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

潮汕人饮茶之道以及茶文化

时间:2021-06-24 14:24:02 茶文化 我要投稿

潮汕人饮茶之道以及茶文化

  潮汕工夫茶,已成为当前研究潮汕文化项目之一。饮工夫茶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交际礼尚,因而产生了许多礼俗。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喝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先客后主,司炉最末”。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步就方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强宾压主,响杯檫盘”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喝茶皱眉,表示弃嫌”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新客换茶”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暗下逐客令”本地群众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无茶色”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着,欲有“某人无茶色”。

  “茶三酒四秃桃二”本地人习惯于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于俗语“茶三酒四秃桃二”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

  饮茶胜境古贾国与中国茶文化

  中国历史上的奴隶社会时期,经过一千多年的夏、商两代,到了有文献记载的第三个朝代周朝(约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256年),周武王执政时,进行了许多改革,促使社会向前发展了一大步。特别是实行了“分封制”之后,把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71个诸侯国。周王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再分封给卿、大夫。据《左传》记载,陕西蒲城属贾大夫的食邑,称为贾国。东以沮水(洛水)与芮为界,西及石川河岸,北依白水河邻近梁,南跨卤阳湖与渭比邻。宋敏求的《长安志》载,贾国的都城在“蒲城县西南十五里,西周贾伯国,今名贾曲。”贾国距宗周京城100公里,地形平坦,地处秦川沃野,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清代屈沫曾写过这样的赞美诗句:“漫道村庄俗,村如此亦佳。远山横道岸,流水近人家。树树悬青枣,畦畦长绿葭。源泉有真液,倩火煮新茶。”(摘于刘福谦着《蒲城历史丛话·历代变迁》)这首风景性的茶诗,出于蒲城人的手笔。它不仅告诉人们古贾国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而且是个品茗饮茶的好去处。笔者反复吟诵之后,认为它至少为我们传递了以下几方面的茶事信息:

  其一,茶史悠久。提起秦人饮茶,据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推断,“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秦人取蜀第一次在秦惠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当时蜀人已经种茶、饮茶,并将此艺能传授给秦人。另据东汉班固《汉书·赵飞燕别传》云:“帝(刘骜)崩后,后一夕寝中惊啼甚久,侍者呼问,方觉,乃言曰:‘吾梦中见帝,帝赐吾座,命进茶,左右奏帝云,向者侍帝不谨,不合啜此茶。’”这就证实汉代长安宫廷里已有饮茶的时尚。到了唐代,许多帝王对茶事亦很投入,从宫廷到山庄,从文士到百姓,饮茶之风十分盛行。进入宋代,茶馆业已经兴盛起来。这首诗反映了古代蒲城地区,不仅出现了茶,而且人们就饮茶,并且会饮茶,通晓煮饮方法。君可知,在春秋战国以前的周朝时期,茶叶已经从药用逐渐转变(发展)到饮用阶段,西汉时期的长安宫廷已有饮茶习俗,有了饮茶文化的萌芽。不过,当时饮茶方法很原始,不像当今的冲泡,而是烧煮。诗中的“倩火煮新茶”可以说是真实地反映了历史情况。

  其二,注重水火。唐代陆羽《茶经·五之煮》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当今业内人员又常说:“水是茶之母,器为茶之父。”诗中“源泉有真液”之句,显然是符合陆羽茶学理论的。这里既说明当时人们明白以上好的水煮茶的道理,又反映了古贾国就有“真液”,“真液”者适宜于煮茶的好水也。查阅蒲城历史可知,古贾国有洛水、白水河、石川河、渭水环绕四周,镐漫水、浩泉又纵贯境内。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位于贾曲西北方向的漫泉河水在贾城西侧由北向南而流,至城南迂回朝东,环绕于此,也许此水就是作者笔下“真液”之源。细心的人一看就明白,这首诗在写水的同时又写了火,“倩火”二字在诗中显得非常巧妙,说明了人们煮茶不是一般的火。这火无非是《茶经》所提出的“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其炭曾经燔炙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全句诗反映了当时人们已经懂得了以“倩火”煮上好的水烧新茶喝的道理。

  其三,选择幽境。这首诗饱含热爱故乡之情赞颂了古贾国的优美环境,那里有远山近水,农家小户散落其间,枣树园果实累累,碧绿的芦苇遍布四野。试想能在此以天然的泉水煮上好的新茶,边品佳茗,边观胜景,岂不是人生难得的享受吗?若换个角度,从茶学理论、茶文化角度来说,这首诗还鲜明地体现了贾国人早已把饮茶与环境结合起来,把饮茶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也就是说把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结合起来了。这一点,对千百年前的人来说,实属难能可贵。时代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现在,茶学界有人提出品茶必备“四要素”:即好茶、好水、精具、佳境。可是,我们的祖先,早就晓之此理且付之以行,作为三秦大地的子孙后代,为此而感到无比自豪。

  孙中山先生对饮茶的评价

  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不但长期从事革命活动,而且对于振兴我国实业,也有精辟的研究和见解。 孙中山先生对饮茶有很高的评价,且认为发展茶业对振兴中华实业有着重要位置。他在《建国方略之一,孙文学说——知难行易》中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较高的文明,表现在饮食和烹任都比西方各国讲究和合理。

  他说, “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所食者为谈板,而加以莱蔬豆腐,此等之食料,为今日卫生家所考得为最有益于养生者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他也说“茶为文明国所既知已用之一种饮料,…就茶言之,是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中国实出产之,其种植及制造,为中国最重要工业之一。”

  孙中山先生在《民主主义》一文中指出:“中国出口货物,除了丝之外,第二宗便是茶。……外国人没有茶以前,他们都是喝酒;后来得了中国的茶,便喝茶来代酒,以后喝茶称为习惯,茶便称为一种需要品”

  饮茶有许多欢愉在其中

  植茶、制茶、饮茶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品茶,是一种高雅的享受。品茶或在美景如画的湖边茶居,或在大街小巷的茶楼里,或在古色古香的茶馆里。饮茶,有清凉止渴、清热解毒之功效。还有一看,有许多欢愉在其中。

  经年茶客钟情茶道,他们把淡茶叫“清”,浓茶谓“酽”,对茶的色、香、味、形都非常讲究。买来一掬新茶,放在透明的玻璃杯中,用沸水冲泡,只见茶叶上下翻动,尖朝上,枝朝下,毛毫竞相显露,慢慢舒展开来,于是泡出了一杯绿水,唤来了一壶春色。还有一种品法,一个人独坐书房或在向阳的窗子下,面前放一杯热茶,手捧一本爱读的书,看一会儿书,想一会儿事;或呆呆地看着茶叶在水中缓缓地舒展,轻轻呷上一口,留在口中回味,感受那或浓或淡的苦、或有或无的香。

  而今,茶馆处处有,品茶成时尚。茶不因时尚而老去,时尚倒使饮茶、看茶、品茶更加盛行起来。这时候若有品茶师在场,他们定会摇头晃脑地品评:此茶挺直略扁,润绿显毫,香高味醇,汤清色碧,此乃好茶也!这才是真正的看茶。茶客们啜一口香茗,顿感清香入内,通体松酥,疲劳烦躁被稀释得淋漓尽致,令其久久不忍停杯罢盏。

  饮茶吟诗痛痛快快地茶隐

  阮元不善酒,曾说过:“余不能饮,最多一杯而已。”因此,凡所到之处,他常常是携茶自娱,写有茶诗六十余首。他还有一个“茶隐”的习惯,就是在他做官期间,每逢他的生日,便停止办公一天,邀几个亲朋好友,来到山间或竹林等幽静之处,饮茶吟诗,痛痛快快地玩一天,称为“茶隐”。

  亲颜喜付与诸孙,黄果如饴共甘悦。”美景、香茶与人伦之乐共存。阮福在中国茶叶史上名声更大。他一生著述颇丰,且不乏鸿文巨作,如《孝经义疏补》十卷、《滇南古金石录》一卷等等。他融会贯通以往存有的普洱茶资料《云南通志》、檀萃《滇海虞衡志》、李石《续博物志》、《贡茶案册》、《思茅志稿》等,并参照、比较当时普洱茶状况,撰写了《普洱茶记》。他记述茶事翔实,考证有据。此外,阮福还记述了普洱茶的制作技术和花色品种。

  阮元的爱茶习惯,其子女也耳濡目染,尤其对他的三子阮福影响更大。在广州时,阮福曾为父亲专门运学士泉泉水泡茶。其中有:“茗投龙井叶,咀味清且甘。诸孙与杯勺,可抵饴弄含。”品茶之余享受天伦之乐。在昆明,阮元在抚署宜园,当雪晴时,煮茶于竹林中,并题竹林茶隐卷。玉川老婢来煮茶,梅瓣雪泉试同啜。借闲一日得披图,静坐幽篁自怡悦。”阮福奉命敬和一首,其中云:“我家茶隐自年年,两弟今年未随啜。

【潮汕人饮茶之道以及茶文化】相关文章:

世界各国饮茶习俗以及茶文化10-19

中国饮茶文化04-27

广州的饮茶文化03-03

饮茶文化介绍02-17

宋代的饮茶文化02-26

《茶经》中的饮茶文化07-11

浅谈新加坡的饮茶文化03-02

土耳其茶文化和饮茶习俗03-16

博大精深的饮茶文化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