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满族的清明节习俗介绍

时间:2023-04-06 14:19:59 蔼媚 清明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少数民族满族的清明节习俗介绍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民族不同文化色彩也有不同,在过传统节日的时候习俗也不同,而满族的人在过清明的时候有些什么习俗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少数民族满族的清明节习俗介绍

  满族清明节习俗介绍

  满族清明节亦称“墓祭”,是满族传统祭祀节日。每年农历三月五日举行(有的地区则在四月上旬)。流行于东北的满族地区。节日那天,各户人家乘坐大车到墓地。满族人的清明祭奠活动,充分体现了这个民族厚重的伦理道德观念。

  清明节在坟上要插“佛托”满语中的“佛托”是“柳枝”的意思,满族人把柳树视为神树,因为柳树适应性极强,有强劲的生命力,即使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也能生长发育,插柳枝预示着家族的坚毅和兴旺发达,在祖坟上插柳,以保佑后人兴旺,百世流芳。然后将酒捋地,全家人在坟前叩着行拜,以示子孙不忘祖宗,祈求祖宗神灵保佑本家族平安。

  清明节这天,满族人还要搞结绳、写谱、祭祀。结绳就是用五色彩线搓成一丈多长的子孙绳,从第一代祖先的男人开始,每一代扎上一个子孙条,这样一代一代地排下去,往往要把五彩绳排得满满的,用以展示氏族的兴旺发达。写“谱书”,就是将家族中的重要事件记入家谱。如果后世子孙有不孝行为,或者有对家族、对社会有伤害的事,长辈人要在清明节这天对相关人进行教训和责罚,以警示后人好好做人。

  “烧包袱”是满族人清明节重要祭祀活动之一。通常用黄毛纸糊成一个“包裹”,里面装满冥钱。祭祀时,在祠堂或家宅正堂设供案,将“包裹”放于正中,“包裹”前面摆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燃烛,全家分尊卑长幼施礼后,将“包裹”拿到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圆圈,按去往墓地方向留一缺口。以示邮寄的通道。还要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这叫“打发外鬼”。

  满族在清明节,也有些妈妈令。比如说:“清明不吃蛋,穷的乱战战”、“清明不吃豆,穷的乱抖嗖”等等。这天吃鸡蛋、吃豆腐,特别是必须吃春饼。因为手擀的春饼像荷花叶,又名“荷叶饼”。此饼是将两片薄薄的面饼合在一起,擀得很薄,甚至于拿起来对着玻璃一看都透明。此“荷叶饼”必须两叶合在一起擀,才能称为正宗春饼。小康之家将肉丝炒绿豆芽、葱丝蘸面酱卷在饼内,吃起来又香又软乎。一般人家则用肥肉或鸡蛋炒豆芽加粉条,还有的人将刚化冻的地里冒出的小根菜挖出来洗净,加上鸡蛋丝或粉条头子烙煎饼盒子吃。

  清明节的来历简介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满族清明节的特色习俗

  祭祖

  一般安排在白天。主祭人先将供桌及祖位架摆放好,然后将祖先请出,再把一头祭祀用的纯黑猪,抬到屋内南炕沿下。一切准备完毕后,主祭人诵读祭文,此时,所有参加祭祀的人都要按辈分依次跪听。

  读完祭文后,叩首起身,然后众人把猪抬到供桌前杀祭。杀祭时要将猪毛退净,并将大小蹄角和猪胆放在供桌的右边,然后再将猪抬到供桌上,猪头向外,脚要向右。

  祭神

  有白日祭和夜晚祭两种。白日祭一般在祭祖之后。其程序是:将祭祖时所杀的猪分解成12件,连同内脏一起到锅里煮,锅里不放任何调料。锅里所煮的肉,在上供之前都不许吃。

  供品摆设整齐后,先请主祭人在前跪读祭文,参加祭祀的人仍要按辈分依次跪听,然后主祭人率众人行叩首礼。夜晚祭神,一般分为两步。

  首先要从祖宗匣子中按先后次序请出七位祖先,放在祖架上,再请出两位摆设在祖匣盖上,每位设净水一盅,黄米一碟,将香碗、祭台放在桌上,然后燃起香和白蜡。

  之后,主祭人束腰铃、扎裙子,带领众人击鼓祈祷。然后在神位前杀猪祭祀。其次,在杀猪祭祀后,主祭人还要率众人进行背灯祭。此时要将门窗遮闭,不准人出入院内,如有外人来也不许进屋。

  主祭人将灯吹灭,手持铜铃,舞动腰铃,口中念念有词,祭毕,重新点灯,叩首,将祖神像放入祖宗匣子里,双手举起放到西墙祖宗板上,再将门窗打开,准许人出入。

  背灯祭所用的肉,要过3天以后,家人才能吃,但不能送给外人。

  关于满族清明节习俗

  1、满族清明节亦称“墓祭”,是满族传统祭祀节日。每年农历三月五日举行(有的地区则在四月上旬)。流行于东北的满族地区。节日那天,各户人家乘坐大车到墓地。满族人的清明祭奠活动,充分体现了这个民族厚重的伦理道德观念。

  2、清明节在坟上要插“佛托”满语中的“佛托”是“柳枝”的意思,满族人把柳树视为神树,因为柳树适应性极强,有强劲的生命力,即使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也能生长发育,插柳枝预示着家族的坚毅和兴旺发达,在祖坟上插柳,以保佑后人兴旺,百世流芳。然后将酒捋地,全家人在坟前叩着行拜,以示子孙不忘祖宗,祈求祖宗神灵保佑本家族平安。

  3、满族在清明节,有些妈妈令。比如说:“清明不吃蛋,穷的乱战战”、“清明不吃豆,穷的乱抖嗖”等等。这天吃鸡蛋、吃豆腐,特别是必须吃春饼。因为手擀的春饼像荷花叶,又名“荷叶饼”。此饼是将两片薄薄的面饼合在一起,擀得很薄,甚至于拿起来对着玻璃一看都透明。此“荷叶饼”必须两叶合在一起擀,才能称为正宗春饼。小康之家将肉丝炒绿豆芽、葱丝蘸面酱卷在饼内,吃起来又香又软乎。一般人家则用肥肉或鸡蛋炒豆芽加粉条,还有的人将刚化冻的地里冒出的小根菜挖出来洗净,加上鸡蛋丝或粉条头子烙煎饼盒子吃。

  4、“烧包袱”是满族人清明节重要祭祀活动之一。通常用黄毛纸糊成一个“包裹”,里面装满冥钱。祭祀时,在祠堂或家宅正堂设供案,将“包裹”放于正中,“包裹”前面摆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燃烛,全家分尊卑长幼施礼后,将“包裹”拿到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圆圈,按去往墓地方向留一缺口。以示邮寄的通道。还要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这叫“打发外鬼”。

  5、清明节这天,满族人还要搞结绳、写谱、祭祀。结绳就是用五色彩线搓成一丈多长的子孙绳,从第一代祖先的男人开始,每一代扎上一个子孙条,这样一代一代地排下去,往往要把五彩绳排得满满的,用以展示氏族的兴旺发达。写“谱书”,就是将家族中的重要事件记入家谱。如果后世子孙有不孝行为,或者有对家族、对社会有伤害的事,长辈人要在清明节这天对相关人进行教训和责罚,以警示后人好好做人。

【少数民族满族的清明节习俗介绍】相关文章:

满族习俗中的禁忌介绍08-12

满族的习俗和禁忌08-12

广西少数民族婚嫁习俗介绍11-23

清明节的习俗介绍06-23

清明节习俗介绍11-23

清明节习俗介绍11-23

经典散文:少数民族祭月习俗06-30

清明节由来和习俗介绍06-23

清明节碰蛋习俗的介绍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