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南乡子晚景落琼杯》原文、注释、赏析

时间:2023-11-04 21:00:16 偲颖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宋]苏轼《南乡子(晚景落琼杯)》原文、注释、赏析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宋]苏轼《南乡子(晚景落琼杯)》原文、注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宋]苏轼《南乡子(晚景落琼杯)》原文、注释、赏析

  原文:

  晚景落琼杯1。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峨春雪浪2,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3。春雨暗阳台4。乱洒歌楼湿粉腮。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5江天一半开。

  注释:

  1、琼杯:玉杯。

  2、岷峨:四川境内岷山山脉北支,峨眉山傍其南。而眉山距峨眉甚近,故苏轼常以之指代家乡。春雪浪,春天雪山融水,注入大江。

  3、渌醅:美酒。此处与蒲萄均喻江水澄净碧绿。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4、阳台:相传在四川巫山。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此指歌妓所在。

  5、落照:落日的光辉。

  赏析1:

  本篇作于元丰三年(1080)初夏,时至贬所黄州三月左右。

  贬黄州,是死里逃生。初到黄州,也难免一夜数惊,冷汗浃背。然而苏轼不是一条道跑到黑的拗相公,遇到问题,他完全能够开出自己解脱的处方。刚刚安顿下来三个月,他就已经通过佛学、辟谷、交游、躬耕等等五花八门的康复渠道。

  从故乡岷峨奔腾而来的春天雪水,就像万顷碧绿的葡萄酒一样从眼前浩浩流过。“逝者如斯夫”,千年后伫立川上的苏子也一定被这来自大自然的冰凉澄澈洗刷去了不少心灵的伤痕。“认得”二字是本篇要穴。在黄州的长江边,东坡竟然看到了旧相识——自己故乡横流而下的“春雪浪”。

  下片情绪持续高涨,“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所写并不全是自然风光,那也是东坡心意洞明、豁然开朗的写照。全词笔触活泼,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其仙才卓越,使人有望尘莫及之叹。

  世间风物之美,一半在景,一半在人。天才诗人如东坡,当然特具“发现美的眼睛”。其札记云:“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青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另一封信里他说:“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两段话可为本篇之注脚。

  赏析2:

  此词作于元丰四年,系作者在黄州临皋亭所作。词中描写一个春日傍晚的即景,上片写春日晚景,下片雨降复晴。

  首句谓:端起玉杯,只见落日斜照,青翠的云山倒映在酒杯中,把一杯玉液都染绿了。词人忽然觉得,这杯琼浆是那样熟悉,是那样有情,仿佛是老朋友似的。原来那碧绿的色彩,和满江的春水相似,春水则是故乡的岷山、峨眉山上的积雪融化而来的。

  上片由倒影看到了天空,由酒的颜色而写到江水,由江水而想到岷峨,最后居然认为江水就是酒,仿佛这个小小的酒杯可以盛下整个世界。如此独特的空间意识,正是苏轼旷达、宽广的胸怀的表现。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用“暗”和“乱”写春雨,抓住了春雨飘忽不定、倏来倏往的特征。来得突然,使人们不及回避,才能打湿美人的粉腮。既有琼杯美酒,又有美人粉腮,这场雨似乎扰乱了欢宴,真不是时候。但是,忽然有一阵东风卷地而来,吹散了云雨,落日的余晖从云缝中斜射出来,把半边天染红,碧绿的江水也被染红了一半,景色奇丽,更胜于前。

  词的上片,由酒杯而云山,而江水,而岷峨,这是词人形象思维的过程,也是词外在的逻辑。艺术联想和想象的动力是情感。罪系黄州的苏东坡,端起酒杯,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正是这种情感作为动力,他的联想才最终指向故乡岷峨即蜀中,才产生了杯中之酒是岷峨的雪水这种奇特的心理。思乡之情是词的上片的内在逻辑。词的下片描绘倏忽变化的自然景观,给人动荡不定、神奇瑰丽的感觉。在政治的斗争中遭到挫折的苏东坡,对自然界倏忽变化的敏感,由此可见一斑。整个一首词神气贯通、融为一体。思乡与人生的感慨尽得表现,正所谓“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宋苏轼《南乡子晚景落琼杯》原文、注释、赏析】相关文章:

落梅原文、注释、赏析08-12

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注释及赏析10-19

落梅原文、注释、赏析(优秀)08-12

《南乡子何处淬吴钩》原文、注释、赏析06-30

南乡子原文及赏析08-20

[宋]辛弃疾《沁园春(老子平生)》原文、注释、赏析01-05

南乡子·秋暮村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0-09

南乡子原文、翻译及赏析08-23

南乡子·冬夜原文及赏析[经典]09-25

(热门)南乡子原文及赏析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