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唐诗赏析

时间:2023-11-21 14:11:33 德燊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唐诗赏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唐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唐诗赏析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唐诗赏析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月到,犹自梦渔樵。

  作者:

  许浑古 字仲晦,润州丹阳人,圉师之后也。大和六年李珪榜进士,为当涂、太平二县令。少苦学劳心,有清羸之疾,至是以伏枕免。久之,起为润州司马。大中三年,拜监察御史,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尝分司朱方,买田筑室,后抱病退居丁卯涧桥村舍,暇日缀录所作,因以名集。浑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故为格调豪丽,犹强弩初张,牙浅弦急,俱无留意耳。至今慕者极多,家家自谓得骊龙之照夜也。早岁尝游天台,仰看瀑布,旁眺赤城,辨方广于霏烟,蹑石桥于悬壁,登陟兼晨,穷览幽胜。朗诵孙绰古赋,傲然有思归之想,志存不朽,再三信宿,彷徨不能去。以王事不果,有负初心。后昼梦登山,有宫阙凌虚,问,曰:“此昆仑也。”少顷,远见数人方饮,招浑就坐,暮而罢。一佳人出笺求诗,未成,梦破。后吟曰:“晓人瑶台露气清,庭中惟见许飞琼。尘心未断俗缘在,十里下山空月明。”他日复梦至山中,佳人曰:“子何题余姓名于人间“遂改为“天风吹下步虚声”,曰:“善矣。”浑才思翩翩,仙子所爱,梦寐求之,一至于此。昔子建赋《洛神》,人以徒闻虚语,以是谓迂诞不信矣。未几遂卒。有诗二卷,今传。

  注释:

  阙:指长安;

  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

  太华:太华山,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

  中条:中条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

  译文:

  秋天傍晚枫树随风飒飒作响;

  夜宿潼关驿楼自有瓢酒飘香。

  几朵残云聚集在高耸的华山;

  稀疏的秋雨洒落到中条山上。

  遥看树色随着潼关山势延伸;

  黄河奔流入海涛声回旋激荡。

  明天就可到达繁华京城长安;

  我仍自在逍遥做着渔樵梦想!

  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诗人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红叶晚萧萧”,用写景透露人物一缕缕悲凉的意绪:“长亭酒一瓢”,用叙事传出客子旅途况味,用笔干净利落。此诗另一版本题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这个材料,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诗人何以在长亭送别、借瓢酒消愁的原委。

  然而诗人没有久久沉湎在离愁别苦之中。中间四句笔势陡转,大笔勾画四周景色,雄浑苍茫,全是潼关的典型风物。骋目远望,南面是主峰高耸的西岳华山;北面,隔着黄河,又可见连绵苍莽的中条山。残云归岫,意味着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从写景看,诗人拿“残云”再加“归”字来点染华山,又拿“疏雨”再加“过”字来烘托中条山,这样,太华和中条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因为其中有动势——在浩茫无际的沉静中显出了一抹飞动的意趣。

  诗人把目光略收回来,就又看见苍苍树色,随关城一路远去。关外便是黄河,它从北面奔涌而来,在潼关外头猛地一转,径向三门峡冲去,翻滚的河水咆哮着流入渤海。“河声”后续一“遥”字,传出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倾听的神情。诗人眼见树色苍苍,耳听河声汹汹,把场景描写得绘声绘色,使读者有耳闻目睹的真实感觉。这里,诗人连用四句景句,安排得如巨鳌的四足,缺一不可,丝毫没有臃肿杂乱、使人生厌之感。其中三、四两句,又出现在他的另一首作品《秋霁潼关驿亭》诗的颔联,完全相同,是诗人偏爱的得意之笔。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本来,离长安不过一天的路程,作为入京的旅客,总该想着到长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满头满脑盘绕“帝乡”去打转子了。可是诗人却出人意外地说:“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含蓄地表白了他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这样结束,委婉得体,优游不迫,有力地显出了诗人的身份。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唐诗赏析】相关文章: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唐诗注释翻译赏析04-12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的翻译及赏析10-19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全诗及赏析10-12

许浑《咸阳城东楼》的全诗翻译赏析10-18

阙题原文及赏析02-26

(优选)阙题原文及赏析08-29

【推荐】阙题原文及赏析08-29

许浑《汴河亭》译文及赏析答案04-27

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赏析12-07

题大庾岭北驿赏析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