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

日本茶的种类介绍

时间:2021-11-23 15:57:06 茶文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日本茶的种类介绍

  日本国内生产的茶,几乎都是绿茶。这些绿茶栽培方法,采摘时间,制作工艺不同,从而形成各种茶。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日本茶的种类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日本茶的种类介绍

  日本茶树种

  茶树是山茶科山茶属的常茶树,可大略分成中国种和阿萨姆种。叶子小耐寒性比较强的中国种适合制成绿茶。叶子大、耐寒性弱的阿萨姆种,主要制作红茶。在日本栽培的茶树种几乎都是中国种。

  同样是绿茶,以前每次喝日本的玉露或煎茶,与乌龙茶相比,总觉得茶味太淡,不够香也不够甘,但是在日本喝到一杯店家亲手泡的煎茶,第一次觉得,原来另有一番风味!日本茶就像日本人的个性一样,表面沉静内敛,内涵可是波涛汹涌呢!

  日本茶,茶味沉静内敛,内涵却波涛汹涌

  众所周知,茶自中国传入日本,最早始于奈良时代,经由最澄、空海等遣唐使、学问僧,把茶带进日本,但当时的茶,并未在日本造成流行,一直到鎌仓时代的荣西禅师从宋朝,把当时宋朝流行的泡茶方式,碾茶法—以石臼以茶叶磨碎,造就了日本茶道的诞生,抹茶虽由中国传入日本,但现在在中国却没有被保留下来,非常可惜。

  从鎌仓初期(宋朝)将碾茶传入日本后,以釜来炒茶,将炒茶法带入日本的,则要到了室町时代(明朝)东渡日本的隐元禅师,及至江户时代,永谷宗円更发明了以茶叶採摘下来后,先蒸制—揉捻—烘干,反覆多次的方式来制茶,成为煎茶的起源,而煎茶的味道,也更符合日本人的口味,现在到日本超市常看到各种“永谷园”茶泡饭的配料,即为其后代子孙创立。

  诚然,日本茶属“不发酵的绿茶”,即茶叶採摘后,不放置发酵,立刻拿去蒸,再经揉捻、烘干,主体虽是如此,但细部的栽种方式、蒸製时间、揉捻次数、只留叶肉或取用茎梗的不同,造就了各种风味完全不同的茶品,着实让人眼花瞭乱。

  在茶树于三月发芽后,因天气寒冷霜气重,怕茶叶冻坏,因此采收前,有些茶农会将以稻草或黑网覆盖于茶树上,如此一来,形成了阳光是否直接照射的“有覆盖”与“无覆盖”两大类,当然,有覆盖的茶叶不经阳光照射,滋味更加甘甜,市场价格当然也愈高。

  有覆盖的日本茶,包括:

  玉露:采收前14~20天覆盖,只取第一次手摘的嫩芽(一番茶),并且只有叶肉,不含茎梗,可说是最高等级的煎茶,但需低温冲泡(约50度到60度的水温)。

  覆下茶(かぷせ茶):采收前10~14天覆盖,有一番茶与二番茶,所以有手摘也有机器摘,也只取叶肉。

  碾茶(でん茶):碾茶是抹茶的前身,即未经研磨或机器研磨前的碎叶。

  抹茶:把碾茶研磨后呈粉状的茶,颜色鲜绿,日本茶道即以抹茶为主。(由于抹茶价格昂贵,另“料理用抹茶”或“烘焙用抹茶”,即为下等抹茶或加了人工添加剂的抹茶,才能经高温烘培后仍让食品保持鲜绿的颜色,如果做一公升的冰淇淋,用了15g的'抹茶粉,大概才出现绿色的感觉!由此可知,中国街头市售的抹茶冰淇淋,或是抹茶类甜点,色泽能如此鲜绿,加入的根本不是抹茶而是一般的茶末,或是加了色素与香精而成。)

  芽茶:在制作玉露或煎茶时,由于叶片所夹带的嫩芽较细嫩,制茶时会成为丸状小粒,为求茶叶外观整齐,一般会把嫩芽分离出来成为芽茶,其茶味甘甜、颜色较深绿、咖啡因含量也较高,大多留下来茶农留自己喝,因此市面上较少看到。

  茎茶、粉茶:由于玉露、抹茶、覆下茶,皆只取叶肉,掉下来的碎叶与遗留的茎梗,就被进一步制成茎茶与粉茶,这些茶味道比较快出来,但不耐泡。

  未覆盖的日本茶,包括:

  煎茶:为日本人日常生活中最普遍饮用的茶,价格较低,但上等煎茶亦不便宜,一般煎茶属“浅蒸煎茶”,即只蒸30~40秒,随即揉捻、干燥,但静冈从江户时代开始有“深蒸煎茶”,延长蒸的时间达60~90秒,叶片虽较碎烂,但冲泡时,味道比“浅蒸煎茶”快出来。

  玉绿茶(ぐり茶):一般日本茶呈针尖状,但玉绿茶因最后一道工序并不揉捻,所以叶片会捲起来,有中国式的炒制(主要在九州地区,由江户时代明惠上人发扬光大)与日本式的蒸制(大正时期出现)两种,冲泡温度略高,约70度左右。

  番茶:日本茶园在每年四月第一次采摘的新茶叫“一番茶”,经施肥、整枝、防除后,到六月第二次采的叫“二番茶”,再次防除、施肥后,到九月采收者为“秋冬番茶”,日文“番”为“次”之意,因此一、二番茶会拿来做煎茶,二、三番茶会拿来做番茶,而番茶为整枝叶片烘培,且有焦香味,但高温冲泡不易苦涩,为京都一般人家常喝的茶。

  焙茶:以一般浅蒸煎茶所遗留的茎梗制成,所以只有茎,没有叶肉。

  玄米茶:以煎茶再加上烘炒过的糙米,加工所制的茶,所以有茶香亦有米香,也有用上等煎茶所做的玄米茶,故价差颇大。

  冲泡日本茶,温度很重要,愈高等级的茶,水温要愈低,以玉露、覆下茶,水温只要50~60度;上等煎茶约60度到70度;深蒸煎茶、茎茶(除了茎之外,也含有叶片)、煎茶等,70度~80度最佳,至于焙茶、玄米茶、番茶、粉茶,可以用90~95度的水,冲泡时温度已低,喝到时温度更低,许多中国人喝玉露、煎茶不太习惯。

  中国人觉得玉露、煎茶不太好喝!是冲泡时水温过高的关系,高、低温虽都能够释放出胺基酸(甘味),但儿茶素(涩味)、咖啡因(苦味),在高温易释放出来,所以在低温冲泡日本茶,可以降低苦、涩味,保留甘味,所以不能用温度太高的热水!

  汤冷まし

  一般从热水瓶煮好的水,约90度,日本茶具有“汤冷まし”,把热水倒过一次约降温5~10度,重覆几次就可以达到适合泡玉露、煎茶的温度。

  对“玉露”的诠释:“与其说是茶,不如说是汤,有点像昆布汤,天然的胺基酸让茶汤黏黏甘甘的....”

  日本茶文化的起源

  中国茶叶约在唐代时﹐便随着佛教的传播进入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因而最先将茶叶引入日本的﹐也是日本的僧人。

  公元1168年﹐日本国荣西禅师历尽艰险至中国学习佛教﹐同时刻苦进行“茶学”研究,也由此对中国茶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荣西回国时﹐将大量中国茶种与佛经带回至日本﹐在佛教中大力推行“供茶”礼仪﹐并将中国茶籽遍植赠饮。

  其时他曾用茶叶治好了当时镰仓幕府的将军源实朝的糖尿病﹐又撰写了《吃茶养生记》,以宣传饮茶之神效﹐书中称茶为“上天之恩赐”﹐是“养生之仙药﹐延年之妙术”。

  荣西因而历来被尊为日本国的“茶祖”。

  随着唐宋时期中国的茶叶与饮茶艺术﹑饮茶风尚引入日本的佛教寺院后﹐又逐渐普及到广大民间﹐使吃茶的习俗进入了日本平民的生活﹐并日益兴盛。

  15世纪时﹐日本著名禅师一休的高足村田珠光首创了“四铺半草庵茶”﹐而被称为日本“和美茶”(即佗茶)之祖。所谓“佗”﹐是其茶道的专用术语﹐意为追求美好的理想境界。珠光认为茶道的根本在于清心﹐清心是“禅道”的中心。他将茶道从单纯的“享受”转化为“节欲”﹐体现了修身养性的禅道核心。

  其后﹐日本茶道经武野绍鸥的进一步推进而达到“茶中有禅”﹑“茶禅一体”之意境。而绍鸥的高足﹑享有茶道天才之称的千利休﹐又于16世纪时将以禅道为中心的“和美茶”发展而成贯彻“平等互惠”的利休茶道﹐成为平民化的新茶道﹐在此基础上归结出以“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宗旨(“和”以行之﹔“敬”以为质﹔“清”以居之﹔“寂”以养志)﹐至此﹐日本茶道初步形成。

  日本茶道的精神实质﹐追求人与人的平等相爱和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而在生活上恪守清寂﹑安雅﹐讲究礼仪﹐被日本人民视为修身养性﹑学习礼仪﹑进行人际交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日本茶道发扬并深化了唐宋时“茶宴”﹑“斗茶”之文化涵养精神﹐形成了具浓郁民族特色和风格的民族文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显示了有中国传统美德的深层内涵的茶文化之巨大影响。

【日本茶的种类介绍】相关文章:

与茶有关的英语短语介绍11-25

日本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的介绍11-28

笔记本显示屏种类介绍10-01

关于日本福冈大学院系专业介绍   11-26

日本北海道大学传媒的专业介绍11-27

剑桥商务英语讨论数量和种类的介绍11-09

C语言中各种类型指针的特性与用法介绍08-27

U盘的种类11-08

常见鼠标的种类08-05

操作系统的种类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