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清明果的由来简介

时间:2022-03-30 11:41:27 清明 我要投稿

清明果的由来简介

  清明果作为清明节的重要食俗与节日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清明果的来历是什么样的呢?下面由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的清明果的来历,希望大家喜欢!

清明果的由来简介

  清明果的来历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陈太平,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走出门,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

  清明果多用艾草或鼠曲草和米粉作为原料,目的是“以压时气”,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艾草特殊的气味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鼠曲草性平和,有化痰、止咳、降压、去风功效。后因清明节与寒食节的发展,被赋予了清明节。

  从文献资料记载来看,最初的寒食节食俗只是最普通的麦粥,后来才慢慢多样化,青团的历史记载仅以现有材料来看,可以追溯南朝梁代。到了明清开始流行于江浙和上海,也是安徽、福建、广东及其他部分地区的传统小吃,一般在清明前后制作食用。现代更多的是应令尝鲜,清明果的祭祖功能逐渐的淡薄,而更多的被人们用来当春天的时令点心来食用,也可以馈赠或款待亲友。

  清明节是什么节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传统故事

  1、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绵山景区景点之一:母子石像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所在地原叫“定阳”,被晋文公更名为“介休”,意为介子推休息之地。

  2、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

  3、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

  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果的做法

  【材料】糯米、大米、艾草、豆沙馅或笋干肉馅、食用碱

  【做法】

  1、糯米和大米按1:1的比例放入冷水中浸泡6个小时

  2、艾草摘洗干净好后放入开水中捞一下,加入适量食用碱煮1~2分钟,然后连水带草捞出装盆冷却

  3、把艾草切碎放入浸好的米中,磨成浆,压干后揉成面团(需加点水)

  4、把揉好的团在均匀分搓成乒乓球大小,然后包上馅料,上锅蒸15分钟即可

  清明果做法小贴士:

  ①可用糯米粉、粘米粉代替糯米、大米,比例按个人口味加,一般是糯米粉多些,粘米粉不需要那么多

  ②喜欢的甜的朋友包豆沙馅,喜欢咸的朋友包笋干肉馅,或者韭菜鸡蛋馅也不错

【清明果的由来简介】相关文章:

清明果的来历07-25

清明气节的由来07-26

清明扫墓的由来07-20

清明果是什么水果07-28

清明节的由来08-18

清明吃鸡蛋的由来07-21

清明是怎么由来的07-20

清明的由来是什么07-20

中国清明节的由来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