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冷泉亭》原文及翻译赏析

时间:2021-03-08 13:04:20 赏析 我要投稿

《冷泉亭》原文及翻译赏析

《冷泉亭》原文及翻译赏析1

  冷泉亭记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沏,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翻译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好;在郡里,灵隐寺的景致最为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到十六尺,宽不超过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

  春天,我爱它花草的芬芳,树林的茂盛。在这里可以吸入纯净新鲜之气,使人心平气顺,使人气血舒畅。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脱酒醒后的疲惫,激发游人的兴致。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从亭子的栋梁上生出,水与亭的台阶相齐平。你坐着玩赏,可用亭椅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出家的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一见冷泉就能除去尘垢。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说不完!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

  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过去在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君,修筑了虚白亭;仆射韩皋,修筑候仙亭;庶子裴棠棣,修筑观风亭;给事卢元辅,修筑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藇(xu),最后筑了这个冷泉亭。这样,五亭相互可以望见,像五个手指排列在一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继承他们到这里以后,只是整修亭子,不再添造新的。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释

  余杭郡:唐时即称杭州,治所在今浙江杭州市西。

  就郡言:谓就余杭郡的山水而言。

  灵隐寺: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西北灵隐山麓,飞来峰东。

  尤:突出。

  由寺观:谓从灵隐寺的风景来看。

  为甲:数第一。

  山:指灵隐山。寻;古以八尺为一寻。

  倍寻:两寻,合古尺一丈六尺。

  累:累积。

  不累丈:即不到两丈。

  撮奇:聚集奇景。

  得要:获得要领。

  胜概:优美的山水。

  物无遁形:谓在亭上看灵隐景物,一览无遗。“物”,指景物。“遁形”,隐藏形态,指山水草木被遮蔽而看不见。

  薰薰:草木的香气。

  木:树木。

  欣欣:生气蓬勃的样子。

  导和纳粹:谓引导人们心情平和,吸取纯洁的养分。“粹”,精米,此喻精神滋养。

  畅人血气:谓令人血气畅快。

  泉:指冷泉。

  渟渟:水止不流动的样子。

  泠泠:形容风清凉。

  蠲:消除。

  析酲:解酒,使头脑清醒。

  起:启发,振足。

  盖:伞。

  栋:指亭梁。

  阶:指亭的台阶。

  床:喻亭似床。

  狎:亲昵,亲近。

  矧:况且。

  潺湲:水流缓慢的样子。

  洁澈:水洁净清澈。

  粹冷:形容水清凉。

  柔滑:形容水感。

  道人:指修行出家的僧侣道徒。

  盥:浇水洗手。

  盥涤:洗涤干净。

  见辄除去:谓看见冷泉亭水,便把眼耳心舌的尘垢都清除掉了。

  潜利阴益:谓冷泉亭给人的好处,有许多并不显露于表面,即指上述对人们思想情操的熏陶。

  可胜言:岂能说尽。“斯所以”

  句:谓这就是冷泉亭风景在余杭郡最好,在灵隐寺列第一的原因。

  杭:指杭州,即余杭郡。

  四封:余杭郡四边疆界。

  先是:在此之前。

  领郡者:担任杭州刺史的。

  相里君造:姓相里,名造,曾任杭州刺史。“君”,对士大夫的一种敬称。

  韩仆射皋:韩皋,字仲闻,曾任杭州刺史,历官东都留守,镇海军及忠武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

  裴庶子棠棣:裴棠棣,曾任杭州刺史,官至太子庶子。

  卢给事元辅:卢元辅,字子望,曾任杭州刺史,官至兵部侍郎、给事中。

  元藇: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在白居易之前任杭州刺史,当时任右司郎中员外郎。

  此亭:即指冷泉亭。

  指:手指。

  殚:尽。

  能事:指从事山水胜境构筑的能力。

  继之:继元藇后为杭州刺史。

  述而不作:谓记述其事而不再构筑这类亭子。“作”,创造。

  长庆三年:唐穆宗即位第三年,公元年。

  导读

  到杭州游灵隐寺,用得上“热闹”二字。人流、香火、音响,加上火辣辣的太阳。到哪里找一个凉快清爽的去处呢?那就出寺门往西行,去冷泉亭。

  冷泉亭最可人的,是枕在一条潺潺流淌的清溪之上。亭双层方形,黛瓦丹柱,由16根圆柱构成一个开敞、宽阔的空间。来到亭中,会立刻感到心如澡雪、通体舒服。清代文人江亢文有两句咏亭的诗,大可玩味:“莫道炎威可炙手,云林尚有冷泉亭。” 冷泉亭历史悠久,它最早建于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正在杭州做太守。原亭早已不存,现在人们看到的亭是清代人仿原物格调重修的。原来的亭建在水塘中央,据白居易记载,它“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位置与环境想来比现在优佳得多。不过,人以文传,物以文传,今天游杭州的人能领略冷泉亭,并且思通千载,想象当年清幽的人情风物,仍然要感念大诗人,他为后人留下了一篇极难得的文章《冷泉亭记》。 作此文时候,白居易已51岁。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他受朝廷诏命,来到杭州做刺史。他一心要为百姓造福,多做有实效的事,主持修筑了白沙堤,至今西湖的白堤仍是对他精神与业绩的纪念。这时期的白居易,虽然仍怀抱他一生坚持的“兼济”之志,可是经过多年历练,精神倾向上已趋于冷静,崇尚古贤“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境界,能够在对人对事上“寓热于冷”。他认真地操持建冷泉亭,同时把自己的情思志趣映射到实物上,这些都可以在他为冷泉亭所写的文字上透露出来。

  赏析

  本篇选自《白居易集》。长庆二年(822)至四年,作者任杭州刺史。这篇题记即作于长庆三年(823)八月十三日。作者以杭州现任长官身分赞扬前任长官修筑胜景,旨在阐发山水佳境有益身心、陶冶性情的美育作用,符合教化。所以他不对冷泉亭本身作具体描写,而是强调杭州、灵隐寺本属形胜,指出冷泉亭的位置选择得很好,集中抒写在冷泉亭所感受的情趣和所获得的启发。它结构简洁,层次清楚,夹叙夹议,重在议论,而论从景出,情理交融,读来富于情致和理趣。尤其是第二段从冷泉亭春日夏夜的情趣,写到它在山下水中的地位所具有的形胜和情怀,以及坐卧其上的异趣,然后归结于情操的潜移默化,有情有景,有理有致,清婉美净,娓娓动听,有条不紊,确属一种优美的游记笔墨。这篇题记虽然得体地赞扬了前任的政绩,却更富游记的情趣,而对美好的山水风景给人以健康的情操熏陶,作者的见地显然至今仍是有所教益的。

  文中所说"五亭"1.虚白亭是 相里君 造的 2.候仙亭是 韩皋 造的 3.观风亭是 裴棠棣 造的 4.见山亭是 卢元辅 造的 5.冷泉亭是 元藇(xu)造的

《冷泉亭》原文及翻译赏析2

  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

  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古诗简介

  《冷泉亭》宋代诗人林稹(zhěn)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可称写景佳作,描绘西湖冷泉亭一带优美绮丽的风光。先写四周精致,画面一个个地展现,就像用镜头扫描一样。最后三句写冷泉亭坐落在飞来峰,用有人纷纷询问侧面描写了它的神妙和对人的吸引力,极有兴味。

  翻译/译文

  一泓清澄的泉水,沁人心脾,引起无尽的诗思;年复一年,泉的冷暖,又有谁能够理解知晓?它流呀,流呀,流入了西湖,浮载着歌舞画舫,那时候,与在山时的清澈,已不是同一面貌。

  注释

  ①冷泉亭: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飞来峰下,亭前有冷泉,通西湖。“冷泉”二字为白居易书,“亭”字为苏轼书。

  ②诗脾:等于“诗肠”,指诗思、诗兴。

  ③只自知:用佛家语“如鱼欲水,冷暖自知”(《传灯录》),表示别人无法理解。

  赏析/鉴赏

  这首题冷泉亭的绝句,是在“冷”字上做文章,发表心中的感慨。前两句赞扬泉的清澈,说清泉引起诗人们无边诗兴,写下了众多的诗句,但诗人们有谁能真正理解泉水本身的心意呢?冷暖只自知,固是从泉水的温度而言,更多的是发挥到世情的冷热上。后两句先说泉的热,即世情的热,以西湖上的歌舞繁华作代表,次以“在山时”的冷与出山的热作对比,表示惋惜。杭州西湖的繁华为东南首屈一指,王安石《杭州呈胜之》诗云:“彩舫笙箫吹落日,画楼灯烛映残霞。”柳永的《望海潮》词更是极力铺陈了杭州盛况,以致于金主亮见了有投鞭南下之志。

  林稹在这里正是有感于当时富户官僚的穷奢极侈,借言泉的冷热,对“暖风吹得游人醉”的现象表示不满,表示担忧。同时,诗又通过冷泉在山与入湖的对比,揭示处世的准则,劝勉人们要慎始慎终、洁身自好。诗沿用杜甫《佳人》诗“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的意思,说冷泉一旦与西湖水同流合污,便失去了本来面目,再也无法恢复原来的清澄;同样,人一旦失足,也无法保持原来的令誉美名了。在题写山水名胜时,不忘警醒世人,把说理与写景结合,这是宋人绝句经常采用的手法。

  元韦居安《梅肥话》对这首诗很赞赏。韦居安还引了临川陈藏一的一首绝句,认为与林诗成就仿佛。陈诗云:“岩里空寒玉有声,亭前渊静镜生明。从他流入香尘去,不碍源头彻底清。”同样题冷泉亭,陈诗的意旨理趣显然无法与林诗比肩。唐白居易有首《白云泉》诗云:“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赞叹泉水在山时的悠闲,以出山之水喻世路坎坷,用意与林稹诗差不多。

  泓,水清深貌;沁,饮水凉润于心也。言水之清,可饮以沁涤吾诗人之脾胃也。其泉在深山之处,年去年来,或冷或暖,只自知之耳,其水流出西湖,而载歌舞之船浊而不清,无复昔日湖山之洁矣。此喻人生之初,其性本善,及其富贵熏心,物欲陷溺,则不如初性之清明也。

  喻义清晰,富寓哲理。本诗妙在回头;前两句是原来的状态,可沁心脾,冷暖自知,是一种状态;后两句述的是变态后的情形,原因在于载歌舞。

【《冷泉亭》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冷泉亭记原文、赏析10-18

《苏溪亭》原文及赏析11-25

墨梅原文翻译及赏析04-24

《秋思》原文及翻译赏析10-19

《落日》原文及翻译赏析02-28

《乌江亭》王安石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2

石竹咏原文翻译及赏析04-08

咏鹅原文翻译及赏析04-08

《垂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04-08

望月怀远原文翻译及赏析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