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

时间:2021-06-23 16:35:45 赏析 我要投稿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1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①,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②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①秋雁:喻李云。

  ②蓬莱文章:这里指李云供职的秘书省。

  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谢?清发自喻。借送别以赞对方,惜其生不称世。 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三、四句突作转折,从 苦闷中转到爽郎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一“送”,一“酣”,点出了 “饯别”的主题。“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 骨。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自比,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 文艺观。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 中去寻求寄托。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 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销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众XXX*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2

  二零一四的秋二零一四,怎样形容?一个字——热!春天来得早了,夏天过的长了,秋天却迟迟感受不到……

  金秋时节,桂花飘香,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今年这个秋却不见得了。夏天仿佛还在是的,身上依旧穿着短裤短袖,不愿踏出家门一步,外面仍是一个火炉。早开了的桂花现在也早早开始谢了,让人不明白这是什么预兆。是秋来了,还是秋过了?

  清晨,只要不在阳光下,会有一种特殊的凉爽,甚至有些冷。让人觉得是秋来了,林荫小道上,树叶一路。果然,植物比人要敏感得多,它都已感受到秋的来临。桂花香是闻过了的,桂花也是见过了的,这样算是见过秋天了吗?还是我还未见过二零意一四的秋就已经告别了?小道旁有许多桂花树,桂花树上却只有稀稀疏疏的桂花,花香也并不浓郁。香飘十里?只是个佳话吧!凉风袭来,它悄悄倾诉着此番旅程的不易,我静静的听着风声,似哭泣穿透人心,似埋怨让人心伤。

  桂花的落,是否因为不能有一个盛大的秋?宁愿花落故土也不愿苟活火海?

  二零一四的秋是怎么了,如此的冷淡,不再带给人以欢悦,也不再带给人以凉爽!似乎迫不及待地要隐藏自己,不愿显现出自己的美丽。那个瓜果飘香,那个多彩的金色的梦幻的秋天哪儿去了?

  过了清晨,就走了的秋,二零一四的秋!带不走炎热,带不来凉爽。我是该怪它——秋!还是该另寻原因?也许是我们该改变,而非埋怨它……

  是的,是我们,是我们做错了。我望着天愁叹,然而我们的错却无人来弥补,以至于影响了自然本该有的美丽和规律。树木的砍伐,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车子的普遍性……我们做了,却又否认。对于不能用语言辩驳的受害者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受害者才会变得不同。

  而我,作为一个伤害它们的掠夺者,想要弥补,却做不了什么,只能在这悲叹,在这用文字抒发歉意。

  见不到的秋,感受得到的忧愁——忧愁之感既为二零一四的秋也为以后的四季,更为生命的硕果。大自然的愤怒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真正觉悟还未起步,可惜了那美好的秋天,可叹那无知的人类!也许我无资格批判,但请容许我为此道歉!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3

  8、都市的繁华迷乱了我的眼睛,找不到了自己,可故乡依在。纵使你在某个城市开心快乐的生活着,但在心灵深处,总有一条无形的东西牵引着你,一头在故乡那边,一头结固地栓在心底,一扯就痛。特别是久别故乡的人,也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故乡这杯酒就愈香醇,故乡的影像就愈清晰,香醇的不想醒来,清晰的叫人心疼。“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就是因为这纵使走到天涯海角也解不开的乡情和乡愁,才让漂泊的我们得以慰藉,让流浪的心不再孤寂。

  【赏析】这段话表达了我对故乡的牵挂和羁绊。即使城市如此繁华,故乡依然在我们心中长存。故乡是我们的根,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成长印记。这段话用语优美抒情,恰到好处,富有感染力,让我们都对故乡的那点心绪都被拨动了。引用“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借用诗句表达了天涯海角都扯不断我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多处使用对偶,语势加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依恋之情。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4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

  选自《大学》第一章。道:宗旨,纲领。明:第一个明动词,彰明,显发。德:德行。亲:更新。止:有达成和维持之意。至善:最完善圆满的境界。定,心志的定向。本:原指树根,末:原指树梢。

  【译文】

  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以后就能有所收获。任何事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赏析】

  在《大学》的开头,便阐明它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会,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确定了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就会至死不渝的去追求。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关系。“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

  2.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注释】

  选自《大学》第二章。齐:管理。修:修养。正:端正。致:推极,获取。格物:研究事物的原理。

  【译文】

  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赏析】

  治国、齐家、平天下都是怎样做人的问题,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是修身的问题。有道德的理想人格具体表现在行为、节操之中,可行为节操由意念志向所决定,如果意念志向夹杂着私情物欲。表现在行为节操不符合道德规范。所以只要思想志向真诚,心灵自然能够体现在各种行为事物之中,心志不为物欲所诱惑,道德人格就由此建立。其实道德的修养前提是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掌握做人道理。由此在推到这段话的前部分,要平治天下,开创一个道德的世界,就必须有一个道德的国家,国家由家组成,家由个体的人组成;最终归结到人的德行和道德人格。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5

  《远和近》一诗,是诗人对不正常生活的本质发现。此诗初发表时,被视为难懂的怪诗。按照当时僵化的阅读方式,人们已被习惯钝化的思维模式,此诗确实难于解读。因为在目光可视之间,你与我的距离不可能远于你与云的距离。可诗人为什么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呢?原因是诗人所写的是一种非正常的生活,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在这扭曲了的关系中,一切都颠倒了。本应相亲相近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心的阻隔而疏远了,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因为人际关系的疏远,人与自然反而拉近了距离,显得十分亲近。也许,正是由于人与自然的亲切可近,更进一步显示出人的孤寂;也许,正是这孤寂,常使顾城想到梦的天国。可顾城应该知道,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上,梦的天国是不存在的。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6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 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 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 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 空悲远游子。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是天宝十二载(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时所作。池州是皖南风景胜地,而风景名胜又大多集中在清溪和秋浦沿岸。清溪源出石台县,象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经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泻入长江。李白游清溪写下了好多有关清溪的诗篇。这首《清溪行》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李白一生游览过多少名山秀川,独有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心的感受,这就是清溪水色的特异之处。

  接着,诗人又以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向以水清著称。南朝梁沈约就曾写过一首题为《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的诗:“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新安江水无疑是清澈的,然而,和清溪相比又将如何呢?“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新安江那能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澈见底呢!这样,就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的更清。

  然后,又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你看,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这样一幅美丽的倒影,使人如身入其境。胡仔云:“《复斋漫录》云:山谷言:‘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又云:‘船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沈云卿诗也。……予以云卿之诗,原于王逸少《镜湖》诗所谓‘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之句。然李太白《入青溪山》亦云:‘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虽有所袭,然语益工也。”(《苕溪渔隐丛话》)

  最后,诗人又创造了一个情调凄凉的清寂境界。诗人离开混浊的`帝京,来到这水清如镜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心”,可是这对于我们这位胸怀济世之才的诗人,终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所以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在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悒郁的情绪。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7

  《腊日》原文

  腊日常年暖尚遥,

  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

  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

  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

  翠管银罂下九霄。

  《腊日》赏析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往年的腊日天气还很冷,温暖离人还很遥远。而当年腊日气候温和,冰冻全消。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但此时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走开。

  《腊日》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后世诗人阵志岁有“最尚杜工部之系心国民”之语。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8

  1. 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全诗共两层:前四句写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的感情,后四句写男主人公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

  B. 首联中“别亦难”为全诗诗眼,后两句用景物烘托,以“百花殘”比喻美好年华这将逝,渲染了“黯然销魂”的悲苦。

  C. 颈联中,“愁”“改”写出了女主人公此刻的感情状态;“寒”是男主人公此刻心境的与照。

  D. 末联中说:我俩相隔不远,可以经常互通音讯,这是自欺欺人之说,与上文主旨不大吻合。

  2. 诗中运用比喻,表达了两人至死不渝的坚贞爱情的“千古绝唱”是_________,_________。想一想,我们不可用这两句富含哲理的诗来赞美哪些人?

  答:

  3. 解释诗句中点的词:

  ①丝: ②但:

  4. 本诗的主题为“____”,“东风无力百花殘”一句表面写_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同

  5. 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诗句,写一段完整的话,表现一个人的奉献精神。(不少于50字)

  答:

  (以上为06年南通市中考题)

  答案:

  1.D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老师,科学家,清洁工人等。

  3.①谐音“思”,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②只

  4.别 春天将逝 美好年华之将逝

  5.略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9

  古诗原文

  近郭西溪好,谁堪共酒壶。

  苦吟防柳恽,多泪怯杨朱。

  野鹤随君子,寒松揖大夫。

  天涯常病意,岑寂胜欢娱。

  译文翻译

  近郊这一带西溪的风光最美,可是有谁能和我一起共同把酒消忧。

  苦吟诗句比柳恽还要入迷,伤心流泪成天像杨朱那样担忧犯愁。

  只能和野鹤为友追随这位飞禽中的君子,以寒松为师向这位山中大夫稽首。

  飘泊在海角天涯常常意绪恶劣,但这孤寂寥落的生活却胜过那喧闹烦嚣。

  注释解释

  西溪:位于梓州(今三台县城)西。

  郭:外城。

  酒壶:这里指饮酒。

  苦吟:反复吟咏,苦心推敲。言做诗极为认真。防:这里念fāng,相比,抵当。柳恽(yùn):《梁书·柳恽传》:“柳恽字文畅,河东解人,少工偏什,为诗曰:‘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琅琊王融书之斋壁。入梁,为秘书监,终吴兴太守。”

  常病意:常常意绪恶劣。

  岑(cén)寂:冷清,寂寞。

  创作背景

  一般注家均认为这首诗是作者居梓州幕府时所作,清代学者冯浩编于大中九年(855)。李商隐此时期诗中多次写到西溪,是因他常到这里来散心。此诗也是到西溪散心触景伤怀而作。

  诗文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伤怀之作。首联点题,并慨叹只能独游,无人相伴,即和结句“岑寂”相应。是此诗表现的主旨,可谓此诗诗眼

  以下三联均是表现诗人生活的孤独岑寂。颔联写每日里只能像柳恽那样苦吟诗歌,又像杨朱那样伤心流泪因傍徨无路而担心犯愁,写出生活的凄苦。解释这两句,历代注家所论,似均欠当。冯浩曰:“柳仲郢父子皆工诗文,而杨本胜贤而文,恳索其所作四六。此其藉欤?”如此释诗,可说是所有李商隐诗的注释者所犯的通病,殊不足取。由于李商隐之诗,每多朦胧隐晦,注家们遂不免疑神疑鬼了见有“柳”字,就疑是柳仲郢,见有“杨”字,就疑是指杨本胜。理解这两句,首先必须详细体会第二句,“谁堪共酒壶”中的“谁堪”二字,这两句即紧承第二句,落实“谁堪”二字。因此,这两句内在含义即是:有人比得上柳恽的文采,但我却怕他苦吟;有人比得上杨朱的见识,但我却又怕他过于多泪。

  颈联写只能与野鹤寒松为友,也是突出生活的孤独,从中也看出诗人对周围世俗的烦厌,诗人认为这西溪郊外的野鹤寒松远甚过那些世俗,才是自己的知己,见出诗人的孤高品性。尾联是诗人自我排解,远在天涯,人越来越“常病意”,在这样的时候,感到岑寂孤独远甚过烦嚣欢娱。关于尾联,历代往释家大抵偏于“病”字。如何焯曰:“第三句,因病废诗。”屈复曰:“天涯病客,以岑寂为佳耳。”对于本诗第七句,有必要分析这五个字的节奏:

  其一、如果将商隐看成有病,应读为“天涯多病——意”。且不要说唐人诗中极少上四下一格的句式,即使有,也不宜用在此句。因为如果变为上四下一格,则“意”字放在此句,简直毫无作用。

  其二、如果将这一句看成有病或多病,则与第二句“谁堪共酒壶”,委实大相矛盾。唐人诗中,凡说及有病,多提戒酒,绝不可能提到无人陪伴饮酒。

  其三、如果将这一句看成是多病,则多病正宜于“岑寂”,亦不可能有“欢娱”之事,是则第八句简直是画蛇添足,毫无意义。

  其四、如果将这一句看成是多病,则第一句“近郭西溪好”,也就毫无着落了。一个多病之人,还能出游郊外,还能欣赏西溪的景色,也是很难置信的。

  基于上述理由,此句中的“病”字不应释为名词,而应释为形容词,将“病意”二字连读,如此,则全诗脉络皆可贯通了。

  全诗写得孤傲清凉,但实际上诗人心中是悲苦已极,使全诗具有极凄苦感伤的情味。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10

  《角弓》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远矣。

  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愈。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

  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如食宜饇,如酌孔取。

  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莫肯下遗,式居娄骄。

  雨雪浮浮,见晛曰流。如蛮如髦,我是用忧。

  译文

  调好角弓绷紧弦,弦弛便向反面转。兄弟姻亲一家人,相互亲爱不疏远。

  你和兄弟太疏远,民众就会跟着干。你能言传加身教,民众互相来仿效。

  彼此和睦亲兄弟,感情深厚少怨怒。彼此不和亲兄弟,相互残害全不顾。

  民众心地如不善,就会相互成积怨。接受爵禄不相让,轮到自己道理忘。

  老马当作驹使唤,不顾其后生祸患。如像吃饭只宜饱,又像喝酒不贪欢。

  猴子爬树不用教,如泥涂墙容易牢。君子善政去引导,小民自然跟着跑。

  雪花落下满天飘,一见阳光全融销。居于上位不谦恭,别人学样耍高傲。

  雪花落下飘悠悠,一见阳光化水流。无良小人像蛮髦,对此我心深烦忧。

  注释

  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弓。

  骍(xīn)骍:弦和弓调和的样子。

  翩:此指反过来弯曲的样子。

  昏姻:即“婚姻”,指姻亲。

  胥(xū):相。远:疏远。

  胥:皆。然:这样。

  教:教导。

  效:仿效,效法。

  令:善。

  绰绰:宽裕舒缓的样子。裕:宽大。

  不令:不善,指兄弟不相友善。

  瘉(yù):病,此指残害。

  亡:通“忘”。

  饇(yù):饱。

  孔:恰如其分。

  猱(náo):猿类,善攀援。

  涂:泥土。附:沾着。

  徽:美。猷(yóu):道。

  与:从,属,依附。

  瀌(biāo)瀌:下雪很盛的样子。

  晛(xiàn):日气。

  遗:通“隤”,柔顺的样子。

  式:用,因也。娄:借为“屡”。

  浮浮:与“瀌瀌”义同。

  蛮、髦(máo):南蛮与夷髦,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称呼。

  创作背景

  关于《小雅·角弓》的主题背景,《毛诗序》已说得相当明白:“《角弓》,父兄刺幽王也。不亲九族而好谗佞,骨肉相怨,故作是诗也。”虽然诗中所刺,是否确指周幽王难以认定,但为王室父兄刺王好近小人,不亲九族,而骨肉相怨的作品是可信的。

  赏析

  全诗共八章,取喻多奇。首章“騂騂角弓,翩其反矣”,是用角弓不可松弛暗喻兄弟之间不可疏远。“兄弟昏姻”是同类连及,并无确指,着重点是同宗兄弟。“兄弟昏姻,无胥远矣”,为全诗主题句,以下各章,多方申述,皆以此为本。

  第二章叙说疏远王室父兄的危害。“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四句皆以语气词煞尾,父兄口气,语重心长。作为君王而与自家兄弟疏远,结果必然是上行下效,民风丕变,教化不存。

  第三章用兄弟之间善与不善的两种不同结果增强说服的效果。和善的兄弟相互平安相处,泰然自得,不和的兄弟相互残害,不能自保。如果说这一章还是因说理的需要而作的正反两方面的假设,那么第四章则是通过现实中已成为风气的责人不责己的小人做法直言王行不善的社会恶果。“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不善良的兄弟间只知相互怨怒,不顾礼仪道德,为争爵禄地位各不相让,涉及一己小利便忘了大德。

  第五、六两章以奇特的比喻、切直的口吻从正反两方面劝诱周王。只有自身行为合乎礼仪,才能引导小民相亲为善。“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取譬新奇,以物喻人,指责小人不知优老而颠倒常情的乖戾荒唐,一个“反”字凸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如食宜饇,如酌孔取”,正面教导养老之道。第六章更是新意新语竞出。“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用猿猴不用教也会上树,泥巴涂在泥上自然粘牢比喻小人本性无德,善于攀附,如果上行不正,其行必有过之。后两句“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又是正面劝戒,如果周王有美德,小民也会改变恶习,相亲为善的。此意与后世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正相一致。

  诗的最后两章以雪花见日而消融,反喻小人之骄横而无所节制和不可理喻。“莫肯下遗,式居娄骄”和“如蛮如髦”说的是小人,却暗指周王无道。有鉴于此,诗人不禁长叹“我是用忧”,此“忧”非为自身忧,也非为小人忧,而是为国家为天下而深怀忧患。

  全诗因是父兄口吻,所以“少微婉,多切直”(陈子展《诗经直解》引孙鑛语),少了一些通常意义上的诗味。又正因为是父兄口吻,全诗以气贯通,或取譬,或直言,都在光怪陆离中显示出一种酣畅,一种奔涌的激情。因此孙鑛给出“风骨自高奇”的评价。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赏析】相关文章: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04-18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04-22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赏析08-30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赏析10-21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赏析09-07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赏析及相关练习题04-13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作品赏析07-03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原文及赏析07-23

《王孙游》谢朓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