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

我国少数民族的茶文化茶俗

时间:2021-06-22 16:43:42 茶文化 我要投稿

我国少数民族的茶文化茶俗

  我国少数民族的茶文化茶俗

我国少数民族的茶文化茶俗

  壮族“甜茶”是壮族人民的传统饮品,有很多讲究的茶礼。壮族男青年第一次到姑娘家相亲时,姑娘就给他敬一杯茶。如果茶中放有糖,男青年饮“甜茶”,就表明姑娘同意了;如果没放糖,则表示不同意。这种表达的方式,既特别又含蓄。

  佤旗“苦茶”其煮法是在大砂罐中一次放500克茶叶,一直煮到罐中剩下三五口茶水为止。然后等茶凉到一定温度,一口气喝下。茶水苦涩难忍,但喝后顿觉清凉爽口,回味无穷。

  苗族“花茶”苗族同胞用冬瓜片、橙子皮切成小薄片,在上面刻出各种图案,再同桂花、白糖一起制成待客的“花茶”。为表达对贵客的敬意,茶杯里常有“吉祥”、“祝福”之类的花茶片。花茶还是苗家青年恋爱中的传情物。小伙子来到姑娘家求婚,如果姑娘敬给小伙子的花茶里,有两片“并蒂荷花”和两片“喜鹊对鸣”,表示姑娘同意;如果茶杯中只有三片花茶,则表示不同意。

  回族“八宝茶”回族同胞常用此茶招待临门的贵宾。这种茶掺有杏干、桂圆、荔枝、葡萄干等,喝起来香甜可口,有滋阴润肺,清咽利喉之奇效。

  东乡族“盖碗黄茶”东乡族同胞用“盖碗黄茶”待客。其做法是用铜壶(或瓦壶)将茶煮沸后,在盖碗里放一小块糖和一点具有松香味的黄茶,在客人吃饭或坐在炕上谈天时,即献上盖碗黄茶。

  白族“烤茶”云南大理白族人常以“烤茶”招待贵宾。有宾朋来访时,主人就把从山上采回的鲜茶放在砂罐里,边烤边摇,待茶叶烤到发出清香并泛黄时,便用沸水冲入砂罐里,再稍煮片刻。茶煮成后便倒入瓷盅,双手举杯,敬给客人。

  藏族“酥油茶”其做法:把茶砖切开捣碎,加适量的水煮沸后滤出茶渣,调入食用酥油,茶汁和酥油就混合成乳白色的“酥油茶”。每有宾客来访,全家在帐蓬外恭候,待客人进帐坐定后,女主人即双手缓缓捧上酥油茶敬给来宾,使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

  彝族“腌茶”这是云南山区的部分彝族同胞喜爱的一种“茶”。将采下的鲜茶放入灰泥缸中,边放边压,直到压满,最后用重盖子压紧,数月后,即制成味道独特的“腌茶”。

  蒙古旗“奶茶”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末的净壶或锅,慢火煮2—3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对入,烧开即可。蒙古族的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奶皮子、炒米等,其味芳香、成爽可口,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他们甚至认为,三天不吃饭菜可以,但一天不饮奶茶不行。蒙古族还喜欢将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花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风味各异,有的还能防病治病。

  俐侎人习俗和俐侎茶文化

  据《皇朝职员图》载:俐侎蛮,宋以前不通中国,元泰定间始内附,聚处顺宁山箐中,即今临沧永德乌木龙一带,不断的迁移,历千年的繁衍,仍只有3.4万人口,这一神秘的俐侎族几乎过着多年以来祖先们流传的生活,在长期的游传,安居生活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祭祀、饮食、服饰、传承文化。在众多的文化中最让人无法预知的是“俐侎人”仍然保留着传统族祭“茶神”的仪式。居住在高山密林中的俐侎人守望着,收获着栽种千年的古茶,他们传承着许多制茶、礼茶、品茶、茶舞、等茶俗。

  永德县境内风景优美的大山深处,居住着一支神秘的民族—俐侎族,俐侎族是彝族的一个分支,整个族群只有两万六千多人,是云南省独有的一个族群,长期居住在高山箐林的俐侎人,性格温婉含蓄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别具一格的民族歌舞、祭祀、服装、饮食等传统习俗。

  俐侎人祭茶:

  古代少数民族信奉茶树是人的祖先,崇拜、敬仰,膜拜茶他们的传统习俗,汉代以后许多少数民族陆续落籍,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祭茶传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俐侎人,居住在高山箐林中,与茶为邻,以茶作伴,有着十分悠久的种茶历史和丰富深厚的茶文化。每年入春,俐侎人都会到自家种植的茶树下行祭祀之俗。此风俗从元秦定间开始至今效行;此外俐侎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都会虔诚地到茶树下焚香、叩拜和祭祀,且俐侎人盛行祭祀,一年四季都有祭祀活动,而每次祭祀品中都少不了茶水。

  俐侎人天天与茶为伍,天天要喝茶。其中俐侎人竹筒雷响茶可谓是小有盛名,先用当地的香竹制成的竹筒做为烤茶的器具,共有8道工序①温水②破竹③打茶④洗具⑤雷响⑥苦渡⑦敬茶⑧收具,是俐侎族至今保留传统泡茶手法。

  俐侎人茶礼:

  永德各族人民与茶都有不解之缘,各种礼俗都与茶密切相联,形成修外的传统茶礼、茶俗。如:婚姻礼茶、客来敬茶等习俗。(1)婚姻礼茶:男女婚嫁时,男方提亲的彩礼中必须有茶,象征着男方对女方家族祖先的敬仰;(2)客来敬茶:各民族敬茶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汉族敬茶要双手敬上,头碗茶必须先敬给客人,象征平等和友谊,而俐侎人却不同,俐侎人敬茶时,头碗茶必须有主人先喝,然后双手将茶敬予客人,表示诚意和客人的尊贵。

  客家茶文化:在“吃茶”中寻根溯源

  “天下的茶千百样,都不如妈妈的擂茶香。”客家茶人张汉秋在悠扬的歌声中,给来自台湾的客家客人捧上一碗碗香气四溢的擂茶。

  茶之为用,最早从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发展到生煮羹饮。有《晋书》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到了唐代,仍有吃茗粥的习惯。张汉秋说,擂茶也是茗粥的一种形式,它是用绿茶、芝麻、花生、曝米、薄荷、金银花叶等多种物质,经过低温研磨后,冲泡食用。

  “客家人有吃茶的习惯,”台湾客家电视台徐智俊说,“在台湾的客家还保留着吃擂茶和抹茶的习惯,我们在大陆的客家聚集地贺州找到了传统的客家吃茶方式:擂茶、抹茶和米茶。”米茶,顾名思义,用茶叶加入经阳光暴晒的糙米冲泡而成。“在客家人的饮食习惯里,茶可以当饭吃,茶是和大米一样必不可少的食物。”张汉秋说。

  张汉秋走访了近百户客家人,阅读了大量和茶有关的'古书。他发现,客家人吃茶还保留了手工炙茶、碾茶、罗茶、煮茶、点茶的古代遗风,茶叶有助于消化,能把体内的毒素顺畅排出体外。

  “茶道和茶艺有本质区别,一个重在修行,一个重在技艺。茶道是一种精神,就像客家人吃茶的方式非常质朴,但却沿袭着从汉代以来中国人对茶的态度:新茶活水,古朴自然,以茶修身。”张汉秋说。

  从此,张汉秋把热情转到了研究客家茶文化上。一个偶然的机会,到大陆寻找“好山好水好人情”的徐智俊认识了他。“我们完全是因茶结缘,”徐智俊笑着说,“两岸客家人都有吃茶的习惯,从喝茶回归吃茶,我们希望把这种健康的茶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人受益。”

  闽北重视茶礼仪和习俗

  在闽北,茶习俗茶礼仪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自南北朝伊始,茶叶就成为国人须臾不可离开的日常生活用品,列入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其中之一。古人在茶叶种植、茶叶生产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天时、地利、人和要素的三位一体,和谐统一,对于茶事活动也有着一整套的讲究,逐渐形成了祭天、祭地等有关于茶的习俗和礼仪。比如,闽北著名的“喊山”仪式就是其中之一。

  “喊山”仪式源于武夷山的民间祭茶神,元代御茶园将之演绎为开山仪式。元至顺二年(公元1332年),建宁总管在通仙井之畔建筑一个高五尺的高台,称为“喊山台”,山上建喊山寺,供奉茶神。每年惊蛰,御茶园和当地官员、场工,登临喊山台,供祭茶神,顶礼膜拜,宣读祭文,后率众人高喊“茶发芽!茶发芽!……”以表对茶敬意,祝茶叶丰收,茶事顺利。仪式中,通仙井的井水会慢慢上溢,甚为奇异。茶农因此称通仙井的井水为“呼来泉”。

  “喊山”仪式在闽北茶习俗茶礼仪中具有其独特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归根结底,这一茶事活动应与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闽北人漫长的茶事活动中,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与日俱增,茶文化元素也渐渐融入了生活。在古代,通讯、交通不发达,为了获得更多信息,人们闲来无事,常常聚在一起品茶聊天。烹煮茶汤,捧上小碟,配以花生、瓜子、板栗等零食,对街头巷尾之事或评议言行,或评头论足。这说明,茶在融入人们生活的过程中,产生了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的作用。同时,这一作用还表现在人们的习惯用语上。比如,张三对李四说“请你到我家来喝茶吧”,目的是邀请李四到其家里做客,做客的内容包括说话聊天、联络感情等,而不仅是喝茶而已。

  茶对生活的影响,还充分体现在传统习俗上。在过去闽北人的婚嫁习俗中,人们把订婚称为“插茶”,这里面也是有讲究的。因为茶苗只有刚种下时才可移植,一旦生根了再去移动,这株茶的成活率就不高了。因此,古人把订婚称为“插茶”,是取“茶大不移”之意。我们知道,订婚之后便是结婚。在过去,订婚不仅要有父母之意、媒妁之言,还要请出德高望重的长者证婚,邀请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摆酒席举行订婚仪式,一起商量婚期、嫁妆等事宜。当插茶仪式举行之后,男女双方就将以准女婿、准媳妇的身份开始交往了。

  在闽北,每逢清明祭祀扫墓时,人们都会在祖先的墓前摆上一杯酒,奉上一杯茶,意味着有酒喝、有茶品是幸福的事,这个习俗一直沿袭到现在。在过去,不论红白喜事,人们摆酒席之前,习惯先摆茶席。茶席就是在每位客人的面前摆上一碗茶,再放上一块冰糖,大家一边喝茶,一边聊天,等人到齐了再开酒席。可见,茶在闽北人的传统习俗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品茶时十分注重茶礼仪。茶礼仪总体上跟我们的文化传统是相一致的,都有尊者为先、长者为贵,先尊后卑、先长后幼的讲究和说法。具体来说,不论是坐下喝茶,还是站起敬茶,在品茗的顺序上,敬老尊贤、长幼有序这些文化传统都被列入了茶礼仪的范畴。除了受本土文化的影响外,茶礼仪还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近代以来,一些外来文化也融入到了茶礼仪之中,比如“女士优先”这个舶来之词,在从前,这个词在茶礼仪中是没有体现的。

  茶礼仪是茶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同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有着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特点。随着时代推移,一些新的文化元素正不断融入茶事活动之中,使茶礼仪中的文化色彩更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

  总而言之,不论是茶习俗,还是茶礼仪,这些讲究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了茶以和为贵、有序和谐的本质。人们常说茶是和谐的饮料,这句话是不错的。酒后使人闹,茶后使人静,茶理讲究表里如一,怡情悦性是茶理的体现。而茶道,实质上就是主观思想进入客观行为的过程。以茶入道,其实是人与茶、人与人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印证的一个过程。

  在闽北茶文化中非常的重视茶风俗和茶礼仪。在古时候古人就把茶看的非常的重要,当初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值说,在闽北就有著名的“喊山”等仪式之一。

  “喊山”仪式源于武夷山的民间祭茶神,元代御茶园将之演绎为开山仪式。元至顺二年(公元1332年),建宁总管在通仙井之畔建筑一个高五尺的高台,称为“喊山台”,山上建喊山寺,供奉茶神。每年惊蛰,御茶园和当地官员、场工,登临喊山台,供祭茶神,顶礼膜拜,宣读祭文,后率众人高喊“茶发芽!茶发芽!……”以表对茶敬意,祝茶叶丰收,茶事顺利。仪式中,通仙井的井水会慢慢上溢,甚为奇异。茶农因此称通仙井的井水为“呼来泉”。

  “喊山”仪式在闽北茶习俗茶礼仪中具有其独特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归根结底,这一茶事活动应与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闽北人漫长的茶事活动中,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与日俱增,茶文化元素也渐渐融入了生活。在古代,通讯、交通不发达,为了获得更多信息,人们闲来无事,常常聚在一起品茶聊天。烹煮茶汤,捧上小碟,配以花生、瓜子、板栗等零食,对街头巷尾之事或评议言行,或评头论足。这说明,茶在融入人们生活的过程中,产生了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的作用。同时,这一作用还表现在人们的习惯用语上。比如,张三对李四说“请你到我家来喝茶吧”,目的是邀请李四到其家里做客,做客的内容包括说话聊天、联络感情等,而不仅是喝茶而已。

  茶对生活的影响,还充分体现在传统习俗上。在过去闽北人的婚嫁习俗中,人们把订婚称为“插茶”,这里面也是有讲究的。因为茶苗只有刚种下时才可移植,一旦生根了再去移动,这株茶的成活率就不高了。因此,古人把订婚称为“插茶”,是取“茶大不移”之意。我们知道,订婚之后便是结婚。在过去,订婚不仅要有父母之意、媒妁之言,还要请出德高望重的长者证婚,邀请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摆酒席举行订婚仪式,一起商量婚期、嫁妆等事宜。当插茶仪式举行之后,男女双方就将以准女婿、准媳妇的身份开始交往了。

  在闽北,每逢清明祭祀扫墓时,人们都会在祖先的墓前摆上一杯酒,奉上一杯茶,意味着有酒喝、有茶品是幸福的事,这个习俗一直沿袭到现在。在过去,不论红白喜事,人们摆酒席之前,习惯先摆茶席。茶席就是在每位客人的面前摆上一碗茶,再放上一块冰糖,大家一边喝茶,一边聊天,等人到齐了再开酒席。可见,茶在闽北人的传统习俗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品茶时十分注重茶礼仪。茶礼仪总体上跟我们的文化传统是相一致的,都有尊者为先、长者为贵,先尊后卑、先长后幼的讲究和说法。具体来说,不论是坐下喝茶,还是站起敬茶,在品茗的顺序上,敬老尊贤、长幼有序这些文化传统都被列入了茶礼仪的范畴。除了受本土文化的影响外,茶礼仪还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近代以来,一些外来文化也融入到了茶礼仪之中,比如“女士优先”这个舶来之词,在从前,这个词在茶礼仪中是没有体现的。

  茶礼仪是茶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同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有着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特点。随着时代推移,一些新的文化元素正不断融入茶事活动之中,使茶礼仪中的文化色彩更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

  不管茶礼仪还是茶风俗,都有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我国少数民族的茶文化茶俗】相关文章:

茶文化:世界各国不同的茶俗介绍02-11

我国9个少数民族的茶文化有哪些06-23

少数民族的茶文化03-09

少数民族的茶文化介绍02-03

茶文化与茶健康07-10

台湾茶的茶文化04-15

拉茶的茶文化04-16

熊猫茶的茶文化04-05

猴茶的茶文化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