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昌乐二中考察学习之心得体会

时间:2022-08-03 19:10:24 考察心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赴昌乐二中考察学习之心得体会

2012年3月21日一早,我们一行人在张跃国校长的带领下登上了飞往济南的飞机,开始了我们为期四天的学习考察之旅。我们的目的地是教育教学的新秀——昌乐二中。路途很遥远也很累,但是所有的疲惫在进入昌乐二中的那一刻都化作了乌有。因为昌乐二中的确涌现了很多让人震撼的现象,是一个给人以灵感的地方。在此次学习中我聆听了一节数学课、两节化学课,还有昌乐二中几位学科负责人的经验介绍,通过学习和观摩,我觉得不虚此行,以下是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赴昌乐二中考察学习之心得体会

昌乐二中的成功取决于它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早在九十年代,昌乐二中就把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他们坚定地认为: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既然高考就是考人品,那教育就要“修炼人品”,修炼人品其实就是鲜活的“德育”,抓住它,也就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核心,所以他们开始了“大德育”。围绕着修炼“人品”,他们锻造“人性”,这就是昌乐二中教育的全部内涵,关于感悟我想从课堂和课外两方面来做说明。

课堂上,昌乐二中独创了“271”高效课堂,提倡“我的课堂我做主”,开创了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这种教学方式重点在学案。在编制导学案时,教师把大量功夫用在了“课前”,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等内容,其中自学指导部分尤为重要。学案设计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训练案则是课堂学习的“课后延伸”,训练案和练习作业不同,要求“限时”完成,教师必须对训练案面改面批,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纠错。每个导学案、训练学案都要有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签字、日期、编号。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自习课由老师指导学生做导学案,第二天由小组展示和点评。在他们的课堂上,我看到了一张张自信而有神采的笑脸,孩子们在课堂上大胆的展现自我,语言丰富而激昂,像一个个的小老师一样,一点不扭捏。在他们脸上看不到学习的痛苦与苦恼,只有自信和阳光。在他们的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师长变为学生,由领导者变为组织者、合作者,变“教”为“启”,变“教”为“帮”。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学生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教室功能也发生了转变:使“教室”变为“学室”,使“讲堂”变为“学堂”。“教学”被诠释为——教给学生如何学习,边学边习。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头脑得到解放,学生的头脑不只是用于记忆,还用于思考。学生的双手也得到了解放,因为学校创造了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技能、增强本领。学生的眼睛也得到了解放,学习中有很多机会让学生学会观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

课外,他们的大课间很有激情,全校师生同时跑步而且步伐整齐、口号响亮。不仅在直线的时候跑的好,在拐弯的时候也很整齐就像军队一样很让人震撼。在其他时候他们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校长亲自带队的65公里徒步拉练、比如美食节、运动节还比如海量阅读等等。这里我主要想说一下65公里拉练和海量阅读。他们的拉练是由校长亲自带队,这样在拉练中就会增进学生与校长间的了解。学生会觉得很自豪因为校长在带着他们一起磨练意志,他们会以有这样一位校长而自豪,因此会让他们在学习中更有激情。其次他们在拉练中运动量大而且吃得很简单只有两个馒头和一瓶水,所以一次下来其意志力的强化是必不可少的。昌乐二中的海量阅读让我的体会到:1)海量阅读帮助学生培养热爱阅读的习惯。让学生把阅读当作消遣,当作生活之必需,一日不可缺;2)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阅读之前,提出严格要求:阅读要有恰当的圈划批注,对阅读积累的质量好、数量多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检查指导落实同步进行,3)可以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小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希望自己在大家面前一展为师者的风采。所以,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诵读训练,甚至在家里让父母听着诵读。于是,诵读的新秀层出不穷,“小老师”的队伍不断扩大,从而形成一个群体,使更多读不好的学生随时得到指导。这样做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学习、得到训练的机会,既有利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提高沟通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在集体学习中迸发智慧的火花,提高学习质量。 他们还利用博客开辟“小书虫俱乐部”,创设交流平台。成立书香小组,根据成员的阅读数量和质量进行评选;介绍自己

喜欢的书;用“话配画”;猜猜这是什么书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海量阅读让学生受益,让其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可以促进终身学习的。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之间寻找一条蹊径,树立一种开展大量课外阅读的意识,在课余时间引发学生去阅读经典诗文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去开展大量阅读,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赴昌乐二中考察学习之心得体会》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昌乐二中成功了,我认为是他们“271高效课堂模式“得到了全面贯彻和实施。“271”高效课堂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五个基本步骤:1)预习自学,自主探究;2)完成学案,训练应用;3)分组合作,讨论解疑;4)展示点评,总结升华;5)清理过关,当堂检测。具体来讲上课时间的 20%(约10分钟)由教师指导、点拨、答疑 ;70%(约30分钟)由学生自学、讨论、展示;10% (约5分钟)由学生自我总结、巩固、检测。在学习内容上20%的知识是由学生自己能学会的,70%的知识通过合作学习学会,10%的知识由老师教会。自习课也做了具体的划分:20%的时间完成学案和训练案中规定的“作业”,70%的时间用作下节课的“预习”,10%的时间进行预习“自查”。 课余生活也规划的丰富多彩:课余时间的20%用于体育锻炼,70%的时用于阅读、实践和社团活动,10%的时间用于处理个人日常事务。

在昌乐二中271的高效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策划人、导演,活动在舞台上的是学生,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锻炼。学生按照导学案的思路步骤积极参与,课堂活而不乱,课堂知识信息量大,课堂效率得到了最大化,这就是高效课堂的“7”。而老师作为最高层的帮助者,倾听并参与讨论,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启发和指导学生们归纳总结,这就是高效课堂模式的“2”。在当堂检测的“1”中,方法灵活多样,有书面,有口头;可以是教师查,也可学生们互查;也可以进行组与组的竞赛。在这种课堂中师生情感交融、共同创造、共同提升,教学相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学习成为享受,学习效益当然大幅提高。

昌乐二中高效课堂的实施,高效学习小组的创建是核心,和谐的班级管理是后盾,有效的评价机制是学生长期保持学习热情的保证和催化剂,这些都给予我深深的震撼。高效课堂的实施,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建设。学习小组每组六人,采用AABBCC组合模式,A等拔高点评,B等成果展示,C等记录理解,充分体现分层教学的优势。在学习中,首先同层级层一对一讨论,由于同级学生掌握程度相近,共同探讨的问题也就比较充分,然后小组内讨论解答疑问。学习小组的建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能让每个人都积极表现、获得发展,也让小组合作的方式更有效地开展,鼓励学生的合作精神,赵丰平校长把“开心农场”的管理理念引入学校的小组管理中,建立小组评价激励机制,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也享受着不断收获成功的晋级喜悦当中。其次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引领学生不断追求成功的喜悦。昌乐二中认为校园更应是修炼人品、锻造人性的地方。遵循这个理念,他们开展了丰富多彩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培养学生们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也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文化的渗透可谓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清晨朗朗的读书声,做操前的手捧课本的快速记忆;学校的宣传橱窗内,各班走廊的展示墙,教室内的黑板旁,讲台边,书架上,学生们书籍、笔记本的扉页上,甚至在洗手间里处处都有励志的话语,处处都有教育的体现,处处都在彰显学校的文化!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培养出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以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在昌乐二中能成功开展自然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北大从立新教授对“271”的理解是,“271”只是一种名称,是适合昌乐二中实际情况的一种教学模式,并不是万能的、能适合所有学校的。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认清当前教育形势——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方向,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怨天尤人,要从我们的教学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实际,制定适合自己学校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计划,努力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先学形式,再加内容;先转变观念,再付诸于行动,加强学生、老师的情感教育。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细化管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高效课堂!

赴昌乐二中考察学习之心得体会 [篇2]

2017年6月15号到22号学校组织部门负责人和教研组长一行24人到山东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考察学习课程改革,通过这次考察学习,使我亲身感受了杜郎口中学及昌乐二中课改的成果,经历了一次洗礼,体验了课改带来的全新快乐,也多了几分对课改的认识和思考。

一、 特色源于课堂,特色成于改革。

两所学校给我们共同的感觉是文化立校。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栋建筑育人,这是我步入校园最深切的感受。校园正门、走廊楼梯、花圃雕塑、教室墙壁、学校操场都变成了动态的育人载体,成为校园文化元素。杜郎口中学的“以人为本 关注生命”、昌乐二中的“把每一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给我们以鲜明的印象。走进校园,文化气息扑面吹来,柔软袭人。学生是文化元素的核心,杜郎口中学每一处或短或长的标语、班风甚至走廊上的横幅都是学生的作品,质朴却不乏睿智;昌乐二中却技高一筹,学校的走廊文化成为一道风景,班级称谓、墙报名称独有二中风格。不过,再大再美的学校也只是外在的观感,我们更希望走进他们,真正了解他们在课堂教学上的思考、实践与收获。因此也就更为关注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和昌乐二中的“271”教学模式。

《赴昌乐二中考察学习之心得体会》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特色源于课堂,学校的任何改革都离不开师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具体的教学手段不再赘述,杜郎口中学的学生大多源于农村,学生在

课堂上却显得自信、大胆,课堂的激烈程度绝不亚于“闹市”,但是热闹的课堂源于师生共同的努力,可以想象他们在预习课上所下的功夫,这里已经交给学生学习的方向、方法,而我们看到的展示课或反馈课就更加能反映出预习课的效果。在课堂上,老师注重学生的参与率,开口便是精彩,课堂展示的是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欲望。老师有意封口,少说一句话,学生就多说一句话。这里有一个理念支撑,就是课堂的学生主体意识。而昌乐二中的学生课堂表现也是在小组活动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解放教师的课堂行为。在昌乐二中的课堂,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明显的,课堂节奏快、容量大,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尤其注重课堂展示的点评,不是让学生代替老师讲解,而是学生认知的过程。昌乐二中打造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271高效课堂”不为模式惟高效,正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二、学校最重要的在于文化积淀,给学生留下的应该是文化内涵。

走近两所学校,均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也是现在很多学校追求的方向。杜的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某句话成为学校廊前室内的印刷品时,心情是高兴的;当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时候,自信心是不断被强化的;当学校在管理上力求细节的完美时,学生也在不断地完善自己。昌乐二中的校园很美,从规划设计到细节入微处,文化的气息浓厚而且切近学生,这是校园应该留给学生的。昌乐二中的很多班级文化是可以借鉴、模仿的,比如教室的名称、口号、班徽等,我觉得他们在精心、精细地打

造班级文化,用昌乐二中的一位年级级部主任的话来说,“让孩子们爱上学习,让孩子们热爱生活,前提是班级信任”,教室内只有充满家庭式亲情关系时,教育才会发生。每个班级的组合就是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不仅是课堂知识,更多的是校园文化生活的积淀。一所名校之所以崛起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这不是挂在墙上的,也不是说出来的,是每一个走进学校的师生甚至别人可以感受到的。

三、对于课程改个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几天来,我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虽然答案不全面或不深刻,但我希望更多的人去解读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学习和借鉴其精髓,来推动我校高效教学模式的探究。

(1) 为什么课堂中不需要教师激情的调动,学生学习却积极主

动?

(2) 为什么学生在展示课中表现的如此精彩?

(3) 为什么课堂如此放得开,教师只讲10分钟或不讲?

(4) 为什么学生如此自信、合作意识强?

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能够把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在这之前,许多老师认为,我们的学生懒散、缺乏主动性,课上绝大多数同学不能自学,不会张嘴,不能交流合作,不能在解决问题中推进课堂的生成;我们的学生呆笨,缺乏解决问题能力,对于学科方面细微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不会注意到或根本不能够解决。于是我们绝大多数教师为我们课上、自习的放不开,为我们固步自封,列出了种种看似非常必要的理由。但事实是,昌乐二中和杜郎口中学的老师做到

改变传统理念,改变授课模式,做到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热烈讨论和积极展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我的建议与想法:我认为我校要尝试高效课堂教学应先做好两项工作。

一是组织教师认真系统的学习导学案的编写和运用。271导学案为提高课堂效益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利保障,是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课堂高效的前提。

二是全面对教师进行“小组建设”的强化培训。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一个小组,也就把握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总之,这次山东之行,我内心的感受是深刻的。努力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和品位,优化育人环境,重视舆-论文化建设,营造师生持续发展的精神家园,是这两所中学能够立于名校之林的法宝。值得我们借鉴或反思的是,只有改变现有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真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构建出高效的课堂。

【赴昌乐二中考察学习之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赴山东学校学习考察的心得体会11-28

赴青岛考察学习心得体会07-06

赴南京参观学习考察报告:没有终点的旅行07-14

赴外学习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考察报告11-03

赴气象部门考察报告范文08-09

昌乐学结08-03

外出学习考察心得体会03-30

香港学习考察心得体会08-02

考察学习心得体会08-03

赴上海、江苏、陕西等地招商的考察报告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