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心理学怎么和人打交道

时间:2021-11-23 20:17:21 人际交往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际关系心理学怎么和人打交道

  和人打交道一直都是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际关系心理学怎么和人打交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际关系心理学怎么和人打交道

  出身和运气是无法选择的,但"一个人的才华和学识是通过努力必然获得的东西"。如果你通过努力成为优秀的人,那么就会有另外优秀的人、有价值的人愿意为你提供帮助。这种像市场交换的"等价原则",听起来残酷,却是人脉的本质所在。

  从幼儿园开始,每个人就都已经有一些选择朋友的原则—尽管并不自知。

  事实上,资源分布的不均匀,必然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某种依附关系。

  观察一下,就可以看到事实:幼儿园里玩具多的孩子更容易被其他孩子当作朋友。那么,玩具最多的孩子朋友最多么?答案并非肯定。如果你像我一样有机会、也恰好愿意多花一点心思与那个玩具最多的孩子交谈的话,你也很快就会发现,在他的心目中,与所有成年人一样,朋友被划分为"真正的朋友"和"一般的朋友"。以下我们姑且把那个玩具最多的孩子叫做"小强"。

  当时我很好奇,耐心等待小强告诉我谁是他"真正的朋友"。最终,他告诉我,真正的朋友只有两个。其中一个是男孩,另外一个是女孩。那我就问他,"为什么你认为那男孩是你真正的朋友?"小强一秒钟都没犹豫,告诉我说,"他从来都不抢我的玩具,他跟我换。"我又问他,"那,为什么你认为那女孩是你真正的朋友?"这次小强犹豫了好一阵子,在确定我会给他保密之后,磕磕巴巴地说,"她好看。我把新玩具全都先给她……"我笑。过一会儿又问他,"她觉得你好看么?小强愣了一下,满眼的无辜,"不知道……"我又问,"那她现在手里的玩具是谁的?"小强突然显得很紧张,"不是我的。"我决定不去问那小女孩什么问题了。

  基于种种原因,生活中总是只有少数人是大多数人想要结交的朋友。但是同样基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那些少数的人是如何理解他们大多数人的行为的。刚才小强说他那个"真正的朋友"从来都不"抢"他的玩具,而是"换"。注意这两个词。

  在这里我们不讨论所谓的"心计"。确实有些人有很深的城府,至少比另外一些人更深,他们可以用常人想不出的,就算想得出来也做不到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这里,我们只讨论最普遍的情况。

  一、所有的人都喜欢并重视甚至偏爱一种交换,"公平交换"。

  小强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他所拥有的玩具数量,使得他从概率角度出发很难遇到"公平交换",因为绝大多数孩子没有多少玩具,甚至干脆没有玩具,所以,那些孩子实际上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与他进行"公平交换"。对他来讲,不公平的交换,等同于"抢",没有人喜欢"被抢"。而与他"换"的那个男孩,让小强感受到公平。小强也有自己想要的但是却不拥有的,所以,他也去"换"而不会去"抢,"因为他自己就不喜欢"被抢"……

  某种意义上,尽管绝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他们的所谓"友谊"实际上只不过是"交换关系"。可是,如果自己拥有的资源不够多不够好,那么就更可能变成"索取方",做不到"公平交换",最终成为对方的负担。

  这样的时候,所谓的"友谊"就会慢慢无疾而终。也有持续下去的时候,但更可能是另外一方在耐心等待下一次交换,以便实现"公平"。电影《教父》里,棺材铺的老板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决心找教父考利昂替他出气并为自己的女儿讨回公道的时候,亚美利哥就是"索取方"。许多年后,教父考利昂终于在一个深夜敲开了亚美利哥的门……

  所以,可以想象,资源多的人更喜欢,也更可能,与另外一个资源数量同样多或者资源质量对等的人进行交换。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公平交易"更容易产生。

  事实上,生活里随处可见这样的例子。哪怕在校园里,"交换"本质没有体现的那么明显,但是,同样性质的行为并不鲜见。比如,某系公认的才子,会与另外一个系里公认的另外一个才子会"机缘巧合"地邂逅而后成为"死党"。俗话常说,"英雄所见略同",可能就是他们一见如故的原因,所以,他们之间的谈话以及任何其他活动往往都会让他们觉得相互非常"投机"。

  好多年前,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当别人求助于我的时候,我内心往往非常抵触,却又怕别人说我是所谓的"不够意思的人",于是硬着头皮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有一次特别受伤的时候,突然一闪念,想明白,原来这种尴尬本质上并不是来自于我没有"乐于助人"的品性,而是来自于我自己的精力并不足够旺盛,没有旺盛到处理自己的事情绰绰有余的同时,还有大把的时间精力用来帮别人做事——事实上,我自己根本己经是正在过河的泥菩萨。后来,我开始怀疑,雷锋的领导是否太白痴,因为他没有给自己的下属分配足够的工作。——这是那天晚上与我来讲非常惊喜的一件事儿,因为我发现我正在独立思考。

  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是心理健康的前提。从我重新思考雷锋的领导那天开始,我挣扎着去学习如何做事量力而行。说起来好笑,自己的智商有限到过去竟然没想到"量力而行"是如此高难度的行为模式:

  1)承认自己能力有限;

  2)不怕在别人面前露怯;

  3)敢于不去证明自己是"好人"……

  二、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

  所以说,往往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并且正因为这些人随时随地都可能要回避"不公平交换"的企图,他们才更加注重自身的质量,知道不给他人制造麻烦,独善其身是美德。常言说,"事多故人离",是非常准确的观察。

  而那些不优秀的人往往并不知道这样貌似简单的道理,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状况只能使得自己扮演"索取者"的角色;进而把自己的每一次"交换"都变成"不公平交换",最终更可能使交换落空—因为谁都不喜欢"不公平交换";每次交换的落空,都进一步造成自己的损失,使得自己拥有的资源不是数量减少,就是质量下降,进一步使自己更可能沦为"索取者"一一恶性循环,甚至可能永世不得翻身。

  还有些人,过分急于建立所谓的人脉,并全然不顾自己的情况究竟如何。对于这样的人,人们常用一些专门的词来描述他们,"诌媚"、"巴结"、"欺下媚上"、甚至"结党营私"等等。这样的人,往往也不是他们故意非要如此的。他们只是朦胧地意识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过于渺小,所以,才希望能够借助其他的力量。而一个人越是渺小,越是衬得他的欲望无比强烈。

  整体上来看,人脉当然很重要。不过,针对某个个体来说的话,更重要的是他所拥有的资源。有些资源很难瞬间获得,比如金钱、地位、名誉,尤其在这些资源的获得更多地依赖出身和运气的现实世界里。然而有些资源却可以很容易从零开始,比如一个人的才华与学识。才华也好学识也罢,是可以通过努力必然获得的东西。

  一个人心智能力一旦正常开启,就会发现自己在这个信息唾手可得的世界里,只要正常地努力,并且有耐心和时间做朋友,很容易成为至少一个领域的专家。努力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艰苦,只不过是"每天至少专心学习工作六个小时";耐心却远比大多数人想象得巨大,"要与时间相伴短则至少五年,长则二十年"。

  许多年后的今天,我又发现另外一个多年前智商平平的我不可能想明白或者预想到的事情(当然我现在也依然智商平平,只是多了些智慧):当一个人身边都是优秀的人的时候,没有人求他帮忙—因为身边这些优秀的人几乎无一例外都以耽误别人的时间为耻,同时,这些人恰好是因为遇到问题能够解决问题才被认为是优秀的。

  如果,终于有一天,你己经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你会惊喜于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所谓高效的人脉居然会破门而入。你所遇到的人将来自完全不同的层面,来自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不同的方向。而你自己也不再是过去一无是处的你,你不再是"索取者",你扮演的是"乐于助人"的角色—很少有人讨厌善意的帮助,更何况你是被找来提供帮助的呢。

  甚至,你会获得意外的帮助。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人、有价值的人,那么就会有很多另外优秀的人、有价值的.人为你提供帮助。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帮助往往确实是"无私"的。正如没有哪个医生做到救死扶伤之后仅仅因为酬劳太少而恼羞成怒的一样,那些品质优秀到一定地步,境界豁达到一定层次的人,往往真的可以做到"施恩不图报"。

  因为对他们来讲,能够有机会"验证自己的想法"本身就己经比什么都重要,并且可以令他们身心愉悦。然而真正有趣的现象是,被帮助的你也正因为并非寻常之辈,所以一定懂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理。最终皆大欢喜,只因为"沟通成本几近于零",同时的效果自然是"交流收益相对无穷放大"。良性循环。

  三、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人脉

  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集中精力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而把那些不能改变的暂时忽略掉。专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人脉,如果人脉真的像他们说的那么重要的话。事实上,我总觉得关于人脉导致成功的传说其实非常虚幻,只不过是不明真相的人臆造出来的幻象罢了。

  我并不是说,从此就不用关心自己身边的任何人了,或者说从此就无需与任何人打交道了。善于与人交往也是需要学习,并且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实践的一种技能。我只是提醒你,别高估自己,误以为自己有那么多足够的时间可以妥善地处理好你与你身边所有人的关系。浏览一下你的手机通讯簿里的名字吧,有多少己经很久没有联系过了?这么多年,我只见过两三个人回答我说,"最长时间没联系的,也不超过两个星期。"其中一个还是特别固执而特殊的人,他的手机通讯簿里,总计才有22个名字。

  毕淑敏一次曾提到她自己的一件事:…我学心理学课程一事,纯属偶然。朋友XX摔断了腰椎骨,打了石膏裤,瘫躺床上三月。我在自家墙上的挂历上写了一行字:"每周给XX打个电话。"我当医生出身,知道卧床不起的病人非常寂寞,希望能躺着聊聊天。后来我就按照挂历上的提示,每周都给这个人打电话,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尽管我很忙,还是会多磨出一点时间,让她开心。后来有一次,她随口说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教授林孟平到北师大带学生……我问,我能跟她学习么?朋友说,那可不知道。后来感谢那位朋友,我能学心理学,多亏你摔断了腰。

  事实上,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个表现:为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这也很容易理解。

  因为,当你把时间花费到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不管最后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最终,"真正的好朋友"谁都只有几个而己。

  这实在是一个大到写两本书都可以的话题。以下是我的几个简单的,但实践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建议:

  1、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

  2、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

  3、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4、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

  5、除非有特殊原因,应该尽量回避那些连在物质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人;

  6、那些精神生活上都不能独善其身的,就更应该回避了。尽管甄别起来比较困难;

  7、真正关心一个朋友的意思是说,你情愿在他身上花费甚至浪费更多的时间;

  记住,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对外部世界的依附。

  人际关系心理学怎么和不喜欢的人打交道

  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我们接触的每一个人都友好、善良、体贴、细心又慷慨。他们能听懂我们的笑话,我们也能听懂他们的。所有人都生活在愉悦而又快活的氛围之中,没人生气、没人烦恼,也没人会被批评。

  然而,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完美。总有一些人要把我们逼疯,而我们(必须承认)也会让另一些人感到抓狂。那些我们讨厌的人轻率又冲动、他们批评我们的性格,质疑我们的动机,期待我们能弄明白他们的完全不知所云的笑话。

  面对这样的现实,聪明的人应该怎样做呢?

  你可能在想,那些总是让你心烦、吃午饭都避之不及的人的存在是理所应当的,你应该学会喜欢你遇到的每一个人。

  不过Robert Sutton(斯坦福大学的管理科学教授)指出,你永远都没办法组建这样一个团队,其中所有成员都是那些你会邀请去参加后院烧烤的人。即使组建的成也不是什么好事。

  这就是为什么聪明人会想尽办法和他们讨厌的人相处。

  他们通常会采取以下办法:

  承认自己不可能喜欢每一个人

  有时我们会陷入牛角尖,我们认为自己是好人,应该喜欢每一个人,即使那绝不可能发生。你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不赞成你的、难相处的人。

  聪明人知道这一点,同时也明白价值观的不同会导致冲突和分歧。

  你讨厌的那个人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坏家伙,只是因为你们价值观的不同导致你们没法融洽相处,这种不同影响了你的评判。在不同的价值观下,不是每个人都和你一样,你也不需要喜欢每一个人,一旦你意识到这一点就可以将情绪从情境中抽离。而对于不同意见的包容甚至可能让你们开始相处得融洽起来。

  容忍不喜欢的人,而不是忽视或不理睬

  当然,你可能厌烦他不停的批评,对她糟糕的笑话无力吐槽,不喜欢他一直围着她转圈,但是不喜欢某个人并不一定是坏事。

  Sutton 指出“从绩效角度来看,对你管理的人过于喜欢要比不喜欢糟糕得多。”

  “你需要持有不同观点并敢于争论的人”,Sutton接着说,“他们是可以避免组织做出不明智的决策”。做起来可能不容易,但请试着容忍他们。常常是那些挑战、挑衅我们的人能够激发出我们的新想法,并有助于推动组织走向成功。记住,你也不完美,但是别人忍了。

  彬彬有礼地对待不喜欢的人

  无论你对他们感觉如何,对方会很清楚你的态度和行为,并可能以你之道还施你身。如果你对他们很粗鲁,他们也会粗暴不客气地对待你。所以保持公正、公平和冷静的责任在你身上。

  Ben Dattner认为(组织心理学家、责备游戏的作者)“培养一张外交扑克脸非常重要,你需要展现出专业性和积极性。”这样就不至于把自己拉低到他们的水平和他们做一样的事了。

  检查自己的预期是否不切实际

  我们常常对他人怀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我们期望他们在某种场合下做的或者说的跟我们一样,但这是不现实的。

  Alan A. Cavaiola, PhD指出:“每个人内在的个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如何做出反应,期望别人和你的反应一样,等待你的只能是失望和沮丧”。

  如果一个人总是让你有同样的感受,那就适当调整你的预期。这样你可以从心理上做好准备,不会再对他们的举动感到惊讶。聪明人总是这样做,他们不会对讨厌的人做的事出乎意料。

  转而内向,关注自己

  无论你怎样尝试,总会有人把你惹怒。面对惹恼你的人时,学习处理沮丧至关重要。想想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反应,而不是想这个人有多烦人。有时我们厌恶他人的地方就正是我们对自己不满意之处。他们不是烦恼的制造者,只是推动了它的产生。

  找准自己情绪变化的触发点,然后你就可以预测、软化甚至改变你的反应方式。记住:改变你的看法、态度和行为远比要求他人变成不同类型的人简单得多。

  停下来,深呼吸

  Kathleen Bartle(加利福尼亚冲突顾问)说,有些人总让你勃然大怒,或许是一个常常错过最后期限的同事,或许是一个讲下流笑话的家伙。看看是什么让你生气,是谁按了那个按钮,这样你就可以对什么时候自己会再次爆发做好准备。

  她还指出:“如果你暂停一下,控制住你的肾上腺素泵,启动大脑的理智部分,你就能更好地跳过评价,进行对话”。深呼吸、后退一步还可以帮助你冷静下来,保证你不会过激反应,让你以更开放的思维和心态对待之后的事。

  声明自己的需求,让对方知晓

  如果有人经常性地惹恼你,冷静地告诉他们哪些行为方式对你造成了困扰。避免职责性的语言,而是尝试用“当你…时,我感觉…”的句式。

  Cacaiola建议你这样说:“当你开会时候随意打断我,我觉得你不重视我做的努力”,说完等一等,看他如何回应。

  你可能会发现他没有意识到你还没说完,或者他太喜欢你的想法兴冲冲的加入了对话。

  保持距离,也是一种方法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奏效,聪明的人会和他们不喜欢的人保持距离。放过自己,去走自己的路吧。

  在工作中,你可以搬到另一间办公室或者坐在会议桌的另一端。距离拉开了,你可以换个角度,再加点同理心,说不定你会重新坐回来,跟所有你喜欢的和你不喜欢的人进行交流。

  当然,如果我们能期望不喜欢的人都离得远一点事情就容易多了。可惜我们都知道生活它不按这个套路来。

【人际关系心理学怎么和人打交道】相关文章:

与电脑打交道对身体怎么不好06-20

和精明的人打交道名言12-28

职场人际关系心理学07-18

职场和领导打交道的职场法则技巧11-25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什么12-01

职场人际关系心理学宝典07-18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什么07-18

职场人际关系怎么提升07-18

职场中怎么处理人际关系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