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研究国学

时间:2022-08-03 06:25:24 国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近思录研究国学

  《近思录》一书,是南宋著名儒学大师朱熹和吕祖谦合作,从北宋“道学四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著作中选取“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者”分类编纂而成的一部儒学名著,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了近思录研究国学,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近思录研究国学

  《〈近思录〉研究》内容提要

  《近思录》一书,是南宋著名儒学大师朱熹和吕祖谦合作,从北宋“道学四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著作中选取“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者”分类编纂而成的'一部儒学名著,被国学大师梁启超列为国学必读书之一,影响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学界八百多年,并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传入欧美等地区。《〈近思录〉研究》注重联系社会历史实际,注意古今贯通,在前人注释、研究的基础上,对该书的编纂动机、研究状况、思想内容、理论体系等,作出深入、系统而独特的研究论述。

  《〈近思录〉研究》作者简介

  姜锡东,1961年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审批的.“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主任,《宋史研究论丛》主编。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经济史、宋史的研究,论文《宋代交引铺的经营活动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获河北省社联二等奖;主持编写十卷本《中国改革通史》,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宋辽夏金元卷》、《政府与经济发展》等多部著作;专著《宋代商人和商业资本》(中华书局2002年12月出版)获2003年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优秀成果专著类一等奖。其本人被评为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河北省“五十人才工程”首批入选人才,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

  《〈近思录〉研究》本书目录

  导 论

  一、编纂《近思录》的动机和取舍标准

  (一)朱熹、吕祖谦编纂《近思录》的直接动机

  (二)朱、吕二子编纂《近思录》的深层原因

  1、罢黜百家、独尊儒圣

  2、独尊儒圣、校正人心

  (三)朱熹、吕祖谦编纂《近思录》预设的取舍标准

  1、非四子言行不取

  2、非“关于大体二切于日用者”不取

  3、非“易晓者”不取

  4、批评先秦圣贤与北宋著名学者者不取

  二、研究状况与本书计划

  (一)中国学界研究状况述评

  1、宋元明清

  2、近现代

  3、当代

  (二)本书研究与写作设想

  第一章、 论“道体”——《近思录》卷一之研究

  一、“道题卷”的特殊重要地位

  二、《近思录•道题卷》的基本内容

  (一)宇宙论

  1、宇宙综论

  2、宇宙生成观

  3、宇宙变化运动观

  (二)人性论

  三、《近思录•道题卷》未收的四子相关著述

  (一)朱、吕的取舍标准

  (二)朱熹指明割舍未收的条文

  (三)从当代学者引文看《道体卷》可收而未收者

  四、《近思录•道体卷》的缺陷、优长和贡献

  (一)《道体卷》的缺陷

  (二)《道体卷》的优长

  五、结束语

  第二章 论“为学大要”——《近思录》卷二之研究

  一、必以求道理成圣为学习目的

  二、独重学习圣贤和儒经

  (一)向儒家圣贤学习

  (二)重点学习儒经

  三、四子提倡的具体学习方法

  (一)如何学习古圣贤和儒经

  (二)如何提高自身修养

  (三)如何从言行——对外应事接物中学习

  (四)治学方法的整体观

  1、“合内外,平物我”的学习方法

  2、循序渐进,先内后外

  3、时时处处学习,终身不辍学习

  四、北宋四子反对的学习观

  (一)错误的学习目的

  (二)错误的学习方法

  五、几点总结和评议

  (一)基本治学主张

  (二)从北宋学界实际看四子学习观的优点和缺点

  (三)不可忽视的现代价值和启示

  六、结束语

  第三章 论“格物穷理”——《近思录》卷三之研究

  一、《格物穷理卷》的内容编排和地位

  (一)“格物”再释

  (二)《格物穷理卷》的内容安排与逻辑结构

  (三)《格物穷理卷》在《近思录》一书中的地位

  二、北宋三子“格物穷理”的范围与《近思录》卷三的取舍

  (一)北宋三子“格物穷理”的范围

  (二)《近思录》卷三对北宋三子言论的取舍

  (三)朱熹、吕祖谦学术思想的特点对《近思录》卷三取舍材料的影响

  三、北宋三子“格物穷理”方法论

  (一)北宋三子“格物穷理”的一般方法

  (二)读书的.一般方法

  (三)研读经史的顺序和具体方法

  四、北宋三子“格物穷理”观的几点综论

  (一)三子反对的“格物穷理”观

  (二)三子“格物穷理”的特点

  (三)北宋三子“格物穷理”观的缺点和局限

  五、《近思录》卷三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一)历史地位

  (二)历史影响

  六、结束语

  第四章 北宋四子“心学”研究之一——《近思录》卷四之研究

  一、本卷内容的编排问题

  二、本卷论述的要点和热点

  三、四子“心学”的基本内容

  (一)“心疾”何在

  (二)怯除心疾之道(上)周子和张子的思想主张

  (三)怯除心疾之道(下):二程的思想主张

  (四)本卷蕴含的“心学”架构

  四、从本卷看北宋四子“心学”的特点和地位

  五、几点总结

  第五章 北宋四子的修身论——《近思录》卷五之研究

  一、本卷主题与地位

  二、本卷的基本主张

  (一)复礼——复天理

  (二)正确对待“人欲”——节欲

  (三)克己

  1、节制要正勿不正

  2、严于律己、责己

  3、正确待人

  (四)改过迁善

  (五)综合修身,以内为主

  三、几点评论

  第六章 论“齐家之道”——《近思录》卷六之研究

  一、作为长辈的父母之道

  (一)夫妇相处相待,必须幽静贞正

  (二)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

  (三)对待子女晚辈要一视同仁、至公无私

  (四)选择女婿和媳妇,均需慎重

  (五)综论为父夫之道和为妻母之道

  二、做出晚辈的子女之道

  (一)对父母尊长必须绝对孝顺、十分尽心

  (二)对待父母丧事要严肃、勿轻慢

  (三)子女要尽子女的职分,学习要识轻重本末

  三、齐家的通用原则

  (一)家庭成员要正确对待伦理与恩义

  (二)“失节事极大”

  (三)不可不知医识药

  (四)齐家之道要高度重视

  四、几点总结与评论

  (一)家庭论的珍贵文献

  (二)北宋三子的齐家之道不乏精华

  (三)局限于糟粕

  第七章 论“出处、进退、辞受之义”——《近思录》卷七之研究

  一、道义为准的进退原则

  二、进退取舍错误及其根源

  三、对科举等选官制度的特殊主张

  四、出处、进退、辞受的正确方法

  (一)研究判断所召、所从之人是否可靠

  (二)不计利害、唯义是视,惟命是从

  (三)面临困厄,守道行义

  (四)始终坚持道义不动摇

  五、几点总结与评论

  第八章 北宋四子的“治国平天下之道”——《近思录》卷八之研究

  一、本末之分与合

  二、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及其分合观

  (一)君主首先要心诚无妄

  (二)臣下要“格君心之非”

  (三)明辨治平之道是非正误

  三、理想与现实的分合观

  (一)根本在君心正

  (二)理想与现实的分合

  (三)几点评议

  第九章 论“制度”——《近思录》卷九之研究

  一、四子论述的范围

  二、四子制度建设主张的基本内容

  (一)复古与变今

  (二)从上到下,普施教化

  (三)宗族家族制度

  (四)官员必须德才兼备的制度保障

  (五)军事制度

  (六)土地与农民制度

  (七)乡村治理制度

  (八)刑法

  三、对北宋四子治国政策的几点总结评议

  第十章 论“君子处事之方”——《近思录》卷十之研究

  一、君臣相处相待之方

  二、上下级官员之间相处之方

  三、对待民众之道

  四、对待小人之道

  五、正确对待制度和法规

  六、做官处世的基本原则

  (一)明义理而心通,知圣道而量大

  (二)在处事实践中提高自身素养

  (三)言行适度不过分

  七、几点总结评论

  (一)人的问题与三子的回应

  (二)制度法规问题与三子的回应

  (三)北宋官吏的根本缺陷与三子的基本主张

  (四)北宋三子之论对前代经史的继承和发展

  (五)北宋三子之论对当代干部的借鉴价值

  第十一章 北宋理学四子的“教学之道”——《近思录》卷十一之研究

  一、四子教学实践活动的特点

  (一)官学教育色彩甚浓的私学教育

  (二)以青壮年为主要教育对象

  (三)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

  二、教师必须勉明、自慎

  (一)教师必须具备“圣人之明”

  (二)教师必须勉明于礼

  (三)教师必须时刻自慎自省

  三、教学目的

  四、几种具体的教学之道

  (一)从小抓起,以预为先

  (二)教人有序,因材施教

  (三)教人敬诚,正心自得

  (四)对教学弊病的批评

  五、古有可为今用处

  六、结语

  (一)《教学之道》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上的地位

  (二)《教学之道》在《近思录》全书和理学史中的地位

  第十二章 北宋四子“心学”研究之二——《近思录》卷十二之研究

  一、本卷的基本内容

  (一)知过就改

  (二)告诫人们防治心病

  (三)辨别心病

  1、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2、固止一隅,行止不时

  3、以小害大

  4、君子小人,过失有别

  5、待人傲慢

  6、预料

  7、身心与身外之物

  8、机事与机心

  9、疑病愈多事之病

  10、事功与道理

  11、小人与恶人

  12、做官与夺志

  13、骄横与吝啬

  二、本卷内容的现代价值

  (一)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社会

  (二)有助于现代人自省改过

  第十三章 论“异端之学”——《近思录》卷十三之研究

  一、“辩异端”的动机和地位

  二、北宋三子广泛的批判对象与朱、吕德取舍

  三、《近思录•异端之学》的基本观点

  (一)辟异端、避异端的必要性

  (二)对佛教的具体看法和辟斥

  (三)对道家、道教和“诸子”的批评

  四、三子辩异端的是非得失

  (一)“辨异端”非盲目排外

  (二)对佛教的批评虽不全面但切中要害

  (三)北宋三子和《近思录》辟佛的历史影响

  (四)“辨异端”是宋学精神的一种体现

  五、结束语

  第十四章 论“圣贤气象”——《近思录》卷十四之研究

  一、《近思录》论定的圣贤和圣贤气象

  二、《近思录》排斥的非圣贤和非圣贤气象

  三、借鉴旧圣贤气象,倡导新圣贤气象

  (一)《近思录》“圣贤气象”的精华

  1、追求真理,不求私利

  2、道理务必通透,反对昏暗不明、一知半解

  3、遵循规律,言行适宜得中,反对悖理而动、言行过分

  (二)《近思录》“圣贤气象”的糟粕与局限

  1、重普遍规律,轻特殊规律

  2、重主观努力,轻客观功效

  3、重礼仪教化,轻法制建设

  (三)倡导新圣贤气象

  1、依法做事,言必有据

  2、严于律己,礼貌待人

  3、追求真理,按规律办事

  四、结语

  第十五章 《近思录》与宋代理学的体系问题

  一、周敦颐的理学体系

  二、张载的理学体系

  三、二程的理学体系

  四、邵雍的理学体系

  五、朱熹的理学体系问题

  (一)朱熹理学体系之原文与原貌

  (二)《近思录》所建立的理学体系

  六、《近思录》与理学体系问题

  (一)理学体系与创新自觉性

  (二)《近思录》与朱熹的理学体系

  (三)《近思录》理学体系的特点与影响

  第十六章 《近思录》对东亚等国家的影响

  一、概况

  二、《近思录》对朝鲜半岛的影响

  三、有形的影响与无形的影响

  第十七章 今后学习研究《近思录》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近思录》思想学说的普适性

  (一)一部雅俗共赏的古典哲学教科书

  (二)明道通理是古往今来人类的共同诉求

  (三)古人今人都应该正心去非

  二、学习《近思录》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朱熹、吕祖谦的提示

  (二)现代人学习《近思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三、研究《近思录》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近思录研究国学】相关文章:

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国学简介09-24

学国学、品国学、悟国学08-22

好事近原文及赏析10-26

顾城远与近赏析03-18

顾城《远与近》赏析11-14

顾城的远与近赏析12-13

毕业录句子02-04

远交近攻的意义11-09

顾城的《远和近》赏析02-21

超近雷人的语录大全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