孩子平安、幸福,小孩子的双手双脚上都带五彩线。

  (4)搜集了许多关于四川地震灾区的新闻和灾区小朋友快乐过端午的照片。

  (5)谈本次活动的感受。

  【本环节关注灾区,激发同学的爱心,增强民族凝聚力。】

  3.文化组汇报。 学生代表交流:

  (1)关于端午节诗词。(2)门楣上挂菖蒲和艾叶的传说。(3)黄巢与艾叶的故事。

  【通过传说、故事,让学生明白:信任与爱心也是端午节的另一来源。】

  (4)组员互评活动表现。

  4.涉外组汇报。(1)外国也有端午节。(2)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然而,在国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习俗。(3)还搜集到20xx年11月24日,韩国申报“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全班同学纷纷发表自己意见,形成一场小型辩论赛:

  甲方:端午节仍是中国人的节日。乙方:端午节是汉文区的共同节日。

  【通过辩论,引起同学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增强爱国情

端午节教案 篇9

  活动:美丽的龙舟

  (一)活动要求:

  1.引导幼儿模拟构造龙舟,学习结构物体的基本特征与某些细微部分的建构方法。

  2.引导幼儿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准备花片、积塑、各种玩具。

  2.组织幼儿参观龙舟的画展。

  (三)活动过程:

  1.结合端午节的划龙舟比赛,引导幼儿根椐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龙舟的基本特征(幼儿也可自由讨论)。

  2.引导幼儿想想用什么玩具拼插龙舟?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舟的三角形船头、还有龙的形态,特别是龙头的建构。

  3.幼儿分组制作龙舟,采用各种已学的技能进行拼插。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头,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拼插龙舟的龙头。

  4.启发幼儿可大胆设计不同的龙舟,装饰龙舟的外形。

  5.将幼儿自己制作的龙舟放在活动室的周围,并让幼儿互相参观、交流、评评谁的龙舟最有特色、最有创新。

  三.户外体育活动:

  见周计划。

  活动反馈:

  1、幼儿对建构活动有浓厚兴趣,他们喜欢各种结构材料,尤其是花片、积塑。在拼插物体造型时,在颜色搭配、牢固程度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幼儿在拼插龙舟时,特别是龙舟的龙头拼插的比较难,所以在活动中我重点引导幼儿如何拼插龙头或是引导幼儿用其它的办法来解决如:用纸张画出龙头来,然后贴在积塑上等等。也有一部分幼儿拼插好龙舟后自己坐在龙舟上划龙舟玩的很开心。

【关于端午节教案模板集合9篇】相关文章:

关于端午节教案模板集合8篇05-28

关于端午节教案模板8篇05-03

有关端午节教案模板集合六篇05-25

关于端午节教案模板合集8篇05-28

关于端午节教案模板汇总10篇05-18

关于端午节教案模板汇编9篇05-15

关于端午节教案模板集锦6篇05-11

关于端午节教案模板汇总9篇05-06

关于端午节教案模板合集八篇05-02

小班关于端午节教案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