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甘地传观后感

时间:2018-10-24 16:37:0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甘地传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甘地传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甘地传观后感

甘地传观后感1

  这天看了《甘地传》,再一次加深了对甘地的印象。

  高中的时候历史课上有他的一个说,那个时候觉得他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很傻,甚至有点自虐的倾向,但是在这天看了《甘地传》后,我了解了他的那种思想。不一样地方,不一样国家的人有各自的思维习惯,有各自的信仰,又有各自的国情,因此不一样的群体对待事物的态度也不一样。

  甘地所在的那个时候的印度已经完全是英国的殖民地,那那个时候的中国只是半殖民,因此中国能够为了赶走帝国主义而发起武装斗争,而且我也坚信,如果在那个时候的中国实行非暴力不合作的话,中国就不会那么快独立。而至于印度,已经在英国的统治下,突然发起武装斗争,只会遭到资本主义国家的血腥镇压。因此甘地很聪明,利用他们自以为是礼貌讲法律的国家,发起非暴力不合作户外,让他们不得不让印度独立。

  然而在看到最后的时候,突然觉得这位印度国父是那么的悲伤。他也是一个人,一个瘦弱的老人,他为印度奉献了一身,可最后,他们为了那个所谓的党派纷争,那个所谓的权利争夺而忘了他以前的贡献,甚至想要杀了他,而最后他也确实被杀害了。

  真的很让人心寒,好不容易争取了印度的独立,可又眼睁睁的看着内乱的发生,看着印度子民自相残杀,这比那次屠杀更让他心痛。

  甘地是一个伟人,一个了不起的人,他那瘦弱的身躯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甘地传观后感2

  这个题目不是我原创的,是借用的电影里的台词。要简短地评价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想来想去还是觉得电影里这句话比较适当。

  电影开头即是甘地的葬礼,报道新闻的主持人说:这个盛大葬礼的死者,死时和他活着一样。一个平民,没有任何财富,没有任何财产,也没有任何官衔,圣雄甘地,既不是军事将领,也不是地方首长,也没有任何科学成就可以夸耀,也不是一个有名艺术家,然而世界各地人士,包括各政府代表和高官贵人,在此齐聚一堂,向这位绑缠着腰带的棕肤色的小个子,致最后敬意……

  由这些葬礼致辞,我们可以感觉到印度人对甘地何其崇敬和热

  电影的时代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印度依然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仅仅用九千名行政官和近七万士兵就统治了近三亿的印度人民。这点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印度各个阶层人士或多或少以某种方式和英国人合作。甘地以他的智慧看到这点,于是呼唤大家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只要大家不合作,英国的统治就崩溃了。

  在甘地之前,有人领导印度独立运动,最后没有成功,失败原因在于该运动只是为中产阶级利益考虑。

  在电影里,甘地总是赤裸着上身,仅缠着自己制作的土布腰带,拄着一根棒子,徒步印度,进入最底层的穷苦劳动人民中去,为他们的幸福奔波。甘地的伟大贡献就在于他走到穷人中间,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他们,建立友好关系,使得他们为参加独立而进行的斗争。甚至,甘地发动了所有的贫苦妇女。在甘地号召大家抵制英货时候,要求大家用家纺土布代替进口机制布,从而让所有的妇女都参加了抵制活动。

  甘地一生反对暴力,反对以眼还眼。其实在有文明以来,几乎所有的法典都是强调以眼还眼的,譬如,在古巴比伦颁布的汉摩拉比法典中言:“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可是甘地不这样想,他说: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目。这样的想法充满宗教情怀,基督教教义说:人打你左脸,就伸出右脸。佛教说:冤冤相报,何时结束?愤怒总是要结束于某个人,暴力总得中断于某个人,否则一直传递下去,既不能解决问题,又伤害更多无辜的人。

  有些人把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诬蔑为跪着反抗。完全不是,甘地认为:手段的不纯洁,必然导致目的的不纯洁。他认为印度即使为独立而采取暴力手段,也是不适当的,因为暴力使得革命成功,但是也使得所谓的革命者登台统治印度之后,极可能以同样的暴力对待人民。

  甘地的非暴力革命是出自内心真正的需要,不是形势所迫。即使在敌人力量非常微薄时候,甘地也是采取非暴力的不合作的态度,而不是趁机暴力行动结束一切。甘地显然从内心里尊重着对手。按我们儒家思想去理解甘地,甘地是内圣外王之人。

  甘地说过: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是终究总是会失败。好好想一想,永远都是这样。所以,甘地一直坚持以爱和真理来领导印度的独立活动。

  幸运的是,甘地面对的敌人是具有现代民主意识和制度比较完善的英国,使得他领导人民非暴力反抗殖民统治,最后取得成功。如果敌人没有道德底线,那么所谓的非暴力不合作反抗,显然是与虎谋皮。试想,如果中国人民采取这种方式抗日,一定是愚蠢之极。

  甘地的非暴力反抗时候,最爱用的一招就是游行、抵制、带着人民故意触犯不合理不公平的法律,使得政府警觉并正视自己的不合理之处。甘地善于利用媒体力量,来宣传他的运动和运动目的。这一切都表明了,在印度殖民地上,毕竟存在民主空气,并不窒息。我看电影时候,固然对甘地尤其尊敬,也对殖民统治国——英国有着好感。

  即使在某些国家里,老百姓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反抗自己的政府,也不显得成功。因为这一切需要政府具有广阔的民主情怀去容纳,否则最后一切都演变成暴力镇压。甚至在有些国家,人民连游行的权利都没有,那么何来非暴力反抗呢?

  在现代社会,甘地这种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精神,还是具有积极意义。——————————

  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啊 说他最接近神真的一点都不为过 对人文的关怀 自身的修养 人格魅力 身怀大爱啊

  真的很惭愧自己对甘地了解甚少 看完本片敬仰万分啊 一个人要多么的爱别人才能做到这个样子呢 而且不失自己的风格 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我想电影也只是表现了甘地一生中很重要的几个镜头而已 从他开始为印度争取自由起 一定遇到了很多很多困难 然而他走了那么远肯定不止是他的运气 真想知道这位德高望重的智者是怎么走过一生的 看到一半时我开始仇视那个杀死甘地的人 即使了解宗教仇杀这种动机也无法原谅这样的人 可是快看完时 突然没了这种感觉 只是觉得无奈痛苦而已 不是替甘地痛苦 他到去世之前做了太多太多事情 他的离去也许是可以让他安静的休息了 我是替那个杀了他的人痛苦啊 他杀了甘地 他要怎样的仇视才能杀了甘地啊 我回头一定会好好看看关于这段故事的背景 其实甘地一定会因为他所做的事而最后离开人世的 我想能等到那个时候已经是很厉害的了 也许有不少人 都像甘地一样为人民自由而牺牲过 却不曾有这样的收获 甘地是神选中的人吧 或者说 甘地的成功一定是天时地利人和 我真不敢想象甘地跟中国作对的话会是什么后果 大英帝国重视他们的高傲自大 他们是有修养并且有灵魂的人 在中国的话 估计直接监狱干掉 然后随便发个什么玩躲猫猫死了之类的.。。。(扯得好远。。。)

  说说电影本身吧 做的很有真实感 主演把甘地表现的很到位 人格魅力还是自身修养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据说本·金斯利本人很像甘地 这真的是神奇啊 如此好的一位演员可以演甘地 我们真是幸福

  其实这部电影很多对白都很精彩 但是我没有一一记录 是想以后看书 看看哪些真正是甘地说的话 那些一定会写下来 多么有智慧的一个人啊

  摘:

  甘地:我听说过“生活杂志”甚至也听过您的大名 玛格丽特布鲁克怀特 可是我不明白你跟你的杂志为什么会当外面的世界正打的天翻地覆时 对一个坐牢的孤单老头有兴趣

  记着:你是我知道 唯一自己织布缝衣的男人

  甘地:(看看自己身上裹得布)是的~不过这实在算不上什么成就~

甘地传观后感3

  一个光着头戴着圆眼镜的老头,以其独特却又和平的方式赢取了国家与民族解放,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甘地传》用一种荡气回肠的写实拍摄手法表现了一代伟人充满坎坷却坚定不移的一生。

  《甘地传》所描述的故事是从史实改编过来的。甘地在印度历史上确有其人,甘地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统治的精神领袖,他发起和领导了声势浩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非暴力方式抵制英国统治和英国商品,手纺车运动便是其中的一项内容,旨在杜绝对英国纺织物的需求。甘地赢得了许许多多男女老少对他的爱戴和忠诚,包括各种宗教信仰的欧洲人以及几乎不同政治倾向的所有印度人。

  影片中主要描述了甘地伟大的一生:影片从甘地被暗杀开始倒叙。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印度还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年轻的律师甘地在南非旅行时,目睹了同胞所受的欺凌,决心为维护同胞的权利而斗争。回国后,甘地提倡非暴力政策,他让印度人自己纺织,拒绝购买英国人的衣服,他甚至让人民自己制造盐,以种种方式来寻求解放,并到全国旅行,甘地的不合作主义和非暴力斗争终于使英国殖民统治者移交了权力,赢得贫苦人民的信任和爱戴,然而他在印度独立后四天遭暗杀。

  影片从主角恢弘的葬礼上切入,借主持人的口来粗犷地勾勒出甘地非凡的一生。随后镜头一闪回到五十五年前,在表现甘地这位最具“神性”的人物时,影片完全跳出刻意美化的窠臼,采用人性化的视角。影片的后半部分笔墨浓重地刻画了触目惊心的种族大仇杀,让观众与甘地一同在这场浩劫里反复倾轧、难以脱身,让仇恨的毒汁慢慢浸透我们原本宽容的心灵

  在视听语言方面,音乐随场景的变化而变化,符合情境。整个片子节奏有松有驰,基调统一,音画和谐,情节动荡感人。

  影片中的主角甘地表演是可圈可点的。片中饰演甘地的是有着英国、东印度和南非的血统的本-金斯利。由于外形酷似甘地又具有印度人血统和气质,导演邀请他出演史诗传记片《甘地》。金斯利成功 地将和蔼善良的甘地,宛如再生般地呈现于世人面前,把这位伟人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和其非暴力和平思想体现得出神入化。使甘地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愈加丰满起来,变得有血有肉了。金斯利凭借对甘地这一具挑战性的角色淋漓尽致的刻画,无可争议荣获奥斯卡影帝头衔。影片获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8项奥斯卡奖。

  整个影片的镜头特点比较活,如推拉镜头用的比较多,也有跟镜头。角度常用俯仰,这样有利于观众看到演员有做动作时的一个空间位置关系和调度关系。整体来说,影片中的镜头符合了导演所要表现的效果的要求。从光线色彩方面来讲,光线很多用的是轮廓光与侧逆光。在色彩上,服装与环境的搭配颜色的搭配比较和谐。在当时动荡的时代里,演员的服饰大多是暗色调的,以黑白居多。

  整个影片的节奏比较缓慢,只有后面一些争斗的画面节奏稍快点,符合观众观看的心理。影片也适时的加以背景音乐,更具感染力。在甘地的葬礼上,哀伤而又庄严的音乐,让人的心情也不由的跟着变化。

  这是一部质朴的英雄史诗,展现了印度圣雄甘地奋斗 的一生。导演兼制片人为这部影片筹划二十年,最后用三年的时间,雇佣八十名英国演员和一百名印度演员并完成了这部巨片。无疑的,这是一部非常好的好莱坞影片。

【甘地传观后感】相关文章:

1.甘地传经典语录

2.《大火种》观后感

3.雨中人观后感

4.《活着》观后感

5.《北爱》的观后感

6.电影红包观后感

7.《猫武士》的观后感

8.2018春晚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