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古战场文赏析

时间:2023-03-25 12:59:43 王娟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吊古战场文赏析

  《吊古战场文》是唐代文学家李华创作的一篇文章。此文回顾了历史上战争的悲惨场面,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的景象,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灾难,指出必须推行仁政才能制止战争,表达了作者渴望和平的善良愿望以及对人民尤其是对战士的无限同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吊古战场文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吊古战场文(李华)

  原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①。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②。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③。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尝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

  吾闻夫齐魏徭戍,荆韩召募。万里奔走,连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地阔天长,不知归路。寄身锋刃,腷臆谁诉④?秦汉而还,多事四夷。中州耗斁,无世无之⑤。古称戎夏,不抗王师。文教失宣,武臣用奇⑥。奇兵有异于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⑦。呜呼噫嘻!

  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⑧。野竖旄旗,川回组练⑨。法重心骇,威尊命贱。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声析江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鸷鸟休巢,征马踟蹰;缯纩无温,堕指裂肤⑩。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杀气,以相剪屠。径截辎重,横攻士卒。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可胜言哉!鼓衰兮力竭,矢竭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骨暴沙砾。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吾闻之:牧用赵卒,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汉倾天下,财殚力痡,任人而已,其在多乎?周逐猃狁,北至太原,既城朔方,全师而还。饮至策勋,和乐且闲,穆穆棣棣,君臣之间。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灵,万里朱殷。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遍野,功不补患。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寝寐见之。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何依?必有凶年,人其流离。呜呼噫嘻!时耶命耶?从古如斯。为之奈何?守在四夷。

  注释

  ①平沙:平旷的沙漠。垠,界限。夐(xiòng):远。

  ②曛:昏黑,太阳落山后的余光。

  ③铤(tǐng):疾走貌。

  ④腷(bì)臆:郁结苦闷的心情。

  ⑤耗斁(dù):耗损破坏。

  ⑥文教:指古代用以统治天下的礼乐典章制度。失宣:不提倡宣扬。武臣用奇:指武将以奇诡用兵。

  ⑦王道:指仁义礼乐等统治天下的法则。儒家用以与“霸道”相对。迂阔:迂远不切实情。

  ⑧期门:军门,营门。

  ⑨组练:战袍,组甲与练袍。

  ⑩至若:以至于。穷阴:严冬阴霾。胫:小腿。休巢:躲在巢中不出。踟蹰:不进貌。缯纩(zēng kuàng):丝织品称“缯”,棉絮称“纩”。此泛指丝、棉做成的衣服。

  凭陵:凭借,有所依恃而凌人。杀气:肃杀之气,指苦寒的气候。

  径截:恣意截击掠取。辎(zī)重: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物资。

  蹙:迫近,相接触。

  幂幂(mì mì):阴森惨淡貌。

  殚(dān):尽。痡(pū):病。

  猃狁(xiǎn yǔn):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周朝称“猃狁”,秦汉称“匈奴”。城:筑城以守。朔方:北方。指今山西内蒙一带。

  饮至:古时出征凯旋,告之于庙而饮宴,称“饮至”。策勋:记功,将功勋书于简策,授予有功者以官爵。穆穆:和敬貌。棣棣:闲习貌。

  起:筑。竟:至。关:山海关。荼毒生灵:残害人民。朱殷:流血。朱,红色。殷,赤黑色。血本红色,久则变为赤黑。

  苍苍:指天。蒸民:众民,百姓。

  悁悁心目:犹心目忧愁。悁悁(juān juān),忧愁貌。寝寐:睡梦。

  凶年:荒年。《老子》:“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流离:流离失所。

  守在四夷:守,守土。全句意谓宣文教,行王道,使戎夏为一,使四夷各为天子守土,免于战事。

  鉴赏

  盛唐时,统治者凭借着强大的国力,以武力解除历代以为祸的边患问题,频繁用兵。在文学上的反映,便有了岑参、高适等人的边塞诗,李华等人的文章。这篇《吊古战场文》,以古战场为描写对象,以“常覆三军”为一篇纲领,颇有反战情绪。故本文名为吊古,实乃伤今,主要谴责了唐王朝穷兵黩武的政策。

  文章采用了客观的写法,用“亭长告余”以及“吾问”“吾想”“吾闻”叙述,将秦汉以来,上下数千年的边境问题,反复描绘,最后提出自己宣文教、施仁义、行王道以统天下的见解,增强了艺术效果。

  本文兼有骈文讲究对仗和赋体“铺采体物”的特点,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又没有隐晦凝滞、繁冗累赘的缺点,语言明白流畅,音调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且融情入景,情文并茂,确与那些专讲形式、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的骈文不可同日而语,为中唐的古文运动打开了道路。

  妙评

  李华《吊古战场文》,本于庾信《哀江南赋》;韩愈《送穷文》,本于扬雄《逐贫赋》……

  ——宋·陈郁《藏一话腴》乙集卷上

  通篇只是极写亭长口中“常覆三军”一语。所以“常覆三军”,因多事四夷故也。遂将秦汉至近代,上下数千百年,反反覆覆,写得愁惨悲哀,不堪再诵。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七

  穷兵黩武至秦汉而极,隋唐之交,战争尤酷。篇中写其地、写其人、写其时、写沙场之惨毒、写家室之悲伤,哀音怨乱,几于声声有血矣。

  ——清·唐德宜《古文翼》卷八引张文一语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唐代李华有感于唐玄宗后期内政不修、滥事征伐而发,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年)。唐天宝年间,由于唐玄宗好大喜功,致使边致使边将轻启边衅,生事邀功,战事频仍,生灵涂炭,军费开支由开元前每年二百万增至一千一百万,“公私劳费,民始痛苦”(《通鉴》)。在西北,天宝八载(749年)命哥舒翰强攻吐蕃石堡城,六万多士卒死亡殆尽。天宝九载(750年),高仙芝为邀边功偷袭石国,惨杀老弱,掳其丁壮,掠其金宝,俘杀其国王,导致西北群胡皆叛,引大食来攻,三万人仅剩数千。在北陲,天宝九载(750年)至十一载(752年),安禄山征契丹,六万人全军覆没。在南疆,天宝十载(751年)至十二载(753年),杨国忠先后遣鲜于仲通等征南诏,其死二十万人。对这种劳民伤财的不义战争,李白、杜甫、高适、王昌龄等发出了愤怒的斥责,李华也通过此文发出了反战的呼声。天宝十一载十一月,李华奉诏出使朔方(今宁夏灵武一带)边陲巡按军政,目睹边塞大漠飞沙,风雪河冰和战士苦寒景况,遂触景生情,写下这篇文章。

  作者简介

  李华(715—774),字遐叔,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开元年间进士,天宝年间又中博学宏词科。曾任监察御史、右补阙。安史乱中被迫接受伪职,乱平后被贬官。李华倡导儒家正统思想,是中唐时期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古文运动的先驱人物之一。李华写作古文多以五经为本,诗风却颇为流丽。有《李遐叔文集》。

【吊古战场文赏析】相关文章:

《生活如战场》双语美文08-14

考试反思范文赏析04-15

《要下雨了》教案赏析12-12

优美双语美文赏析09-21

朱自清《背影》双语赏析08-12

大学英语写作范文赏析11-06

囚绿记教案赏析11-09

诗歌《观潮》教材设计与赏析10-06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赏析10-06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赏析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