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临江之麋》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1-09-06 11:55:23 赏析 我要投稿

《临江之麋》原文及赏析

  临江之麋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翻译

  临江有个人,打猎时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摇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麋鹿逐渐长大,忘记了自己是麋,以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狗害怕主人,于是和鹿玩耍,和鹿十分友善,但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多年之后,鹿走出家门,看见外面的很多狗在路上,跑过去想跟狗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路上一片狼藉。鹿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死的原因。

  注释

  1、畋(tián):打猎。

  2、麋(mí)麑(ní):麋鹿。麋,一种小型鹿类。这里“麋”、“麑”同义

  3、畜(xù):饲养。

  4、垂涎:流口水。

  5、扬尾:摇尾巴。

  6、皆:都。

  7、怛(dá):惊吓,呵斥。

  8、自是:从此。自:从。是:这。

  9、日:天天、每天。

  10、就:接近。

  11、习示之:让狗看熟了。习:熟悉(也可作“经常”理解)。之:代词,指群犬。

  12、稍:渐渐,逐渐。

  13、良:的确。

  14、抵触偃(yǎn)仆:碰撞翻滚。抵触,相互亲近地碰撞。偃(yǎn)仆:放倒。

  15、益:更加。

  16、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17、俯仰:周旋,应付。

  18、甚:很。

  19、善:友好,友善。

  20、然时啖其舌:然:表转折。时:经常,常常。啖其舌:舔它自己的舌头(想吃麋鹿)。啖:吃,这里的意思是"舔"的意思。其:自己的。

  21、众:众多。

  22、走:跑。

  23、喜而怒:既高兴又恼火。

  24、共:一起。

  25、狼藉:散乱,这里指尸体散乱不整。

  寓言赏析

  寓意

  作者对封建守旧势力及其爪牙深恶痛绝,采用寓言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作者通过这则寓言尖锐地讽刺了那些倚仗权贵而得意忘形的小人物,指出他们必败的命运。也讽刺了那些无自知之明、认敌为友、结果招致灭亡的人。

  "至死不悟"四个字,既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也勾画出麋的可怜与可悲。这则寓言故事在写法上突出的是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外犬见而喜且怒",用拟人的笔触刻画犬的`心理活动。。

  麋至死不悟的原因是:它忘却了自己的种群本性,而且在养尊处优的情况下没有学会区分敌我。

  寓言分析

  寓言往往是先叙述寓言故事,然后加以评论,使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借助动物、植物或人们相关的事例,来讽刺或揭露某些社会现象、做人之理,给人启示或教育。柳宗元的这篇寓言则要你用心思考方能领会其含义。

  寓言描写了麋仗主人的宠势而傲“内犬”,最终落得个被“外犬”“共杀食之”的悲惨结局。影射了那些无才无德、依势放纵、恃宠而骄的奴才,讽刺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讽刺了那些无自知之明,认敌为友,结果招致灭亡的人。

【《临江之麋》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及赏析10-15

《渐渐之石》原文及赏析10-15

《临江仙·倦客如今老矣》原文及赏析11-19

临江仙·冬夜夜寒冰合原文及赏析10-18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原文及赏析10-18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原文及赏析10-18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及赏析12-09

《自君之出矣》原文及赏析10-15

临江仙·闺思原文、赏析10-19

临江仙·送王缄原文、赏析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