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顾城远和近文学赏析

时间:2021-06-21 09:48:08 赏析 我要投稿

顾城远和近文学赏析

  诗歌人顾城的经典诗歌歌《远和近》应该怎么去赏析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顾城远和近文学赏析,欢迎参考阅读!

  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一九八O年六月

  赏析一

  眼睛给我们以看的功能,而看什么与怎样看却因人而异,各不相同。诗歌中的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看云和看人实际上是在云与人之间进行选择,择其美者而爱之。诗歌中的你,令“我觉得”:看人时很远,看云时很近,冰清玉洁与云为伴,与大自然相亲和。诗歌中的你——这一高洁而又飘逸的抒情形象,既具有优美的人格力量,也寄托着诗歌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追求。被称为“童话诗歌人”的顾城,以一种柔弱的孩子气深爱着大自然中那一切难以言说,超然、神秘而又永恒、无穷的美。看人时很远,看云时很近,这正是诗歌人这种美学趣味的表证。这虽是一首现代诗歌,但其中的精神内涵,却承继着我国传统的诗歌心与文心:天人合一,与自然融为一体,在大自然的无限中逍遥有限的人生,寄情于山水天地之间,遨游于长空飞云之时,从而获得精神的长驻与永恒。

  人们的眼睛可以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也可以极目无穷,见人所未见。“看不见林中的庙宇,看得见溪边的和尚;看不见路边的酒店,看得见林梢的酒旌;看不见赶路的行人,看得见待渡的小船”(见王朝闻《欣赏、“再创造”》)。乐山乐水,见智见仁,有所视才有所不视,有所弃才有所取。诗歌人的所取、所求、所亲、所近,无不凝结着诗歌人的卓识,诗歌人的灵视。这首诗歌正是用远和近警示着这样一个道理:追求美的人,即使美在天边,也并不觉其遥远;对美无所用心之人,即使生活在美的故乡,照样会迷失求美的本性*。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在寻觅,是否在祈求。

  赏析二

  顾城的《远与近》,在一九八三年前后曾经作为难懂的“怪诗歌”而引起争议。实际上这是一首揭示人际关系的小诗歌。诗歌的人物形象是“你”与“我”相对而坐,由“我”发言,“你”则无言以对。“我”的发言,抓住“你”的视线,正如孟子所说:察其人也,观其眸子。从目光透视内心。“我”的发言,只是把自己对 “你”的印象(感觉)告诉“你”,语气和平,但责备却很尖锐。“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形象是鲜明的。

  诗歌是写情的。这首诗歌写的是人情;而人情的核心,莫若友情与爱情。从“我”的责备看,“我”与“你”之间,不是友情出现了裂痕,就是爱情潜伏着危机。而细听“我” 的声口,此诗歌所写,似是后者。由于“你”未答腔,似在思索:如果真是这样,只好默认;如果不是这样,便须答辩。然而,诗歌人没有再写下云,似乎“我”的斥责已一语中的,只好默认了。

  诗歌的内涵,富有思辨力与批判力。但毫无说理气息,全凭形象发言。一个“看我”与“看云”的对比,就令对方哑口无言了。

  本来,人际关系,一般是“合”则“天涯若比邻”,“离”则“肝胆如胡越”。这首诗歌所表现的,正是“肝胆如胡越”的距离。换句话说,也就是咫尺天涯,貌合神离。

  诗歌是半格律体,语言精炼,找不出一个累赘的字。

  无论从内容看或从形式看,诗歌的审美价值都不能低估的。

  赏析三

  很象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的戒惧心理以及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它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

  诗歌人追求的是纯美的一种境界,就象韩美林的画一样。简洁的六句话,给我们了许多许多,但真正要说出来时却又说不清楚了。作者在自己主观的世界里,一会儿站在这个角度,一会儿站在那个角度,把人世间的那种隔膜、不理解,和在自然面前的坦白与诚实很清晰地展现给我们。这是一种无法解脱的矛盾中的清醒。

  你和我在这里发现了什么呢?“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生动的心理状态凸出象浮雕一样。我们可以感觉它,但不可以改变它。

  诗歌的手法很高明,通篇漾溢着自然主义的气息。看似不事雕凿,信手拈来,以其天然呵成的形式容纳无拘束的内容,实则匠心独具,刻意求工。

【顾城远和近文学赏析】相关文章:

顾城的远和近的赏析06-22

远和近顾城赏析03-25

顾城《远和近》赏析03-24

顾城远和近赏析03-24

顾城的《远和近》赏析02-21

顾城的远和近诗赏析06-22

顾城的远与近赏析06-22

顾城《远与近》赏析03-25

顾城远与近赏析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