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

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全国Ⅰ卷评析

时间:2021-11-24 08:16:54 志愿填报 我要投稿

2018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全国Ⅰ卷评析

  我们在高考理综复习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了解理综试卷要考察什么内容。下面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8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全国Ⅰ卷评析,希望大家喜欢。

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全国Ⅰ卷

  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全国Ⅰ卷评析

  一、总体评价

  2017高考全国Ⅰ卷理综卷物理部分,较好地贯彻了《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的命题指导思想,体现了以基础知识为依托,以能力考查为主旨的指导思想。在保持历年来一贯的严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基础上,同时注重基础、体现方法、突出思想、考查能力,力求公平、公正、客观、全面。试卷的整体难度呈阶梯型分布,有较好的区分度,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有利于高校科学地选拔人才,对高中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试题也考虑了不同省区的教学实际。

  命题难度:稳中有升

  今年的试题总体难度较往年有所上升,灵活性增强。选择题整体难度比往年略有上升;实验题考察形式新颖,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变通能力要求较高;计算大题设问层次分明,计算难度有所下降,但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要求提高;选考题比较中规中矩,平稳过渡。选择题、实验题和计算题三种题型的难度起点都较低,都是由易到难的连续性难度设计,易、中、难比例合理,以中等难度为主,拓宽难度分布范围,对大部分层次的考生进行了有效的区分。多数题目难度不大,但计算题依然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具有较明显的选拔效果。

  2017高考全国Ⅰ卷理科综合试卷评析

  二、试题分析

  1.内容改革平稳过渡,试卷设计科学严谨

  今年选修3-5首次纳入必考部分,试卷第一道题就对动量进行了考察,及时到位,很好地落实了考试内容改革的方向。以及后面的第17题里也通过核反应来对3-5的原子物理知识进行了进一步考察。不过这两题都是基础题,对于新模块纳入必考内容的这个变革,实现了较好的平稳过渡。

  2.呈现科技前沿问题,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卷注重将高中物理的基础内容与生产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关注现代科技发展,较好地体现了物理、生活和社会三者的有机融合。如第14题的火箭升空问题,17题的“人造太阳”的核聚变发电问题,18题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应用问题,这些试题情境自然而贴近生活,设问新颖巧妙、科学合理、不偏不怪,有利于考生真实水平的发挥,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中学物理教学摒弃题海训练,引导学生重视物理思维过程,体验物理方法,感悟物理思想。

  3.注重物理概念与规律,回归基本原理

  试题回避过难、过繁的题目,注重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核心思维方法的考查,解题过程不依靠特殊技巧,只要掌握基本方法,大部分题目都能找到解题思路,对于注重基础的学生会有较大的把握与优势。选择题当中,既有定性判断,也有定量计算,不过都是以考查基础为主。如第15题的乒乓球平抛问题、19题通电长直导线的安培力计算,23题的伏安特性曲线测量。虽然有几道题的情景比较新颖(如18和22题),但考查还是对物理知识的一些基本原理的运用。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建模能力

  试题在考察双基的同时,也对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运算能力及对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考查。选择题和实验题的设计,从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规律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其中21题的动态平衡问题,22题“滴水计时器”的情景理解与应用,都对学生的题意解剖能力和建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计算题25题和选考的33题都属于思维性较强的题,考生除了要有基本的知识基础外,还要建模,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考理综复习禁忌

  一忌“多而不精,顾此失彼”

  许多同学(更多的是家长)为了在高考中领先于其它人,总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要比别人学得多,这无疑是件好事。但他们最后所采用的方法却往往是对他们最为不利的,那就是:购买和选择大量的复习资料和讲义,花去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没日没夜的做,他们的精神非常可贵,他们的毅力非常惊人,其效果却让他们自己都非常伤心失望。有些家长甚至说:“我的小孩已经尽力了,还是没有进步,一定是太笨了”。其实,他们犯了很多科学性的错误,却不自知。

  1.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范围,再多的复习资料、讲义,也只不过是这一范围内的知识的重复和变形。你所做的很多题目都代表相同的知识点,代表相同的方法,对于那些你已经掌握的知识、方法,做再多的题目还是于事无补,简单无聊的重复除了使你身陷题海,不能自拔,耗尽了你的精力不算,还使你失去了信心,因为你比别人努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2.每一套复习资料都经过编纂人员的反复推敲,仔细研究,都很系统地将相应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融会于其中。所以同学只要研究好一两套具有代表性的复习资料,你该学的一定都能学到,该会的都能学会。

  3.“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太贪心,这本资料也好,那本资料也不错,好的资料太多了,同学们的精力是有限的,而题目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精力去做无限的题目,永远没有尽头,必然导致你对每一套资料都没有很好的完成,都没有系统地研究,反而会因为各种资料的风格、体系的不同,而使你的学习失去全面性、系统性,多而不精,顾此失彼,是高三复习的大敌。

  二忌“学而不思,囫囵吞枣”

  导致很多同学身陷题海,不能自拔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而不思”,题目是知识的载体,有的同学做了很多题目,却仍然没有明白它们代表同一知识点,不但不能举一反三,甚至举三不能反一,其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养成思考、总结的习惯。华罗庚先生说过:“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注解,就愈读愈厚,我们自己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学’并不到此为止,‘懂’并不到此为透,所谓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来。”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以下是“学而不思”的几种具体表现,也许你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1.上课以为自己听懂了,可你仍然作业不会做,去问老师的时候,老师告诉你,这就是上课讲的例题或例题的变形;总是感到有做不完的题目,觉得每个题目都很新鲜,常常遇到那种好象从未见过的题型;

  2.从来不去想,怎样发展自己的强项,怎样弥补自己的不足,只知道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布置了作业就做,发了试卷就考。

  3.考试的时候突然觉得这就是老师讲的某个典型的东西,却有那种话到嘴边说不出的感觉,或者豁然开朗、猛然醒悟的感觉;

  4.当老师要你总结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策略或要你总结某一章所学内容的时候,你总是支支唔唔无话可说;

  5.一个自己所犯的错误,只是轻轻的告诉自己,下次要注意,只简单地归结为粗心,但下次还是犯同样的错误。

  学而不思,往往就囫囵吞枣,对于外界的东西,来者不拒,只知接受,不会挑选,只知记忆,不会总结。你没有在学习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注解”,怎能做到华罗庚先生说的“由薄到厚”,你不会“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来”,就更不能“由厚到薄”,找到问题地本质,那么,你的学习就很难取得质的飞跃。

  三忌“好高骛远,忽视双基”

  很多同学都知道好高务远就是眼高手低、不自量力的代名词,但却不知道什么是好高骛远。

  有的同学由于自己觉得成绩很好,所以,总认为基础的东西,太简单,研究双基是浪费时间;有的同学对自己的定位较高,认为自己研究的应该是那些高于其它同学的,别人觉得有困难的东西;有的同学总是嫌老师讲得太简单或者太慢,甚至有的同学成绩不怎么样,也瞧不起基础的东西。其实,这些都是好高骛远。

  最深刻的道理,往往存在于最简单的事实之中。一切高楼大厦都是平地而起的,一切高深的理论,都是由基础理论总结出来的。同学们可以仔细地分析老师讲的课,无论是多难的题目,最后总是深入浅出,归结到课本上的知识点,无论是多简单的题目,总能指出其中所蕴藏的科学道理,而大多数同学,只听到老师讲的是题目,常常认为此题已懂,不需要再听,而忽略了老师阐述“来自基础,回归基础”的道理的关键地方。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双基,千万别好高务远。

  四忌“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以下是对某校2004届高三300名同学关于作业问题的两项调查:(数值为人数比例:做到的/总人数)

  你做作业是为了什么?

  检测自己究竟学会了没有占91/30.33%

  因为老师要检查占143/47.67%

  怕被家长、老师批评的占38/12.67%

  说不清什么原因占28/9.33%

  你的作业是怎样完成的?

  复习,再联系课上内容独立完成占55/18.33%

  不复习,直接独立完成占69/23.00%

  自己做,遇到问题参考同学作业占113/37.67%

  先看同学作业,看懂后再做占44/14.67%

  抄同学的作业占19/6.33%

  调查表明:做作业不是主观要求完成的占了略强,作业能够独立自主完成的只占了50%多一点。这说明很多同学的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他们甚至认为是父母把他送到这里来的,只能做这一切,这种心态在同学们当中普遍存在,必然会使这些同学只懂得被动应付,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没有了努力的方向,在漫无目的中折折扣扣地学习,这样的同学多半会以失败告终,即使取得成绩也是很有限的。

  高考理综生物答题技巧

  一、回归课本梳理知识:

  1.概念、原理、规律(包括法则)、专业术语、数字、符号、过程或步骤的陈述。

  2.关注经典实验及其研究方法:每年高考的实验都是课本实验的组合、拓展与外延,因此还是要重视课本,包括实验原理、材料、试剂、方法、步骤、结果预测、现象描述和得出实验结论;还要关注探究实验、调查研究、作物育种方案的设计、预测结果分析等。

  3.浏览课本辅助学习资料:“小资料”“为什么?”“课外读”等。

  4.主干知识及重点内容:代谢、调节、遗传、生态等。

  二、回顾试题查漏补缺:关注已做过试题中的错题,也是考前复习的重点之一,分数的增长点就在错题上,避免不必要失分。

  浏览做过的模拟卷等,特别要复习曾经做错的题目。可模拟高考环境,进行近三年的高考真题演练。

  三、保证时间:保证答题时间在40分钟到45分钟。力争不留空白,尽量使用生物学语言。

 

【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全国Ⅰ卷评析】相关文章:

2018广东高考生物全国卷试题评析08-09

2017广东高考理科数学全国卷分析11-27

2018广东高考理科综合测试卷评析08-11

2018高考全国卷I理科数学试卷评析08-15

2018高考理科综合全国卷答题攻略08-12

2018高考理科综合全国卷试卷测评08-11

2014高考广东卷化学试卷评析10-14

2018广东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测评08-12

2017高考全国卷Ⅲ理科数学评析:布局合理 无偏题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