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仫佬族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时间:2021-11-23 16:16:47 清明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仫佬族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仫佬族的传统节日有自己独特的特色。 仫佬族节日很多,清明节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那么仫佬族清明节有什么习俗呢?下面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仫佬族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仫佬族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是仫佬族较为隆重的节日,在农历三月间举行,受汉族影响较大。节日活动与汉族相似,以扫墓为主。仫佬族的清明节除各家在门口插两枝柳条和扫墓外,同宗共祖的还要共同凑钱买猪宰杀,祭扫远祖的坟地,有些远居他处的子孙,不惜长途跋涉,仍要赶回原籍与族人一同扫墓。与汉族不同的是,扫墓时要先到婆王庙祭祀婆王,之后再扫祖坟,这是由于仫佬族认为婆王主管繁殖人口,比祖先的历史要长、功劳要大之故。节日活动费用来源于宗祠,或是蒸尝田产,或是将先辈存下的银钱用于放债的利息,或是出租峒场所得。

  仫佬族的传统节日

  挑新水节

  每年正月初一举行挑新水活动。

  新年的第一天早上,家庭主妇点上香和火把,挑着水桶到河边平时打水的地方,插上香,扔下几枚硬币,祭拜水神。之后,打水挑回家,让家人饮用一碗新水。据说,人喝了新水,可以子孙满堂。家畜喝了会体大身健。新年的第一天,如果谁挑上了第一桶新水,会被认为是最吉利的。

  牛生日节

  农历四月初八是仫佬族敬祭“牛栏神”的节日。

  这一天,无论农活多么忙,都要给牛放假休息。家家户户把牛洗得干干净净,将牛栏清扫一新,还在大门插枫树枝,以驱赶蚊蝇,并杀鸡、鸭,备酒肉祭“牛栏神”,做黑糯米饭祭祖先。这一天要给牛吃上好饲料,做好的黑糯米饭要先请牛吃,之后人才吃。家境好的人家,还沤制黄豆、玉米,拌入鸡蛋喂牛,真可谓对牛爱护备至。

  关于牛的生日还有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在古时候,仫佬族先民耕田种地都是一镐一锄地挖,费时费力。有一个叫罗英的姑娘,聪明伶俐、勤劳善良。一天她到山上打猎,看到一头野牛狂奔乱跳,又看到乡亲们汗流浃背地在田间忙碌,心想,如果捉住这头牛为乡亲们犁田该多好啊!于是,她就追赶野牛。野牛在奔跑时一只蹄子被夹在石缝中,痛得哀叫不已。罗英无力帮它摆脱困境,只得采来嫩草喂它,并为它唱歌,歌声悠扬,情真意切,不仅打动了野牛的心,也感动了山花、草木、月亮,坚硬的石头也为之感动,慢慢地裂开石缝,牛的脚拔出来了。它便随着罗英来到田间,勤勤恳恳地为人们拖犁拉耙,耕田种地。仫佬人有了耕牛,田里的活轻松了许多。

  走坡节

  仫佬族青年男女一般实行自由恋爱,走坡节就是他们相识、相恋的最好机会。走坡节多在春、秋农闲时节举行。春季走坡选在春节至元宵节的一段时间,秋季走坡选在中秋节前后。

  走坡活动,自有惯例,不必发通知、出布告,坡会的日期和场所,人们心中早已有数。届时,青年男女身穿节Et盛装,女的'花枝招展,男的潇洒大方,成群结队,由各村各寨云集到野外对唱山歌。

  仫佬族人民善唱山歌,这是他们历来用以歌唱生产、生活与感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艺术形式。歌的种类有:“随口答”,是即兴而作的短歌,多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时随问随答的对歌,句式有四句或六句,每句都是七言的,也有少数为六字头七字尾,押脚韵;“古条歌”,即为叙事式歌谣。有歌舞,其内容为民间流行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以15—30首为一条组成的长歌,叫“古条”,是民间歌手世代相传下来的;“口风”,是一种讽刺性歌谣,亦称口角歌,内容不拘,随编随唱,有“正口风”和“烂口风”之分。前者较文明,后者较粗俗,都富有机智、幽默、诙谐等特点。

  青年男女用歌声邀请对方,唱歌传情,互唱互答,有邀请歌、盘问歌等,以此增进彼此的了解。如果男女双方有情有意,便接唱倾诉爱慕之情的“谈情歌”;如双方感情进一步加深,进而歌唱“初结歌”,表示初步认定对方为自己的意中人。对歌结束时,要唱“惜别歌”、“相约歌”,表示年轻恋人依依惜别、难分难舍,盼望再相见的心情,并互赠信物,男方送女方月饼,称“同年饼”,女方送男方同年鞋,又称“鸳鸯鞋”,意为成双成对,共结同心。如:

  男:八月十五月团圆,哥送月饼表姻缘;为了我俩成双对,礼轻情重妹莫嫌。

  女:郎哥爱,手接月饼心花开;八月中秋哥送饼,九月重阳妹送鞋。

  这首歌,既唱出了送物定情的心愿,又约定了下次相见的日期。再次走坡时,先到的一方唱“守等歌”,接着唱“重逢歌”,试探对方的诚意和表示永远相爱的“结双歌”,互相赞美的“赞花歌”,表示别后思念之情的“思双歌”,渴望结亲和向往婚后幸福生活的“同住歌”及“算日歌”、“分离歌”等。双方经过多次约会相见,以歌传情,互相了解后,这一对歌友便成为情人。

  仫佬族之所以将此节称为“走坡节”,是因为在附近的山坡绿阴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年轻人对歌传情;又因是青年人寻找终身伴侣的日子,所以又叫“后生节”(后生——青年男子)。在小溪边、石头旁、绿阴下,青年男女优美动人的歌声,响彻高山幽谷。景美人更美,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仫佬族人走坡唱歌传情,都很讲究礼貌,互相尊重,以诚相待,显示了仫佬族人民纯朴善良的精神风貌。如今的走坡,不仅保持着唱歌的传统,而且增加了文娱、体育表演和经贸活动方面的内容,充满了现代文明的气息。

  分肉串节

  分肉串节,也叫社节,每年举行两次。

  这一天,各家筹钱买牲口,每户派一人把牲口抬到社王庙去宰杀。将肉分成若干份,并用竹子把它串起来,一串串地挂在竹竿上,分放于庙的两旁,以敬祭社王。祭祀完成后,每个人拿一串肉带回家。这就叫分肉串。

  依饭节

  在众多节日中,仫佬族最独特最隆重的节日是“依饭节”,又称“喜乐节”。有祈神驱邪、保安集福、贺五谷丰登之意。每隔三至五年举行一次,在立冬后择日举行,流行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四把等地。

  节日来临,家家户户杀鸡宰鸭,包粽子,做糯米饭,并请来道师作法事活动,迎神送神。祭祀结束,亲戚朋友同餐。节日期间,还举办唱歌演戏以及各种体育比赛活动,热闹非凡。

  依饭节自古有之,曾被仫佬族人民以族规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乡大梧树谢姓仫佬碑文记载:“历代以来,敬有依饭公爷,每逢辰丑未之年,轮四方族头,买办依饭节牲头,至依饭年要各房头人办齐牲头,勿得有误。”过去每隔三年在宗祠内或族人家里做一次依饭,目的是还“祖先愿”,故又名“敬依饭公爷”。据说做了依饭,同宗族人的财产能得到保护。

  关于依饭节的来历,有一个民间传说:古时候,仫佬山乡群兽为害,特别是兽王——神狮,凶猛异常,伤害人畜,毁坏庄稼。正当仫佬人陷入困境时,从很远很远的一个地方,来了一位白马姑娘,她力大无比,射死了神狮,解救了万民,并从狮口中夺回谷种送给人们,又用芋头、红薯做成黄牛、水牛为人们犁田耕地,教仫佬后生习武灭兽。从此,仫佬山乡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了纪念她,人们便以“峒”(仫佬族以血缘聚居,同姓为一家族,族内分“峒”)为单位,集资轮流主持聚会,即依饭节。

  依饭节一般在祠堂里举行,除了“峒”内族人聚会和祭祀神灵外,还请来唱师,进行歌舞活动。事前,选出最长最饱满的糯谷稻穗,用彩带扎起来,悬于墙上。祠堂中央的大桌上摆满用芋头、红薯做成的水牛、黄牛模型。此外,桌上还摆上一盘五色糯米饭,其周围摆上甜酒、花生、芝麻、黄豆、胡椒、八角、沙姜等十二种农产品和鸡、鸭、蛋、鱼、猪心、猪肝、猪肠等二十种祭品,以示六畜兴旺、农渔牧副丰收,不忘神恩祖德。依饭节的程序有:安坛、请筵、点牲、唱牛哥、会兵、送圣等。依饭节结束时,将谷穗和耕牛模型分送给各家各户。

  清明节的习俗

  1、清明节的习俗: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2、清明节的习俗: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3、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4、清明节的习俗: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5、清明节的习俗: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6、清明节的习俗: 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7、清明节的习俗: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8、清明节的习俗: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9、清明节的习俗: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清明节的习俗:踏青

  10、清明节的习俗: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仫佬族清明节习俗有哪些】相关文章:

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07-28

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07-25

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08-01

清明节有哪些古老的习俗06-09

清明节习俗有哪些呢07-28

浙江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07-28

毛南族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08-02

土族的清明节习俗有哪些08-02

清明节饮食习俗有哪些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