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雅·大明》翻译和赏析

时间:2023-06-25 14:26:10 梓欣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经·大雅·大明》翻译和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经·大雅·大明》翻译和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经·大雅·大明》翻译和赏析

  诗经·大雅·大明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

  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注释

  1.明明:光采夺目的样子。在下:指人间。

  2.赫赫:明亮显著的样子。在上:指天上。

  3.忱:信任。斯:句末助词。

  4.易:轻率怠慢。维:犹“为”。

  5.位:同“立”。适(dí):借作“嫡”,嫡子。殷嫡,指纣王。《史记·殷本纪》:“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6.挟:控制、占有。四方:天下。

  7.挚:古诸侯国名,故址在今河南汝南一带,任姓。仲:指次女。挚仲,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

  8.自:来自。挚国之后裔,为殷商的臣子,故说太任“自彼殷商”。

  9.嫔(pín):妇,指做媳妇。京:周京。周部族后稷十三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自豳迁于岐(今陕西岐山一带),其地名周。其子王季(季历)于此地建都城。

  10.乃:就。及:与。

  11.维德之行:犹曰“维德是行”,只做有德行的事情。

  12.大:同“太”。有身:有孕。

  13.文王:姬昌,殷纣时为西伯(西方诸侯),又称西伯昌.为周武王姬发之父,父子共举灭纣大业。

  14.翼翼:恭敬谨慎的样子。

  15.昭:借作“劭”,勤勉。事:服事、侍奉。

  16.聿:犹“乃”,就。怀:徕,招来。

  17.厥:犹“其”,他、他的。回:邪僻。

  18.受:承受、享有。方:大。此言文王做了周国国主。

  19.监:明察。在下:指文王的德业。

  20.初载:初始,指年青时。

  21.作:成。合:婚配。

  22.洽(hé):水名,源出陕西合阳县,东南流入黄河,现称金水河。阳:河北面。

  23.渭:水名,黄河最大的支流,源于甘肃渭源县,经陕西,于潼关流入黄河。涘(sì):水边。

  24.嘉:美好,高兴。止:语末助词。一说止为“礼”,嘉止,即嘉礼,指婚礼。

  25.大邦:指殷商。子:未嫁的女子。

  26.伣(qiàn):如,好比。天之妹:天上的美女。

  27.文:占卜的文辞。

  28.梁:桥。此指连船为浮桥,以便渡渭水迎亲。

  29.不:通“丕”,大。光:荣光,荣耀。

  30.缵(zuǎn):续。莘(shēn):国名,在今陕西合阳县一带。姒姓。文王又娶莘国之女,故称太姒。

  31.长子:指伯邑考。行:离去,指死亡。伯邑考早年为殷纣王杀害。

  32.笃:厚,指天降厚恩。一说为发语词。

  33.保右:即“保佑”。命:命令。尔:犹“之”,指武王姬发。

  34.燮(xí):读为“袭”。袭伐,即袭击讨伐。

  35.会(kuài):借作“旝”,军旗。其会如林,极言殷商军队之多。

  36.矢:同“誓”,誓师。牧野:地名,在今河南淇县一带,距商都朝歌七十余里。

  37.予:我、我们,作者自指周王朝。侯:乃、才。兴:兴盛、胜利。

  38.临:监临。女:同“汝”,指周武王率领的将士。

  39.无:同“勿”。贰:同“二”。

  40.檀(tán)车:用檀木造的兵车。

  41.驷(sì)騵(yuán):四匹赤毛白腹的驾辕骏马。彭彭:强壮有力的样子。

  42.师:官名,又称太师。尚父:指姜太公。姜太公,周朝东海人,本姓姜,其先封于吕,因姓吕。名尚,字子牙。年老隐钓于渭水之上,文王访得,载与俱归,立为师,又号太公望,辅佐文王、武王灭纣。

  43.时:是。鹰扬:如雄鹰飞扬,言其奋发勇猛。

  44.凉:辅佐。《韩诗》作“亮”。

  45.肆伐:意同前文之“燮伐”。

  46.会朝(zhāo):会战的早晨。一说黎明。

  参考译文

  皇天伟大光辉照人间,光采卓异显现于上天。天命无常难测又难信,一个国王做好也很难。天命嫡子帝辛居王位,终又让他失国丧威严。

  太任是挚国任家姑娘,也可以算是来自殷商。她远嫁来到我们周原,在京都做了王季新娘。就是太任和王季一起,推行德政有着好主张。

  太任怀孕将要生儿郎,生下这位就是周文王。这位伟大英明的君主,小心翼翼恭敬而谦让。勤勉努力侍奉那上帝,带给我们无数的福祥。他的德行光明又磊落,因此承受祖业做国王。

  上帝在天明察人世间,文王身上天命集中现。就在他还年轻的时候,皇天给他缔结好姻缘。文王迎亲到洽水北面,就在那儿渭水河岸边。

  文王筹备婚礼喜洋洋,殷商有位美丽的姑娘。殷商这位美丽的姑娘,长得就像那天仙一样。卜辞表明婚姻很吉祥,文王亲迎来到渭水旁。造船相连作桥渡河去,婚礼隆重显得很荣光。

  上帝有命正从天而降,天命降给这位周文王。在周原之地京都之中,又娶来莘国姒家姑娘。长子虽然早早已离世,幸还生有伟大的武王。皇天保佑命令周武王,前去袭击讨伐那殷商。

  殷商调来大批的兵将,军旗就像那树林一样。我主武王誓师在牧野,他说只有我们最兴旺。上帝监视你们众将士,不要有什么二心妄想!

  牧野地势广阔无边垠,檀木战车光彩又鲜明,驾车驷马健壮真雄骏。还有太师尚父姜太公,就好像是展翅飞雄鹰。他辅佐着伟大的武王,袭击殷商讨伐那帝辛,一到黎明就天下清平。

  创作背景

  这是周部族的史诗性颂诗,当是周王朝贵族为歌颂自己祖先的功德、为宣扬自己王朝的开国历史而作。《毛诗序》云:“《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

  赏析

  《大雅·大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具有史诗性质的叙事诗,是周朝开国史诗的有机组成部分。全诗八章,第一、二、四、七章每章六句,第三、五、六、八章每章八句。诗先写王季受天命、娶太任、生文王,再写文王娶太姒、生武王,最后写到武王在姜太公辅佐下一举灭殷的史实,算是周朝开国史诗的最后一篇。此诗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既有情势的烘托,也有景象的渲染,有详有略,前后呼应,避免了平铺、呆板和单调,显得跌宕起伏、气势恢宏。

  此诗与《大雅·生民》《大雅·公刘》《大雅·緜》《大雅·皇矣》《大雅·文王》诸篇相联缀,俨然形成一组开国史诗。从始祖后稷诞生、经营农业,公刘迁豳,太王(古公亶父)迁岐,王季继续发展,文王伐密、伐崇,直到武王克商灭纣,可以说是把每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写到了,所以研究者多把它们看作一组周国史诗,只是《诗经》的编者没有把它们按世次编辑在一起,而打乱次序分编在各处。朱熹说它和《大雅·文王》那篇一样,“追述文王之德,明周家所以受命而代商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其实此诗很难看出是周公所作,也很难看出有警戒成王的意思。总观这组六篇诗文,不过是周王朝统治者为歌颂祖先功德,追述开国历史的显赫罢了。

  全诗八章。历代各家的分章稍有不同,这里是根据诗意确立的。第一、二、四、七章章六句,第三、五、六、八章章八句。排列起来,颇有参差错落之美。

  首章先从赞叹皇天伟大、天命难测说起,以引出殷命将亡、周命将兴,是全诗的总纲。次章即歌颂王季娶了太任,推行德政。三章写文王降生,承受天命,因而“以受方国”。四章又说文王“天作之合”,得配佳偶。五章即写他于渭水之滨迎娶殷商帝乙之妹。六章说文王又娶太姒,生下武王。武王受天命而“燮伐大商”,与首章遥相照应。七章写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敌军虽盛,而武王斗志更坚。最后一章写牧野之战的盛大,武王在姜尚辅佐之下一举灭殷。全诗时序井然,层次清楚,俨然是王季、文王、武王三代的发展史。

  诗篇以“天命所佑”为中心思想,以王季、文王、武王三代相继为基本线索,集中突现了周部族这三代祖先的盛德。其中,武王灭商,是此诗最集中、最突出要表现的重大历史事件,写王季、太任、文王、太姒,不过是说明周家奕世积功累仁,天命所佑,所以武王才克商代殷而立天下。所以,诗人著笔,历述婚媾,皆天作之合,圣德相配。武王克商,也是上应天命、中承祖德、下合四方的。因此,尽管诗意变幻不已,其中心意旨是非常清楚的。全诗虽然笼罩着祀神的宗教气氛和君权神授的神学色彩,其内在的历史真实性一面,还是有认识价值的。

  这是一首叙事诗,但它并不平铺直叙地叙事。文王两次迎亲的描述,生动具体;牧野之战的描绘,更显得有声有色。“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一连三个排比句子,真可谓把战争的威严、紧迫的气势给和盘托出了。“殷商之旅,其会如林”,虽然写出了敌军之盛,但相比之下,武王的三句誓师,更显得坚强和有力。“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虽然仅仅描写了一句,也似乎让人看到了姜太公的雄武英姿。至于它有详有略、前呼后应的表现手法,更使诗篇避免了平铺、呆板和单调,给人以跌宕起伏、气势恢宏而重点突出的感觉。这些,在艺术上都是可取的。诗中的“小心翼翼”、“天作之合”等句也早已成为著名的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有很强的活力。

  在《诗经·大雅》中有一组反映周民族起源、发展和壮大的史诗,《大明》是其中的一首,着重叙写了周武王顺应天道,讨灭殷商,建立周王朝的史迹。

  一代王朝的兴亡,留下一代人的思考。本诗大致成于西周前期,刚刚经历了一代王朝的更替后不久。这样,历史留给了诗人一个重要的思考问题,即历史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如果有,这规律又是怎样的。诗歌一开始便从这里着手,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天道与人事的关系图。“明明”是指帝王在统治中表现的德性,“赫赫”是指天道在冥冥之中操纵人类社会那至高无上的尊严。在这幅图中,诗人认为人事是天道的具体表现,也就是说,人世间的一切帝王统治都是那冥冥中天道对人类社会的操纵。然而,这只是历史变化的依据,并没能说明天道是如何操纵这变化的。具体的说,商为什么会取代夏?周为什么会取代商?于是,诗人进一步思考这一问题,指出“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忱”,信也。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对于人类个体来说,是那样变化莫测,那样令人瞠目。一代代的帝王,虽然总想永久延续自己的统治地位,但又总是枉费心机。所以,诗人把历代王朝更替的原因归结为天道难以知晓,这里包含着更深层次的涵义:只有顺应天道,才能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末二句,诗人又用殷商灭亡的史实对自己的上述观点加以证实。“天位殷適”,“位”、“立”古同字,《周礼·小宗伯》注:“古文书位作立。郑司农云:立读为位。古者立、位同字。”適,同嫡,殷嫡,指商纣。“使不挟四方”,“挟”,拥有。“四方”,指本来属于殷商统辖的各诸侯国。据历史记载,由于商纣王昏庸暴虐,各诸侯国纷纷背叛商王朝,而投奔周政权。本来商纣为王,是天所确立,应该有其合理性,而事实上,却众叛亲离,最终灭亡。不正说明了“天难忱斯”么?

  在这首诗里,“天”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或许有人会因此简单地判断为迷信的东西,从而彻底否定全诗观点。固然,“天”这个词确是带有一定神秘色彩,这是由于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决定的。在人类早期,人们总是把天看得神秘莫测,至高无上,甚至作为一种崇拜的偶象。所以,在这首诗中浸入了一些不科学的成分。但是,如果我们揭去这层神秘的外衣,去看诗歌对历史的思考,便会发现诗人是在用“天”这一概念去概括某种规律,虽然还不是那样具体、准确。在这里,诗人朦胧地意识到历史不是某个人的创造,历史有其自身不可违背的规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从这一点看,诗人确是洞见到了历史发展中某些本质的东西。

  《大明》从全诗来说,是一首歌功颂德的作品。一般说,这类作品的阿谀之辞使作者的个性、情感被掩盖起来了,也就很难出现成功之作。本诗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诗人不是一味盲目地歌颂,而是在此之前,用理性的眼光去考查历史,这样,在热情的歌颂中,又有冷峻的思考,这种在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认识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也才显得那样诚挚,也就使诗歌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颂诗,而成为一篇优秀之作。

  《诗经》介绍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诗经·大雅·大明》翻译和赏析】相关文章:

《诗经·大雅·抑》的赏析03-25

大雅·旱麓_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28

《诗经·秦风·无衣》诗经翻译赏析02-09

《诗经.木瓜》原文翻译及赏析03-13

大明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8-17

《硕鼠》诗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11-25

《木瓜》诗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2

大雅·江汉原文及赏析08-31

诗经国风·卫风·伯兮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06-25

《河广》诗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