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描写彝族的风俗习惯文章

时间:2021-06-21 16:07:53 风俗习惯 我要投稿

描写彝族的风俗习惯文章五篇

  篇一:彝族风俗习惯

描写彝族的风俗习惯文章五篇

  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也是峨山县境内的土著民族,彝族村寨多居于依山傍水,周围有树,背风向阳的地方。以前彝民住宅多为土木结构的平顶房,俗称“土掌房”,土掌房冬暖夏凉,平顶上可凉晒衣物及农作物。彝族喜欢喝酒,用高粱、大米、包谷等粮食烤酒,自酿自喝,当远方宾客来时,主人取出陈年佳酿,杀鸡宰鹅款待,有“客人到家无酒不成敬意”的传统。彝族男子嗜吸水烟筒。烟筒用一节小碗口般粗细的龙竹制成,客人进家,主人先换净烟锅水,用布揩干净后,恭敬递给客人吸用。

  彝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开新街、祭山神、火把节等。另外也有与汉族相同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节等。近年来,彝族最有特色,活动面最广,人数最多的重大节日即为“火把节”。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当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照彝族的习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腾起一团绚丽的火花,并扬起一股香气,是表示一种美好心愿:后辈对老辈撒,是尊敬,祝福长寿;长辈对晚辈撒,是爱抚,祝愿吉利;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彝文是一种音节文字,称为“贝玛”文。彝族舞蹈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民间性舞蹈。峨山居住的彝族常以花鼓舞、四弦舞、烟盒舞、跳大娱乐等自娱自乐。逢年节日、红、白、喜、丧事都请花鼓队来跳。四弦舞是一种彝族非常喜爱的舞蹈,俗称“大娱乐”,无论场地大小,人员多少都可跳舞,舞者伴和着乐曲在胸前击掌,脚步在拍节中移动,轻快悠扬。烟盒舞是用双手手指夹住烟盒的底与盖,以食指边弹边舞,舞蹈活泼优美,节奏感很强,表演特点明快。

  篇二:彝族风俗习惯

  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彝族人民,创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饰习俗,在彝族物质民俗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彝族服饰民俗的地域、支系表现,可将彝族服饰划分为凉山、乌蒙山、红河、滇东南、滇西、楚雄六种类型,各种类型又可分为若干式样。这里介绍其中几种。 广西那坡、云南麻栗坡部分彝族还保留着贯斗方袍的古老款式,这款服装仅在节日或举行仪式时妇女穿用。本型衣装多以白、蓝、黑为底色,多饰动植物花纹和几何图案。工艺有刺绣、镶补、蜡染等多种技法。分路南、弥勒、文西三式。 总体而言,彝族服饰具有以下4个特点:

  1)反映了黑之尊、黄之美的审美观;

  (2)反映了彝族“顾头”的生活习惯和荣誉意识;

  (3)男子服饰多体现其英勇善战的气概;

  (4)服饰图案纹样体现了彝族对自然的理解和崇敬。

  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地区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土豆、小麦和燕麦等。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大块大块(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砣砣肉”。大、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酒为解决各类纠纷,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彝族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有的没有,是临时即兴填词。山歌分男女声调,各地山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彝族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等。彝族舞蹈也颇具特色,分集体舞和独舞两类,其中多为集体舞,如“跳歌”、“跳乐”、“跳月”、“打歌舞”和“锅庄舞”等。动作欢快,节奏感强,通常由笛子、月琴、三弦伴奏。 与玛雅文明相媲美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历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闻名世界的玛雅文化其精髓之一便是历法。以前,中国大部分地区都通行农历。但在我国的彝族,至今还保留着一种鲜为人知的古老的历法--彝族十月太阳历。据推测,此种历法源渊于远古伏羲,大约有上万年的历史。它把中国的文明史追溯到埃及、印度、巴比伦三个文明古国之前。

  篇三:彝族风俗习惯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花般的民俗习惯。作为其中一员的彝族当然也不例外。 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在常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灿烂的风土人情。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彝族的风俗习惯吧!

  酒,在彝族日常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彝族接待贵客的礼节就是“三道酒”。“三道酒”分别是“拦门酒”“祝福酒”“留客酒”。栏门酒, 即在门口迎接客人,彝家人吹响长号、唢呐,弹起月琴,载歌载舞,欢唱”迎客调”,客人一下马,就由盛装的彝家姑娘捧上一杯美酒。祝福酒,即在酒宴上向远方高贵的客人敬上双杯美酒,同时还要献上祝酒歌。留客酒,即客人要离开主人家时,主人送客到门口时请客人喝下离别的最后一杯酒。吹奏“留客调”的同时客人喝掉这杯酒喝掉,才能启程。

  “三道酒”在历史发展,世事变迁中仍然没有消失,而是完全深入了彝族风俗之中。时至今日大家去到彝族地区仍能见到这种待客礼仪。

  可可、咖啡、茶并称当今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刺激兴奋的可可,浪漫浓郁的咖啡,自然清新的茶香。中国人民偏爱喝茶。彝族就是我国最早发现、制作和饮用茶的民族之一。彝族在举行婚礼时,要念《寻茶经》;办丧事时,要念《茶的根源》;过年节举行各种祈福仪式时,首先要用茶水献祭祖先和诸神;在诅咒凶邪、招魂唤魂和超度祖灵等大型仪式的安插各式天星图中,都要安插“茶祭坛”和“酒祭坛”,并称祭献的贡品为“之所拉所”,意为茶气酒气。

  既然茶如此重要,那么在和之前必经过细致的制作。

  平日里我们是冲茶,但彝族不同,他们是烤茶。彝族烤茶的方法颇为讲究,有着许多细致的步骤。因此做出的烤茶自然是色、香、味俱佳。

  茶在深层文化中一直保留至今。我们相信在时间的沉淀中彝族的茶文化定会沉淀地愈来愈香醇浓厚。

  这只介绍了关于彝族习俗的冰山一角,大家如果感兴趣就亲自去看看,体会那璀璨缤纷的彝族风情吧!

  篇四:彝族风俗习惯的历史内涵

  摘要:彝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彝族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古时候就对宗教信仰和历法有着深刻的研究,在长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服装文化和饮食。彝族面对来自强势文化的冲击,它同样面临着被同化的危险。

  关键词:彝族文化发展历史

  一. 彝族简介

  彝族是中国具有古老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有纳苏、诺苏、米撒泼、罗武、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彝族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古时候就对宗教信仰和历法有着深刻的研究,在长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服装文化和饮食,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二. 彝族风俗习惯概述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进门调、爬山调;彝族还有许多歌曲,例如情歌、史诗歌;彝族的乐器也颇具特色。例如月琴——这是彝族最喜爱的乐器之一,弦普遍为两根,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而口弦则是一种用铜质、竹质制成形状象竹叶的簧片,在中间有一个簧舌,可以用控制呼吸来调节音色。另外,还有唢呐和葫芦笙,多用于吹奏彝族曲调和民歌。在节日方面,有“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举行,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庆年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寨装节——彝族少女的时装表演: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或三月二十八日。每年农历十月,彝族人民都要过庆年节,并载歌欢舞,相互拜祝祝贺节日。彝族的服饰也颇具特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彝族人民,形成和创造了各自不同的服饰习俗,在彝族物质民俗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彝族服饰色彩纷呈,种类繁多,是彝族审美意识和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三. 彝族风俗习惯的历史内涵分析与举例

  3.1文化娱乐方面

  彝族是一个文化历史非常悠久的民族,具有许多优秀的音乐美术作品。彝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克智诗歌,是口头创作在民间流传的诗歌,其间就包含着许多许多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众所周知,氐羌、南诏、乌蛮都是古文献对彝族的族称。《菩萨蛮》、《忆秦娥》和《清平乐》就是唐代彝族南诏国的宫廷乐调。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李白,字太白,以古代彝族川西南地方政权“太白国”国名为字号。李白被贬官回乡,返回的地点是回夜郎彝族地方。民间文学表现了民族的灵魂,人民的爱憎,集中了群众语言艺术的精神和集体智慧。

  彝族的民间克智诗歌历史比较悠久,古代的文人多有记载。《天启滇志》、《腾越州志》、《滇南杂志卷九》、《云南通志》、《元史类编》载:“古有阿田可者,马隆人,盘瓠裔纳垢酋之后,隐岩谷,撰爨字如蝌蚪。三年,始成字母一千八百四十,号曰韪书。爨人至今习之,以为书法。”彝族人民居住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筑就并发展为独特的文化圈,这就是光辉灿烂的彝族音乐文化的缩影。

  3.2节日吉庆方面

  彝族主要以大、小花箐村的彝族居民为代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举行的火把节祭祀活动是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和节庆,以其古朴、原始的特点完整地保存了火把开光、节祭祖、耍火把、祭天、扫邪驱魔、送火把等仪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而这种彝族火把节由于历史悠久,具有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

  “火崇拜必须依靠一定的宗教仪式表现出来,对于火的崇拜仪式就是产生火把节的最早根源。”“火”崇拜普遍存在于世界众多的民族中,在南方众多民族的原始宗教中,也普遍存在这种火神的祭祀与崇拜,西方有拜火教。——火同样被神灵化了”。这些,就是彝族典型火崇拜的表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彝族对火的崇拜呢?

  第一,彝族火塘禁忌。他们认为火塘是神物,必须加以尊敬,否则会有不幸

  第二,彝族世代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火与彝族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而且火已经成为他们心目中的某种“神灵”。狩猎时代彝族先民生存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从懂得火的使用开始,彝族先民才逐渐告别了“饮其血,茹其毛”的时代。

  四. 彝族风俗的教学应用

  彝族的历史悠久,祖先给全世界留下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彝族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彝族民族文化教育应该承担的教学任务。通过教学实践及探索,笔者发现,可以将彝族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到所教授的特色课程中,充分利用云南地区多民族的文化优势,去深入民族地区,实地考察和分析研究,去汲取民族文化、民间工艺的素养,以现代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把汲取的丰厚素材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4.1实地调查法

  通过实地调查,切实考察彝族民俗存在的现状,对彝族特色的文化有不同层面的了解及体验。并把收集整理的彝族特色民间文化素材制作为多媒体系统,作为网络教学资源供同学学习研究。

  4.2提高教师和学生素质

  篇五:彝族风俗习惯的历史内涵

  

  摘要:彝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彝族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古时候就对宗教信仰和历法有着深刻的研究,在长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服装文化和饮食。彝族面对来自强势文化的冲击,它同样面临着被同化的危险。 关键词:彝族文化发展历史

  一. 彝族简介

  彝族是中国具有古老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有纳苏、诺苏、米撒泼、罗武、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彝族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古时候就对宗教信仰和历法有着深刻的研究,在长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服装文化和饮食,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二. 彝族风俗习惯概述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进门调、爬山调;彝族还有许多歌曲,例如情歌、史诗歌;彝族的乐器也颇具特色。例如月琴——这是彝族最喜爱的乐器之一,弦普遍为两根,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而口弦则是一种用铜质、竹质制成形状象竹叶的簧片,在中间有一个簧舌,可以用控制呼吸来调节音色。另外,还有唢呐和葫芦笙,多用于吹奏彝族曲调和民歌。在节日方面,有“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举行,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庆年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寨装节——彝族少女的时装表演: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或三月二十八

【描写彝族的风俗习惯文章】相关文章:

彝族的风俗习惯07-10

彝族风俗习惯的介绍03-17

彝族的过年风俗习惯02-04

彝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07-12

彝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08-15

10-27

彝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08-03

彝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08-10

彝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