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俗之北京清明节吃什么

时间:2023-04-06 13:04:39 秀雯 清明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食俗之北京清明节吃什么

  吃寒食是北京人清明节的习俗,那么,北京清明节吃哪些食物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推荐食俗之北京清明节吃什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食俗之北京清明节吃什么

  食俗之北京清明节吃什么 1

  北京清明节吃什么

  1、北京清明节吃什么食物

  1.1、马蹄烧饼

  老北京有句俗语“东一伙子,西一伙子,早点就吃马蹄烧饼夹果子”,就说的是马蹄烧饼。制作马蹄烧饼用的是一个长方形的砖砌吊炉,下面是煤火,上面正面开有洞口,炉顶上带有几个马蹄凹圆形的印模子。

  1.2、奶油炸糕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它用上好面粉为原料,先烧适量开水,水开后,改用小火,将面粉倒人锅内,迅速搅拌直到面团由自变成灰白色,不粘手时,取出稍晾成烫面。

  1.3、糖耳朵

  又称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糖耳朵,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糖耳朵炸制成形后,要趁热放入温热的饴糖中浸泡一分钟“过蜜”。适宜在秋、冬、春三季食用,因为夏季炎热,蜜容易脱落。蜜麻花色泽棕黄油亮,绵润松软,甜蜜可口。

  2、北京清明节习俗

  老北京清明节时的另一习俗,是在这一天要去城隍庙烧香叩拜求签还愿问卜,在明清民国时老北京有七八座城隍庙,香火亦以那时最盛。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爷”,是那时百姓信奉灶王爷、财神爷外最信奉的神佛。这个“爷”其实就是一个城、一个县的“不管部”部长,城隍庙在每年的鬼节——清明节开放时,人们纷纷前往求愿,为天旱求雨(多雨时求晴),出门求平安、有病企求康复,为死者祈祷冥福等诸事焚香拜神,那时庙会内外特别热闹,庙内有戏台演戏,庙外商品货什杂陈。据家中老人回忆在民国初时还有“城隍爷”出巡之举,人们用八抬大轿抬着用藤制的“城隍爷”在城内巡走,各种香会相随,分别在“城隍爷”后赛演秧歌、高跷、五虎棍等,边走边演,所经街市观者如潮。有一首杂咏:“神庙还分内外城,春来赛会盼清明,更兼秋始冬初候,男女烧香问死生。”即说的清明节这一习俗。

  3、清明的天气特点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在西北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但是就一些地区而言,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华南西部常处于春旱时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仅10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带的一半;华南东部虽然春雨较多,但4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过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农业生产之需还须靠年前蓄水补充。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应当加强对雹灾的防御。

  清明时节踏青的好处

  1、改善血液循环:清明时节,气温转暖,郊野春游,做些轻微活动,可以增强下肢肌肉和筋键的活力,灵活百骸,使气血运转,冠状动脉血循环得到改善,是强心最佳法。

  2、按摩人体脏器:清明时节,芳草萋萋,心恋崎岖,信步闲游,全身都会受到震荡,这种震荡可以防止血管壁出现沉淀物,加速里面渣滓的散退;有节奏的步行,低频、适度的颤动,对内脏器官更能起到按摩的作用。

  3、调整人体代谢:清明时节,春和景明,大地绿遍,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大气中的“长寿素”——阴离子较多,是调整人体代谢的天然“药物”,更是治疗精神紧张的理想“解毒剂”。

  清明节气喝什么汤养生

  1、桑葚薏米炖白鸽

  材料:桑葚20克,薏米30克,白鸽1只,姜、盐、香油少许。

  做法:桑葚和薏米洗净;洗净宰好的鸽子,氽水捞起;煮沸清水,倒入大炖盅,放入所有材料,隔水炖两个小时,下盐调味即可品尝。

  功效:利水渗湿,补中益气,养血舒筋。

  2、河蚌豆腐汤

  材料:豆腐,河蚌,香菇,小白菜,料酒,香油,大葱,姜,盐,味精适量。

  做法:将豆腐切成长条片;豆腐片与生蚌肉分别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捞出;汤锅置火上,放入清汤、料酒、精盐、味精、葱末、姜末、香菇、蚌肉片、豆腐片、小白菜心;待汤沸后,撇去浮沫,移至微火上煮10分钟;起锅盛入汤盆内,淋入香油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滋阴明目。

  3、荷叶薏米煲瘦肉汤

  材料:荷叶、薏米、瘦肉、莲子、扁豆、干淮山等适量。

  做法:将莲子、薏米、扁豆和干淮山洗净,薏米、扁豆和淮山浸泡一个小时;瘦肉洗净,切块,汆水捞起;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转中小火煲一个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升发阳气,健脾祛湿,驱除疲劳。

  食俗之北京清明节吃什么 2

  1、姜丝排叉

  姜丝排叉又叫姜汁排叉、姜酥排叉、蜜排叉,京味儿十足的北京小吃。虽然是道“北京名吃”,但自己在家做起来一点也不难。只需先用鲜姜泡水,再用生姜水和成面团,后擀成均匀光滑的薄片,然后在薄片上撒上淀粉面,叠起合成长条后,用刀切成约宽为2厘米、长5厘米的排叉条,将两小片叠到一起,中间顺切三刀,散开成单片套翻在一起,用温油小火炸好。下一步将炸好的排叉过蜜,用生姜水熬开后捞出姜丝,放入白糖,开锅后放饴糖,继续熬开后移小火上,将炸得的排叉入姜丝熬出的姜糖稀中迅速过蜜,控干放凉即可。

  2、马蹄烧饼

  老北京有句俗语“东一伙子,西一伙子,早点就吃马蹄烧饼夹果子”,就说的是马蹄烧饼。制作马蹄烧饼用的是一个长方形的砖砌吊炉,下面是煤火,上面正面开有洞口,炉顶上带有几个马蹄凹圆形的印模子。烙制烧饼时,将已在案板上和好的半发面的小饼粘上些芝麻,再刷一层油和糖水,再往炉顶上的模子里一贴,小饼即成马蹄形了。烤熟后,外焦而中空,掰开正好夹进去一个油炸鬼,吃起来香酥甜美,十分可口。

  3、奶油炸糕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它用上好面粉为原料,先烧适量开水,水开后,改用小火,将面粉倒人锅内,迅速搅拌直到面团由自变成灰白色,不粘手时,取出稍晾成烫面。白糖用水化开,香草粉用水化开,适量鸡蛋液在碗内搅匀,分几次加入烫面中,最后一次加入奶油、糖水、香草粉水,揉搓均匀。然后在锅内倒油,旺火烧至冒烟后,改用小火,此时将揉匀搅拌好的面团,500克分成40个均匀小球,人油锅前用手摁成圆饼,逐个下人油中,待饼膨起如球状,并呈金黄色时捞出,滚上白糖即成。

  4、糖耳朵

  又称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糖耳朵,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糖耳朵炸制成形后,要趁热放入温热的饴糖中浸泡一分钟“过蜜”。适宜在秋、冬、春三季食用,因为夏季炎热,蜜容易脱落。蜜麻花色泽棕黄油亮,绵润松软,甜蜜可口。

  寒食十三绝还有很多小吃没有介绍,感兴趣的朋友要记得往下看哦。

  5、驴打滚

  驴打滚来历不凡,光看它的加工材料包括大黄米面、黄豆面、红豆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红丝和瓜仁,足以符合营养膳食指南上的食材多样化这一条。它的制作分为制坯、和馅、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呈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是老少皆宜的美食。

  6、芝麻酱烧饼

  北京人统称烧饼,是大众化的小吃品种。过去不少回民餐馆都经营此类面食,外皮多数带有芝麻,也有不带芝麻的.,但不管表皮怎样,中间都是以涂麻酱为酥层的。回民小吃经常是品种配套供应,如豆汁配咸菜、焦圈,豆腐脑配麻酱烧饼,老豆腐配火烧,馅饼配小米粥,薄脆配牛舌饼。麻酱烧饼色泽金黄,外焦里嫩,香味浓厚,一刀切开,层次清晰、均匀,一般十五六层的最为地道。

  7、硬面饽饽

  硬面饽饽是过去北京小吃中夜间供应的一种面食,也是常见品种。由于人们生活习惯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走街串巷卖小吃的减少,这种小吃也断了档。硬面饽饽的特点筋道香甜,过去均在夜间,有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出售,吆喝声在夜间传得很远。

  8、糖火烧

  糖火烧是北京人常吃的早点小吃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以大顺斋的糖火烧最出名。糖火烧香甜味厚,绵软不粘,适合老年人食用。缸炉烧饼原为河北省小吃,后传入北京,成为北京小吃。其特点是用缸作成炉子,将烧饼生坯直接贴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

  9、艾窝窝

  “白色的粉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搓。浑似汤圆不待煮,清真唤作艾窝窝。”就是说的老北京的传统小吃:艾窝窝。艾窝窝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经蒸熟的,馅也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所以做得之后就能食用。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爱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

  10、焦圈

  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爱吃。北京人吃烧饼,常爱夹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焦圈可贮存十天半月,质不变,脆如初,酥脆不皮,是千百年来人们喜爱的食品。过去“焦圈”一般都在粥铺、豆汁店、小吃铺里卖。《北京土语辞典》中记载:“作环状,大小如锻,特别酥脆。”

  11、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佳品,很受百姓欢迎。也有叫它馓子、环饼的,是麻花类的花式品种。据说环饼远在战国时期就有了,秦、汉以后,为“寒食节”的必吃食品。它的制作比较麻烦。在事先将矾、碱、红糖、糖桂花放在盆内用温水溶化,再将面粉倒入和均匀,和好后挫长条盘起来饧一会儿,然后揪成40克一个的小剂。

  12、螺蛳转儿

  螺蛳转用标准粉、麻酱、油、盐、花椒、茴香少许及碱面为原辅料。先用标准粉、发面、碱一起和面搓成长条,揪成75克左右的小剂,擀开甩成薄片,抹上麻酱,卷成筒形,按扁,由中间切开,不要把层压实,切完两块放在一起,层面向下,将背面的边捏实,用手拿起两头,一头为中心,用一只手稳住,另一只手边抻边向一个方向转,转完按扁,放入烤盘内烤熟即成。

  13、豌豆黄

  豌豆黄是北京传统小吃。按北京习俗,农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黄。因此每当春季豌豆黄就上市,一直供应到春末。北京的豌豆黄分宫廷和民间两种。豌豆以张家口出产的花豌豆最好。豌豆黄是北京传统小吃,同芸豆卷一起传入清宫。

  14、糖卷馃

  糖卷果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品,深受中外食者青睐,尤得女性食客的喜爱。糖卷果主料用山药和大枣,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辅料。

  15、面茶

  面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下午售卖。有诗说:“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喝面茶很讲究吃法,吃时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无此吃法的。与品尝面茶的风味有关。它是用面粉放入锅内炒到颜色发黄,麻仁也炒至焦黄,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匀,然后将搓得均匀的面茶放在碗内,加上白糖,用开水冲成浆糊状即可。

【食俗之北京清明节吃什么】相关文章:

清明节的食俗03-29

清明节气的食俗11-23

清明节的食俗介绍11-23

清明节各地食俗11-23

清明节的食俗习惯11-23

北京清明节去哪吃什么11-23

端午节传统食俗12-26

端午节各地的食俗09-02

阿昌族的民族食俗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