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差不多先生》读书笔记

时间:2021-08-19 16:09:12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差不多先生》读书笔记

《差不多先生》读书笔记1

  这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传》,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是可笑: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山西与山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好太精确。”“哪有这么傻的人呢?”我忍不住要笑,“真的差不多吗?表面上差不多,实际上可差太多了!”

《差不多先生》读书笔记

  但我冷静下来又一想,还笑别人呢,我自己还不是这样吗?考试时把“休息”写成了体息,白白丢了一分,卷子发下来了,我还认为差不多,不就应减分;还有一次,我把“切除食指”写成了“切除十指”,当时以为差不多,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此刻想一想,如果是医生在开处方把“切除食指”写成“切除十指”病人得受多大的痛苦啊!

  文章最后写“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习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天哪!”我忍不住要惊呼,这怎样成?打仗时部队潜伏在敌人后方,准备发动袭击,如果有一个人动一下,如咳嗽一声或卷曲一下腿,就可能会造成全军覆没;发射卫星,如果科学家计算时小数点错一位又认为差不多而不纠正,结果卫星掉了下来,那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啊!……

  看来,我们做事情是要处处求精,越精越好,不能象差不多先生那样,事情才能成功。到达国家,小到个人都是如此。

《差不多先生》读书笔记2

  朋友,当你听到一个认为白糖与红糖差不多,牛医和人医差不多,山西和陕西差不多,死人和活人差不多的人时,你是不是觉得可笑?这就是我最近看的一个故事“差不多先生”。在“差不多先生”的眼里,什么相近的事情都是一样的,只要能节约时间,保证有大量玩耍时间就行了。故事最后写道:无数无数的小朋友都要跟他学习。天哪!他还有如此多的粉丝啊!

  如果大家都向“差不多先生”学习,生活岂不要乱套了,医院里医生做手术,本来切除病人的胃,结果切除了肺,那病人可小命难保了!飞机驾驶员降落时把1号跑道听成了7号跑道,那可能会酿成大灾难了。再想想我自己,有些地方也很像“差不多先生”,上次语文考试,把“规律”写成“归律”而白扣了2分。数学考试因为我把“5186”写成“5786”而没得100分。

  “差不多”就是粗心大意,马马乎乎,不注意细小的地方,害人又害己,我们不能做“差不多先生”,要做一个认真仔细的人!

《差不多先生》读书笔记3

  今天读了胡适先生写的《差不多先生传》后,觉得很有意思,他用嘲讽和幽默的口气写出了一个“中国全国人的代表——差不多先生”,差不多先生的特点就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就是他得了急病,错把牛医给请回来了,他心里也想:好在王大夫跟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结果这位牛医用医牛的方法给他治,不一会就一命呜呼了,但有意思的是就在他气绝之前,也不忘断断续续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认真呢?”我们由此可看到正是他的“凡事只要差不多”把自己的一条命都给葬送了,难怪最后胡适先生无奈地写道:……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中国人之所以把差不多先生作为自己的榜样,是因为中国人奉行“中庸之道,明哲保身”的缘故,自古就有“枪打出头鸟、先出头的椽子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月盈则亏”的说法,凡事太过圆满太过完美了,则物极必反,所以人们就差不多就行了,装聋作哑,装睁眼瞎,凡事不强出头,马马虎虎,难得糊涂,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明则无友。

  各位博友,我们应不应该作“差不多先生呢?”

《差不多先生》读书笔记4

  今天上完课,我走进书房随手抽出一本书阅读起来。正巧翻到了《差不多先生传》这篇文章,我看了便啼笑皆非,无言以对。

  文章开头是这么写的: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我心中暗想:这作者是不是再开玩笑了,一个人怎么可能会叫“差不多”呢?

  于是我带着问题读了下去,越读越觉得好笑。原来他做事从来不要求准确,精确。比如说,他小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白糖,他却买红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再比如在他临死时,还有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何必太……认真呢!说完他才断气。在他死后人们觉得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是一位有德行的人,给他取了个法号叫“圆通大师”。作者说从此中国成了个懒人国。

  读完这篇文章,我心情很复杂,仿佛我就是“差不多先生”。所以从那以后我每天都认真做好每件事,从不想差不多就行了。在此我也对同学们呼吁,做事一定要认真,不能以差不多为借口,不认做事,要严格要求自己。

《差不多先生》读书笔记5

  最近,我读到了一篇文章《差不多先生传》。在文中,差不多先生凡事都不讲求认真。母亲让他买红糖,他买了白糖,面对母亲的责问,他对母亲说“红糖和白糖差不多”;课上老师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老师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笑嘻嘻地说:“山西与陕西不是差不多嘛”。当他生病找不到大夫时,认为“治人的汪大夫与治牛的王大夫差不多”,就请了兽医王大夫;直到临死还说:“死人与活人也差……不多……凡是只要差……差不多……就行了,何……必太……认真呢?”我看差不多先生就死在了他凡事差不多的态度上,可见做任何事都要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差不多是不行的。

  不久前一句“认真你就输了”流行于世间,意思是凡事不必太认真,得过且过,随意就好,而我却认为认真是一种态度,只有秉持着这种态度,做事才能成功。伟人也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二字。”

  认真就是不马虎,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工人工作要认认真真,农民耕种要认认真真,教师批改要认认真真,学生书写要认认真真……认真成就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大到建造火箭,一个小数点、一个数字都不能错,否则便会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小如考试时做题目,一定要面面俱到,注意细节。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侦探办案要细致,科学家研究要细致,书法家写字亦要细致……各行各业,但凡要成功就必须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因为认真才不会输,它是赢的关键。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现在,趁我们还只走上人生之路不久,开始认真奋斗吧。

《差不多先生》读书笔记6

  今天,我读了一个有着非常深刻道理的故事,名字叫作《差不多先生传》。这个故事是胡适写的。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先生姓差名不多,他觉得只要事情差不多就很满足了,小的时候他妈妈叫他去买红糖,他却买了白糖,妈妈骂她,他却说:“都差不多。”又一次,他把十写成千,千写成十,老板骂他,他说差不多,有一天,他得了重病,让家人去请汪大夫,可请来了一个医牛的王大夫,结果他死了。

  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文章中的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认认真真的.去做,不要马马虎虎的做事情。我们一定要认真不能马虎也不能做事总是差不多,而要仔细,我也有做这种马虎的事。

  我们家有一个“差不多先生”,他有一次犯了一个错误。

  那天,他们班语文考试,他拿到卷子,就把班级、姓名写上了。他晃了一眼,想:“这张卷子一定非常简单。”他拿着笔挥动起来,急急忙忙地做起来。老师正要把一些较难的题讲一遍,可他只顾挥动着手中地笔写着,一句话也没听到,恰好老师讲第二遍,他听到了一点,却没有在意。他还是在挥着笔写着,他想:“老师说的,我都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了,可以不用提醒了。”他做着做着,做到了难题。他一会儿趴在桌子上想,一会儿又坐起来想,他绞尽了脑汁想出了答案,他继续的做着他觉得简单的题。做到阅读题,他开始慢慢的读起来。读完文章,文章后面有一道:“划去不适当的词语和字。可他把正确的划上”∨“,他做完后开始检查,检查时他只读了一下词,字正确的读了一遍,看了一遍。

  后来,老师把卷子发下来,他看了看卷子,那道题全错,老师把题的要求勾出来,他说:”划去和划‘∨’都差不多。“他就去给老师说,老师说:”要求是让你划去,不是让你打勾。你要知道这一点,该好好读题,不要马虎。“他读题了,他知道原因是他没有认真读题。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我是不是像一个”差不多“先生呢?

  通过这件事,我以后再也不敢不读题了,也不再马虎了,你们千万别跟我学哦!

《差不多先生》读书笔记7

  胡适的《差不多先生》是一篇很别致的作品。当我读起这篇文章如同芒刺在背,别有一种滋味。

  差不多先生有句“名言”:“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认真呢。”这可以说是他的处世良方和为人准则,所以他的名字就叫“差不多”。这“差不多”三个字简直就概括了他的一生。本文写的是差不多先生一生不肯认真。例如:母亲叫他买红糖,他却买了白糖,还说红糖和白糖差不多,反正都是糖。这样的例子文中还有很多:山西跟陕西差不多;十和千差不多;就是在他生死关头,差不多先生还说:“活人和死人差不多,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认真呢?”更可怕的是,差不多先生死后,人们还称赞他一生不肯算计,不肯认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无数的人竟以他为榜样,成为一个又一个的“差不多先生”。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差不多”先生还时常出现。比如:在课堂上,有的同学说:“做作业和做好作业都差不多,反正是做了。‘增加到’和‘增加了’都差不多,反正是‘增加’。”市场上小贩缺斤少两,对找他的顾客说:“八两、九两都差不多,你何必那么认真呢?”马路上,驾驶员没有驾驶证,汽车撞人致死,还理直气壮地交警说:“有没有驾驶证都差不多,反正会开车就行。”

  读了《差不多先生》就好像注入了一针清醒剂。“差不多”就是不思进取,混日子,长此下去是没有任何前途的,只会碌碌终生。这篇文在这方面给了我们深刻的警醒和启示。

《差不多先生》读书笔记8

  读完<差不多先生传>后,我觉得他真是可悲又可笑。令人哭笑不得。笑过之后,觉得这篇文章有让人回味的地方。他照出了那些有“差不多”来掩饰自己错误的人的可悲可笑之处。一些小差错,虽然只但是是少了几秒,小了几斤,错了一个小数点……,但绝不能用“差不多”来敷衍。

  我身边的“差不多”可真多!自己说,别人也说。其实,我感觉我就是名副其实的“差不多先生”。只但是我没有他那样严重罢了。有一次,我学会了一道“炸沙丁鱼”,想给大家露一手。沙丁鱼是要放盐的,我不留意放多了,自己却自言自语地说:“盐差不多就放这么多吧!”结果,一天晚上光让大家喝水。

  不光我自己是“差不多先生”,就连我的同学也是“差不多先生”。昨日,我在做六角虫,有一个地方不会做,就请一位同学帮忙。其实,他那个地方也不会。只听他喃喃自语地说:“就是这样,差不多是这样。”但是,第二天早上我的六角虫就散架了。还有一次,我妈妈帮我检查作业,她说:“差不多是这样吧!”结果,第二天我的作业本上有好几个“x”。

  媒体以前报道,一个工程队挖隧道,承包人将水泥柱改成了木桩,以为这样“差不多”,可不久,隧道塌了!不光死了人,还损失了几百万元。这个“差不多”换来了惨重的损失。

  “差不多”其实是差多了。“差不多”的思想不能要。如果你仍然把“差不多”挂在嘴边,那你必定要吃苦头的。作为一个国家,大家都“差不多”,那么,这个国家必定走向毁灭。

《差不多先生》读书笔记9

  《差不多先生传》是胡适先生的名作,我读完后觉得差不多先生太有意思了: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山西与陕西差不多,就连自己病重,家里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使得自己一命呜呼,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做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不要太精确。”怎么会有这种人咧,这个差不多先生真让我捧腹。这真的差不多吗?差远喽。

  可文章最后写“无数人都以他为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我忍不住要跳起来,这怎么行呢,打仗时部队潜伏在敌人的后方,如果有一个人动一下,或咳嗽一声,蜷一下腿,都会全军覆没;发射卫星时,科学家算错一点,都会导致卫星发射失败……

  我们不要学差不多先生,要求精,但不可过于精,只要做到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就行了。

《差不多先生》读书笔记10

  寒假,我看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叫做《差不多先生传》。

  这本书就我个人而言。这是一则笑话。但是,我有时候也是这样的人。。没有人是完美的,但。。做到差不多先生这样的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吧?

  差不多的先生的可笑之处正在于他的不细心与不仔细,可最重要的就是确实不在意。白糖与红糖差不多,陕西与山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精确。”如果说当时的中国人各个都抱着这个心态,连生死都差不多,还有是什么好在乎的呢?如果以国家侵略与被侵略都差不多这种心态,无可质疑这个国家没有自尊,这个名族没有自尊,这个人还会有自尊吗?

  《差不多先生传》不是一篇真正的人物传记,因为世上没有这个人。作者只是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成文,达到讽刺当时那些虚伪,国人的目的,引人深思,增强讽刺效果。

  凡是对事不认真的人总会说差不多。“差不多”是每个懒惰的人的一种自我安慰的方法,来隐藏自己懒惰的缺点。

  读了《差不多先生传》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努力改善自己的缺点而并非隐藏。

【《差不多先生》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关于《差不多先生传》读书笔记02-25

差不多先生传经典散文06-04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05-27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06-12

差不多先生传 读后感04-13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05-29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05-14

关于差不多先生的读后感02-25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阅读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