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紫骝马》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1-03-02 11:27:10 赏析 我要投稿

《紫骝马》原文及赏析

《紫骝马》原文及赏析1

  紫骝马·紫骝行且嘶 唐朝 李白

  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

  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

  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

  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

  《紫骝马》译文

  枣红色的骏马一边奔驰一边鸣叫着,它那碧玉般的蹄子上下翻飞。来到河边它不肯渡水,好像在怜惜身上披着的锦缎障泥。与吐蕃接壤的白雪戍是那么的遥远,黄云海戍迷离不见。挥动马鞭奔赴万里之外,怎能贪恋家室的温馨呢。

  《紫骝马》注释

  紫骝:暗红色的马。

  双翻碧玉蹄:此句来自沈佺期的诗“四蹄碧玉片”。

  障泥:披在马鞍旁以挡溅起的尘泥的马具。

  念:又作“恋”。

  《紫骝马》简析

  《紫骝马》,乐府《横吹曲辞》旧题。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即将远赴边塞时的矛盾心情。他十分渴望立功边塞,但踏上遥远的征途时总不免对家乡有些恋恋之情。

《紫骝马》原文及赏析2

  紫骝马

  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

  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

  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

  古诗简介

  《紫骝马》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作品。此诗通过描写环境的恶劣严峻和骝马行动的艰难,突出骝马的雄猛,借以歌颂赴边将士转战疆场、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抒发盼望边疆早日安宁,停止流血的心情。诗中用词精当,描绘生动细腻,形象突出显明。

  注释

  ①紫骝马:汉乐府旧题。

  ②皋兰:山名,在今甘肃兰州。

  ③长城:春秋战国时,各国出于防御目的,分别在边境形势险要处修筑长城。秦统一六国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故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俗称“万里长城”。

  ④鸣珂: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因名。珂,白色似玉的美石。

  ⑤山长:一作“山头”。

  ⑥喷玉:马嘘气或鼓鼻时喷散雪白的唾沫。

  ⑦横绝漠:驰骋于极远的沙漠地区。

  ⑧流血:汗血。暗指汗血马,古代骏马。

  赏析/鉴赏

  《紫骝马》是一首边塞诗。与较早的边塞乐府一样,卢照邻用景物的断片组成诗篇,大致按时间顺序排列。可是,与较早的'同题乐府相比,这里的暴力和戏剧性都较为强烈。不断增加的困难加强了表达于第七句的马的英勇决定。结尾写得曲折,通过暗示马的英勇完全无效,从而削弱其价值:这一地区永远不会被征服,马的血也永远不会干。一匹勇敢的马变成代代相承的勇敢战马,象征着边塞士兵,冲向沙漠而牺牲。

《紫骝马》原文及赏析3

  《紫骝马》原文

  唐代:李白

  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

  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

  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

  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枣红色的骏马一边奔驰一边鸣叫着,它那碧玉般的蹄子上下翻飞。来到河边它不肯渡水,好像在怜惜身上披着的锦缎障泥。与吐蕃接壤的白雪戍是那么的遥远,黄云海戍迷离不见。挥动马鞭奔赴万里之外,怎能贪恋家室的温馨呢。

  注释

  紫骝:暗红色的马。

  双翻碧玉蹄:此句来自沈佺期的诗“四蹄碧玉片”。

  障泥:披在马鞍旁以挡溅起的尘泥的马具。

  念:又作“恋”。

  赏析

  此诗描述了一位征人远戍,思念在家的妻子形象。前四句写征人所乘之紫骝马。以马的行为烘托人的感情,马嘶鸣,引起人的酸楚。马临流迟疑,陪衬人的留恋不舍。后四句写征人想念在家的妻子。“念春闺”是全诗之眼。关山远,海戍迷,写戍边环境的空旷辽远,以表现征人离家空虚的心情。“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不仅路途遥远,奔波也忙碌,故言不得念春闺。说是无暇念春闺,实则谓虽然路途遥远,奔波忙碌,但总是放不下春闺之思。“挥鞭”句用倒卷之笔,本应冠于“白雪”句之前。但那样就显得平直无波,缺少起伏了。

【《紫骝马》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马嵬原文及赏析10-15

马嵬的原文及赏析10-26

骢马原文、注释及赏析10-16

《东城送运判马察院》原文及赏析10-18

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原文及赏析10-16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的原文及赏析10-26

佳人原文及赏析08-22

别离原文及赏析12-13

南湖原文及赏析11-19

《乌衣巷》原文及赏析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