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

针法的禁忌事项

时间:2022-11-03 12:28:30 禁忌 我要投稿

针法的禁忌事项

  中医的传统疗法有许多,针灸就是其中一种。针灸是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有通经脉,调气血的功效。针灸疗法虽然效果好,但是同样有着相关的禁忌,我们在针灸时一定要注意这些禁忌和注意事项,避免损伤身体。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针法的禁忌事项,欢迎大家分享。

  针法的禁忌事项 篇1

  针灸技术——针法

  说明:专业医学知识与专业技术,仅供学习与参考,切勿模仿施治!

  温针法

  【概述】温针法,是在毫针针刺后于针尾捻裹艾绒,燃点加温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又称为针柄灸法。在中国汉代的医籍《伤寒论》中就已提到这种方法。可以看作是针刺与艾灸的结合。

  【操作方法】先按疾病的需要选取穴位,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一定深度,于针柄装上小枣大的艾绒,必须捻紧,以防止脱落。也可取1.5~2厘米长的一段艾条,插在针柄上,然后从下端点燃,直到艾团烧完为止。为了防止艾火脱落灼伤皮肤,可在穴区垫一张硬纸片。

  【适应病症】温针法主要用于关节酸痛、腹部冷痛等病症,也适于保健。

  【注意事项】凡不能留针的`病症,如抽搐、痉挛、震颤以及精神病人或婴幼儿等,均不宜使用温针法。在治疗过程中,要嘱咐病人不可任意变动体位,以防止艾火脱落烧伤皮肤或烧坏衣物、被褥等。

  火针法

  【概述】火针法,古代又称为焠刺,是将特制的针具用火烧红以后刺人一定的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这一治法,在中国秦汉时代已经应用。

  【操作方法】先根据病情选定穴位或部位,用2%碘酒消毒后,再用75%乙醇棉球脱碘。有两种针刺方法。

  ⑴深刺:须用长针,以右手持针,左手固定穴位,将针在酒精灯上自针身向针尖逐渐烧红,对准穴位,迅速刺人,稍停,随即退出,然后用消毒棉球按揉针孔。针刺时,须细心谨慎,动作要敏捷,一刺即达到所需深度。深刺的深度在0.3~0.5寸(1~1.7厘米)之间。

  ⑵浅刺:多用装有木柄的多针针具,在酒精灯上烧红,轻轻地叩刺皮肤表面。主要用于治疗面积较大的顽固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及牛皮癣等。病变范围较小的,可用单针针具点刺。

  【适应病症】目前火针用得较多的病症为:风湿痛、淋巴结核、象度肿、神经性皮炎、痣、疣等。

  【注意事项】使用火针深刺时,必须避开血管与内脏,以防发生不良后果。浅刺时,叩刺力量不能太猛,不可忽轻忽重,须均匀、稀疏,这样才不致于发生随针剥脱表皮等事故。

  皮肤针法

  【概述】皮肤针法是一种多针浅刺人体腧穴或特定部位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针刺法。因为它的刺激轻微,又只局限在身体表面,适用于儿童病人,所以还被称为“小儿针。皮肤针法和其他针法不同点,除了刺得浅以外,叩刺的重点还着重在十二经线和皮部,不仅仅是穴位。

  【操作方法】右手握针柄,用无名指和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手掌小鱼际处,拇指与无名指挟持针柄1/3处,食指压在针柄的上面。这样可以充分依靠腕力操作。叩刺时,要求针尖刺及皮肤表面时立即弹起。每分钟叩刺100次左右。

  【适应病症】皮肤针目前主要用于头痛、高血压、近视、神经衰弱、胃肠道疾病及神经性皮炎等局部性皮肤病。

  【注意事项】皮肤针治疗时,针具要经常保持完好,如有针尖钩毛、生锈等要及时修理或调换。针具要经常浸泡在75%乙醇或其他消毒液内。有条件的,应使用一次性灭菌针具。叩刺的部位也应严格消毒。局部皮肤有创伤或溃疡者,不宜使用本法。

  针法的禁忌事项 篇2

  温通经脉行气血

  气血运行循经脉流行,方可营运周身,濡养机体,针灸其性温热,可以温通经络,促进血液运行。

  培补元气,预防疾病

  《扁鹊心书》曰:“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艾灸第一。”可见灸法具有强壮元阳、防治疾病的作用。

  健脾益胃,培补后天

  《针灸资生经》中云:“凡饮食不思,心腹膨胀,面色萎黄,世谓之脾肾病者,宜灸中脘。”灸法对脾胃有着明显的强壮作用,尤其常灸足三里,能使消化系统功能更旺盛,还能增加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抗衰老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针法的禁忌事项 篇3

  1.施术者应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应对病人说明施灸要求,消除恐惧心理。若需瘢痕灸,必须先征得病人同意,应处理好灸疮,防止感染。

  2.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证施灸,取穴要准,灸穴勿过多,热力应充足,火力宜均匀,切勿乱灸暴灸。

  3.灸治中,出现晕灸者罕见。若一旦发生晕灸,则应按晕针处理方法而行急救。

  4.施灸过程中,应防止艾火烧着衣物、被褥等。施灸完毕,必须将艾条或艾炷媳灭,以防发生火灾。对于昏迷、反应迟纯或局部感觉消失的病人,应注意勿灸过量,避免烧烫伤。

  针法的禁忌事项 篇4

  一、针刺禁忌:

  1、部位禁忌: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大血管所过之处应禁刺。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刺。

  2、腧穴禁忌: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缺盆以及腹部、腰骶部腧穴。小儿禁针囟会。女子禁针石门。

  3、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禁针:《内经》提出五夺、五逆禁针既是此意。

  4、大怒、大惊、过劳、过饥、过渴、房事、醉酒等禁针。

  二、灸法禁忌:

  穴位禁灸

  如哑门、风府、天柱、承光、头临泣、头维、丝竹空、攒竹;

  睛明素蓼、禾蓼、颧蓼、迎香、下关、人迎、天牖、天府、周荣;

  渊液、乳中、鸠尾、腹哀、肩贞、阳池、中冲、少商、鱼际、经渠;

  地五会、阳关、脊中、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阴市、伏兔;

  髀关、申脉、委中、殷门、承扶、白环俞、心俞等。

  病证禁灸

  病在三阳不宜灸,阴虚内热者不宜灸,表证不宜灸,温热病不宜灸,湿热病不宜灸等。

  针法的禁忌事项 篇5

  首先要根据体质情况及所需的养生要求选好穴位,将点燃的艾条或艾炷对准穴位,使局部感至有温和的热力,以感觉温热舒适,并能耐受为度。

  施灸时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如不讲灸法次序,先灸下部、后灸头部,患者常出现面热、咽于、燥等症。施灸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燃烧的艾绒燃火或脱落,烧损皮肤或衣物。

  艾灸时间,可在3~5分钟,最长到10~15分钟为宜。通常,健身灸时间可略短,病后康复施灸的时间可略长;春、夏二季,施灸时间宜短,秋冬宜长;四肢、胸部施灸时间宜短,腹、背部位宜长,老人、妇女、儿童施灸时间宜短,青壮年则时间可略长。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的属正常现象,无需处理,很快即可自行消失。若出现水泡,小者可自行吸收,大者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放出水液,再涂以獾油或龙胆紫,并以消毒纱布包敷。瘢痕灸后,可在局部盖以消毒敷料,以防止摩擦,预防感染,保护痂皮。若并发感染,灸疮有黄绿色脓、液或有渗血现象,可用消炎药膏或玉红膏涂敷。

  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对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

  针法的禁忌事项 篇6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总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者对病人认真负责,严肃细心,集中精神等均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针法的禁忌事项】相关文章:

喝茶的禁忌事项07-20

泰国旅游禁忌事项05-11

吃橘子的禁忌事项05-11

癫痫日常的禁忌事项04-07

介绍黎族的禁忌事项05-23

枇杷泡酒的禁忌事项09-01

职场礼仪禁忌事项09-02

针灸减肥的禁忌事项05-25

夫妻之间的禁忌事项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