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乐·菖蒲叶叶知多少》鉴赏及赏析

时间:2024-01-22 12:09:59 赛赛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迎春乐·菖蒲叶叶知多少》鉴赏及赏析

  《迎春乐·菖蒲叶叶知多少》是宋代词人秦观创作的一首言情词。此词描绘郊外景象,从美景易逝生发出与伊人共享美妙爱情的渴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迎春乐·菖蒲叶叶知多少》鉴赏及赏析,欢迎查看。

  《迎春乐·菖蒲叶叶知多少》

  宋代:秦观

  菖蒲叶叶知多少,惟有个、蜂儿妙。雨晴红粉齐开了,露一点、娇黄小。

  早是被、晓风力暴,更春共、斜阳俱老。怎得香香深处,作个蜂儿抱。

  《迎春乐·菖蒲叶叶知多少》译文

  春草有多少呢?只能看见个蜂儿在草丛里钻来钻去,它多欢乐美妙!雨后天晴,百花吐艳,娇小的蜂儿钻入花丛,只露出那么一点点黄色的身躯。

  暮春之时,春草被早晨的疾风摧残,红粉凋零。正值青春年少,却转瞬随夕阳一同衰老。人如何也能像蜂儿一样,在花香深处,搂抱在一起。

  《迎春乐·菖蒲叶叶知多少》注释

  1.迎春乐:词牌名。双调五十二字,前阕四仄韵,后阕三仄韵。

  2.菖(chāng)蒲:草名,亦名“白菖蒲”“泥菖蒲”,品种不一,生于水边,有香气,根入药。此处泛指春草。

  3.红粉:红花。

  4.娇黄小:指黄色蜜蜂。

  5.力暴:猛烈地吹。暴,疾也。

  6.香香:花香。

  7.蜂儿抱:形容蜜蜂采花。唐韩偓《残春旅舍》诗:“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迎春乐·菖蒲叶叶知多少》创作背景

  秦观写词有时为遣兴娱乐,或应歌女之情。王灼《碧鸡漫志》曰:“少游屡困京洛,故疏荡之风不除。”这首词传唱于青楼,当为词人早期作品,很可能是词人青年时期冶游艳遇的记录。

  《迎春乐·菖蒲叶叶知多少》赏析

  此词上阕写雨过天晴后的郊外丽景。就像一名优秀的画师,词人把入画的时间定在雨后初晴那一瞬间。一阵微雨过后,天空中纤尘不染,格外晴朗,放眼望去,只见菖蒲长满沟渠,叶叶相连。“菖蒲”一句从大处落笔,以“叶叶”概括郊外春色之貌,给人满眼碧绿的意象,就像南朝《采莲曲》中用“田田”来状莲叶弥望之景一样。紧接着,作者便拉近了视线,从细处着笔,用特写镜头捕捉到那碧绿画面中一点醒目的黄色:一只小蜜蜂在那儿飞来飞去。有了这一点娇黄的色彩映衬于一片绿色之中,整个画面便活了,充满生机了,因而显得美妙动人。从艺术手法上讲,将“雨晴”这样的时间融入到景物之间,使读者的审美感受自始至终都集中于艳丽的郊野春色,不给人突兀之感。“妙”和“小”不仅形成韵脚,而且还彼此呼应,见出园中蜜蜂的细小可爱。前用“唯有个”,后用“露一点”,前面点明是蜂,后再着以“娇黄”之色,将那只可爱的小蜜蜂写活了。一个“娇”字,尽显柔美之态,传出神韵。

  下阕由景生情。看着眼前一片大好的春光,满园的春色,词人骤然动起了惜花之情。他想到那娇艳的花朵如果受到晓风的暴力,必将残败不堪,纵然有幸逃过一劫,但最终的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只能是衰败迟暮,在暮春的夕阳之下,显示出老态,令人悲伤。一个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人,总是不愿意看到美好的事物被摧残,被破坏,但这样的结局却又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诗人设想在最为娇艳,蜜汁最浓的时候,跟那娇黄的小蜜蜂一起度过,享受难得的美好时刻。

  词的上阕写“菖蒲叶叶”,是写叶,而下阕虽未点明,但引起词人感想的,是花。高明的词人在词中一点也没有透露出这花的消息,只以“香香”二字点逗,使词情婉约含蓄。由此及彼的时空转换,从写景到因景生情,只用过片的停顿来作处理,而不作交待(有时用一字句或二字句领起),这在词中是常见的手法。联系到当时的词是在歌舞场合所唱,就更能体会这种“过门”处词情变换的妙处了。

  表面上看,整首词都只是在绘景描象,但词人的用意,显然不在只写蜂、花这类自然景物之上。以香花美草喻美人,以暴风残花喻红颜衰褪,以春暮花老见出美人迟暮,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个传统。因此,读这首词时,有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素养的读者,可以很自然地领悟到其中特殊的意象指归,并会因为蜜蜂抱花意象而联想到男女欢会,从而对其词品的高低作出评价。正因如此,尽管秦观的这首词在写景状物方面没有什么大的缺失,甚至可以说有其独到之处,但是,在后代词论家那里,却很少获得好评。最多只不过视其为狎邪词人柳永之作的同类。对照柳词仔细品味,这样的评价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只不过对于为秦楼楚馆写作歌词的柳永,词论家们的着眼点往往并不在其写男欢女爱是否露骨上,而在其羁旅行役和长调慢词的原创之功上,而对于“专主情致”的秦观,则多少有一种载道文人的心理定势,所以对秦观的这类词,就很少放过。其实,如果舍弃知人论世的批评模式,单纯就文本批评,秦观的这首词,还是有其独特价值的,至少,在艺术手法,还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的。

  《迎春乐·菖蒲叶叶知多少》作者介绍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名家点评

  明代卓人月《古今词统》卷七:《词钞》曰“香香”,恐是当时语,不必改为“花香”。

  明代沈际飞《草堂诗馀·别集》卷一:巧妙微透,不厌百回读。

  清代万树《词律》卷六:后起二句七字,与前两七字句句法不同。《图谱》总作七字,其“露一点”句,亦总作六字。人若照其所图填之,则句法误者不少矣。

  清代彭孙遹《金粟词话》:柳耆卿“欲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花间》之丽语也。辛稼轩“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秦、周之佳境也。少游“怎得香香深处,作个蜂儿抱”,亦近似柳七语矣。

  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读古人词,贵取其精华,遗其糟粕。且如少游之词,几夺温、韦之席,而亦未尝纤俚之语。读《淮海集》,取其大者、高者可矣,若徒赏其“怎得香香深处,作个蜂儿抱”等句(此语彭羡门亦赏之,以为近似柳七语。尊柳抑秦,匪独不知秦,并不知柳,可发大噱),则与山谷之“女边著子”,“门里安心”,其鄙俚纤俗,相去亦不远矣。少游真面目何由见乎?

  清代沈雄《古今词话·词品》卷下:谀美之极,变为秽亵。秦少游“怎得香香深处,作个蜂儿抱”,柳耆卿“愿得你你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所以“销魂当此际”,来苏长公之诮也。

  作者生平

  早年生活

  秦观,江苏省高邮市人。他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纵游湖州、杭州、润州(今镇江)各地。

  拜谒苏轼

  熙宁十年(1078年),苏轼自密州移知徐州,秦观前往拜谒,写诗道:“我独不愿万户

  侯,惟愿一识苏徐州。”(《别子瞻学士》)。次年,他应苏轼之请写了一篇《黄楼赋》,苏轼称赞他“有屈、宋才”。在此期间,秦观与苏轼同游戊烯、吴江、湖州、会稽各地,结下了友谊。在苏轼的劝说下,秦观开始发奋读书,积极准备参加科考;可是命运不济,两度应考均名落孙山。苏轼为之抱屈,并做诗写信予以劝勉。元丰七年(1084),苏轼路经江宁时,向王安石力荐秦观的才学,后又致书曰:“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王安石也赞许秦观的诗歌“清新似鲍、谢”。在两位文坛前辈的鼓励、称许下,秦观决心再度赴京应试。

  初入官场

  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

  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元祐五年(1090年)方由范纯仁引荐,得以回京任秘书省正字。

  元祐六年(1091)又因“洛党”贾易诋其"不检"而罢去正字。接二连三的政治迫害,使得秦观大受打击,对政治开始灰心,且有退隐之意。

  元祐七年(1092年),苏轼自扬州召还,进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秦观迁国史院编修,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时供职史馆,人称“苏门四学士”。京城任职的数年里,秦观得与师友时相过从。

  元祐九年(1094年)太皇太后高氏崩逝,哲宗亲政。“新党”之人相继还朝,“旧党”之人则连遭罢黜,秦观历时七年的贬谪生涯从此开始。

  旧党遭贬

  绍圣元年(1094年),哲宗亲政后,“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新党人士章惇、蔡京上台,苏轼、秦观等人一同遭贬。秦观出杭州通判,道贬处州,任监酒税之职,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

  晚年生活

  元符二年(1099),秦观年事已高,身处雷州,自做《挽词》。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政坛局势变动,迁臣多被召回。秦观也复命宣德郎,放还横州。至藤州(今广西藤县),游光华亭,秦观口渴想要喝水,等人送水至,他面含微笑地看着,就此去世。

【《迎春乐·菖蒲叶叶知多少》鉴赏及赏析】相关文章:

迎春乐·立春迎春乐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7-21

《秋思》赏析鉴赏09-15

《燕燕》鉴赏及赏析11-11

《木瓜》鉴赏及赏析12-16

叶燮迎春的赏析02-14

《钗头凤》赏析鉴赏的内容12-02

《乌江亭》鉴赏赏析11-18

《新台》鉴赏及赏析12-12

《采葛》鉴赏及赏析03-07

《无衣》鉴赏及赏析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