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虎有关的风俗习惯介绍

时间:2024-01-14 15:25:12 宜欢 风俗习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与虎有关的风俗习惯介绍

  自古以来,虎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拜,是正义、勇猛、威严的象征,更有美丽可爱的形象。围绕老虎演绎出的文化图腾、成语俗语和民俗故事十分丰富,令人印象深刻。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与虎有关的风俗习惯介绍,欢迎阅读与收藏。

与虎有关的风俗习惯介绍

  与虎的风俗习惯介绍

  陕西有送布老虎的育儿风俗。小孩满月时,舅家要送去黄布做的老虎一只,进大门时,将虎尾折断一节扔到门外。送布老虎是祝愿孩子长大后像老虎那样有力;折断虎尾,则是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灾免难。山西各地则流行送老虎枕头的育儿风俗。每逢小孩过生日,当舅舅的要送外甥一只或一对老虎枕头,既可当枕头,又可当玩具,还表示祝福。

  陕西华县一带流行“挂老虎馍”的婚姻风俗。迎新前,男方的舅家要蒸一对老虎馍,用红绳拴在一丰收,新娘一到,便将老虎馍挂在她颈上,进门后取下,由新郎新娘分食,表示两人同约会。值得一提的是,此馍还有公母之分,公老虎馍的头上有一个“王”字,表示男子要当家为王;母老虎馍的额中有一对飞鸟,表示妻随夫飞。每个老虎脖子前还有一只小老虎,表示祝愿新人早生贵子。

  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词·红苗》诗:“织就班丝不赠人,调来铜鼓赛山神,两情脉脉浑无语,今夜空房是避寅。”(注:红苗惟铜仁府有之,衣服悉用班丝,女红以此为务。击铜鼓以鼓舞,名曰调鼓。每岁五月寅日,夫妇别寝,不敢相语,以为犯有虎伤。)寅为虎,谁敢违背避寅习俗,五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会伤害他们。是一些地方民间流传的避寅习俗。

  白虎神是中国古代道貌岸然教的守护神,原为古代星官名,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文七宿,因其呈虎形位于西文,按五行配五色,故称。它也是四方神之一。《礼记·曲礼上》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土家族多信奉白虎神,湖北土家族祭白虎时,掌坛师要用杀猪民将自己的头砍出血来,滴在纸钱上后,悬挂焚烧。湖南土家族的小孩得尺风病时,往往认为是白虎所致必须请巫师驱赶“白虎”。驱赶时,要在户外放一把椅子,绑上带枝叶的竹子,上捆一只白公鸡,由巫师在室内施法,如果公鸡啼叫,白虎就算赶跑了。

  崇虎之传统溯源

  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虎素有“百兽之王”的美誉,它雄健壮伟、勇猛刚强、不怒自威。古代先民在与其长期的争斗和共生中,感受到它特有的王者风范、华丽威仪,以及难以战胜的强大力量,故对它由忌惮、恐惧转而产生敬畏、崇拜之情,将其奉为象征勇气、力量以及财富的瑞兽,也是扶正镇邪的保护神。

  千百年来,国人素仰虎的自信威猛、刚强有力、所向无敌,在敬畏之余,崇虎、尊虎、爱虎,甚至希望成为虎的后裔,将虎列入“十二生肖”,这便产生了源远流长的崇虎文化。这种文化广泛存在于我国的历史传统和诸多民间习俗当中,用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虎是避邪禳灾、祈丰招财的瑞兽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猛兽,又是可敬的神物。可怕的是,它力大无穷,会食人畜,可敬的是它威猛无比,令一切恶人厉鬼望而生畏。因而常把它当作门神,在农历除夕贴其画像于门上,用于看守门户、镇邪驱妖。这一风俗最早始于周代,因为《周礼》中就有“居虎门之左,司王朝”的记载。东汉大儒郑玄注释说:“虎门,路寝门也。王日视朝于路寝,门外画虎焉,以明勇猛,于守宜也。”

  及至汉魏两晋,此俗更加盛行。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祀典》中记载:“‘画虎于门,鬼不敢入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抟挫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恶遇,烧虎皮饮之。击其爪,亦能辟恶。此其验也。”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中说:“今俗法,每以腊终除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左右置二灯,像虎眠,以驱不祥。”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普遍在春节时于门上画虎,以驱除妖魔鬼怪。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也记有“俗好于门画虎头”的习俗,表明此俗在唐代仍然盛行,以后历代久传不衰。

  除了画虎于门,旧时各地还有新春悬挂虎图或张贴年画的习俗。如我国华北的一些地方,农历除夕常在家中正厅内悬挂《镇宅神虎图》,并于图上题写有:“神虎下高山,降魔到人间;善家买了去,四季保平安”“虎是兽中王,除邪到下方;贵府请了去,万事大吉昌”等诗句;又由于南方话中“虎”与“福”读音相近,因而虎又成为福的象征,是以福建漳州一带常于春节悬挂的《五福图》上皆有五只猛虎(虎和福谐音)坐在聚宝盆边,寓意五福(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临门、大吉大利;天津杨柳青年画《招财进宝图》中亦印有一只猛虎,守卫在聚宝盆旁。这些都表达了人们祈求得到“虎神”保佑的美好愿望。

  许多地方在婴儿满月后都会戴虎帽,穿虎鞋,睡虎头枕。民间普遍认为孩子脚穿虎头鞋、头戴虎头帽,通体虎虎有生气,这样可以壮胆辟邪、健康成长,也寓意小孩福气绵长、一生富贵。

  其他崇虎文化的表现

  因虎威武勇猛,故在古代军队中备受推崇。古代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称为“虎符”;骁勇善战的部队,称为“虎师”“虎贲”;英勇善战的将领,常称“虎将”,如《三国演义》中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即受封为蜀汉王国的“五虎上将”;功臣武将威风凛凛,称作“虎威”;“虎帐”为古代军机重地,唐朝李晋王赠与周德威对联:“柳营春试马,虎帐夜谈兵”,说的就是汉代名将周亚夫治军的故事。以至后来,在历朝历代的军营中,经常能看到这幅对联。

  在崇虎的文化氛围当中,以猛虎入诗自不可免。历朝历代的诗人留下了许多咏虎的诗作。如南朝宋谢惠连《猛虎行》:“猛虎潜深山,长啸自生风。人谓客行乐,客行苦心伤。”唐代杜甫《遣兴》:“猛虎凭其威,往往遭急缚。雷吼徒咆哮,枝撑已在脚。忽看皮寝处,无复睛闪烁。人有甚于斯,足以劝元恶。”

  日常生活中的不少成语、俗语也与虎相关联。如成语:虎啸龙吟、龙行虎步、龙腾虎跃、降龙伏虎、如虎添翼”。与虎相关的俗语则更多,如“虎父无犬子”“一山不容二虎”“老虎打架”“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初生牛犊不怕虎”“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老虎头上搔痒”等等。

  且崇虎习俗不仅在汉族文化中源远流长,在一些少数民族中更为盛行。如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彝族人自称虎族,视己为虎的后代。他们以虎作为地名,给子女取与虎有关的名字,其十二兽历法更以虎打头。此外,贵州、云南地区的怒族、拉祜族、普米族、傈僳族,四川、甘肃的羌族,西藏的珞巴族,湖南、湖北等地的土家族等也都崇虎,其崇虎习俗各具特色。

【与虎有关的风俗习惯介绍】相关文章:

傣族的风俗习惯介绍10-20

菲律宾的风俗习惯介绍12-07

白族风俗习惯介绍11-03

回族风俗习惯介绍08-27

傣族风俗习惯介绍09-04

有关虎的成语08-03

新疆民族风俗习惯介绍03-04

白族的风俗习惯及基本介绍04-26

俄罗斯的风俗习惯介绍04-18

回族风俗习惯介绍优秀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