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五绝塞下雪景》赏析散文

时间:2021-07-22 18:14:04 赏析 我要投稿

《五绝塞下雪景》赏析散文

  昨天在广场学习了一首诗作,心绪极不宁静,总有想要说话的感觉。古体诗的创作,由于唐诗的影响之深,现代人难以达到那个高度,常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但也有许多人,本着对这种格律文学艺术的执爱,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这方面进行积极的努力探索。

《五绝塞下雪景》赏析散文

  唐朝是繁荣的时代,各种文艺思潮涌起,使唐诗成为中华文艺宝库中的夜明珠。从历史环境来看,当代中国,人们生活水平,社会环境,文艺思潮等诸多方面可以说已经在向唐朝的那个繁荣初期发展,尽管出现了很多不让人满意的事件事情,但中国在全球独立,群众不为衣食忧愁,已是非常大的进步。人们渴望更好的生活水准可以理解,发点牢骚也可以理解。

  这样大环境下,古体诗的出路在那儿,是每个作者都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圈子广场,本人很少评论诗文,只在拙文《诗赋》中就诗歌的`内涵作了浅陋分析。纵观圈子的诗作文章,许多人创作的态度存在问题,缺乏严谨端正的态度,诗文脱离生活,凑句子的现象非常严重。

  文艺创作一定要反映社会,赞美生活,贬斥丑恶,表达美的情感,让人产生愉悦的享受。诗作《五绝·塞下雪景》可以说具备了这样的特质,浅显易懂。“塞下雪茫茫,寒林饰玉妆。”这两句白描,直接写景。不用图片就可以感觉到天地一片雪白,树枝上满是雪挂。茫茫,极言宽阔宽广,是远景。寒林,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细写树粉装玉饰,是近景。给人以洁白,素雅的美感,宁静怡人。

  “谁来临胜境,撷韵入诗囊?”其实是两个设问句,谁来描写这胜境?谁来把这美景写成诗行?初看好象是感叹这美丽的景色无人问津。精妙之处诗本身就回答了这个问题,是摄影家来临摩这胜境,是诗人来写这画图。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文字外象内涵的割裂与统一形成的美感和张力。因为画就在眼前,诗就在眼前。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效果。

  从思想性来讲,作者是文学艺术广场的管理,常常阅读大量作品,发现好的,给予加精置顶,让大家分享。然而广场圈子作品粗糙,通常遇到的是词不达义和晦涩难懂的诗文,大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悟。因此发出胜境这样美,“谁来临胜境,撷韵入诗囊?”的慨叹,有安得猛士守四方的怆凉。极言圈子真才实学者少,期待诗人大家出现的心态和渴望。

  作为题画诗,这首诗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欠缺之处是,对画中色彩把握还不完美。比如画中的霞光,是这两幅摄影作品的灵魂之一,如果离开图片,我们就感觉不到。总之诗画精妙,让人过目成诵,心灵产生了美感与享受。不妥当之处,请朋友们批评,讲的与诗人摄影家意境不合的地方,请多指正。

  20xx年5月17日草成

  附录:五绝·塞下雪景

  作者:心香梅傲雪

  塞下雪茫茫,寒林饰玉妆。

  谁来临胜境,撷韵入诗囊?

【《五绝塞下雪景》赏析散文】相关文章:

塞芦子赏析03-12

塞鸿秋的原文及赏析06-17

《塞路初晴》原文赏析08-15

西塞山下作的赏析02-24

塞鸿秋散曲赏析05-17

《塞鸿秋·春情》赏析01-27

塞母被变数绑架的散文03-19

《塞路初晴》全诗赏析08-26

西塞山怀古翻译赏析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