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线

高考语文试卷试题分析

时间:2021-11-24 17:20:29 分数线 我要投稿

2018高考语文试卷试题分析

  今天多一份拼搏、明天多几份欢笑,争取在明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下面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试卷试题分析,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语文试卷试题

  高考语文试卷试题分析

  和去年比五分旧貌五分新颜

  费了多少思量,多少猜测,2017年的高考语文试题终于如期掀起了她神秘的面纱,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和去年相比,五分旧貌,五分新颜,却还是传说中想象中的模样。

  今年的语文高考试卷,吕雪静用八个字概括:如水灵动,如山沉稳。

  说她如水灵动,是说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和去年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和突破。变化主要体现在,论述类文本考查的重点和去年有所不同,往年的三道题考查的重点依次是对概念的理解、句间关系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今年增加了文章论证的逻辑性的考查。

  如2017年的考试大纲规定的那样,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由选考变为必考,而且实用文本由原来的传记变为多则材料的综合,图文并茂。试题结构和传说中的一样,实用文本两道客观题一道主观题,分值分别是3分、5分、4分,总分12分。

  文学类阅读一个客观题两道主观题,分值分别是3分、5分、6分,总分14分。这样的试题结构学生已练习了一年,早已见惯,不会引起什么心理冲击。可能引起心理冲击的可能会是实用文本的第一个选择题,考查对内容的梳理,题目很新颖,学生对这样的题型接触不多,但试题难度不大。

  作文题目很平和没有审题难度

  诗歌阅读,一如既往地体现了出题人选材的倾向性:一是非名家的`名作,二是名家的非名作。本诗就是属于第二种情况。今年诗歌阅读的最大变化体现在由原来的两道主观题变为一客(五选二)一主,这样的变化也在意料之中,诗歌的阅读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都能读懂,主观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也是常规题型。

  语言文字运用是历年考查中最爱出新的一个板块,每年都有新宠入门。今年的新宠是19题的语言得体和21题的推断,得体已经销声匿迹好多年,今年是“前度刘郎今又来”,题目很贴近生活实际,学生不难得到正确答案。21题推断的考查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样的语言运用题包含着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让人点赞。

  成语、病句、补写句子仍是恩宠不衰,地位稳固。成语也没有如传说中那样进行瘦身,还是原来的六选三。

  作文在经过了去年的漫画视觉冲击后,今年的题目又回归纯文本,形式很新颖,让学生从所给的关键词中选出三个关键词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人读懂中国。题目很平和,没有审题难度,学生可选择的角度很多,选择的空间很大,而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视野开阔,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所给的关键词有正面有反面,便于考查学生辩证思考的能力。

  试卷材料贴近社会生活

  说她如山沉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她基本的骨架没变,考查的能力点和主要的题型没变。整张试卷仍是由论述类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几大板块构成。

  论述类阅读依然是三道选择题,依然是设计为选错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虽然由选考变为必考,但题型中仍然保留着常规题型。

  文言文阅读,保持着从正史中选取正面人物的命题思路,今年的《谢弘微传》选材于《宋史》,考查的内容与2016年试题结构、命题角度一致,依次考查文言句读、文化常识、筛选信息、文言翻译,保持着稳定性。原文秉持着“文不甚甚,言不甚俗”的传统,阅读难度不大,学生作起来应该没什么问题。

  名句默写除了分值由6分变为5分外,由“两高一初”改为“一高一初”外,仍然是理解性的默写,所考内容仍然都在《考试大纲》要求背诵的64篇的范围内。题目难度不大,得分率会很高。

  二是她的内在的品质没变。承继着去年的优点,今年的语文试卷一如既往地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检测,如理解分析能力,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思考辨别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高考语文通假字复习资料

  邪:同“耶”;呢,吗,疑问语气助词。“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奄:同“晻”;日无光。形容词。“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厌:通“履”;满足。形容词。“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满足。形容词。“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要:同“邀”;邀请。动词。“张良出,要项伯。

  阴:通“荫”;绿荫。名词。“佳木秀而繁阴。”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副词。“其级七千有余。”

  有:同“又”;再。副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与:同“欤”;呢。疑问语气词“是谁之过与?

  蚤:通“早”;在先,还没到时候。形容词。“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振:通“震”;震动。动词。“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

  支:通“肢”;肢体。名词。“四支犹温,一目未瞑,”

  知:通“智”;聪明,智慧。形容词。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名词。“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直:通“值”;价钱,代价。名词。“系向牛头充炭直。”

  着:同“着”,穿。动词。“着我旧时裳。”

  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名词,“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高考语文文言文解题方法

  一、语境推断

  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

  如2006年天津卷考查的是“

  南迫洛阳”一句中“迫”字的含义。审视该句语境“今河内带河为国,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可以看出,“南迫洛阳”一句是交代“河内”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释为“逼近”更符合上下文意。据此可以推断,该题A项的解释是不合语境的,因为“逼迫”的对象应为“人”,而该句中“迫”的对象是“物”(洛阳)。

  又如2005年重庆高考试题中考查“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中“质”字的含义,从这一段的上下文来看是说那些富人不拥有“田籍”却要向百姓收税,由此看来“质”与质问之间显然没有什么关系,而应理解为“抵押”。

  二、巧借字形

  中国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

  如2006年天津卷考查“有牧人御众之才”中“牧”的含义。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所以该项的解释是正确的。

  又如2004年全国高考试题甲卷要求解释“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这其中涉及对一个“籴”字的考查,而这个字对于大多数的考生而言都比较陌生。如果观察这个字的字形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由“入”字和“米”字组成的会意字,故其本意应为“买进粮食”,与“粜”相对。

  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娶)(《孔雀东南飞》)

  屈平既绌(黜)(《屈原列传》)

  召有司案图。(按)(《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迁移联想

  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趋于浅近,且贴近生活,贴近课本。因此,在揣测实词含义时可以迁移联想,从而对这些实词作出正确的援引解释。

  如2006年四川高考试题考查“环堵之中”的“堵”的含义,联想到高中语文课文《促织》中有“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的句子,这里的“堵”,就是“墙”的意思。推断出所给选项“院子”的说法显然有误。

  如2005年北京高考试题考查“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一句中“诛”字的含义,我们就可以联想到成语“口诛笔伐”中的“诛”是“讨伐、谴责”的意思,这样就不难推断出题干所说的“杀掉”是错误的。

  如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要求解释“使老弱女子乘城”中“乘”的含义,联系高中课本第三册中《氓》一文中“乘彼陒垣,以望复关”一句,这里的“乘”字应理解为“登上”,从而排除“巡视”这一错误选项。

  四、语法求解

  所谓语法求解,即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常识,通过判断其词性的方法对所给选项进行推断排除。

  如2006年安徽高考试题中“资生之业,靡不毕书”一句中,考查“资”的含义,由语法结构可以看出“资生”一词应为动宾结构,“生”应为“资”的宾语,故这里解释为“资财”显然有误,应理解为“凭借、获取,本文指用来谋生的方法。”。

  又如:2005年浙江高考试题“庭除甚芜。除:废弃”。从句子结构形式看“庭除”是句子的主语,从而推断“除”是名词,解释为“废弃”显然有误。联系《苏武传》可知“除”是“台阶”的意思。

  又如2004年湖北高考试题中考查“昌期少年,不闲吏事”一句中“闲”字的含义,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该句主语是“昌期”,后边有宾语是“吏事”,根据语法可以推断“闲”应该是一个动词,由此初步推断“空闲”这种解释有误,这里应理解为通假字,通“娴”,是熟悉的意思。

  五、妙用修辞

  在古汉语中常常会出现“互文见义”、“同义词复用”等文言现象,故而我们可以依据这一特征,借助已知实词的含义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如1991年全国高考试题中要求解释“顽鲁者亦当矜怜”中“顽鲁”一词的含义,我们可以参照原文,找到与这句话相对应的句子“贤俊者自可赏爱”,从而可得出“顽鲁”是相对“贤俊”而言的,即“才德不出众,愚昧蠢笨”之意,而非“顽皮”、“固执”抑或“鲁莽”。

 

【高考语文试卷试题分析】相关文章:

重庆高考语文试卷试题06-20

高考语文试卷题型及分值分析03-23

四川高考语文试卷试题06-20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06-20

语文试题分析04-22

语文试题分析08-28

关于高考化学试卷的分析06-21

新疆高考物理试卷分析06-24

小学语文的试卷分析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