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总结

时间:2024-01-12 16:15:27 半年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23上半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总结(精选18篇)

  时光如流水般匆匆流动,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收获了不少成绩,好好写写工作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指导将来的工作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上半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上半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总结(精选18篇)

  上半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总结 1

  上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王集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供销社的大力支持下,在驻村工作队长的带领下,紧紧依靠村两委,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同全村父老乡亲一起努力工作,尽职履责,有效的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秦庄行政村位于皖西北平原地区,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沟河四通八达,适宜小麦、玉米、芝麻、红薯等粮食作物的种植和牛、鱼、鸡、猪、羊的养殖。全村由彭湖、秦庄、李庄、陈老庄四个自然村组成,耕地面积2951亩,人均0.74亩,共有人口1037户4194人,现系统中有脱贫户193户347人,其中监测对象19户36人,风险均已消除。

  二、工作总结

  (一)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

  1、贯彻落实中央以及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关于乡村振兴文件要求,巩固拓展“三保障”和安全饮水保障工作,加大贫困监测帮扶力度,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实施常态化、动态化监测和帮扶。

  2、做好销售帮扶工作: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积极协助第一书记联系帮扶单位帮助销售粉丝、牛肉、羊肉等农副产品,解决群众的农副产品滞销问题,切实为群众做好增收工作。

  3、积极推动产业发展。一是借助秦庄村已有的种养殖户资源,积极动员有产业发展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脱贫从事特色种养殖,上半年以来共帮助48户脱贫户发展特色种养殖实现本村群众的增收。二是持续推动现有的光伏电站以及扶贫车间和部分扶贫资金入股合作工作继续开展,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

  (二)开展教育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唯有重视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穷落后的问题。秦庄驻村工作队在上半年期间高度重视教育帮扶工作,通过开展六一留守儿童慰问活动给秦庄小学的留守学生捐赠书包、文具盒、笔记本等学习文具同时到脱贫户家中了解帮扶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申请“雨露计划”等教育帮扶政策,帮助解决生活经济困难,并鼓励学生要刻苦学习,立志成为回报家乡和祖国的有志之才。

  (三)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1.持续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协助村“两委”抓好村口、主道路、河沟以及巷道的垃圾杂物清理。用好村内公益岗位人员每周定期打扫村内卫生,同时在村内积极推进卫生知识宣传活动,大力营造村内人居环境整治氛围,动员群众全员参与,让每一位群众都有参与感、获得感。

  2、协助第一书记联系帮扶单位出资10万元为秦庄行政村陈老庄自然村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四)强化基层党建引领,促进乡村治理

  当前,推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乡村治理的关键,是保持农村改革发展和谐稳定的根本保障。驻村工作队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大力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对“两委”干部进行不间断集中学习,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素质。通过开展“升国旗”、“重温入党誓词、驻村第一书记上党课等活动,扎实有效的推进“党带群建、十户联治”工作,着重培树群众参政、议政意识,吸引五老人员、社会贤达、有为青年参与乡村治理工作中来。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发挥职能,助推乡村振兴出实效。严格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对辖区内群众开展走访,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及时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

  2、营造氛围,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群众宣传乡村振兴政策,结合“知党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乡村振兴主题活动召开座谈会交流思路和想法,集思广益。

  3、积极探索,谋求共同富裕新路子。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渡期内,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继续对脱贫户开展监测,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持续发展壮大帮扶产业,不断提高增加村民收入。

  上半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总结 2

  今年来,我局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1.狠抓资金落实。下发了《新晃县20xx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方案》,20xx年计划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12955.51万元。其中生产发展3247万元,金融扶贫220万元,就业扶贫120万元,公益性岗位648万元,农村基础设施6099.72万元,生活条件改善1860.79万元,易地搬迁后扶100万元,危房改造160万元,教育扶贫500万元。收到中央财政衔接资金5379万元,其中3230万元用于产业项目,用于产业项目占比达到60.05%;20xx年1—5月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15315万元;20xx年1-5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0750万元,土地收益2242万元,目前已用于农业农村支出7171万,20xx年土地出让收益计提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占比高于35%,计提数高于土地出让收入的5%。

  2.狠抓人员配备。配合组织部门完成新一轮驻村工作队选派,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的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选派省、市、县驻村工作队进行重点帮扶,对非贫困村由各乡镇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全县共派省队3支,市队6支,县队128支,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6月6日开始,对各乡镇党委副书记、统战委员,后盾帮扶单位负责人、乡村振兴工作站站长、驻村工作队成员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乡村振兴主题轮训。

  3.狠抓政策衔接。在20xx年已出台政策的'基础上,又下发了《新晃侗族自治县2022—2025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新晃侗族自治县20xx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新晃侗族自治县20xx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实施方案》、《新晃侗族自治县20xx年度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实施方案》等,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奠定了基础。

  4.狠抓工作落实。抓好监测防返贫。抓实湖南省返贫监测与帮扶管理平台运行工作,对13190户44859人已脱贫人口,375户1032名边缘人口进行动态监测。继续实施“精准防贫综合保险”,已完成20xx年度保险服务购买。下一步将加强培训宣传和理赔服务,受理查勘1-5月的累积案件。切实织密返贫致贫防护网“最后一道防线”。抓好产业促壮大。配合农业农村局抓好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实施黄牛产业提质工程和新型农民技术服务中心选址工作。抓好发展林下经济,加快建设东魁杨梅产业园和黄精产业园。抓好就业保稳定。

  一是发动群众就业。以“就业不用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为主题,开展20xx年“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暨企业招聘活动。在各乡镇及县城共举办招聘会11场,34家优秀企业参与招聘,其中涉及电商、制造、餐饮服务、养老护理等多个行业,涵盖企业管理人员、普工、车工等50余个工种,共提供岗位1000余个,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7000余份,参加招聘会的群众累计达9000余人,现场达成求职意向370余人。

  二是动态更新就业信息。通过湖南省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怀化互联网+就业创业平台对就业信息进行更新,建立台账,实现对就业对象的“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目前对就业信息的核查率已达到100%,并保持动态更新。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已落实了示范创建村(步头降乡新江村、波洲镇江口村、鱼市镇老黄冲村、林冲镇唐家村、凉伞镇桓胆村、贡溪镇甘美村、扶罗镇伞寨村、禾滩镇三江村、中寨镇半江村、米贝乡米贝村、晃州镇向家地村),示范创建村均已制定实施方案,并按项目建设要求走程序中。正在编制15个行政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摸底露天粪坑、临时棚厕、旱厕数量11580个,完成厕所改造数量5个;摸底农村黑臭水体200余处,消除农村黑臭水体130余处;普查农村废弃杂屋1668余处,拆除农村废弃杂屋等数量281余处;裸露泥土复绿治理20余处;在示范点内开展农村畜禽圈养行动,已规范农村禽畜养殖40余户;开展“最清洁户”“美家美妇”等评比评选活动;新建小微景观建设25余处;开展省级全域美丽乡村示范镇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乡村振兴人居环境区域性“一轴多点”示范创建;在凉伞镇桂林溪村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任务;20xx年度改厕方案正在制定中;集镇污水处理等项目正在规划中。

  抓好搬迁强后扶。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房屋安全、地质灾害、消防隐患排查;拟定集中安置点维护、建设需求,在5月18日县联席会议提出讨论拟利用易扶建设结余资金投资分红结余进行再投资,建设500亩黄精种植基地,让产业发展与搬迁群众利益连接更具持续性。抓好示范强创建。创建波洲镇省级全域美丽乡村示范镇,目前已完成部分项目建设,如:安装竹栅栏3000米、修建花坛2600米、清理污水沟渠1800米、修建排水沟渠600米、安装铁皮围栏700米、全镇人居环境宣传氛围营造11个村、国道沿线绿化240平方、房前屋后硬化400平方、修建小房子16平方。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切实发挥湖南省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管理平台作用,优化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摸排、部门筛查预警等方式,解决农户不知道不会报、摸排走过场搞形式、信息不共享预警难等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2.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聚焦重点对象、重点区域和重点内容,持续开展脱贫质量问题排查整改行动,持续跟踪脱贫村、脱贫人口“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实现情况,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3.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和服务管理。配合发改局完善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逐一分析集中安置点的短板弱项,建立问题台账,有针对性地抓好就业和产业后续帮扶,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深入推进社区治理,促进社会融入,确保搬迁人口稳得住、能致富。

  4.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配合人社局统筹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并规范管理,继续支持就业帮扶车间发展,拓展就地就业渠道;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质量。确保今年全县脱贫人口务工人数不低于20xx年。

  5.助推产业提档升级。配合农业农村局补齐产业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深化消费帮扶,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完善小额信贷政策,持续支持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发展生产。

  6.加强低收入人口保障工作。配合民政局制定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工作方案。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合理确定农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

  7.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分类摸清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明晰产权关系,落实管护主体,压实管护责任,确保持续发挥效益。

  8.迎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加强与省、市乡村振兴局对接,明确后评估的内容、主体、方式等,认真做好国家后评估各项准备及迎检工作。

  上半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总结 3

  今年以来,泾县乡村振兴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三比三创三争”活动为总抓手,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推动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提升。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机制建设,全面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一是强化调度推进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月提示、月通报、定期调度、常态化督查指导”工作机制。今年以来,累计制发工作提示单和通报5期,切实做到任务明晰、结果清晰;先后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小组会议10次,调度推进重点工作;开展督查指导2轮,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发问题清单、督促抓好整改,全面夯实基层基础。二是强化能力水平提升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四季培训+”常态化培训模式,通过“专题培训+以会带训、到村指导培训”等方式,适时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乡村振兴系统工作人员能力水平。

  今年以来,开展县级专题培训2期、以会带训10期、到村指导培训60余场次,组织动员各乡镇、村开展各类培训140场次,累计培训2600余人次,实现业务人员培训“全覆盖”。三是强化典型宣传机制建设。注重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宣传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落实和典型经验,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典型经验、典型事迹征集,积极向省级以上媒体推荐,今年以来,省级以上媒体刊登我县乡村振兴典型经验、典型做法450余条,其中省乡村振兴局在《乡村振兴》简报刊登推广我县“探索‘景村联动、合作运营’路径打造乡村振兴新模式”典型经验。

  (二)聚焦防止返贫,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着力健全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强化网格监测。结合“多网合一”工作,将全县村组网格调整为537个。深入推进网格化监测,选优配强村组网格员,全面完成网格员轮训工作。健全部门筛查预警机制。加强基层走访排查和部门数据比对。每月与县直行业部门数据共享与比对分析,及时将预警信息反馈乡镇核实,今年以来,发布部门预警信息6批次,与民政、医保、残联等部门比对数据3000余条。落实精准帮扶机制。压实帮扶责任,全面实施分类帮扶和精准施策,改进帮扶方式,对脱贫户实施分类管理,提高帮扶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县共拟标注稳定脱贫户1058户。针对111户有劳动能力(包括弱劳力半劳力)、有意愿的监测对象以落实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措施为主,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提高自主应对能力,户均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1.46条。

  二是巩固提升“三保障一安全”成果。建立健全部门会商和日常联络沟通制度,明确关键信息实时推送,并定期开展数据比对,确保发现问题和风险隐患及时会商、迅速研判处置,确保“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在医疗保障方面,全县脱贫人口始终保持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脱贫人口、监测对象14178人。在教育保障方面,20xx年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净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20xx年上半年共资助各学段困难学生1273人,资助总金额90.465万元。在住房安全保障方面,建立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的住房安全问题动态监测机制,20xx年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9户,其中脱贫户12户。在饮水安全方面,投入345万元,实施农村饮水项目,新建饮水工程3处、泵房改造工程1处、管网延伸工程1处、改造提升供水工程1处,改善3264名农民饮水安全。三是推深做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制发《泾县20xx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方案》,根据省、市标准,确定我县20xx年监测范围为7900元。组织动员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网格员等力量,结合农户自主申报和部门筛查预警等方式,逐户逐人逐项排查走访,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关注重点人群,聚焦排查内容,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隐患,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按程序纳入监测对象进行帮扶,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消尽消。截止目前,全县共排查农户8.3万户,共识别监测对象65户131人,监测对象风险消除24户60人,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365条。

  (三)聚焦有效衔接,全面推进重点工作落实。

  一是扎实推进衔接资金使用管理。创新实施项目“三图三色”管理模式,制定项目管理流程图、档案材料示意图、项目建设进度图,实行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加强资金项目全过程监管,把资金真正管好用好、提高使用绩效。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截至6月底,全县衔接资金支出总金额为4945.35万元,支付进度为50.14%。

  二是扎实推进项目运营管护。将衔接资金项目形成的资产比照扶贫项目资产进行确权登记,及时纳入“三资平台”管理。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标准化、清单化管护机制,开展20xx年资产管理工作,对衔接资金项目开展确权登记,确权资产涉及资金8415.7万元。

  三是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工作。在全面梳理省2022考核评估通报问题基础上(我县共5个方面12个具体问题),全面对照国家反馈问题、省问题整改清单及日常督导发现问题,制定我县20xx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确定4类11项22个具体问题,确定81条整改措施和17个责任单位。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将集中排查发现问题和国家、省考核评估反馈问题一体推进、一体整改,全面推进整体工作提升,截至目前,已完成衔接推进资金项目管理、动态管理、精准帮扶等工作落实方面10个问题整改。

  四是扎实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制发定点帮扶工作方案,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常务副组长、有关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定点帮扶工作专班,建立工作调度、联席会议、沟通协调等推进机制,全面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专项推进定点帮扶确定事项的`对接落实。确定4大类37个帮扶事项,明确18个县直单位为责任单位,对口联系相关省直单位和有关企业,推动帮扶事项精准有效落实。截至目前,37项具体帮扶事项已经落实20项,正在推进9项,因各种原因暂时无法落实8项。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安徽宣酒集团有机粮生态基地项目落地泾县,首期3000亩贵州红缨子有机糯高粱种植并包销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在黄村、琴溪镇实施,并向我县“万企兴万村”项目捐赠100万元。争取省级商协会支持,省巾帼女企业家协会捐赠助学资金20.12万元,省电线电缆协会捐赠“万企兴万村”帮扶资金20万元。

  (四)聚焦持续增收,全面推进各项政策落实。

  一是突出产业带动。持续提高财政衔接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今年以来,及时将各级衔接资金9468万元安排到63个项目上,其中产业项目29个、资金6231.8万元,占比达65.82%。优先支持乡村振兴“四大片区”建设,累计批复有关项目20个、资金3838.6万元,预计带动片区内村集体增收100万元,促进400户农户增收。

  二是突出就业拉动。通过排查摸底、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兑现奖补资金等措施,促进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务工就业,保持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稳定,今年上半年,我县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务工9173人。累计开发乡村公益岗位1453个,安置脱贫户、监测对象公益岗位1381人。

  三是突出消费撬动。深入推进消费帮扶,继续做好存量消费帮扶专柜、专馆、专区市场化运营等工作。收集我县28项重点农副产品,推送至市有关部门开展助销,组织动员省、市、县各级帮扶单位帮销、助销我县脱贫村、脱贫户农副产品179.52万元,拓展出列村、脱贫人口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通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

  四是突出项目联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坚持获得支持与落实联农带农责任相结合,坚持强化带动效益与提升带动能力相结合,科学合理确定带动方式和受益程度,健全完善“带得准”“带得稳”“带得久”长效机制。

  五是突出金融推动。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力度,截至3月底,全县共新增小额信贷贷款户204户,新增发放金额553.8万元。持续扩大“防贫保”综合保险试点,全县脱贫户、监测对象参保人数达21107人次,参保率98.67%。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县将坚决贯彻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锚定目标、对标对表、全力推进、狠抓落实,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任务,全力交出泾县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分答卷”。

  一是持续压紧压实责任。坚持以上率下,坚决落实巩固成果党委“一把手”责任制。严格执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制度,全面压紧压实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帮扶责任。强化驻村工作队管理,促进全县第八批选派干部充分发挥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中的生力军作用。

  二是持续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工作专班牵头抓总、县直部门分工合作、县乡村共同抓落实的领导机制,持续落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巩固成果主体责任。持续完善巩固成果考核机制,落实“月提示、月通报、定期调度、常态化督查指导”工作机制,推动工作落实。开展常态化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三是持续做好监测帮扶。落实防止返贫致贫网格监测、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三项机制”。健全部门联络会商机制,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推深做实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持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动态清零,抓紧抓实帮扶措施落实,确保各项帮扶措施精准落地落实,切实提高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收入,提升帮扶工作满意度。

  四是持续抓实产业就业。加快推进“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展脱贫人口增收渠道。持续落实产业发展有关政策,帮助发展产业的脱贫人口做好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以及风险防控等工作,切实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持续落实就业帮扶有关政策,持续帮助有能力、有意愿的脱贫人口实现就业,推动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持续增收。加强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因地制宜开发公益岗位,持续巩固住稳岗就业的良好势头。

  上半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总结 4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咸宁市委一号文件精神,围绕“两条底线、三项重点、一个保障”重点内容,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现将上半年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推进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01亿元,同比增长7.0%;规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92亿元,同比增长25.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18元,同比增长8.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守住“两条底线”

  1、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一是稳定粮油生产和保障“菜篮子”稳产保供。抓好4.5万亩双季稻轮作项目建设,将粮食规划63万亩生产面积及产量目标分解到各乡镇、各村,并纳入乡镇年终考核。制定20xx年双季稻轮作项目实施方案和油菜轮作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推广优良品种,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多措并举扩面积、提产量。上半年稳定瓜果蔬菜播种面积25万亩。积极推进今楚2400头种猪联合育种科研基地、湖北轩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基地等养殖项目。二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54.99万亩耕地红线和45.8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防止耕地“非粮化”和撂荒。在新店镇、茶庵岭镇等10个乡镇创建10个千亩以上双季稻生产示范片,同时创建1万亩双季稻高产示范片,调动农户积极性。

  20x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的90%,20xx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完成两轮现场踏勘,正在进行初步设计。三是强化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深入实施水利补短板强功能三年行动(2020-20xx年),已完成2020年度任务投资4890万元,目前20xx年度任务已完成招投标,即将开工建设。选聘赤壁市级个人科技特派员177人,法人科技特派员团队3个,每个团队3人。开展线下科技培训服务活动1次,培训服务人数180余人次。

  2、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一是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持月预警、季调度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共计报送预警信息7批次,录入国网的预警信息共7067条。常态化开展入户摸排,共排查农户80818户,通过集中排查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7户24人,按风险类型落实帮扶措施96条。完善防贫保障体系,投入资金820万元为脱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农村低收入户购买“防贫保”“保灾+保价”助农兴农双保险。二是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今年春季资助建档立卡脱贫学生6319人(次)372.14万元;“雨露计划”春季资助770人112.5万元。

  20xx年1-6月全市特困、低保、乡村振兴动态监测等特殊人群住院9989人次,住院医疗费总额7524.44万元,符合医保范围金额6647.71万元,医保基金支付总额5912.23万元,符合医保住院范围政策报销比例达89%。家庭医生签约做到了应签尽签。继续落实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政策,建立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举办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暨驻村工作队业务培训班。全市149名驻村第一书记、386名驻村干部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发放帮扶政策清单3万余份,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入户走访9627户,解决实事近千件。今年上级安排我市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756万元,安排项目43个已全部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已拨付资金983万元。三是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全力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截至目前,脱贫人口小额贷款新增13笔48.09万元。上半年累计有13147名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安排公益性岗位2387个,发放资金214.56万元。24座光伏电站设置公益岗位88个,超过省定66个标准,月均工资503.86元。大力开展消费帮扶,组织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按照每人500元标准,重点采购赤壁市扶贫产品和挂点村脱贫户的农产品。

  (二)做好“三项重点”

  1、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一是做强现代化乡村产业。打造青砖茶、特色水果、稻虾、优质水产等农业主导产业链。做强做实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集团公司,推进产品精深加工,拓展营销网络,上半年全市茶企生产产量3.51万吨,产值25.3亿元。建设标准化猕猴桃基地500亩,为全省的猕猴桃建设树立了全新的样板。今年猕猴桃挂果面积达3.4万亩,较往年增加0.4万亩,预计产量5.1万吨。二是做强做优农产品品牌。做强做优赤壁青砖茶和猕猴桃品牌,重点打造青砖茶产业“一个核心品牌、两个区域市场、三个特色小镇、四个龙头企业”产业布局,全力推广“赤壁青砖茶”公共品牌。加快培育“赤壁香”“谷元胚”大米品牌、“虾醉仙”小龙虾品牌。

  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赤壁青砖茶”评估品牌价值50.36亿元。赵李桥茶厂被评为中国砖茶行业唯一“中华老字号”。对我市11家砖茶企业许可使用了“赤壁青砖茶”“赤壁米砖茶”商标到国家局备案,并向省知识产权局申请使用全国统一的地理标志专用标记。积极申报“赤壁猕猴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松峰绿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赤壁青砖茶”成功入选20xx年湖北省荆楚品牌培育工程商标品牌运用示范项目。三是拓展乡村经济业态。继续完善万亩茶园俄罗斯小镇园景观区建设、推进“赤壁青砖茶国家公园”建设,新建茶旅景点10个,茶旅线路4条。积极引导发展直播带货、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等农村电商新业态,千方百计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张司边村基层社新建300平方米的网络带货直播间,展示当地特色农产品。开展助农兴农直播带货公益活动,累计销售赤壁本地农副产品8.6万斤,组织游客开展基地乡村采摘游20余次,直接带动农村消费超100万元。

  2、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一是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目前已将村庄规划师具体分配到各乡镇并负责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市域村庄布局规划并确定村庄分类。开展“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行动,4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正在进行前期设计。《鄂南民居建筑设计图集》发放到8个乡镇并推广使用,后续将持续推进此项工作,增强农民建房的规划意识。二是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落实河湖库长制,开展陆水湖、西凉湖、黄盖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户厕建改项目,完成20xx-20xx年厕改摸排整改工作,整改3657户问题户厕,整改率100%;完成20xx年新建公厕的验收任务。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在茶庵岭镇八王庙村开展农村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示范点项目。在沧湖开发区汤家咀村等6个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推进乡村生态保护和水土修复。实施赤壁市黄盖湖流域生态环境整治项目一期EPC建设项目和柳山湖镇团山村等水体综合整治项目,预计今年可以完工。完成造林绿化1.2万亩,森林抚育1万亩,林业育苗460万株,扎实推进全域绿化,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创建森林乡村3个。三是提档升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上半年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69.18公里。已开工“三年消危”项目桥梁15座,完成9座。城乡客运一体化已实现全覆盖,全市各乡镇、各行政村全面实行公交化运营。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替代电量663.05万千瓦时,稳定运营现有18个站点59个充电桩。建立“双减”工作长效推进机制,落实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减负提质。深化结对帮扶活动和联校托管,继续加强乡村教师培训、乡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城乡教师交流。推进医共体建设,总院按照“市招乡用”原则,完成了88名专业技术人才招聘,派出3名青年骨干医师到乡镇分院挂职业务副院长。全市291名乡村医生在总院参加了两个批次的急诊救治能力培训。上半年为68名城乡低保妇女申报“两癌”救助。开展“巾帼心向党 最美展芳华”母亲节活动,持续性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送去党和社会的关爱,引导他们向上向善。

  3、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一是完善村级自治机制。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村“两委”换届工作“回头看”,组织开展全市村(社区)干部培训班。指导187个村(社区)全面修订村(居)民自治章程和村(居)民公约,推行积分管理模式。切实抓好清廉村居建设,印发20xx年度实施方案,制定赤壁市清廉村居建设工作指南,指导示范点建设,发布宣传短视频1条,宣传报道10条,在赵李桥镇蓼坪村召开现场推进会。

  二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创建第四批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镇、进校园、进企业”“戏曲进校园”“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110余次。群艺馆、歌舞剧团组织开展的20xx年春节送文化下乡暨“村晚”活动。开展《乡村振兴看赤壁》《走进社区看小康》《美丽乡村行》《青春力量》等多个系列报道。

  三是建设平安法治乡村。全市配齐了“一社区(村)一警(辅警)、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和村(社区)治调主任,全面推广“红袖章”志愿者巡逻和平安协会参与社会治理,发动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形成了小区“圆桌会”、“王婆婆”工作室、情暖暮阳互助社等一批赤壁基层治理品牌。在前期“雪亮工程”基础上,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投资1.9亿元对城区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增补扩容及后期大数据分析运用平台建设,城乡公共区域视频全方位覆盖。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

  (三)强化“一个保障”

  一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各部门推动乡村振兴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上半年召开专题会议、调研督办、听取汇报等研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近20次,市委中心组、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组织专题和研究相关工作。建立市、镇、村三级书记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全面压实市级领导、市直部门、镇村和驻村“第一书记”责任。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规范和深化支部主题党日制度,建强农村战斗堡垒。

  二是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20xx年全市共统筹各级各类财政专项资金12.5亿元用于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乡村振兴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在法定债务限额内发行一般债券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等领域的`公益性项目。创新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因地制宜推行一事一议、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做好乡村产业用地保障,落实“三区三线”相关工作。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赤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青砖茶产业研究院、黑茶检测检验中心等平台带动作用,大力实施“智绘赤壁”“人才安居”工程。继续实施“三支一扶”、“一村多名大学生”等计划。

  三是深入推进农村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已在全市15个乡镇(街道、区)145个行政村(社区)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及集体土地使用权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完成个人颁证28000本,集体127本,确权颁证率达到百分之八十。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信息核对工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核对比例达95%以上。全面完成了化解村级债务工作目标任务,实现村级债务全面清零。推进宗祠“回头看”,对我市49家登记备案的宗祠场所进一步提升转化标准,实现转化后的“一增一减”。加快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农合联”)。

  上半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总结 5

  (全力抓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

  扎实组织防返贫监测集中排查,做到应纳尽纳、精准帮扶,共开展5次动态调整和1次集中排查,共排查农户156791户(一般农户148914户,脱贫户7464户,监测对象413户)。严格落实风险预警“月统计、季调度”机制,召开部门联席会2次,收集排查预警线索6516条。开发推广监测户申报“一码通”,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今年上半年,我市新识别监测户49户174人;443户(不含汪仁、金山)监测对象中,75户、249人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完善保险助力乡村振兴机制,为全市农民购买农民零工意外保险,并完成了全国首例赔付。

  (持续巩固“三保障”及饮水安全。

  稳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今年4月,我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分别从6720元/年、13440元/年调整为7600元/年、14340元/年,比去年提高13%、6.7%,其中农村低保标准和防止返贫监测标准实现“双线合一”。落实双线控辍保学机制,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适龄学生失学辍学实现动态清零,20xx年春季学期发放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129.05375万元,资助学生3742人。加强基本医保参保动员,全市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参保率、资助率100%,参保资助678.3395万元。协助住建局加强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对动态新增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唯一住房为C、D级危房的应改尽改、应补尽补,今年上半年,改造农村危房64户。协助水利和湖泊局持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标升级工程,今年上半年投入85万元实施6个农村饮水提标升级项目,6700余人供水条件得到改善。

  (强化产业就业帮扶。

  印发《大冶市脱贫人口万元增收行动实施方案》,通过一年有效帮扶实现不含整户无劳动力或丧失劳动力的`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拓宽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增收途径,出台《大冶市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计划创建各类庭院经济示范村15个、示范户200余户,目前正在组织乡镇申报。协助人社部门推动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截至5月底,全市外出务工脱贫人口6008人,公益岗位安置脱贫人口1178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狠抓务工数据质量,定期对13个乡镇外出务工的脱贫人口就业信息核实,做到数据实际一致。认定茗山京南公司帮扶车间,实现我市帮扶车间“零的突破”。扎实推进“雨露计划+”就业行动,促进职业教育脱贫家庭学生毕业能就业。

  (全力抓好衔接资金使用管理。

  截至目前,我市已落实中央省市财政衔接资金2916万元(中央2783万元、省63万元、黄石70万元),下达4个批次财政衔接资金项目29个,其中产业项目24个、2618万元,产业比达89%(其中中央资金产业占比90%),已开工项目26个,按工程进度预拨了奖补资金1564.57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534.57万元),衔接资金拨付率53.7%(中央资金拨付率55.1%)。建立了20xx年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共储备项目177个、资金规模39370.98万元,储备项目总投入超过上年实施项目总投资120%。

  (全力抓好衔接项目资产管理。

  全面完成20xx年度衔接项目资产登记确权,进一步摸清资产底数,明晰产权归属,据统计,20xx年度我市形成衔接项目资产322个,其中公益性资产236个、经营性资产86个,资产规模7301.2768万元。加强运营管护,规范收益分配,推动扶贫项目资产持续发挥效益,今年我市18座光伏扶贫电站累计结算发电收入116.35万元,收益分配107.153万元,惠及60个村,364名脱贫人口。

  (扎实开展驻村帮扶。

  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派强用好驻村帮扶力量,完善落实工作提示、纪律约束、平时考核制度,督促派出单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扎实履职尽责,提升驻村帮扶工作质效。20xx年协助组织部为16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全市293支驻村工作队开展“乡村振兴大讲堂”宣讲活动773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1496个,开展村庄清洁行动1465次;市、乡两级开展驻村工作纪律暗访67次,印发工作通报,扎实开展2次季度考核、期满轮换考核,完善市级驻村管理、考核办法,规范驻村工作队待遇保障和经费使用,为驻村工作创造更优条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全力抓好各类问题整改。

  针对20xx年度省后评估反馈我市3个方面13个问题,制定38条针对性整改措施。加强日常调度和督办督促,协调召开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省后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定期调度,组织专班实地督导,扎实推动整改落地。一体化推进我市20xx年巩固脱贫成果短板弱项问题整改,补齐制度短板,堵塞工作漏洞,提升巩固成效。目前,省后评估反馈我市3个方面13个问题已整改完成11个,还有2个正在整改。针对国家考核评估反馈我省的8个具体问题和自查认领的1个共性问题,除不涉及我市工作问题外,其他问题照单全收,目前已制定整改方案,将不折不扣抓好整改落实。

  上半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总结 6

  20xx年上半年,在狮子岗乡党委的领导下,帮扶单位市商务局指导下,驻村工作队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做好巩固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现将20xx年上半年新华村驻村工作队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党建引领,做强红色引擎

  常态化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坚持党建统领基层各项工作,继续落实党员示范带头工作,用好党员评星挂星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表率作用。驻村工作队结合村发展实际,认真制定全年工作计划,认领“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先锋行动推进措施台账,积极参加裕安区选派干部培训班、《高标准农田建设导则》培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二、立足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一)在鲜桃培育和销售上下功夫。一是推进品种优化。先后邀请江苏省农科院院长俞明亮、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主任张景云、郑州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王智强、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姜全赴新华桃园实地调研、指导新华鲜桃种植和养护。6月份,选送新华村传军种养殖家庭农场的鲜桃参加全国早熟桃展评大赛,摘得金奖。二是拓宽销售渠道。工作队积极谋划鲜桃进电商,向市商务局党组作专题汇报1次,向狮子岗乡主要领导汇报2次,联系乡长、分管副乡长召开专题推进会3次,实地对接5次,在市商务局支持下,牵线种桃大户乔传军与六安电商协会达成协议,合作开展电商售桃。三是开展消费助农。联系市商务局、裕安区自然资源局、部分商贸企业开展消费助农,自费购买鲜桃送给企业和一些单位品尝,邀请他们采购新华大红桃作为公司VIP客户礼、员工节日福利等,共计帮助销售鲜桃5000斤。四是积极推动桃交易市场建设。目前村部对面正在建设全市最大的多元化脆桃交易市场,总投资1399万元,其中仓储冷库项目占地4570平方米,交易大厅建筑面积2194.07平方米。项目建成后,是集脆桃自动化分拣、冷藏、包装运输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交易中心,日交易量可达50万斤。

  (二)在水稻育秧、种植上下功夫。受传统思想、农耕习惯、耕地规模等原因限制,新华机插秧耕地面积位于全乡靠后位次。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一道,从村民组长、党员示范户开始,普及机插秧的优势,帮助规整耕地、选育优良秧苗,机插秧耕地面积占比提高20个百分点,为下半年粮食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在光伏项目上下功夫。驻村工作队员积极招引优质光伏企业,租用村部、村民屋顶架设光伏板发电,已达成协议,基础设施正在铺建中,预计可为每户年增加收入超千元。

  三、做好乡村工作,彰显振兴成效

  (一)开展入户走访。为进一步落实帮扶责任,切实做好防返贫监测集中排查、低保复核、二轮土地延保意见征求等工作,驻村工作队除了定期走访和日常走访外,配合村两委集中两个月时间开展了全面的入户排查工作,共计走访379户,摸清群众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劳动力情况等,宣传各项保障政策,强化政策解读,跟踪政策落实情况。调整帮扶人1人,新增监测对象2户,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

  (二)整治人居环境。倡导树文明新风,当好移风易俗宣传员,提倡节俭、杜绝浪费的生活习惯。配合开展文明创建,在道路两旁安放垃圾桶,劝导村民有序、规范停车,铲除小广告。组织党员、群众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行动。组织全村群众、公益岗位对村容村貌开展集中清理整治,清理路面积水、淤泥、垃圾,帮助五保户、独居老人开展庄前屋后的卫生保障,开展改厕排查,清除了危害村庄环境卫生的“顽疾”。

  (三)组织各类培训和政策宣讲。召开脱贫群众政策宣讲会、党员群众代表会、重点工作推进会9场,向全体村民宣传各项惠农政策。组织村民参加4月24日“山货上抖音”培训活动。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助力产业兴旺。用好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交易市场集散优势,吸引更多脆桃产业上下游企业入驻,完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条;积极落实消费帮扶、产业支持等政策,尽快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虾稻田生产实际,推广小龙虾养殖,引进霍邱三流优良虾种,学习先进养殖技术,促进更多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二)巩固脱贫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落实落细教育、医疗、住房以及兜底保障等政策,健全水电路讯等基层设施管护。用创新思维,发展农村经济;为民谋利,着力解决好本村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农村和谐、稳定;多方面积极争取资金、致力于新华村建设,发挥商务资源优势,做好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

  (三)严守工作纪律。主动接受乡党委政府管理和群众监督,坚持吃住在村,严格落实请销假等制度。坚持廉洁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工作队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于律己,作风正派,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扎扎实实做好驻村帮扶工作。

  上半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总结 7

  20xx年,南皮县乡村振兴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委有关工作安排,积极推动党组书记履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责任,确保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现将我局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践行初心使命,坚定扛起政治责任

  充分发挥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把党建工作和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机融合,密切配合县委、县政府严格落实“三级书记抓防贫”,扎实做好走访帮扶工作,了解实际困难,协调解决问题,形成了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工作格局。积极协调县委、县政府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领导小组会及时传达上级最新政策精神,研究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今年以来,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领导小组会议进行了5次,先后印发了完善防贫监测帮扶机制、扶贫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红头文件16个,进一步织密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网络,联合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出台《关于推进南皮县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乡村振兴配套政策,着力做好党建引领下脱贫攻坚的“后半篇文章”。

  二、实施提升工程,扎实搞好专题培训

  充分认识做好乡村振兴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作为乡村振兴培训的必修内容,加强与组织、农办、农业农村等成员单位的.协同配合,坚持业务培训与政策落实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形成工作合力。对乡村振兴系统干部,突出业务能力提升;对帮扶干部,突出掌握乡村振兴方针政策和帮扶工作相关要求;对驻村干部、村干部,突出实战实用技能。20xx年以来,与县委组织部协同合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5次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活动,累计培训基层干部5724人次。

  三、立足固本强基,严格驻村干部管理

  突出农村党组织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协助县委组织部,选拔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强、身体健康的干部到84个乡村振兴重点村参加驻村帮扶工作。严肃驻村工作纪律,压实帮扶责任,要求他们每月20天在岗在位,不定期抽查在岗和工作成效,督促履行好宣传党的政策、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五项重点任务。今年4月26日通过视频会议对驻村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同时开展了“访农户、知民情、摸实底、促振兴”活动,全面掌握村情户情,摸清全县脱贫村实际状况和群众需求,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进一步强化驻村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加强驻村干部工作经费保障,20xx年41个驻村工作队、42名驻村书记、7名驻村队员受到县委表彰,推动了驻村干部沉在村里、干在一线,派出单位当好后盾,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推进强村富民。

  四、强化底线思维,稳定落实帮扶政策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在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的领导下,进一步完善防贫监测信息网格员工作机制,每名网格员包联10—20户,定期入户排查、核查,做到了农户排查网格员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扎实开展“月走访服务”活动,重点做好脱贫户和易返贫致贫户“月走访服务”工作。加强防贫政策宣传,优化排查工作流程,加强专题业务培训,强化督导指导,对全县10.11万户36.25万农村人口全面开展梳理和核查,共确定纳入防贫监测对象49户148人,已全部录入了全国防返贫监测系统,逐户、逐人、逐项分析研判制定跟进帮扶措施。

  上半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总结 8

  今年以来,固原市乡村振兴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四个不摘”,聚焦“稳经济、保增长、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开展督导检查,凝聚力量全力组织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扎实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xx年10月1日至20xx年5月31日,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0063.5元,是20xx年度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0891.4元的92.4%,达到20xx年度预计收入12525.1元的80.3%。

  一、工作开展情况

  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推动巩固衔接重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

  (一)防返贫方面,抓牢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两个环节”,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坚持常态化查漏补缺,扎实开展“月排查、月报告、常态管、动态帮”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工作,推动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互为补充、相互协同的监测预警机制持续落实。对全市“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情况及时深入开展摸底排查,加强监测预警,实行动态管理、动态清零,筑牢防返贫监测帮扶底线。上半年全市共纳入监测对象427户1718人,建立“一村一册、一户一策、一户一档”精准帮扶工作台账,因户因人施策,开展精准帮扶。全市累计纳入监测对象5618户22770人,累计消除风险4626户18845人,风险消除率82.3%,剩余992户 3925人全部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排查并改造安全住房风险户487户,饮水安全风险户405户,新识别农村低保对象2895户4362人;自然村通硬化路率96.3%,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以上,供水保障率达到95%。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7958人,政府购买服务岗位12227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21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1.46万人,实现工资性收入13.67亿元,人均转移就业收入11928元。

  (二)移民扶持方面,抓细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两个关键”,推进移民群众增收致富。压实领导包抓责任,对全市38个千人以上重点移民村(社区)包抓责任进行了优化调整,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巩固深化“村集体+龙头企业+合作社+移民”等联农带农模式,培育经营主体167个,协调推动移民村(社区)建设“出户入园”园区25个。今年,全市移民村(社区)共谋划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和基层治理等各类项目274个,总投资6.4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174个,投资2.99亿元;就业类项目78个,投资0.93亿元;产业和就业项目投资占比达73%,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269个,开工率96.7%,完成投资4.79亿元。组织输出劳动力2.55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57万人),就近就业1.03万人、自主创业13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就业4245人。推动全市223家就业帮扶车间开复工221家,受季节影响未运行的帮扶车间2个,开复工率99.1%,吸纳农村劳动力6387人,其中脱贫劳动力2712人。打造移民示范村23个,计划投资4.5亿元,其中产业和就业项目投资占比达70%以上。

  (三)项目资金方面,抓实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两个基础”,持续稳定发挥带动作用。今年,计划整合各类涉农资金32.6亿元,截至目前,已到位24.6亿元,其中中央衔接资金12.9亿元、自治区衔接资金3.90亿元、政府一般债务资金1.19亿元、其他涉农资金6.39亿元、县(区)级财政安排资金0.13亿元;衔接资金安排率100%,项目开工率100%;衔接资金支付率64.3%,(其中彭阳县74.5%、泾源县67.3%、原州区66.3%、隆德县63.47%、西吉县60.2%)。今年已下达的中央和自治区衔接资金中,用于产业资金占比55.8%,到人到户项目资金的占比54.6%。持续加强对全市脱贫人口的贷款扶持,截至5月底,全市脱贫人口(包括监测对象)贷款余额26.41亿元,获贷脱贫户4.98万户,户均5.31万元;当年新增10320户5.38亿元,完成贷款任务14.65亿元的36.73%,贷款覆盖率57.31%。截止目前,全市共储备巩固衔接项目6263个,资金规模57.41亿元,同比减少416个,原州区、西吉县、彭阳县项目储备数量同比分别增加136个、205个和104个,隆德县、泾源县分别下降303个和558个。

  (四)社会助力方面,抓好闽宁协作和社会帮扶“两个重点”,助推成果巩固衔接振兴。认真谋划闽宁协作项目,共争取闽宁帮扶资金2.91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14个。截止目前,两省市、县共开展互访交流7次114人,其中固原市及五县(区)赴福建考察学习4次26人,共结成学校、医院、乡镇、村等帮扶对子288对。抓好劳务协作和人才交流,举办劳务培训17场次培训550人,向福建“点对点”输出劳动力2477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442人,与去年相比新增53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203人。福建省选派科技、教育、卫生等人才158人来固开展帮扶工作。持续开展消费帮扶,销售固原特色农产品2.9亿元。启动建设闽宁乡村振兴示范村15个,计划投资1.9亿元,其中闽宁资金4455万元。积极对接中央和国家5个定点帮扶单位,投入帮扶资金7134.6万元,实施帮扶项目64个。“万企兴万村”行动正式启动,安排固原市71个企业帮扶73个村。组织660个帮扶单位、807个第一书记和1377名驻村工作队员开展帮扶工作,“调换召回”年龄偏大、身体患病等驻村干部587名。新一轮驻村干部工作队选派以来,市、县(区)集中培训5800余人次,每年投入工作保障经费4500余万元;驻村工作队协调落实项目资金1.6亿元,推动74.4%的村创建为党建工作示范村,排查化解矛盾纠纷730余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300余件。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抓统筹。结合工作实际,从领导机构调整、包抓责任落实、动态监测帮扶、加强督导考评4个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工作责任落实。制定了《关于调整固原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成员的通知》《关于调整全市乡村振兴工作部分包抓领导的通知》《固原市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管理办法》《固原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动态督导考评工作方案》等文件。持续完善“领导包抓+专班推进+驻村帮扶”工作机制,明确包抓责任,推动工作落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天天抓、月月抓、年年抓”的要求,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组织管理体系。

  (二)压实工作责任抓落实。今年,市委常委会4次、政府常务会3次、市委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3次、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1次。压实“领导包抓+专班推进+驻村帮扶”责任,由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市委副书记包抓5个县区,38名厅级领导和县(区)处级领导包抓62个乡镇,38名厅级领导包抓38个重点移民村(社区),部门(单位)、乡镇包抓807个村(社区),实现了市、县(区)、乡(镇)三级包抓责任,向行政村派驻帮扶部门和驻村工作队“三个”全覆盖。协调产业、组织等5个乡村振兴工作专班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落实工作责任,衔接推动乡村振兴工作。

  (三)明确工作任务抓督导。牵头制定印发《固原市20xx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清单的'通知》和《固原市实施“五大行动”任务清单的通知》等文件,明确工作重点、工作任务和工作措施,督促协调县(区)和行业部门抓好工作落实。每季度末市四套班子分管领导带队,抽调部分市直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和业务骨干组成督查组,围绕巩固衔接重点工作,深入五县(区)和部分市直重点部门(单位)开展督查2次;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对国家考核评估问题整改情况开展1次专项督查。组织人员对五县(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计划进行审核评估。

  (四)紧盯反馈问题抓整改。抓紧抓实反馈问题整改,对标20xx年国家考核评估和自治区后评估反馈的问题,制定印发《固原市20xx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问题整改方案》,针对14类57条问题,制定113条整改措施,成立15个工作专班,厅级领导牵头抓整改;先后召开专题会、协调会和考核评估问题交办会等,持续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落实落细工作任务,确保问题整改限期销号、落实到位。进一步对国家的38个和自治区的58个政策文件进行梳理汇总,制定《固原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大排查大整改工作方案》,梳理了24类100条政策标准和目标任务,明确排查内容和整改方向,梳理各行业部门巩固衔接政策,明确责任单位,紧盯政策落实落地,开展大排查大起底,推动整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目前,市直部门(单位)完成26条,正在整改31条,完成率45.6%;原州区完成45条,正在整改11条,完成率80.4%;西吉县完成27条,正在整改30条,完成率47.4%;隆德县完成32条,正在整改25条,完成率56.1%;泾源县完成19条,正在整改38条,完成率33.3%;彭阳县完成28条,正在整改29条,完成率49.1%。

  三、存在的问题

  按照今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对标对表工作任务和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工作落实方面。乡村两级对防返贫动态监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的政策研究掌握的还不够深入;个别驻村干部对巩固衔接政策学习不全面、不透彻,对工作责任不清楚,缺少对工作的思考。危房改造各县(区)进展还不平衡,个别户供水水压不足。

  (二)监测对象方面。监测帮扶还不够精准,全市部分行政村没有三类监测对象,部分监测对象一户一策帮扶方案针对性不强,措施落实不及时,有6个村返贫风险率高于2%(国家标准不高于3%)。今年新增低保对象纳入“三类人员”占比依然较低,全市平均不足30%。

  (三)金融扶持方面。小额信贷贷款进度缓慢,低于自治区平均水平,贷款覆盖率为57.31%,远低于脱贫攻坚期的75%,逾期额度逐月上升,逾期率逐年增加,泾源县贷款进度较慢,西吉县逾期额度较高。

  (四)项目建设方面。项目库存减少,资金规模总体不大,储备不足,项目库建设还存在重视不够,操作不规范,未按程序和要求储备项目,部分项目论证不充分。中央单位定点帮扶项目整体工作较为滞后,项目前期谋划不到位、实施进展较为缓慢。

  (五)扶贫资产方面。帮扶车间整体运行效率不高,市场占有率低,主要依靠订单生产,且大多数为传统低端加工产业,与我市特色优势产业配套关联度不强,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县(区)对帮扶车间运营管理措施不实、办法不多、重视不够,服务保障不及时不全面;困难群众到帮扶车间就业的积极性有所下降。

  (六)问题整改方面。个别乡镇对20xx年度考核评估反馈的问题缺乏深入研究部署,没有对57个问题一一核对,存在缩小认领的情况;个别村对问题整改存在盲目整改的现象,针对性、精确度不高。五县(区)整改工作进展不平衡,泾源县整改进度较慢,仅完成19个。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坚决打赢打好翻身仗,推进巩固成果上台阶上水平。

  (一)贯彻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谋划好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市建设。认真组织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和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积极配合市委农办研究制定固原市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市工作相关文件。坚决抓好巩固成果守底、产业延链富民、人才入乡强农、文化浸润乡村、产业赋能乡村、党建引领乡村“六项行动”,落细三类人员的动态监测帮扶,推动联农带农机制全面落实,着力培养乡村振兴各类人才,注重打造文化兴盛沃土,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厕所革命,深化农村党建“一抓两整”示范创建,在产业兴旺上提水平、生态宜居上树标杆、乡风文明上走在前、治理有效上创经验、生活富裕上见成效。

  (二)强化监测帮扶,压实工作责任。持续抓好网格化监测帮扶、链条化责任落实、常态化督查考评“三项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优化流程、缩短时间、宽进严出,完善以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纵向到县、乡、村、户,以部门预警、信息共享等互为补充、相互协同横向到行业单位的网格化监测机制,精准识别三类监测对象,做到“应纳尽纳”,防止“体外循环”。创新考核方式,以平时督导、抽查暗访、阶段性调度为绩效考评主要依据,全面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督导调度工作,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三)加强监督管理,提升工作质效。紧盯衔接资金安排率、项目开工率和资金支付率,抓监督提质效,督促各县(区)对开工缓慢的项目及时督办,规范管理、加快进度,严格按照衔接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拨付程序加快支付进度。持续做好信贷需求排查工作,加大乡村两级信用协会的贷款推荐力度,对符合条件、有贷款需求的对象应贷尽贷;坚持逾期贷款清收和到期还款提醒“两手抓”,持续开展不良贷款清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加大培训力度,加快项目库建设,精准谋划项目,确保项目库储备数量、质量和资金规模。加强帮扶车间运行管理,重点协调解决水、电、暖等生产要素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时兑现落实用工补贴、优惠电价等扶持政策。

  (四)抓好重点工作,保障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抓好移民致富,协调配合抓好居民收入、教育质量、健康水平、文明素养和社会服务重点工作。强化产业扶持,加大政策、资金倾斜力度,在移民安置区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实施移民务工就业三年推进计划,健全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机制,通过稳岗补贴、交通补贴、企业吸纳劳务移民就业补助等多种方式做好劳务移民就业创业工作。积极配合做好闽宁对口帮扶协作第26次联席会议期间相关工作,认真组织落实议定事项;加快组织实施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确定的帮扶项目。持续深入开展感恩教育、认同教育和法治教育,引导群众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不断加强安置区“两委”班子建设,盘活村集体经济,提高乡村治理能力。

  (五)坚持督办问效,推动工作落实。把问题整改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较真碰硬抓落实,将问题整改情况纳入固原市20xx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综合考评内容,坚持月分析、月研判、月调度。督促各县(区)和行业部门紧盯反馈的突出问题和提出的整改意见,建立台账、对账销号,整改完成一项、认定一项、销号一项,认真抓好问题整改落实,确保反馈问题清零见底。以问题整改为抓手,举一反三、穷尽问题,切实抓实抓细自查自纠问题整改,既解决点上的问题,又补好面上的漏洞,整体落实推进。

  上半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总结 9

  今年以来,县乡村振兴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加强党的建设,立足本局职能,抓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衔接的各项工作。现将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党的建设,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

  1、聚焦常态,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是认真组织谋划。研究制定了20xx年党建工作计划、重点任务清单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二是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党组成员严格按照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履行党建“一岗双责”,全面推行“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班子成员按照任务清单要求,自觉认领并主动抓好落实。三是加强对支部党员的监督管理,按时收缴党费,建立党费收缴台账,做好党员信息统计工作,上报党员报表,做好党员双报到等工作。

  2、强基固本,推动党员干部素质能力全面提升。一是加强党员教育,强化党员党性。认真组织开展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充分利用“党建+互联网”,定期在工作群推送相关文章进行“每周一学”,让党员形成主动学、经常练、勤思考的好习惯,把学习变成自己的一种日常习惯。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按时开展组织生活会及民主评议党员相关工作,严格会议程序及步骤,通过严肃认真的落实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月严格按照要求开展支部活动。截至目前,支部党员大会2次、支委会、主题党日各开展7次,上党课2次,召开专题会4次,组织专题学习6次。三是认真组织党员收看《榜样7》,集体观看了喜迎建党102周年、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等视频会议,提升党员党性意识和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3、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年内开展集体廉政谈话2次,通过谈话提醒,使党员干部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廉洁自律。二是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了《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等警示教育片,通过先进典型引领示范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相结合使全体党员干部普遍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守纪律,切实推进廉洁风险防控工作。三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聚焦传统节日等重要节点,坚定不移纠“四风”、树新风,打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4、增强意识,持续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一是及时调整充实局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强化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充分利用党组会、班子会等会议,狠抓全局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党员干部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加大信息报送力度,传播正能量。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亮点及成效,形成信息或理论文章,并积极上报上级相关部门。三是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学习强国APP”运用,定期通报学习积分,形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同时,积极组织开展精神文明系列活动,全力参与创卫巩固、创文明等城市建设工作。

  5、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提质增效。一是建立健全村民积分与股权、授信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组织引领打头、集体经济支撑、利益联结共享、基层治理有效”的古冲模式,并获人民网、学习强国等推介;二是海峡路社区依托智慧芷江社区管理系统,探索“党建引领、网格聚力、数字赋能”的七里桥易地搬迁社区治理新路子,有效破解了易地搬迁安置区人口流动大、管理乏力难题,得到参加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会领导充分肯定,有关经验被央广网、湖南日报、新湖南等推介报道。三是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项目调研工作,先后对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惠民工程等进行实地考察,打造出和平湖夜游、桃花溪露营基地、“清江村”样板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二、强化防返贫监测帮扶

  1、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机制稳健运行,成效明显。我局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今年来,我局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建立起各部门共同参与的预警监测机制、联合会商机制、信息比对机制,健全了信息员队伍,整合充实了帮扶力量,保障了工作经费、全力以赴做好了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脱贫户15228户49542人,监测户906户2024人(未消除监测对象339户812人),其中今年来累计纳入监测对象51户152人,监测对象累计消除风险3户14人。

  2、实施“一户一画像、一户一套餐”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出台了《芷江侗族自治县实施“一户一画像、一户一套餐”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工作方案》,组织县、乡、村三级5300余名干部进村入户为全县9.8万余户农户31万人上门精准“画像”,把基本情况“画清”,把收支细节“画透”、把主要困难“画准”,逐户分析研判,确保应纳尽纳;对纳入监测的对象实施“一户一套餐”精准帮扶,确保应帮尽帮;对风险稳定持续消除的监测对象,严把退出关口,确保有序退出。全县共发放申报政策明白纸近10万份,逐步提高了农户自主申报率,纳入的准确性、及时性得到极大的提高,20xx年全县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针对性帮扶指施达到100%、户均帮扶措施5.1条,风险消涂准确率、标注率均达到100%。

  3、开展了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制定《芷江侗族自治县20xx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方案》,按时高质量完成了集中排查工作。一是全面完成了业务培训。5月19日举办全县提升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质量暨组织开展20xx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业务培训班。各乡镇也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全体帮扶干部、村支两委开展了专题业务培训,全县累计培训县、乡、村干部职工6453人次,确保做到了人员培训全覆盖。二是优化开展了集中排查。我们组织动员县、乡、村干部、驻村帮扶干部、小组长、乡村网格员等力量,结合“一户一画像、一户一套餐”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工作,重点关注“两个区域”和“七类重点人群”,在5月25日前,全面进村入户开展集中排查。三是准确完成了信息采集录入。各乡镇按照“谁采集、谁录入、谁负责”的原则,压实各级工作责任,严格审核把关,确保了数据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全县共排查农户98777户312071人,其中档内15674户50397人,档外83103户261674人,完成总任务数的100%。通过集中排查,我县识别认定新增监测对象26户77人;对整户无劳动能力兜底保障户进行了排查,全县共标识24户24人“整户无劳动能力兜底保障户”;对全县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帮扶措施落实情况逐户进行了排查,共有227户616人在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信息系统中标识“已实施开发式帮扶”。我们还对20xx年1月1日来因病纳入的监测对象,在纳入监测对象前自付费用享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情况重点进行了核查。通过排查,全县20xx年来共有因病纳入监测对象6户,纳入后医疗自付费用合计补充报销23.24万元,补充报销费用的'比例占到了总费用的36.38%,很好地发挥了医疗保障的效果。

  4、扎实开展脱贫户、监测户收入采集,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半年来,我们按照上级要求,组织结对帮扶(联系)干部对脱贫户、监测户开展了两个季度的收入采集,从半年收入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全县脱贫户人均纯收入7545元,对比去年同期增长7.1%,增速处于全市前列,较好完成年度目标。

  5、持续推进精准防贫综合保险项目,很好发挥防止返贫致贫保障效果。为有效防范和化解返贫致贫风险,构建防贫减贫保险保障长效机制,我县继续实施精准防贫综合保险项目,20xx年来,全县共受理报案93起,成功受理83起,共计赔付精准防贫综合保险金154.82万元,受益群众83户251人,很好地发挥了防止返贫致贫的保障效果。

  6、圆满完成“湖南省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中期评估。根据《湖南省乡村振兴局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湖南省"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县组织全县各级各部门就《湖南省"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实施情况开展了中期评估自我评价,截止到20xx年5月31日,我县返贫人口实现动态清零,脱贫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率均达到100%,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高,20xx年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5040元/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650元/月,城市特困保障标准提高到850元/月;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预计增长6.7%,生产总值年均增速稳定增长,预计今年上半年增长5.7%,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家,每千人口拥有职业(助理)医师2.85人,乡镇通三级公路比例66.7%,“十四五”以来累计新增公路里程2042.14公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物流快递比例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7.9%,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38.4%,20xx年村集体经济村年总收入1896.54万元,其中20xx年脱贫村集体经济年总收入788.09万元。各项指标均达标。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制定《20xx年芷江侗族自治县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新)建工作实施方案》,将全县的1082个改厕任务分解到5个乡镇6个村,按照2200元/个三格式化粪池、2800元/个四格式化粪池的标准进行奖补。召开相关乡镇、村、施工方参与的培训会议,对全县改厕工作进行统一布置.截至目前已完成新建的户厕628个,完成率58%。组织开展2个公厕的建设,一个公厕已建成,另一个公厕已完成预算设计。

  2、出台涉农整合资金计划。从20xx年11月开始建立20xx年乡村振兴项目库,今年初以来,各乡镇和各行业部门根据发展计划积极申报项目计划,县委、县政府多次研究会商,经多次修订后,制定了20xx年涉农整合资金项目计划,上半年安排资金12582万元,拟对189个项目进行建设,其中产业项目为8670万元,占资金总量的69%。

  3、制定《芷江侗族自治县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结合省、市工作精神,向县直各单位和乡镇广泛征求意见,起草了我县乡村建设行动方案,村规划编制、乡村发展布局、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17项专项建设,列出任务清单,明确建设目标,建立工作台账,细化工作措施。

  4、完成20xx年和20xx年涉农整合资金项目自查。按照省财政厅和省乡镇振兴局的部署,出台我县《关于开展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政策落实情况自查工作和产业帮扶项目“回头看”行动的通知》,对20xx年、20xx年的涉农整合资金和衔接资金项目进行自查,于3月22日对18个镇和10个相关行业部门开展自查布置会议。制定《芷江县开展衔接资金落实情况实地自查方案》,抽调29名同志组成14个检查小组,于3月24日开展业务培训;3月25-27日深入项目地点,对309个产业项目实施全覆盖现场调查。3月31日召开全县2021-20xx年涉农整合资金和衔接资金项目自查问题整改部署会,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分析了问题原因,下发了整改交办件,对每一个问题制定了整改要求和时限。

  5、加强项目资产管理。按照衔接资金项目资产管理要求,今年上半年对20xx年以来完工验收的项目资产进行确权和移交。共完成我局73个项目2145.46万元的确权移交,其中公益性资产71个1508.46万元、经营性资产21个637万元。

  6、加强衔接资金管理。根据今年衔接资金管理的需要,我局牵头开展了20xx年衔接资金管理办法,经多方讨论,审计、纪委、财政、司法等部门审议,制定了《关于加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管理的通知》,经县委、县政府会议通过。严格项目前期审查,紧密对接自然资源、林业部门,落实田长制、林长制的要求,对项目地是否占用农田、林地进行审查。下步将进行预算评审工作。

  7、完成20xx年省级衔接资金绩效考核。我局牵头对1069万元的省级资金开展绩效自查工作,对25个项目的内容、项目质量、项目绩效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均符合项目要求和预期目标。

  四、下半年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做好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20xx年坚决做到不发生一例返贫人口,确保贫困发生率为0。通过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对防返贫监测对象实施产业扶持、务工就业、低保兜底、医疗救助、防返贫保险等措施,防止返贫。

  二是继续开展好雨露计划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完成致富带头人培训150人,雨露计划扶持3200人。将对全县符合干雨露计划培训的“两后生”,按1500元/学期的标准进行补助;对有致富能力的,资助他们到省、市职业院校进行种养加技术培训。

  三是抓实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继续做好小额信贷政策落实,帮助脱贫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四是继续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协调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对“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等存在的短板和问题,立即进行整改落实到位,确保符合脱贫攻坚后评估的标准。

  五是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提升驻村帮扶工作队的能力和素质。下半年计划对全县驻村帮扶工作队开展业务培训2次,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督查4次。

  上半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总结 10

  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全面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任务,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就今年上半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陈贵镇下辖19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涉及19个驻村工作队。现有省级脱贫村2个,分别为上罗村、袁伏二村。截止目前,现有建档立卡脱贫人口550户,1151人。监测户有38户117人(其中有脱贫户11户25人)。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主体责任落实,凝聚乡村振兴力量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成立了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第一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明确日常工作由分管副书记牵头统筹抓落实,镇、村两级都配备了业务专干,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驻村工作队同步抓的工作格局。三是强化督办检查。镇农办联合镇纪委组成立专项督办组,每月不定期对全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工作开展督办检查。今年以来,督办组对全镇19个村巩固脱贫成果工作落实情况、各类问题整改情况、工作队驻村帮扶情况等重点工作进行了6次督查,列明问题清单、明确问题整改建议和整改时间。同时下发各类督办通报6期,加大问责力度,对督查整改落实不及时或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今年以来,共约谈批评干部2人次。

  (二)聚焦各项政策落实,全力防止脱贫返贫

  一是义务教育有保障。20xx年全镇春季雨露计划奖补43人,每人每学期1500元,共资助金额6.45万元。二是基本医疗有保障。对所有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三是住房安全有保障。20xx年我镇危房改造计划14户(4户C级危房、10户D级危房),已全部完成改造。四是饮水安全有保障。我镇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已全部完成,饮水安全设施配备到位,能保证正常通水。在正常天气时,自来水未入户的村民都有家用压水井,且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取水距离不超过800m,垂直距离不超过80m,都能保证正常用水。有旱情时,我镇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消防、城管每两天送一次生活用水,各村也积极摸排饮水困难户,给予了充分的保障措施,到目前为止,无一起饮水安全问题发生。五是政策兜底有保障。对全镇518户1005人低保户、187个特困供养户应纳尽纳,应保尽保,发放临时救助26.07万元共救助158人。六是稳岗就业有保障。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定期开展调度,进一步强化务工信息动态管理,我镇20xx年全镇脱贫人口务工人数是429人,其中省外务工50人,省内县外务工73人,县内务工306人(其中公益性岗位128人),均落实了外出务工一次性补贴。

  (三)聚焦重点工作落实,夯实巩固脱贫根基

  一是做好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工作。我镇今年共申报7个扶贫项目(其中产业发展3个,金额360万元,基础设施4个,金额258万元)。目前已完工的项目是陈贵镇袁伏二村白茶种植项目,市级拟拨付金额20万元。

  二是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我镇建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镇网格长、蹲村副科级干部为镇网格员的.镇级网格以及覆盖19个村的村级网格、547个湾组网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镇所有农村人口,明确岗位职责,落实网格责任,防止规模性返贫。并于五月份组织了全面集中排查,以家庭为单位,对所有农村人口开展全面排查,共摸排出3户12人监测户,均已落实了包保责任人,并结合实际制定一户一策,开展精准施策工作。

  三是做好光伏电站收益分配工作。按照脱贫村地理优势及资源优势,帮助脱贫村选准产业,助力脱贫户增收,在袁伏二村建立了光伏发电站,实行了运行管理和利益分配,该项目总投资90万元。围绕脱贫村产业特色,按照兴基地办产业的原则,大力推行土地流转,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xx年上半年上罗村、袁伏二村光伏扶贫收益分配共6万元;两村光伏发电收益的80%用于低收入人口公益岗位的工资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劳务费用支出。一季度安排公益性岗位10人(上罗村6人、袁伏二村4人);公益性岗位支出2.334万元,小型公益性事业支出0.3万元,公益事业劳务费0.366万元;二季度安排公益性岗位11人(上罗村5人、袁伏二村6人)公益性岗位支出2.498万元,奖励性补助支出0.346万元,公益事业劳务费0.156万元。

  四是做好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持续推进20xx-20xx年衔接资金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认真摸排项目衔接资金线索,完成2021-20xx年的项目清查、登记和确权工作,开展20xx-20xx年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自查,重点关注衔接资金支持的帮扶产业项目,20xx年自查9个,20xx年4个。

  五是做好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结合陈贵镇工作实际,围绕落实帮扶政策措施不实,返贫摸排搞形式、走过场,应纳未纳、“体外循环”,帮扶不及时、不精准,返贫致贫风险消除把关不严、“应消不消”,为群众办事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懒政怠政,对待群众口大气粗、颐指气使等方面问题,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开展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个别谈话、面对面地与村组干部、群众探讨交流、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查找收集问题。目前,我镇第一轮自查自纠已完成,发现重复发放补助问题1个,已批评教育,并完成问题整改。

  (四)聚焦各类问题整改,促进脱贫成果提升

  一是省后评估反馈问题整改情况。针对市里下发《20xx年度省对大冶市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反馈问题整改方案》我镇认领了3个方面、13个问题,共有29条整改措施,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及问题清单,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并收集了佐证资料,整理成台账,撰写整改报告。

  二是国家对省考核评估问题整改推进部署打算。

  1.早安排早部署。党委会研究部署国家对省考核评估问题整改,并组织全镇干部、驻村工作队全体成员、各村书记及业务专干召开国家对省考核评估问题整改安排部署会;根据市级方案要求和问题认领情况,结合我镇实际认领国考反馈问题,并制定了整改方案和问题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规定整改时限。

  2.压紧压实责任。严格按照一把手负总责要求,我镇主要领导亲自安排、统筹协调两项整改工作。成立以柯红云同志为组长,梅向华同志为第一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片区片长为副组长,镇直相关部门单位、各村支部书记及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为成员的整改工作专班。

  3.严格督办指导。镇纪委和镇农业农村办联合成立专班开展督办指导,对全镇19个村安排部署情况、工作纪律情况进行督查,同时镇农业农村办抽取村级优秀骨干组成指导组指导各村做好各项工作,督办结束对部署不及时的村、纪律性不强的工作队员进行通报批评。

  (五)聚焦深化驻村帮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聚焦需求导向,“精”选驻村干部到村任职。全面做好新一期的驻村工作队期满轮换工作,根据各村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各驻村干部的优点,全覆盖储备新一轮驻村工作队成员,对拟派驻的工作队成员深入单位进行考察,全面了解干部的日常表现和工作实绩,审慎选派。

  二是精准把脉点穴,“育”好驻村干部提升能力。通过期满干部现身说教等形式,对新一轮的驻村帮扶干部开展常态化培训,同时计划组织工作队成员赴优秀驻点村进行考察,学习好的经验做法。

  三是强化管理约束,“管”好驻村干部履职效能。制定公布了《陈贵镇驻村工作队百分制考核办法》,对驻村工作队的工作职责和日常管理提出明确要求,为规范驻村工作队的管理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四是深化激励关爱,“护”好驻村干部后顾之忧。全额落实驻村帮扶干部生活补助,为每支镇派驻村工作队足额拨付驻村工作队员各类补贴和3万元工作经费,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建立每季度一次谈心谈话、半年一次暖心慰问、每年一次健康体检的“三个一”机制。

  五是扎实开展工作,“办”好人民群众实事。结合共同缔造工作,参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结合“一下三民”实践活动要求,扎实开展入户走访,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三、下步打算

  (一)强化三个方面落实,推进建章立制。进一步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学习机制,我镇不断提升政策知识理论修养;进一步完善巩固脱贫成果工作督查机制,坚持不懈按照《陈贵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查工作方案》执行检查督办,推动巩固脱贫成果工作任务落地见效,严格落实相关领域不正之风执纪问责。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工作质效。一以贯之做好帮扶干部队伍能力培训,通过开设培训班、实地视察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业务能力;一以贯之加强帮扶责任落实情况抽查督办,确保干部帮扶到位、群众困难解决到位、巩固脱贫成果政策落实到位;一以贯之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结合大数据核查和平时信访举报,加强相关领域问题查实问责,不断营造风清气正工作环境。

  (三)提升问题整改质效,巩固脱贫成果。紧扣省后评估反馈问题和国家对省考核评估问题清单,查漏补缺,举一反三,强短板补弱项,以点带面,深入查找和及时解决巩固脱贫成果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巩固脱贫成果的整体成效,做到整改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上半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总结 11

  20xx年上半年,为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淠东乡党委的领导下,帮扶单位六安市税务局指导下,我村坚持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务实发展,以五个方面为抓手,不断推进我村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时刻将驻村工作作为实现乡村振兴首要任务,并做好巩固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现就20xx年上半年驻徐郢村工作队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状况向组织作以汇报:

  一、结合党建提升年,推进村党组织建设

  (一)坚持党建引领,做强红色引擎,驻村工作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加强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帮助村民和村集体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民收入,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二)常态化开展“党建联盟”系列活动,工作队带领全村党员继续健全“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利用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提升党员理论水平;坚持党建统领基层各项工作,继续落实党员联帮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表率作用。

  (三)驻村工作队在六安市税务局的协调下,驻村工作队组织村两委、党员代表及电商负责人一行前往叶集区三元镇、姚李镇等地参观学习,观摩农产品深加工、高附加值农产品种养殖项目,并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二、彰显结对帮扶成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一)在六安市税务局的帮扶下,拨付资金3万元到村,用于村基础设施路灯建设;在六安市税务局的协调下,淠东乡党委对我村“一事一议”项目中村集体道路建设进行规划施工。

  (二)为进一步落实帮扶责任,确保不致贫不返贫,上半年市税务局帮扶人调整10人,调整帮扶对象(监测户)12人,同比20xx年,帮扶责任人由41人调整为47人,以定期走访结合日常走访的形式,摸清脱贫户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劳动力情况等,制定切实可行的“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积极开展各项保障政策的宣传,强化政策解读,提高群众政策知晓度。全力做好“四带一自”奖补、雨露计划、外出务工交通补贴等申报工作,跟踪政策落实情况,完成第一、二季度帮扶走访。

  (三)在六安市税务局的指导下,单位职工的支持下,驻村工作队已开展20xx年度四期消费帮扶,帮助销售农副产品、鲜花共计4万元,拓展村民销售渠道,带动村民致富;

  (四)驻村工作队在六安市税务局的协调下,邀请市组织部一行前往我村考察项目发展,协调解决我村温室大棚项目实际难题。

  三、立足乡村振兴舞台,大力发展产业兴旺

  20xx年上半年我村产业发展乘扬帆之势,奋力赶超。驻村工作队争取资金20万投资的徐郢村电商集聚区现已正式投入使用,淠东乡徐郢村电商集聚区位于徐郢村村部东侧,现占地约45亩,目前入驻企业为7家,主要销售品类为锦鲤、鲜花、家禽等土特产品,基本形成产、存、销闭环。目前电商集聚区总投入约597万元,有主体建筑4栋。一是3层电商办公楼,该楼总投资200万,由乡财政资金投入180万,帮扶单位投入20万,为3层结构,含电商办公室7间,展示区1间、直播间2间,目前均投入使用;二是1000平方厂房,该厂房总投入为145万元,其中组织部门发展资金50万,农业农村局项目发展资金50万元,乡村财政投入45万元,含打包车间500平方,冷库500平方,目前均投入使用;三是加工厂房252万,其中项目衔接资金140万元,乡财政资金112万,主要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目前正在招商阶段;四是改造后徐郢小学,占地200平方,目前为电商企业临时生活区,含宿舍8件,简易食堂1间、简易餐厅1间。

  徐郢电商集聚区入驻企业7家,从事电商销售人员12人,企业主要人员均为80后,20xx年全年销售收入全口径统计约为3000万元,电商企业主要从事锦鲤养殖销售、鲜花养殖销售、农产品销售,销售渠道为京东、淘宝、拼多多等,今年开始发力抖音直播带货,目前入驻直播团队5个13人,主要产品为土鸡、鸭等农副产品,预计20xx年全口径销售收入超4000万。目前,电商企业带动周边农户年稳定就业14人,超过4个月就业40人/年,临时就业2000余次/年。马三河菊花种植基地,从培育、到发展、到销售,实现“产、摘、烘、销”一体化运作,目前已完成实验田,现产业初步规模,共计流转84亩土地,并带动32名剩余劳动力就业(长期工6名,小时工22名)预计产值实现160万元。

  四、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积极组织文化活动

  (一)20xx年开年驻村工作队组织带领我村村民参加“春风行动”招聘共计2场,返乡青年就业会与残疾人就业会,徐郢村共计19名群众在助企招工春风行动中找到合适岗位。

  (二)协调开展送戏下乡1次,联合市税务局、淠东乡司法所开展普法教育2次,开展主题鲜明的巾帼、退役军人等志愿活动6次,倡导树文明新风,当好移风易俗宣传员,提倡节俭、杜绝浪费的生活习惯;持续运行“积分超市”上半年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三)积极开展“防溺水”宣讲工作,驻村工作队定期走访并对全村82名留守儿童进行面对面谈心,落实监护人防溺水安全责任;组织蓝天救援队到村宣传防溺水急救知识;

  (四)“凝聚青春力量,共建多彩徐郢”,为进一步增加返乡大学生对家乡的认知感、归属感,给返乡学生创造交流思想、经验的平台,通过青春能量助力徐郢村发展,驻村工作队召开返乡大学生座谈会。

  (五)驻村工作队带领群众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节”系列活动,套圈、猜灯谜、做手工灯笼等活动吸引超150名群众观看和参与,让群众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

  (六)为庆祝国内第100个妇女节暨金安区农民运动会表彰(舞蹈队),驻村工作队组织开展舞蹈队员插花培训。

  (七)在73个儿童节来临之际,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开展“童趣飞扬 乐享六一”系列活动,手工涂色、趣味运动等为全村儿童营造了沉浸式节日氛围,此次活动共有60余名儿童(留守)参与,起到助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目的。

  五、再接再厉谋发展,开拓工作新思路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驻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驻村工作队员克服困难,按照乡政府考勤制度,吃住在村,驻村期间,积极开展入户调查,与村民做到“打成一片”,真正体会到村民所需、所想、所急,为全村乡村振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是发挥驻村工作队职责,壮大村“两委”班子整体,形成了一个有号召力、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团结战斗整体。三是密切了党群关系,通过帮助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送去党的'温暖。四是改进了工作作风,驻村队员通过参与帮扶活动,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党风廉政建设意识。

  六、提升村集体经济,持续赋能乡村振兴

  20xx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6万元,完成全年集体经济增长任务,主要构成如下:

  一是村集体土地及固定资产租赁收入15.7万元。工作队根据该司发展需要,争取将乡属淠淮公司公司落地在我村,将村20亩集体土地及旧校舍(徐郢小学)租赁给该司使用,实现村集体收益6.1万元,我村利用上级组织部门下拨的50万村级经济发展资金建设500平方冷库一座,租赁给安徽淠淮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使用,租金年收益9.6万元,全年实现收入15.7万元;

  二是村集体经济启动资金收入5万元。工作队将组织部门投入的50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通过入股形式,投资安徽华景建设有限公司实行本金保额、年度固定分红方式获取年收益约5万元,村两委定期考察企业运营情况,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确保所投入企业运营正常,投入资金安全可靠,收益稳定。

  三是成立村砂石管理工作站,实现收入16.5万元。徐郢村沿淠河岸总共1公里,砂石资源丰富,工作队组织成立徐郢村砂塘管理工作站,确保砂塘周边、沿路环境整洁卫生,砂石通道的环境整治、矛盾调处、协助砂塘安全生产。淠东乡徐郢砂塘年产值总量72万吨,每年管理费用约324万元,徐郢砂石管理工作站与淠东乡签订协议,按年管理费的5%受益,该项投入实现年收益16.5万元。

  四是村集体光伏收入实现11万元,在上级部门支持下,工作队争取建设60KW光伏电站一座,20xx年度将分散光伏收回村所有,共实现收益11万;

  五是六安市收税务局投资10万元,积极发挥电商集聚区作用,工作队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观赏鱼养殖销售业、农产品副食加工、芦丁鸡养殖销售等,通过共建共养大力发展电商物流养殖等优势,促进徐郢村观赏鱼养殖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年收入6万元;

  六是土地增减挂协调费收入3万元。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产业兴旺。进一步抓好产业就业,扩大锦鲤养殖规模,着力电商平台,发挥电商集聚区优势,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加快加工厂房建设,培育优质企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完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条,积极落实消费帮扶、小额信贷互助资金等政策,尽快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更多群众持续稳定增收驻村工作队充分认识乡村振兴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帮扶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心,认真落实帮扶责任,确保高质量完成帮扶工作目标任务。

  (二)严格制度要求。进一步加强考勤制度,严格服从管理,会同村“两委”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工作部署,形成工作合力,使帮扶工作越来越深入,措施越来越有力。

  (三)切实帮扶工作,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抓实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排查、精准化帮扶,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落细教育、医疗、住房以及兜底保障等政策,健全水电路讯等基层设施管护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巩固好“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深入群众了解民众疾苦,用创新思维,发展农村经济;为民谋利,着力解决好本村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农村和谐、稳定;多方面积极争取资金、致力于新农村建设,发挥帮扶单位优势,做好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

  上半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总结 12

  进入20xx年以来,在时村镇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在村两委班子大力帮助下,xx村驻村工作队逐渐克服工作角色转变、农村工作能力不足等诸多困难,工作队全体成员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及省市区关于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参与村各项工作,现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xx村基本概况

  时村镇xx村位于埇桥区时村镇西北部,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下辖7个自然村,总人口1312户、4416人,耕地面积7120亩,人均1.7亩。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55名。

  xx村班子结构合理,换届后村两委干部6人,平均年龄40岁,后备干部1人,村乡村振兴专干2人,乡村振兴小组长8人,村组网格员18人。该村原为建档立卡贫困村,20xx年底实现村出列,2020年底全面完成人脱贫任务,累计脱贫166户、377人。该村帮扶单位为宿州市生态环境局。20x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5.2万元。

  xx村党建、文化等工作开展较为扎实,该村先后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脱贫攻坚红旗村、广场舞大赛三等奖、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xx村村级基础设施较为完备,有村民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图书阅览室、文化广场、卫生室、垃圾收集、道路照明等基础设施,全方位服务村民生产和生活。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党员宣传教育。坚持定期召开党员会议,及时学习和传递党组织最新的政策方针。坚持开展集中学习,今年以来集中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简史》,组织收看《最美公务员》、《榜样6》等节目,进一步增强了驻村工作队和全村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不断强化提升党组织和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品格,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新起点新担当新作为,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

  (二)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为了进一步防治小麦赤霉病,确保夏粮安全,在镇政府的领导下,统一开展农药喷洒工作。驻村工作队积极联系相关种粮农户,做好小麦面积统计和药品调配,确保农药喷洒及时到位。

  (三)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队坚持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带领小组长和村公益岗人员及时发现和清理村口道路的零散垃圾和河流沟渠的杂乱垃圾,营造干净卫生的村容村貌。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活动,为家庭卫生较好的村民悬挂“美丽庭院”标识,形成良好风气。

  (四)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工作。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在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村民评分活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小组长通过对每户村民进行实际评测后按标准进行“信用评分”,并将相关记录录入云端大数据系统,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打下了基础。

  (五)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深入推进为民办实事、见实效,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深入调研,将城东村内道路建设和村内积水隐患排除作为工作突破口,向帮扶单位市生态环境局申请10万元经费,为城东村铺设3.5米宽砂石路1400米,排水涵管50米;结合村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工程,完善田间生产路9800米,极大方便村民出行和农业生产。

  (六)强化项目服务,提升集体经济收入。为改变村集体经济单一模式,逐步增加工业经济在集体经济中比重,xx村大力推进四村联建板材加工项目,为解决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准入问题,在帮扶单位大力支持下,项目完成了排污总量申请、环评文件审查等,近期将完成环评文件审批工作,极大推进了项目建设进度,为早日投产见效提供了保证。

  (七)认真开展大排查工作。为防范返贫风险,推进精准识别监测户,驻村工作队会同村两委、村振兴专干认真开展大排查工作,通过入户实地查看,对常年在外人员进行电话问询了解,精准识别监测户4户12人,针对排查结果,采取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落实精准帮扶。

  (八)继续推进产业帮扶。通过实地查看、走访了解,按照有关程序落实5户产业到户帮扶项目,其中牛羊家畜养殖户4户、蔬菜大棚种植户1户,争取到户帮扶资金1.31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党员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全村156名党员中,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总体文化水平偏低,党员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二是党员教育管理困难较大,因为平时农活较多和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且60岁以上老党员占44%以上,党员培训学习参会率不高,制约了基层组织活力的发挥。

  (二)经济建设方面。一是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为典型的农业种植村,村集体经济来源单一,收入多来源村内固定资产的出租,原有扶贫资金的分红以及上级部门的项目投入产生的收益。产业基础薄弱,经营性收入缺乏;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村民多以种植小麦,玉米,黄豆为主,仅仅依靠卖粮食收入,农业附加值较低。三是群众致富门路较少。绝大多数村民有致富的意愿,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年复一年的在小农经济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部分村民在村内承接外来手工活,做一些简单的手工加工,挣取一部分经济收入贴补家用。村内存在空心化现象,受就业机会、,薪资待遇、基础配套设施等方面制约,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人口外流,不仅带走了大量劳动力,也带走了农村发展活力。

  四、工作设想及措施

  驻村工作队的思路是:按照“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的职责任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大力加强乡村环境卫生整治,有条件地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养殖等辅助产业,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务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具体讲,主要是分阶段、分步骤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xx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全村的发展。工作组的思路是:一是进一步明确分工,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及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工作上有新突破。二是加强村干部培训,定期参加区委组织部举办的乡村振兴大讲堂,学习新知识、新经验、新本领。三是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切实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各项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力争每年都能培养发展党员。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

  人才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农村要致富,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环节。要把选拔人培养人作为重点,尽可能把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人才充、复转军人、返乡创业人员致富能手等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为乡村振兴增添“新能源”。

  (二)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增收渠道多了,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乡镇振兴才有成色。驻村工作队的思路是:一是结合已经实施完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引导群众科技种田,推广种植优质小麦,玉米,黄豆,提高主导产业收入,同时探索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二大力推进四村联建板材厂项目建设投产,提高工业经济在集体经济收入中的占比,逐步改变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的现象。同时因地制宜,挖掘优势,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同步发展畜牧养殖业,使该村生产结构和收入渠道更加多样化,鼓励部分村民结合自己实际,发展物流运输业,培养致富带头人,带动村民致富。同时以“山”做足文章,xx村坐拥刁山、葛山两座低矮山丘,探索发展适合xx村的林果种植业。三是大力抓好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农民市场观念。帮助村民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拓宽视野,鼓励群众尤其是中共党员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四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政策项目支持。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谋划了20xx年农作物秸秆收储利用、村内道路建设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项目,积极上报,待项目批复之后,争取尽早落地实施。

  (三)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美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重要一环。一是积极争取文化“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适合群众特点的文娱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使群众得到实惠。深入开展“最美庭院”创建活动,开展好媳妇评选等活动,促进乡风转变。二是丰富完善文化大舞台能,充实完善乡村图书室,方便农民群众查阅致富信息,提高致富本领;四是争取举办科技教育培训班,组织村干部和群众外出学习参观,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好治保、调解、巡逻、帮教、普法“五支队伍”,确保无上访案件、无封建迷信陋习活动。六是倡导现代生活模式,倡树社会村民新风,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努力营造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共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上半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总结 13

  根据工作安排,现将我局上半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责任落实,确保压力传导层层不减。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开展专题调研74次,26名县四大班子成员定点包保15个镇(园区)26个村(社区),配备乡村振兴专干460名、网格员2246名,实现县镇村组四级联动。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设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小组,召开专项小组会议6次,印发工作通报5期,确保常态调度不松、工作力度不减。

  三是强化部门联动。以“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稳定增收专项行动”“规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材料专项行动”“扶贫(衔接)资产专项检查”“防返贫监测集中排查”为抓手,贯穿重点目标任务,乡村振兴、教育、民政、人社、住建、水利、卫健、医保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充分做好信息预警、数据比对和行业帮扶、政策落实等工作,共同推进巩固脱贫成果落地见效。

  四是坚持选优配强。选派190名工作队员驻村开展帮扶,开展“选派工作六项行动”。凝心聚力鼓干劲,激发选派干部新状态。坚持“严”的总基调,开展“四不两直”督查6次,下发重点任务工作提醒6期,推动选派干部管理制度化。营造“比”的大环境,持续推动“六项行动”走深走实,按片区开展选派干部“擂台比武”目前已完成第一、二片区镇级初赛和第一片区县级复赛,已参赛选派干部148名,其中10名第一书记参加第一片区县级复赛。激活“干”的新状态,指导选派干部,围绕选派干部六项职责任务,立足实际、明确时限、责任到人、从严审核聚力为民办事“三个清单”,明确具体服务事项217件,现已完成113件,其余事项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二)聚焦防返贫动态监测,确保底线任务抓牢抓实。

  一是强化集中排查。开展防返贫监测集中排查专题调度会议4次,共排查出重点群体22032户,排查发现问题877条,均已整改完成。确立重点镇3个、重点村3个,并对重点村进行解剖式督查。

  二是强化动态监测。常态化开展低收入人口摸排,健全网格化管理、多部门联动、镇村落实、系统监管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20xx年以来,反馈监测预警信息1.87万条,新识别监测对象278户652人。

  三是强化精准帮扶。对拟纳入监测对象按照家庭情况及风险进行综合研判,推动措施落地见效,全县脱贫户户均帮扶措施7.12条。

  四是强化数据质量。严格做好20xx年度脱贫人口收入等信息核实工作,将数据真实性作为底线和纪律红线,确保国办系统数据真实可靠、群众认可、经得起检验。

  (三)聚焦“三保障一安全”,确保核心指标动态清零。

  一是落实控辍保学机制。资助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7538人次,发放资助金1633.465万元。

  二是落实防范因病返贫致贫机制。资助参保困难对象43785人,资助资金1300.6025万元;城乡医疗救助累计惠及131233人次,救助金额1884.29万元。

  三是落实住房安全保障机制。20xx年度计划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36户,已完成125户危改项目。

  四是落实饮水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对26处规模水厂进行定期维修养护,定期开展水质检测,保证饮水质量,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

  五是持续推进农村低收入人口摸排。常态化开展走访摸排,对符合条件的户及时开展救助,1-6 月新增农村低保440 户 661 人。对已经救助的人员,重点监测相关救助政策是否落实到位,1-6 月社会救助业务督查工作中入户走访低保家庭 85 户 113 人,低保证及低保资金及时发放,群众满意。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坚持开发式帮扶。对低收入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者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20xx年1-6 月份临时救助脱贫户4户,并根据程度及原因持续关注。

  (四)聚焦问题整改,确保工作短板补细补齐。一是持续做好反馈问题整改。结合我县实际认领省乡村振兴局关于20xx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18个,及时制定了整改方案,确定整改措施59条,明确责任单位19个,要求县直有关单位、各镇(园区),积极进行举一反三,立行立改,限时整改。二是常态暗访督导。聚焦动态监测帮扶、政策落实、项目资金等重点环节,开展县级暗访督导9次,督促问题整改落实到位。三是坚持统筹推进。统筹推进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发现问题与20xx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进一步巩固提升整改成效,推进问题发现常态化、问题整改同步化,确保改到位、改彻底、不反弹。

  (五)聚焦绩效管理,确保项目资金提质增效。一是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及资金拨付。严格落实资金支出进度和项目建设进度“周通报”工作制度,确保按照全省进度序时推进。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对建设项目进度款、设计变更、隐蔽工程等进行审核,截至目前已对各镇(园区)进行了部分项目初审,印发了133个整改通知单,部分正在整改中。二是持续做好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全县经营性资产20xx年1-5月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1985万元,使用扶贫资产收益开发公益岗和临时劳务安置就业人口数2776人,20xx年1-5月收益中用于发放公益岗和临时劳务人员工资821万元。三是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干事能力。突出党组织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的核心作用,推行“党组织+农户+合作社”发展模式,把党的组织建设深度嵌入产业链条,印发了《关于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扩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覆盖面。

  (六)聚焦重点发力,确保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一是坚持精准施策。印发“政策明白纸”23万余份,进一步细化了申请条件、申请方法、帮扶政策分类,明确防止返贫监测范围,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切实加强了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行业部门定期研究、部署巩固脱贫成果相关工作,确保有部署、有排查、有落实、有监管、有成效,形成完整的工作闭环。

  二是强化产业帮扶。20xx年安排衔接资金29687万元,用于产业项目资金16150.67万元,占总投入的53.79%,其中中央资金产业占比69.01%,提前下达省级资金产业占比60.99%。全县实施到村产业帮扶项目34个、到户项目170个,关联脱贫户及监测对象1.6万户。发放小额信贷1664户7667万元。发放光伏到村收益1865.11万元,切实促进村集体和群众增收。

  三是强化就业帮扶。进一步加大就业帮扶工作力度,鼓励脱贫劳动力外出就业增收,全力开展跨省就业脱贫劳动力交通补助申报,积极动员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务工就业。20xx年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务工就业人数2.02万人,占目标任务的100.7%。开发公益性岗位数量6095个,均已全部安置就业。积极兑现就业补助政策,已发放跨省务工就业补贴4301人,涉及资金127.16万元。四是强化消费帮扶。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各帮扶单位直接购买当地农产品价值151.1万元,帮助销售当地农产品320.26万元。广德市从我县调运、采购农特产品价值达1000万元,帮助农民群众拓展销售渠道、增加收入。

  (八)聚焦“五大帮扶”,确保切实凝聚工作合力。一是深化领导联系帮扶。严格落实县四大班子联系帮扶制度,26名县四大班子领导定期深入联系镇、村开展调研,解决难题。二是强化定点帮扶。下发工作提示单18次,指导帮扶单位实施38个帮扶项目、投入866.25万元支持定点帮扶村。三是拓展驻村帮扶。开展“选派工作六项行动”“驻村干部回娘家、帮扶干部大走访”等,专项督查驻村帮扶工作8次,确保驻村工作队“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有成效”。四是聚力县域结对帮扶。派遣6名优秀干部交流学习,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已完成对接帮扶任务。广德市投入帮扶资金1515万元用于我县产业项目,切实增强产业发展能力。广德市从我县调运、采购农特产品价值达1000万元,帮助农民群众拓展销售渠道、增加收入。五是创新社会帮扶。20xx年兴齐眼药公司捐赠120万用于全县脱贫人口、监测人口重特大疾病防返贫资助,截至目前,已打卡发放65.06万元,涉及579人;20xx年第一批31.76万元,涉及298人,近期将打卡发放。切实增强了巩固脱贫成果工作实效。

  二、下步打算

  (一)全力抓好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

  一是持续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持续健全“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跟踪排查”的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聚焦重点群体、关注重点问题、解决重点问题,坚决杜绝应纳未纳和“体外循环”。

  二是持续抓好“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常态化排查。动员镇村干部、帮扶责任人等进村入户开展摸排,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对账销号,做到核心指标“动态清零”。

  三是持续促进脱贫群众增收。严格施行“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落实农民收入定期监测和各项增收措施,有效推进帮扶措施落地见效,促进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持续稳定增收。

  四是持续抓好考核评估各类问题整改提升。统筹推进20xx年国家乡村振兴局暗访调研、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督查反馈问题整改,进一步巩固提升整改成效,着力健全动态发现问题、整改问题长效机制,推进问题发现常态化、问题整改同步化。

  (二)全力抓好项目谋划。一是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谋划项目。坚持产业为关键,增加群众收入。全面落实到户产业奖补、资产收益等政策。健全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帮扶车间等规范管理和联农带农机制,多措并举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彰显特色,注重撬动谋划项目。结合砀山县水果大县的.基础,深入挖掘镇、村自身优势,彰显文化特色,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乡村振兴。三是着眼配套,力求放大谋划项目。聚焦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重点围绕产业培育、重点项目实施开展,确保企业、合作社投资能快速见效。四是严格程序,统筹抓好项目谋划。严格“村申报、镇审定、县审核”的原则,做好统筹协调,严格按时限要求高质量建好项目库,为项目实施开好局、起好步。

  (三)全力推动项目资金进度和资产管理。一是坚持定期调度。定期召开项目建设和资金支出专题调度会议,明确节点任务、细化进度安排,确保按照序时进度稳步推进。二是持续督导监管。常态化开展暗访督导,加强分析研判与现场指导,持续强化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的日常监督管理。三是完善资产管理长效机制。针对资产登记、确权移交、运行管护、收益分配、资产处置等重要环节,细化操作流程,建立健全不同类型扶贫项目资产后续全过程管护机制,确保扶贫项目资产持续发挥效益,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四)全力抓好“五大帮扶”。一是持续抓好联系帮扶。县四大班子领导常态化开展走访、调研和督导,层层压紧压实责任,推动形成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的工作体系。二是持续抓好定点帮扶。严格落实定点帮扶工作机制,真正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落实,年底有成效,切实提升帮扶满意度。三是持续抓好驻村帮扶。严格做好帮扶干部跟踪管理,加强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确保驻村帮扶用心用情。四是持续抓好县域结对帮扶。推进常态化交流互访,深化“砀广共建”,搭建就业平台,互通用工信息,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五是持续抓好社会帮扶。积极鼓励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共同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凝聚社会帮扶的强大合力。

  (五)全力聚焦督查暗访。依托省局“一链三单”督导方式,积极探索创新我局督查工作的方式方法,首先是优化督导方式,采取镇自查,县复核加暗访的闭环式督导,进一步改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成为促落实提成效的关键抓手。

  上半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总结 14

  今年以来,望江县乡村振兴局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全局上下狠抓理论学习,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干劲不减、各项工作成效明显。扶贫资产后续管理、乡村振兴政策宣传做法获国家产业帮扶政策项目资金落实情况调研组、全国扶贫宣教中心脱贫地区提升基层乡村振兴政策宣传时效调研组充分肯定;成功举办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小组第二次会议暨“宜业工坊”现场推进会。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高政治站位,责任落实进一步“紧”。责任进一步“紧”。根据省、市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按照“12345”工作思路(即实施一项创建,围绕两个重点,严守三条底线,开展四大行动,强化五重保障),出台《20xx年望江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明确38项具体任务。每月梳理工作提示单发至部门和乡镇,每月召开全县乡村振兴办主任会议,掌握工作进展,分析具体问题,促进责任落实。学习进一步“深”。坚持机关周例会学习制度,每周一汇报上周工作进展和本周工作安排,提升党员干部综合能力,打造学习型机关。建立分管负责人联系乡镇责任制度,不分工作类别,主动联系镇村帮助解决问题,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筑牢为民服务宗旨。监管进一步“严”。深入贯彻全省“一改两为”会议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优化督查方式,采取“四不两直”形式,由局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带队,不定时间、不限范围、不打招呼,围绕每月工作重点,开展随机督查暗访,逐一制定问题清单,并量化暗访结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二)抓实防贫监测,动态帮扶进一步“准”。强化行业监测。建立行业部门预警信息定期推送制度,坚持每月会同“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部门开展行业数据交换比对,针对预警对象,每月反馈至镇村进行核实,并依据核查结果及时纳入监测对象管理,落实帮扶措施。今年以来,全县累计推送核查预警信息7595人次,保证了监测预警实效。推进网格监测。出台《望江县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监测的通知》,整合现有各类网格,进一步健全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按照便于入户走访、利于就近监测、促进长效实效的原则,共组建网格2881个,对网格内的所有农户进行常态化监测。加强政策宣传。积极宣传推广“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申报”小程序,先后印制发放《望江县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图》、《望江县帮扶政策宣传册》、《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明白纸》以及《防止返贫监测申报政策明白纸》,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知晓度。开展排查整治。出台《望江县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专项整治提升行动方案》、制定《望江县20xx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方案》,集中时间和精力,聚焦排查内容,以“找准农户存在的返贫致贫风险,确保有风险的农户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做到应纳尽纳”为重点,组织乡村干部、驻村干部、网格员等对所有农村户籍人口进行拉网式排查。截至目前,已完成14.53万农户的排查工作,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223户699人,共核实补正各类数据信息4000余条。推进问题整改。制定《望江县20xx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方案》,梳理确定3类9项19个具体问题,细化59条具体措施,明确19个县直部门和13个乡镇(街道)为责任单位,统筹推进各级暗访、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坚持举一反三,对标对表,一体推进,严格对账销号,实行“清单化+闭环制”整改。

  (三)推进项目实施,产业就业进一步“强”。加快实施衔接资金项目。推行项目入库“两单+三审”模式,乡镇和行业主管部门均成立衔接资金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由一个领导负责,坚持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调度、一年一考核管理机制。今年全县共安排衔接资金项目43个资金35607万元(其中到村项目39个26969.7万元),目前已全部开工(开工率100%),资金拨付率68.65%。积极推进“宜业工坊”创建。在广泛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望江县创建乡村振兴“宜业工坊”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创建模式和标准、认定程序、保障措施等,成立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副组长、各乡镇(街道)和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专班,高位推动创建示范工作。坚持以原扶贫资金和衔接资金投入形成的产业园区、产业综合体、就业帮扶车间为主,兼顾其他联农带农效果较好的市场主体,组织开展分类摸底工作,联合乡镇(街道)振兴办、农办、人社所开展现场初审。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宜业工坊”71家,累计吸纳就业0.2026万人。20xx年底,全县拟创建100个“宜业工坊”,实现60个出列村全覆盖。强化联农带农机制。组织对前期扶贫及衔接资金项目资产全面梳理和“回头看”,对已建立联农机制的帮扶项目进行完善,对联农带动约定不明显的帮扶项目限定时间进行整改,目前,全县已建立联农带农帮扶项目855 个,探索制定帮扶项目动态激励机制办法。

  20xx-20xx年,全县共实施产业类项目868个,累计带动34811户增收,其中脱贫户和监测户13848户。推动产业提质。实施乡村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制定《望江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到户项目实施方案》《望江县20xx年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奖补办法》。联合发改、供电及光伏运维单位开展光伏电站大排查“回头看”,截止5月底,村级电站到账收益1086.72万元,分配资金998.36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3465 个,发放公益性岗位工资666.51万元。强化小额信贷发放和贷后监管,全县新增发放小额贷款231户1149万元,贷款余额5.01亿元。抓好稳岗就业。开展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稳岗就业摸底,组织发放20xx年度脱贫劳动力省外转移就业交通补贴640万元,截至目前,全县已返岗就业人数6.78万人。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促进“人有有一技之长”脱贫人口占比稳步提高。

  (四)注重宣传引领,帮扶合力进一步“聚”。强化五大帮扶。建立县级领导联系帮扶、选派干部驻村帮扶、县直部门定点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的帮扶体系,指导县直帮扶单位制定20xx年度帮扶计划;出台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工作职责清单调整,充实7名驻村工作队员;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选派干部管理的通知》,举办全县选派干部“乡村振兴”培训班,选派第一书记“乡村振兴有我”擂台比武,比出6名县级“擂主”,开展培训10余场,培训500人次;推进县域结对帮扶,与镜湖区协商制定20xx年度县域结对帮扶工作计划,制定22项工作任务,明确双方乡镇(街道)结对任务清单。落实镜湖区帮扶资金1560万元,用于长岭镇20xx年乡村振兴综合体五期及配套工程,选派8名干部与专业技术人员挂职学习。做实消费帮扶。联合财政、供销社等部门出台关于做好20xx年度政府采购望江县农副产品工作的'通知,开展采购我县重点帮扶产品行动,鼓励规模较大单位食堂加大“832”平台采购比例,制定消费帮扶产品清单面向全国销售,截至目前已销售374.4万元,其中“832”平台采购127.17万元。

  联合供销社、商务局等部门开展油菜花节消费帮扶产品销售,线下销售7.5万元,线上销售24.5万元。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加快对优质企业进行审核推荐入驻“832”平台,拓宽企业销售渠道,拉动企业加大采购脱贫人口原材料和用工,促进脱贫人口增收,截止6月底已推荐3家企业入驻平台,拟推荐企业3家。强化典型引领。出台《望江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宣传工作方案》鼓励引导党员干部深入挖掘、提炼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和先进事迹,广泛传播乡村振兴好故事,营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我县在省级及以上媒体刊发乡村振兴报道800余篇,我县“狠抓项目谋发展 乡村振兴添活力”做法,获省乡村振兴局简报第40期刊登推荐。

  二、存在问题

  责任落实压得不紧,个别驻村干部不了解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基本政策、新增监测户基本信息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情形;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少数农户对医疗保险合规范围、起付线、慢性病种类等不够清楚。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是持续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按照关于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要求,积极推广安徽省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申报小程序(即“一码申报”),拓宽农户自主申报方式,加强镇村主动排查和部门筛查预警,按照20xx年监测范围,严格履行监测程序,简化工作流程,缩短认定时间,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户按程序识别为监测对象,制定并落实好帮扶措施,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坚决避免出现规模控制、应纳未纳和体外循环现象。

  二是持续推进整改进度。坚持各类监督检查反馈问题一体推进、一体整改。采取定期督查、随机抽查、明查暗访等方式,不断加大对整改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不定期开展整改工作调度会,及时掌握各乡镇(街道)、各有关单位整改情况汇报,对整改工作进度较慢、成效不明显的及时进行提醒。开展整改“回头看”工作,重点核查台账建立是否规范、问题梳理是否全面真实、措施制定是否准确具体符合实际、整改措施是否全部落实到位、问题是否整改到位。

  三是持续抓好项目资产管理。加大项目谋划力度,鼓励镇、村谋划一批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项目,大力支持龙头带动、镇村联建、三产融合的特色项目,提前下达2024年度衔接资金项目。加快推进20xx年衔接资金项目实施,确保7月份、9月份、10月份项目完工率达到50%、75%、95%以上,资金拨付进度达到75%、80%、85%以上;12月份所有项目全部完工,资金拨付全部完成。规范开展资产分类、确权、登记、处置等管理工作,强化资产后续管理、管护主体责任,杜绝资产闲置。

  四是持续抓好小额信贷发放工作。对符合贷款条件,贷款即将到期的脱贫户开展精准宣传,群众愿意贷款的、符合贷款条件的,要切实满足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产业发展需求,确保符合条件、有发展生产意愿的贷款对象“应贷尽贷”。

  五是持续抓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及时更新好外出务工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就业人员信息。保持脱贫劳动力就业人数稳定。抓好特惠政策落地,及时兑现跨省务工就业交通补贴。

  六是持续强化帮扶工作。强化县领导联系帮扶镇村作用,压实镇村两级、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的责任,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管理,指导驻村工作队开展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低收入人口帮扶和乡村振兴工作。常态化做好光伏电站的运行监测和故障消缺工作,督导收益分配台账管理工作,对发现的光伏账目不清、账实不符问题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排查到位、整改到位。进一步依托供销“832平台”、财政“徽采云”等平台,加快农产品上线审批推荐,有序引导存量消费帮扶专柜、专馆、专区市场化运营,因地制宜展示展销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特别是消费帮扶重点产品。

  上半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总结 15

  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根据县委、县政府、各级乡村振兴局的文件精神,现将三溪乡20xx年上半年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聚焦“三落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坚持机制不变,狠抓责任落实

  一是继续强化领导。继续发挥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双组长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领导小组功能,下设一个专项工作办公室,保障具体工作实施高效、落实到位。二是持续抓好部署。今年以来,我乡多次组织乡班子成员、村书记、村专职信息员召开相关工作部署业务会及培训会,动态掌握乡村振兴业务各项工作进度,及时帮助村级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同时由专项工作办公室开展“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检查”,做到高位推动,压实责任。三是坚持保障队伍。严格落实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全乡共选派驻村工作队12支,其中县派工作队员9名,实现了全乡乡村振兴重点村工作队选派全覆盖,同时由乡乡村振兴工作站、乡纪检不定期对驻村工作进行督查,严格要求队员落实驻村在岗职责,参与村两委各项事务。

  (二)坚持力度不减,严促政策落实

  一是完善政策措施。经过实地走访、调研、查阅资料、征求意见等方式,延续关于做好乡级领导包村挂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工作方案,确保政策配套稳定。二是强化教育保障。健全完善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确保全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零辍学,并切实做好了20xx年秋季、20xx年春季教育补助发放。三是落实医疗保障。20xx年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加城乡医疗保险率100%,做到了“应保尽保”。截至目前,我乡已排查一般农户住院报销后自付费用超过20xx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36元10户10人,一般脱贫户住院报销后自付费用超过20xx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9968元)3户3人,经细致研判未发现需纳入人员。我乡积极为脱贫户、监测对象推荐申领抚州市抚惠保,目前脱贫户已参保19户31人,监测户已参保2户2人,并积极宣传医保“三重保障”政策,确保应知尽知。四是巩固住房保障。

  我乡已于5月全面启动农村危旧房、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居民住房安全隐患三项排查工作。全乡脱贫户、监测户住房质量安全不存在C、D级住房问题。五是抓实兜底保障。20xx年我乡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享受低保、特困政策数量与档次,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过渡期社会救助政策总体平稳。五个月以来,新纳入农村低保对象或分散供养特困人员7户18人,其中经研判纳入监测对象的有2户6人。六是确保饮水安全。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保障脱贫人口以及各村基层设施的饮水安全。截至目前,全乡各个供水工程均已落实“三个责任人”及“三项制度”。目前全乡居民已全部实现供水入户,农村饮水管网入户率达100%,现行标准下集中供水率达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七是用好金融政策。充分落实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专项用于发展产业,目前已下达关于做好三溪乡20xx年度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及加强资金管理的通知,截至目前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28户新申报小额信贷政策,新增小额信贷106.9万元,贴息49796.67元。

  (三)坚持靶心不散,锁定工作落实

  一是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20xx年5月,三溪乡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三溪乡20xx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方案》,开展常态化监测的同时按照县级部署开展集中大排查,确保监测全面精准。在本次集中排查中,全乡共排查农户3129户10805人,其中一般农户2729户9105人、一般脱贫户378户1136人、监测户32户110人(脱贫不稳定户7户20人,边缘易致贫户14户51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1户39人),其中通过本次排查新识别纳入的有1户3人,已消除风险15户49人,未消除风险17户61人。对排查出来的监测对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制定“一户一方案”,落实帮扶措施,跟进帮扶成效,确保监测对象得到相应的产业、就业、教育、医疗、最低生活保障、防贫保险等政策、资金的扶持,切实履行托底责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时我乡69个村小组防返贫监测明白纸、帮扶政策明白纸均已粘贴公示,3129户农户、400户脱贫户、监测户也均已发放明白纸。

  二是深化就业帮扶。不断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抓实转移就业培训,做好就业精准帮扶,推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高质量转移就业。截至目前,全乡脱贫劳动力已转移就业445人,其中,省外转移就业160人,将适时审核,充分发挥政策补贴的积极作用,鼓励带动创业、就业。大力开发就近就地就业岗位,20xx年人社、林业、乡村振兴等部门继续做好乡村公益性岗位,带动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72人。持续实施雨露计划帮扶政策,本学期将为48人申报雨露计划补贴,同时紧盯20xx年6月即将毕业的享受雨露计划学生9人,积极为他们推荐就业岗位、做好就业保障,确保“毕业即就业”。三是抓牢产业带动。不断巩固提升“蜜桔”、竹木、蜜蜂等传统产业。积极培植以柏苍村生态田园综合体为代表的农业产业。20xx年,已争取50万元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实施三溪乡三溪村竹木半成品加工产业发展项目,将为脱贫户、监测对象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依托已发展的产业项目带动脱贫户、监测户就业及生产。五是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每周对我乡两户易地搬迁户的所在安置点进行安全排查,并对他们的就业情况按周监测,积极做好易地搬迁户的稳岗就业工作。四是抓实促深做好整改。我乡已建立三溪乡对照国家乡村振兴局在江西省部分县暗访发现问题整改台账,认领4个问题,均已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方案。同时,对于20xx年的'各项整改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回头看,确保整改问题不复发,整改销号能持久。

  二、深入推进“两项重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做好合理规划编制。扎实推进乡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按照“多规合一”的总体要求编制规划,注重农村产业发展、基层党建、人才发展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为一体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全乡20xx年应完成一个村庄规划,目前已完成初审,20xx年已完成1个村庄规划编制。二是做好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截至目前,我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通过新农村建设提升项目,在柏苍村、池丰村、军峰村等村进行化粪池集中排放改造,累计完成114户农村户厕新改建任务,目前全乡已完成户厕整改263户。今年计划完成24户农村户厕改建任务,目前均已完成。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工作推进

  坚持政治统领,保障工作做实做深做细。一是继续开展常态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以全体农户为对象,重点监测其收入和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采取农户主动申请、部门筛查预警、基层干部走访摸排等方式,通过“初步筛选、村级申报、部门比对、乡镇审核、乡级审批、公告录入、落实帮扶、动态管理”等程序,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实现动态清零。二是加大监测户申报明白纸、帮扶政策明白纸的宣传力度,在乡、村办公场所及各村小组(或自然村)人流量比较大的显眼位置进行张贴、微信发送、干部包片逐户上门张贴和宣传等多种方式,确保所有农户了解明白纸的作用及操作方法。强化帮扶,对识别出来的监测户要全部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同时持续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确保我乡脱贫基础更加稳固、脱贫成效更可持续。定期分析监测数据,评估帮扶效果,对返贫致贫风险已经稳定消除,收入持续稳定、“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方面扶持巩固的监测对象,及时在国扶系统标注风险消除,实现动态清零。

  (二)聚焦资金项目,完善管理机制

  以项目库建设为抓手,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前高质量建设好2021-2025年脱贫攻坚项目库,为高效安排20xx年至20xx年资金打下基础。一是完善项目入库机制。构建“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双向对接机制,确保上级文件政策要求和基层干部群众所需有效结合,突出项目建设的成效。二是完善项目管理工作机制。在项目规划和确定上、项目管理上,坚持先评估论证、后决策实施的项目决策机制,确保项目科学决策。三是建立落实资金统筹保障机制。严把政策,强力整合,聚焦重点,精准投向。

  上半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总结 16

  今年以来,利川市落实“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着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实绩、再上台阶。现将上半年各级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牢记国之大者,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安全

  (一)粮食生产能力不断稳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落实粮食生产面积116.87万亩。推广绿色“吨粮”模式,建成优质稻3000亩。引入中华国际和省乡投集团,发展连片水稻订单基地。建成四方洞等马铃薯优质高产商品基地。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落实耕地地力补贴12998万元、实际种粮一次性补贴219万元。建成粮食应急保障中心1个、应急配送中心2个、应急储运企业2家、应急加工企业3家、应急供应网点32个。推进粮食节约行动,开展粮食购销领域专项整治,完成储备粮存储企业和粮食收购企业定期巡查。

  (二)大豆油料产能有效提升。落实《湖北省大豆油料和食用植物油稳产保供实施方案》要求,推广“玉-豆”(薯-玉-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1.13万亩,建成市级样板650亩。推广“烟-玉”“烟-油”轮作7.5万亩、“烟-薯”“烟-菜”套作2.6万亩。实施油菜轮作和冬种油菜项目,完成油菜播种9.13万亩。实施油茶扩面提质增效行动,验收新造油茶林2002.7亩。引导加工企业开展应用成果转化,促进稻米油精加工发展。

  (三)重要农产品供给统筹推进。树立大食物观,加快发展草食畜牧、现代家禽、综合种养等产业开发食物来源。落实生猪产能调控政策,完成生猪出栏44.92万头、能繁母猪存栏5.92万头。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稳产保供和应急储备,完成蔬菜及食用菌播种23.39万亩、产量33.8万吨。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加强1548家生产经营主体、310家农业投入品经营主体和4541家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管,上半年重大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零发生”。

  (四)现代设施农业有序发展。推进智农蔬菜产业园建设,台账化、规范化管理已建成的68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设施农业总量达4820个。完成粮食应急保障中心项目一二期建设。巩固60万亩国家级、10万亩省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成果,建成粮、茶、菜等专业富硒植物原料基地。推进3家合法生猪屠宰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现生猪年屠宰能力45万头。引导水产养殖主体实施标准化改造,池塘养殖达1.2万亩。

  (五)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持续强化。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推进耕地十大保护行动,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和耕地占补平衡、耕地进出平衡、补充耕地指标冻结制度,严格农用地转用,构建市、乡、村、组的“田长制”网络责任体系,依法立案查处农村乱占耕地建房23起,找回耕地1.12万亩。动态清零撂荒地,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耕地质量水平和农作物综合产出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夯实发展底盘,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短板逐步补齐

  (六)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推进。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推进高标准农田与高效节水灌溉,完成8万亩20xx年项目投资额的67%,争取到20xx年新建4.92万亩、改造提升2.38万亩计划。推行EPC模式高标准农田代建制,做好施工质量、进度和资金用途监管。加强部门协作,做好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中长期规划。制定社会资本准入政策,安排高标准农田资金12120万元,不断提高亩均投入标准。

  (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完成纳水溪水库项目移民实物调查和可研初稿,完成凤凰沟、三台坪水库工程可研编制,云雾山水库顺利开工。完成利中盆地大型灌区前期设计。完成清江干流(利川)重点河段二期防洪治理工程项目前期,完成郁江干流综合治理工程可研编制送审,甘溪坝河、小溪河、忠孝河治理工程和三道河、马前河流域综合治理有序推进。完成20xx年水源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初设编制。利川市西干渠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已开工建设。1569处小微水体在河湖长制管理范围内实现常态化管理。清江生态廊道建设及生态文化带打造工程可研编制获得批复,完成汪营红鹤坝段水美乡村试点项目实施方案设计,启动了福宝山水库水系连通工程前期。

  (八)农业减灾防灾能力不断提升。规范化管理11个人影工作站,建立由气象、应急、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林业等部门组成的气象灾害防御部门联络机制。突出河道、水库、山洪三大重点,推动46座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及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完成53座水库、26座水电站、29座“头顶塘堰”和59个山洪灾害行政村的预案编制及修编,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汛预防体系。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源头防控,动物免疫密度达到90%以上、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强化病虫监测,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15期,建成农作物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融合示范样板5600亩。

  三、强化科技支撑,农业科技和装备建设持续增强

  (九)农业科技广泛应用。发布利川市农业主推技术指南,通过项目支持、科技研发、资源整合等措施,大力推广农业产业关键技术应用。完成评价入库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2家,新增州级星创天地4家、州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6家。争取“三区人才”15名、州级科技特派员26名、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30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十)种质资源繁育有力。全面做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和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收尾工作,推进汪营畜牧良种场与农科院合作。建成良种繁育基地1760亩。积极开展新品种区试9组、展示示范10组,引进并向农民推荐审(认)定新品种5个。持续开展种业监管执法活动,部门联动对20户种业经营企业全面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十一)农机装备助推发展。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支持北斗系统推广,已补贴资金110.22万元、受益农户1243户。巩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创建成果,推广适配山区地形的农机装备1377台,大力开展农机农艺融合创新发展,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7.3%。

  (十二)绿色发展深入推进。清单式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州创建。做好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开具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23145份,新认证绿色食品6个、有机产品6个,新认证面积4140亩。做好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推进绿色种养循环,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持续抓好“十年禁渔”,清理非法渔具网具84张、非法钓具54个,销毁“三无渔船”2艘,完成生态补偿案2件。推进河湖综合整治,与恩施市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秸秆综合利用12万吨,小型沼气工程替代传统燃煤0.1万吨。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76.71万亩,防除 “加拿大一枝黄花”2万余株。

  四、巩固脱贫成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十三)坚决守住底线。常态化开展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新识别监测对象91户321人,已稳定消除风险54户163人。开展以“四排查、一核准”为主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新识别三类监测对象39户137人,已消除风险19户51人。压实“双线”“五级”控辍保学责任,入学率、巩固率实现两个100%。稳妥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托底机制,脱贫人口、监测人口、低保和特困对象264548人全部参保,农村低收入人口县域内住院政策范围内费用综合报销率达到90.16%,35人纳入因病致贫返贫风险监测,救治大病脱贫户、监测户6570人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脱贫人口、监测对象224901人。完成农村低收入群体安全隐患房屋改造52户。编制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三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水源保障及水质提升工程,维修农村饮水工程45处,农村饮水水质合格率达85.5%。对102个村新建管网95.9公里、水泵175台、改造水厂2座,有效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坚持党建引领,建立“村委会-安置点-楼栋-单元”的易迁集中安置点网络服务管理,投入衔接资金发展产业项目5个、基础设施项目7个,集中安置点外出务工6175人、就近务工3057人、公益性岗位就业219人。

  (十四)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能有效激活。制定特色产业帮扶工作要点,11.3万粮农、20万茶农、10万养殖户、9.8万菜农、9万药农深度参与产业发展,26个就业帮扶车间带动脱贫人口就业486人。统筹资金22179万元发展产业,中央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达到62.53%。新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33笔629.34万元,小额信贷贷款余额2018笔9615.6万元,建立逾期风险预警机制,做好贷款逾期防控和压降。印发消费帮扶工作方案,完成“832平台”销售0.63亿元。抓好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工作,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44场,向恩施高新区送工522人,向武汉市经开区输送59人。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61期、培训3615人,企业在岗职工培训178人。发放建档立卡脱贫户一次性创业补贴2万元、返乡创业人员一次性创业补贴2.5万元、就业吸纳补贴3.2万元、创业担保贷款1.83亿元。

  (十五)各项帮扶政策保持稳定。出台产业奖补、务工补助等扶持增收政策,继续实施“防贫保”、医疗救助等减轻大额医疗负担政策,落实雨露计划补助政策,全覆盖发放帮扶政策“明白纸”。修订村“尖刀班”管理办法,上线利川市驻村帮扶信息化管理平台,专项培训乡镇分管领导、业务骨干、驻村第一书记450人次,统一为全市2597名村“尖刀班”成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驻村帮扶工作持续强化。积极对接国新公司、省直定点帮扶单位和武汉经开区,推动政策、资金、项目、信息、技术、人才多领域帮扶协作。申请创建“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县,引导425个企业与279个村实现对接,凝聚起巩固脱贫成果合力。

  五、聚焦特色优势,着力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六)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印发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全面促进农业牧渔业稳价保供的实施意见,一季度农林牧渔增加值增速达到5.1%。链长制推进“粮、茶、畜、菜、药”五大产业链建设,完成综合产值49.5亿元。出台20xx年农业产业奖补政策,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完成产值7.459亿元。招商签约农业项目23个,开工涉农项目7个,签约投资50余亿元。推进鄂西南武陵山茶产业集群和硒产业集群建设,利川市获得“20xx年度中国茶业百强县”和“红茶重点产区”称号,斩获“中茶杯”第十三届国际鼎承茶王赛绿茶组特别金奖3个、红茶组特别金奖5个金奖10个,获湖北省首届“楚茶杯”斗茶大赛茶王奖1个、特别金奖2个、金奖7个、银奖3个。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完成产业协会改选,积极组建中药材产业公司。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推进建设“利鲜生”农产品批发市场。

  (十七)乡村产业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培育壮大农产品贸易企业,20家市场主体在省会城市设立实体店,组织18家主体参加“20xx年中国车谷端午嘉年华”活动,组织5家主体参加 “恩施‘硒’物江城品味”产销对接活动,推介销售农产品1000万元。出台供销保供超市和农资保供企业遴选方案,引导供销合作流通企业逐步承担农资储备和应急保供稳价任务,完善基层组织服务内容,初步建立县级运营中心、乡镇服务平台、村级综合服务网点的三级惠农服务支撑网络。推进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村级寄递综合服务站和快递服务进村基本实现全覆盖。

  (十八)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逐步兴起。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着力发展乡村生活性服务业,兑现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资金179万元,推进产品服务下沉,增强农产品上行能力。积极探索山药、莼菜等精品预制菜发展。构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持续推进政府专项债项目4个,围绕产业强镇建设打造建南镇黄连产业园1个。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建成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发布乡村游精品线路10条,“腾龙洞(观激光秀)-柏杨坝镇(赏桃花)”入选《人民日报》20xx年湖北春季旅游线路推荐名单。启动柏杨坝镇、龙船天街湖北旅游名镇、名街创建。实施“数商农业”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鸿发山药专业合作社通电商直采和定制生产,带动千名以上农户增收。

  (十九)利川市域富民产业不断壮大。科学规划县乡村三级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编制利川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围绕绿色低碳、区域协同、公建优先、产城融合、创新发展战略,立足绿色低碳引领区、数字经济先行区、资源转化创新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完善公共设施配套,健全基础设施体系,优化产业园区配套,持续增强城区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以庭院经济为载体,已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106个。积极参加“恩施工匠”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告设计师竞赛中取得第一名、农作物种植技术中取得第二名。引导茶企和茶农抱团发展,打造利川红茶产业联合体1个。

  六、着力延伸途径,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有效拓宽

  (二十)农民就业增收水平持续提升。落实返乡创业行动,建成“零工驿站”总站1个、乡镇精品站6个和800人以上易迁点零工驿站4个、村级零工驿站39个,新增返乡创业759人。建立常态化的.农民工工资发放监测预警机制,维护超龄农民工就业权益,做好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实行“以工代赈”建设模式项目33个,预计吸纳当地群众就近就业1267人、技能培训1023人,预计发放劳务报酬948万元。

  (二十一)农业经营增效能力稳步提高。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已培育“六有”合作社597家、“六有”家庭农场627家、示范合作社242家、示范家庭农场123家。持续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提质扩面增效,发展适度经营模式,培育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2家,落实土地托管1.58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18.56万亩次。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完善基层组织服务内容,领办创办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十二)农民财产权益有效保障。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269个、股份经济合作社28个。完成村集体经济收入1644.95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大于10万元的村占比48.82%。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171起,引导有偿退出方式流转土地30.12亩、土地转让方式流转土地23.78亩。推进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已审批宅基地562宗。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完成贷款36笔1315.85万元。

  (二十三)联农带农机制健全完善。运用20xx年产业奖补政策,拓宽联农方式,健全带农模式,特色产业和市场主体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监测户比率保持在98.47%和97.51%,有效促进农户特别是脱贫户、监测户持续稳定增收。

  七、围绕宜居宜业,和美山乡利川建设扎实开展

  (二十四)村庄风貌有效管控。加强“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运用,以小流域为单元,绘好村庄规划总体平面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图、产业发展图,编制完善“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64个。制定乡村建设行动任务清单,完成20xx度乡村建设评价结果应用,农房建设图集推广使用率达83%。推进17个乡村建设示范村、5000户美丽庭院示范户创建。巩固村居优化设置成果,将第二次地名普查信息资料录入全国地名信息管理平台规范管理。加强乡村建设风貌引导,完成9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项目建设。

  (二十五)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将村庄清洁行动纳入暗访内容,整改问题9个,有效改善村容村貌。新建农村户厕392户,卫生厕所普及率提升到95.63%,推进一体化治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完成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方案。谋划、争取各类污水治理项目4个,完成营上村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量的90%。配备农村生活垃圾保洁员和清运员2055名,18个垃圾中转站、3个垃圾填埋场、1个餐厨垃圾处理厂常态运行,遴选5个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试点,自主创建垃圾分类示范村47个。

  (二十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持续推进199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开通运行农村客运线路85条,农村客运通车率保持100%。开通通行农村公交化运营线路10条,增长11%。加强乡镇客运站、农村候车亭管理维护,建成美丽农村公路34.4公里,行政村通双车道比例超过50%。完成汪营水厂输水、配水管网改造,完成农村饮水安全水源保障及水质提升工程项目前期,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74%。持续优化电网结构,农网供电可靠率达99.77%、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87%。落实农村自建房安全全覆盖整治。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全市304个村(社区)均建立“钉钉”组织、激活66737人,累计开通农村5G基站499个,行政村5G信号通达率64.47%,4G信号全域覆盖率达98%以上。持续推进智农蔬菜产业园建设,广泛运用无人机、北斗农机,智慧农业建设不断深入。

  (二十七)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力提升。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正新建公办幼儿园3所,为13所公办幼儿园配备设施设备,实施校舍建设类项目8个。推动“县管校聘”改革向非义务教育阶段延伸,落实交流教师编制、职称政策。搭建乡镇远程医疗平台,建强胸痛、卒中、创伤等“五大中心”,推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域内住院量占比达92%以上。招聘本科层次免费医学生5名,完成189名免费医学生、村医工作安排。落实社会救助标准,农村低保标准达到城市低保标准的73.57%。完成元堡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提档升级,立项乡镇公益性公墓2个。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强化农村未成年人保护。

  八、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

  (二十八)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推进党建促乡村振兴,强化市乡两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落实,全覆盖培训乡镇、村班子,完成农村党员集中培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能力进一步提高。落实“四个一”和“一村一策”整顿提升措施,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持续改善。扎实开展20xx年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发出工作提示6期,及时整改问题13个。坚持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深入推进清廉村居建设,建立农村集体资源合同管理台账,并纳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管理。以东城白鹊山村、汪营红鹤坝村省级清廉村居典型示范村为引领示范,结合共同缔造示范点创建,组织5个村居开展清廉村居创建。充分发挥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开展利川市村社区“两委”成员候选人资格审查62人次。

  (二十九)乡村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38名市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入户走访常态化。深入推进村民自治,严格落实村级事务“四议两公开”制度和村级党务、村务、财务等公开制度,在共同缔造村全面实施以村规民约为基础的积分制管理。建成“国家安全教育主题公园”、谋道法治文化公园和一批乡镇法治文化阵地,申报全省第三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齐跃桥村成功上榜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名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纠纷走访排查化解纳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内容,制定管理办法和奖励办法,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918件。乡村综治中心规范化运行水平持续提升,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党务、村务、警务、医务、服务功能“五务合一”。深化农村地区治安防控,抓好反电诈工作,办理涉赌案件184起。

  (三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启动乡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百姓宣讲100场次,乡村受众10万人。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档升级,打造乡镇示范所1个、实践站5个。举办20xx年中国避暑旅游发展报告发布会暨第三届龙船调文化艺术主题日活动,组织群众性体育赛事18场,开展基层文艺活动480场。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定期选树“大美利川人”先进典型。按地域做好农耕文化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利用。常态化开展“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31个村运用积分制推动移风易俗,劝导大操大办98次。全市“一场三馆”和健身设施免费开放,完成诸天村文化广场建设,推进龙船调公园综合文化广场改造升级,遴选红椿、蓝田2个村开展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加强农村宗教活动常态化管理,承办恩施地区全能神“2001”专案,多名涉邪人员受到法律制裁。发布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和禁葬区划定公告,倡导文明祭扫、生态安葬。

  九、加强政策保障,“三农”工作机制高效运行

  (三十一)“三农”工作机制高效运行。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和《湖北省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细则》,健全市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市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形成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充分发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作用,召开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调度会5次,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情况作为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市乡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着力做好谋发展、抓治理、办实事等乡村振兴工作。市乡村三级联动,全省20xx年巩固脱贫成果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完成,国家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有序推进。

  (三十二)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起草贯彻落实强县工程的实施方案,争取中省预算内项目11个,发行专项债券项目19个。发挥农业的基础作用,深入推进以五大产业链为核心,种养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农文旅体游业态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围绕州市乡村振兴重点村,建成“民宿旅游+智慧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田园文旅+特色农业”“莼渔共生+郁江茶画廊”“道地中药材+生态红茶”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已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建成教联体16个,完成东城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医共体建设成果持续巩固。各类普遍服务类设施基本实现城乡统筹建设和管护。推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以奖代补”,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推动将共同缔造理念贯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过程。

  (三十三)要素保障全面强化。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预算土地出让收入13亿元,拟安排用于农业农村支出1.5091亿元,占比11.6%。谋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59个,已发行19个。办理扶贫再贷款3亿元,支农再贷款2.5亿元,利用“恩融通”“信服利川”平台线上对接融资128笔4789万元,应用“村银共建+整村授信”模式发放农户贷款26741笔38.1亿元、农村市场主体贷款1107笔16.36亿元。推进实施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6个,开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4个。发挥土地利用计划的引导调控作用,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持续简化农村产业用地审批。按政策、按比例安排用地指标和新增计划,支持乡村建设用地、乡村重点产业及项目用地。上报高素质农民培育243人、农民素质提升短训班200人,计划招收“一村多大”10名,实施“优师计划”27名,招聘特岗教师96名。完成“万名大学生乡村医生配备”项目45人,乡村医生学历提升78名。线上审核20xx年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2个,推荐申报省级乡村振兴工匠4人,“候鸟”人才案例入选省优秀人才工作优秀创新案例汇编。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利川市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做好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山区农业强市,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恩施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作出利川贡献。

  上半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总结 17

  上半年来,旗乡村振兴局对标自治区、市重要任务和重大项目,攻难点、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始终保持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良好精神状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常态化开展防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全力抓好巩固衔接资金项目、脱贫人口务工就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户厕改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乡镇、村、驻村干部管理、“组团式”社会包联帮扶等各项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积极进展。现将土默特左旗乡村振兴局20xx年上半年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和下半年工作安排报告如下。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方面

  按照自治区“一季度开展重点人群监测,二季度开展全覆盖集中排查,三季度开展“回头看”,第四季度重点开展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基础数据采集更新”工作部署,对系统内脱贫人口4690户10082人进行常态化监测,20xx年第一季度共识别监测户2户3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1户2人(善岱镇),突发严重困难户1户1人(塔布赛乡);第二季度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摸排共识别易致贫返贫户19户47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9户25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0户22人,及时对所识别农户进行针对性落实帮扶措施。此外,年内累计发放防贫保险金509万元。截止目前,线下识别工作已全部结束。

  (二)促进务工就业方面

  针对今年市级下达的1440人务工人口就业任务数,通过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对有意愿务工培训人口及时推送人社局进行培训等多种方式,精确施策,扎实促进务工人员就地就近就业。截止目前,务工人数总计1224人,其中:省外务工39人、省内市外41人、市内旗外226人、旗内务工918人(公益性岗位715人)。结合第二季度摸底排查工作,对务工情况及时在系统中进行更新维护。

  (三)抓好巩固衔接资金项目方面

  通过村申报、乡镇审核、旗审定等程序,经过专家组评审论证,确定了20xx年拟实施衔接乡村振兴项目6个,其中产业发展项目1个,小型公益项目5个。截止目前,自治区下达我旗衔接资金4168万元,实施1个产业项目,3个公益项目,4个项目已上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按照衔接资金分配要求,拟安排60%即2556万元用于产业项目阿勒坦犇富牧场建设,目前拨付产业资金1684万元。安排1341.26万元用于善岱村自来水、北园子村安全饮水、大西营村道路建设3个小型公益项目实施。目前3个小型公益项目已开始前期的招标工作,待市级衔接资金下达后,实施剩余项目。

  (四)推进农村卫生户厕改建方面

  一是20xx年户厕改造情况。20xx年市级下达我旗户厕改造任务数12059户,已完成4124户,针对20xx年剩余7935户户厕改造任务,正在积极安排施工,截止6月20日,已建成完工2140户,其中善岱镇193户、塔布赛乡582户、察素齐镇190户、白庙子镇382户、北什轴乡385户、毕克齐镇188户、敕勒川镇208户、台阁牧镇12户。

  二是20xx年户厕改造情况。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20xx年新建的户厕数2680户,其中水冲厕所172户,旱厕2508户。实施主体为各乡镇和行政村。8月底完成改建任务。

  (五)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方面

  一是先后制定出台了《土默特左旗农村人居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实施方案》《土默特左旗农村人居环境卫整治运营方案》《土默特左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方联动”工作机制》《土默特左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xx-20xx年)》《土默特左旗20xx年度持续推动“三清理、三整治、四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方案》,建立了清单台账,规定了完成时限,对各部门、各乡镇包村干部及村两委负责人职责进行了明确,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通过采取市场化运营管理模式,引入第三方公司承接全旗296个行政村全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截止目前,第三方公司共计投入各类机械设备65台,聘用保洁人员967人,累计无害化处理垃圾27995吨,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占比达100%。垃圾无害化处理渠道为运往嘉盛新能源焚烧发电厂焚烧。其中:毕克齐镇44个行政村自20xx年8月由乡镇自行组织运行,白庙子镇49个行政村自20xx年3月由乡镇自行组织运行。全旗296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三是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督查组,围绕土默特左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服务项目合同约定8项工作内容,通过抽查的方式,每日对全旗各乡镇、村进行实地督查,并针对发现问题,下发督查通报。

  (六)抓好驻村干部管理方面

  常态化抓好市、旗两级共157名驻村干部、3支驻村工作队管理,持续发挥驻村干部在党建、项目、资金等方面的作用。拟于6月中旬对全旗驻村干部及示范村党组织书记开展能力提升培训工作,着力提高乡村干部素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切实增强驻村干部乡村振兴的`工作能力。

  (七)推进社会组团包联帮扶方面

  继续加大统筹力度,以“五个助力”(①助力发展特色产业,②助力推进稳定就业,③助力壮大集体经济,④助力推进乡村建设,⑤助力推进乡村治理)为抓手,推动48家组团帮扶单位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目前相关对接会已召开,并有26家组团帮扶单位通过开展慰问困难群体、关爱留守儿童、送医疗物资、义诊、宣讲全民健身和法律法规、建设数字乡村等活动,积极落实社会组团包联帮扶工作。

  (八)打造乡村振兴示范乡、村方面

  一是按照《呼和浩特市20xx年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制定出台《土默特左旗20xx年乡村振兴示范乡、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针对20xx年13个市级示范村(白庙子镇碱房村、瓦房院村、前本滩村、刘家营村,毕克齐镇袄太村、大里堡村、兵州亥村、上十里坡村、下十里坡村、忽尔格气村,台阁牧镇栽生村、阳高村、台阁牧村),目前已全部完成规划编制。二是根据《土默特左旗20xx年乡村振兴示范乡、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对照创建内容六大方面、12项具体要求,制定下发《土默特左旗20xx年乡村振兴示范乡、村创建工作任务清单》,要求各乡镇按照任务清单表进行周报。三是打好项目储备“主动仗”,结合各乡镇各村的村情实际,持续抓好20xx年度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今年共储备18个项目,其中产业发展项目1个,小型公益项目17个,目前围绕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已投入1341.26万元实施3个小型公益项目,一是善岱镇善岱村自来水巩固提升及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二是塔布赛乡北园子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项目,三是台阁牧镇达尔架大西营村道路建设项目。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生活垃圾终端处理不畅。面对建设周期长,投入资金量巨大和审批难度较大等诸多客观因素,致使生活垃圾终端处理项目不能有效及时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能有效提高。

  二是在户厕改造方面,部分户厕改造户因使用不习惯、后期无人维护、清掏麻烦、冬天冻住等原因,导致建起的户厕存在闲置现象,利用率不高,且认可度低。同时户厕后期维护管理制度不健全。

  三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些非贫困村因条件限制,无法享受各级优惠政策,乡村建设滞后。

  四是农畜产品同质化严重。全旗农畜产品结构单一,“大而美”“小而特”的产品要素并未形成,龙头企业支持品牌建设力度不足,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难度较大。

  五是脱贫对象发展“三缺”(资金、技术、劳力)现象普遍。通过对脱贫对象建档立卡发现,绝大多数脱贫户发展都存在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的问题。金融扶贫可以解决脱贫户发展缺资金的问题,但是缺劳力、缺技术的问题目前很难马上解决。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在下半年工作中,土左旗乡村振兴局将持续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市委市政府、旗委旗政府相关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找准差距,苦干实干,紧扣“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这一条主线,推动全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进一步强化动态监测帮扶

  扎实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按照“一季度开展重点人群监测,二季度开展全覆盖集中排查,三季度开展“回头看”,第四季度重点开展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基础数据采集更新”工作部署,按季度做好农村低收入人群的监测工作,做好脱贫人口、“两易”人员、突发困难户帮扶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防止、早介入、早帮扶。做到“应纳尽纳”,防止“体外循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二)进一步抓好项目发展

  深入贯彻呼和浩特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从一棵草到一杯奶”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旗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大力发展乳产业相关精神,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抓好我旗有效衔接项目库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待市级衔接资金下达后,尽快实施剩余2个小型公益项目(一是敕勒川镇高泉营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项目,二是北什轴乡沙梁子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项目)。同时通过党建联合体和产业化联合体一体推进,不断强化以产业为主导因素的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农村供水设施建设,加强饮水安全保障,完善农村电网基础设施,优化村级道路建设,筑牢乡村振兴基础。

  (三)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文件要求,通过社会化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环卫公司,围绕“六化标准”、“五项保障”,细化管理标准、督查考核和运营条件。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方联动”和示范村、示范户评比机制,常态化开展“美丽庭院”、“330行动”、“不文明你请客”等示范评比工作,激励村民积极参与,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四)深入推进农村户厕改建工作

  厕所革命的重点在农村,而农村改厕的主体是农民。在推进农村改厕工作中要充分尊重民意,不搞大包大揽和强迫命令,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农村改厕的基本要求。同时,坚持好字当头、质量优先,继续强化农村改厕全过程监管,确保农村改厕“建一户、用一户”。同步建立健全改厕后续管护机制,引导各乡镇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建立农村改厕后续管护队伍,强化改厕后续管护,确保“改得了、用得起、有人管”。

  (五)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工作

  持续开展“树新风,强内力”工作,整合资源,建立乡风文明大框架工作机制,多措并举,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有效革除内生动力不强、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上半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总结 18

  20xx年乡村振兴工作在霍邱县县委、县政府和潘集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帮扶xx村的市信访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潘集镇镇政府及镇直单位和xx村支两委的干部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下,xx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战略目标,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霍邱县潘集镇东南部,共有21个村民组,1114户,人口4231人,耕地面积8920.59亩,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和小麦。目前,全村共有613户在家,其中490户从事家禽养殖,占全村44.9%。

  由于潘集一带工商业基础薄弱、资源匮乏,加上xx村又受到典型的丘陵地貌影响,农业生产用水困难、技术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粮食产量不高、土地流转困难,群众收入不高。常住人员主要以发展养殖和种植业为主。

  二、工作成效

  (一)工作队员坚守岗位 走村串户访民情

  驻村期间工作队认真开展走访调研工作,走村串户访民情,在走访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深得村民认可和赞扬。

  (二)抓组织建设 建强村党组织

  工作队驻村以来,积极指导村党支部建立健全党支部职责、党员议事等各项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党支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认真做好党支部“三会一课”活动;认真落实村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制度;20xx年10月根据市委组织部、市直工委、市乡村振兴局《关于做好市直单位定点帮扶和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的意见》(六组通〔20xx〕33号)文件要求,六安市信访局、霍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霍邱县潘集镇xx村联合组建了党建联盟,并制定了党建联盟规程。

  (三)时时放心不下借乡村振兴之力拓展脱贫成果

  工作队驻村以来认真开展走访调研,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之事:

  1、20xx年我们走访中了解到xx村吴岗村民组出入都要通过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农耕桥,此桥修建时间久远,桥上不能通过大型农机和各种机动车辆,严重阻碍了村民的出行问题。20xx年5月吴岗桥已经竣工通车。吴岗桥建成后,解决了吴岗村民组500名村民的出行难问题,使得当地特色农产品能够及时运出,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桥”。

  2、xx村因地势偏高,农业用水十分不便,冬季农田闲置率较高,为了使群众增产增收,充分利用冬季闲置农田,工作队通过认真走访调研,认为春季利用闲置农田开展单季养殖小龙虾可以增加收入。今年春季我们鼓励农户利用冬季闲置的稻茬田,尝试搞单季小龙虾养殖,20xx年单季小龙虾养殖规模近500亩,增加群众收入近70万元,很多群众表示明年扩大单季养殖小龙虾的规模。

  3、20xx年冬多年未动工的xx村“七五”水库,经过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多次努力,共争取资金146万元,对“七五”水库进行了重建,现该工程已竣工并发挥作用。

  4、20xx年在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xx村南圩路新安装路灯27盏、吴贾路安装路灯31盏,使xx村大部份村民组实现亮化;

  5、水利设施建设是保证粮食丰收的基础,xx村属典型的丘陵地貌地势偏高,因此计划:一是将本村八口当家塘列入维修计划,逐年进行整治维修,发挥其蓄水作用,使xx村真正做到旱涝保收。当家塘修好后,一方面保证农业用水,另一方面发展塘口经济,动员村民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本村大桥、堰塘二个村民组,农业用水极其困难,用水 60%以上都是从抗旱井中抽取,这样即增加农民负担又影响环境,为解决这二个村民组的农业用水问题。计划本年度在这二个村民组各增加提水站一个,从堰沟中提水至水塘中储备,以解决大桥和堰塘二个村民组用水难的问题。

  6.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治理。在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中,工作队积极参与,把全村21个村民组分成三个调查摸排组,工作队三人分别担任组长,带领驻村民组村干和村民组长顶着酷暑对全村农户人居进行摸排,每天工作近十个小时,摸排工作基本完成,现在正在进行表格录制工作,为下一步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提供科学决策和数据基础。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做好村民家庭基本情况的摸底工作,对摸排出来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帮扶计划,使其家庭稳定,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家庭解决困难,实现务工致富,让在外务工人员能够安心工作增加收入。

  (二)继续整修水利设施。因xx村地势较高,xx村八口当家塘列入维修计划,逐年进行整治维修(列入20xx年维修计划有六口)发挥其蓄水作用,使xx村真正做到旱涝保收。当家塘修好后组织村民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以增加农民收入。

  (三)发掘特色产业。xx村现在的农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因小麦产量低,冬季农田大多数闲置,无法发挥资源作用。驻村工作队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开展单季小龙虾养殖,充分发挥闲置土地价值,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四)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对xx村的沟、塘、堰、渠进行维修治理,进一步美化xx村,做到环境宜居。开展文明卫生宣传结合乡风文明建设行动,对群众在进行健康生活教育,使他们逐步改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疾病发生率。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广大村民知法、懂法、守法减少违法行为,使遵纪守法深入每位村民的心中。

  (五)计划结合现在水库干涸期对xx村汪庄、下坝二个水库进行清淤和除险加固,增加蓄水量。

【上半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乡村振兴驻村工作总结03-05

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先进事迹(精选11篇)11-23

2022年驻村乡村振兴个人工作总结(通用10篇)11-16

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先进事迹范文(通用8篇)11-19

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汇报02-05

乡村振兴上半年工作总结12-11

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汇报02-05

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汇报02-16

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方案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