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拨不断·会稽道中》翻译赏析

时间:2023-02-10 13:19:47 赏析 我要投稿

《拨不断·会稽道中》翻译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拨不断·会稽道中》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拨不断·会稽道中

  张可久

  墓田鸦,

  故宫花②。

  愁烟恨水丹青画,

  峻宇雕墙宰相家,

  夕阳芳草渔樵话。

  百年之下。

  注释

  张可久(约1270年—?),元散曲家。

  ①会稽:今浙江绍兴地区。

  ②故宫:会稽在春秋战国时期为越国都城,南宋高宗时亦一度作为行在所。

  参考译文

  乌鸦盘踞着墓场,往昔的宫殿里花儿依然开放。

  烟水茫茫凝结着愁恨,犹如图画中的风光。

  那宰相的宅第,有着高峻的屋宇,雕花的围墙。

  几名渔人樵夫,在夕阳垂照的草地上将古今论讲。

  百年之后,总是又一番景象。

  赏析

  这首小令描写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作者对历史和社会沧桑之变的感慨。

  这是一首纪行之作。通常记述“道中”景物,都是以行程次第所见为先后顺序,该篇则不然,可说是跟着感觉走。而列于作者印象中第一、第二的,是墓地的乌鸦和故宫的野花,全曲的感伤基调,就不言而喻了。

  三、四、五句的鼎足对,也是印象的组合。这三句的安排实有深意,目的是互相就近沟通内在的联系。会稽地区的山水是天下著名的,所谓“山阴道上,目不暇接”的美景便处于这一带,用“丹青画”三字形容,一点都不过分。但由于作者的感情意向,这种美便与牵愁惹恨的感想叠合在一起。“愁烟恨水丹青画”,又一次给读者送来了触目惊心的印象。当然,“愁烟”也好,“恨水”也好,越中山水的佳美是亘古永在的,所以也才会有宰相达官在此地造府作衙,其“峻宇雕墙”也成为作者于会稽道中所见的一景。然而,“宰相家”终究徒存其表,兴衰一瞬,到头来不过成了黄昏草地上渔樵聚谈的闲话。小令将“丹青画”、“宰相家”、“渔樵话”次第叙出,便暗示了这片美丽土地上所曾发生的盛衰兴亡的历史悲剧。

  末句的“百年之下”是画龙点睛之笔。它将前五句的景象一网打尽,补明了作者在曲中种种衰残悲冷感觉的成因。作者在会稽道中目击的“墓田”、“故宫”、“宰相家”等,无一不是当年繁华经过“百年之下”的遗迹,那么自今以后的百年之下,又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和景象。作者没有说明,却自然而然激起了读者的联想。清人朱彝尊有一首《卖花声·雨花台》词:“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阑。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也是在末句以四字涵盖全篇,总结出对历史和社会沧桑之变的深慨。后人对朱词有“结得妙,妙在其味不尽”的赞语,借来作为该曲“百年之下”的评判,同样是深中肯綮的。

  拓展:

  张可久朝代:

  元代

  张可久(约1270—?)元散曲家。字小山。一作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庆元(今浙江鄞县)人。先以路吏转首领官,后曾为桐庐典史,至正初迁为昆山幕僚。因仕途不得意,晚岁久居西湖,以山水声色自娱。张可久存世作品现存小令855首,套曲9首,数量为有元之冠,为元代传世散曲最多的作家,占现存全元散曲的五分之一,其个人作品占朝代作品总量的比例之高,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张可久创作风格

  张可久长期为吏的身世,对他的创作很有影响。生活的坎坷,不免使他抑郁感伤,他的〔庆东原〕《和马致远先辈韵》九首,抒发了穷通无定,世态炎凉的感慨。有时不免联想到百姓的疾苦和世道的险恶:“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卖花声〕《怀古》),“比人心山未险”(〔红绣鞋〕《天台瀑布寺》)。他在〔醉太平〕《感怀》中,更写道:“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成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揭示了当时社会黑白颠倒、贤愚不分的现实。只是这种愤世疾俗的作品,为数不多。

  向往归隐,描写归隐生活的情和景,在张可久的作品中更多一些。“归隐”虽然是一个传统的题材,而对张可久来说,有其特殊的深切的思想内涵。他一生奔波于宦海,在悬车之年尚出仕小吏,有不得已的苦衷。因此在以“归兴”、“旅思”、“道中”命名的篇章中,常常表现出悲凉的情绪和对安定的田园生活的渴望。如:“二十五点秋更鼓声,千三百里水馆邮程。青山去路长,红树西风冷,百年人半纸虚名”(〔沉醉东风〕《秋夜旅思》),客观上反映了元代士人沉抑下僚的艰辛颠沛的境况。张可久笔下的隐逸生活,又是表现得那样恬淡闲适,如“依松涧,结草庐,读书声翠微深处。人间自晴还自雨,恋青山白云不去。”(〔落梅风〕《碧云峰书堂》)由于他经历丰富,游遍江南胜景,所以还有不少写景之作。

  张可久结交的多为官员和文人,因此他的生活面比较狭窄,作品内容不够广阔,他有不少唱和之作,不论在思想上或艺术上,都显得平庸。同时,他的社会地位和经历又决定了他的生活态度比较顺从,虽有愤懑和不满,都表现出一种“怨而不怒”的色彩。

  张可久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作家。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誉之为“词林之宗匠”。许光冶说他“俪辞追乐府之工,散句撷宋唐之秀。”(《江山风月谱·自序》)他的散曲的主要艺术特色是:①讲究格律音韵;②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字句和美;③融合运用诗、词作法,讲究蕴藉工丽,而且常常熔铸诗、词名句,藉以入于典雅。这些特点在他的著名套曲〔一枝花〕《湖上晚归》中有充分的表现:“长天落彩霞,远水涵秋镜;花如人面红,山似佛头青。生色围屏,翠冷松云径,嫣然眉黛横。但携将旖旎浓香,何必赋横斜瘦影。”这里用丰富的比拟和想象,勾勒西湖晚景,精心雕章琢句,融合前人名句,创造出恬静清雅的境界,被李开先誉为“千古绝唱”。

  张可久的作品,为求脱离散曲原有的白描的特色而入于雅正,在创作中有过于注重形式美的缺点。但是作为一种清丽的风格,自成元代散曲群芳中的一葩,他的作品使散曲园地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他的写景作品,有独到的功夫,如“云冉冉,草纤纤,谁家隐居山半掩?水烟寒,溪路险,半幅青帘,五里桃花店。”(〔迎仙客〕《括山道中》)这类精致优美的小令,写出江南旖旎明媚的风光,给人以美的享受。

【《拨不断·会稽道中》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马致远《拨不断》翻译与赏析06-18

拨不断·菊花开赏析02-14

拨不断·菊花开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9-09

拨不断·自叹原文及赏析09-13

拨不断·菊花开原文及赏析08-20

临平道中翻译赏析07-10

襄邑道中翻译及赏析08-22

吴弘道《拨不断》阅读赏析及训练07-06

《苏秀道中》原文及翻译赏析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