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南京市教育考察报告

时间:2022-08-03 18:39:28 考察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赴南京市教育考察报告

本人近日跟随培训班全体学员赴江苏省南京市,参观考察了两所重点中学——南京师大附中和高淳高级中学,心里很有感触。

赴南京市教育考察报告

南京师大附中是首批国家级示范高中、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基地、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江苏省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IB国际文凭课程项目学校。自1902年建校以来,南京师大附中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伴随中国近现代教育一起成长。建校112年来,南师附中慎聘良师、锐意实验、校风诚朴、善育英才。世纪风雨,培育“社会中坚”;历尽沧桑,不改青云之志。

据了解,南京师大附中2017年高考录取情况为:985高校189人,211高校111人,普通本科164人,三本高校24人,境外高校7人,国外高校103人,共602人,其中清华大学6人,北京大学7人,中国科学院大学3人,南京大学32人,东南大学15人,复旦大学18人,上海交大14人,浙江大学1人,中国科技大学7人,香港大学1人,香港中文大学5人。

历年来,南师附中学生不仅以高的升学率引人注目,更是以高层次、高质量的素质赢得社会的赞誉。例如,在今年南京青奥会上,南师附中学生同样向世界展示了良好的综合素质,令人瞩目。缘何如此?

锐意实验,不断创新,是南师附中教育文化的基本特色。历史上,学校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道尔顿制实验、“六三三”学制改革等实验,奠定了附中在现代中国基础教育史上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学校进行了高中选修课程、课外活动课程、必修课程分层次教学等实验,建立了个性化、多样性、可选择的课程结构,为国家高中新课程的确定提供了前期实验基础。近10年来,在国际交流与国际文凭课程、信息化课程体系以及高中多样化课程环境下的课程建设和管理方面提供了范例。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这是南师附中的校训,也是最让我深深思考的一句话。

一所学校最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起来的,校训是南师附中最为珍贵的财富。嚼得菜根,是一种认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成就事业的规律;嚼得菜根,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习惯;嚼得菜根,是一种能力,是比一般能力更为重要的能力。做得大事,就是以天下为己任,勇于创造追求卓越;做得大事,就是将小事做好,在平凡中实现自我的超越;做得大事,就是大气地做事,体现出附中人的朴实和高贵。登山者攀登的不是高峰,而是自己心中的理想。历代的附中人,以“嚼菜根”的精神和“做大事”的目标,垒成了教育的高原,树立了高原上的高峰。

“嚼得菜根”是要求学生视富贵如浮云,无求于人,甘于清贫;“做得大事”则希望学生以天下为己任,有功于国,勇于担当。

俯身嚼菜根,方能成大事。俯下首,就有了“嚼得菜根”的深沉襟怀;抬起头,更拥有“做得大事”的大气抱负。 菜根代表了生活的清苦和艰辛,一个人如果想事业有成,则他必须经受得住日常工作的压力、形形色色的诱-惑,以及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

本人作为一名业务校长,面对当前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艰巨任务,唯有秉持“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精神,下定破釜沉舟的决心,抱定舍我其谁的勇气,砥砺心智,果敢前行,勇攀高峰,不断创造出教育的辉煌与奇迹。

嚼得菜根,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品德;做得大事,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行动。要战胜挫折,赢得成功,就决不能轻言放弃,就须以永不言败的姿态面对面前的一切,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克服一道道难关,以兼济天下的胸怀面向前方与未来。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咽得菜根,万事可成。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在这十月初秋的美好时节,我辈当以“等不得”的紧迫感、“歇不得”的危机感和“慢不得”的使命感投身学校新课改的征程,以“所当者破,所击者服”的豪气迎难而上、奋发图强,谱写推进素质教育更加豪迈的诗篇。

南师附中校长(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葛军说:在附中,每个学子都是优秀的,都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领跑者。期待所有学子终身弘扬“诚朴”

的校风,牢记“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秉承“尊重、理解、努力、乐学”的文化品格,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绘就美丽的青春之梦

这次考察,也让参加培训的校长学员们找到了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大家纷纷表示,要努力改变教育理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加快改革步伐,紧跟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开展新课改,让老师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校成为学生一生回眸、教师终身坚守、社会普遍尊崇的教育圣地,让中学校园真正成为和谐、美丽、幸福、快乐的天堂。

《赴南京市教育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创办于1923年秋,是江苏省首批省重点中学之一、国家级示范高中、省首批“四星级”高中。学校坐落于国家级生态县、国内首个拥有“国际慢城”的南京市高淳县,南京城外40分钟车程(因为2017年青奥会开通了南京至高淳间的城际轻轨)。学校占地185亩, 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5.4万平方米,设施配套,功能完备,被评为江苏省“园林式学校”。现有60个班级,在校学生总人数3000多名;教职员工238人,中高级教师达60%以上,其中特级教师2人,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者2人,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青20余人。

学校综合办学水平评估连续多年列南京市同类学校前茅。自2017年以来,连续六年高考本二以上达线人数处南京市同类学校最前列。先后被评为省 “文明学校”、“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德育先进学校”、 “绿色学校”,南京市 “文明单位”、“南京市师德先进群体” 、“新课程改革先进校”等,两度被评为“建设新南京先进单位”。

据了解,南京市被列为国家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改革试点地区之一。该市教育局自2011年起计划用10年重点建设“综合改革高中”、“学科创新高中”、“普职融通高中”以及“国际高中”等4种模式的普通高中,其中“综合改革高中”以培养基础宽厚、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基本目标;“学科创新高中”要求学校在数理、人文、科技、体育、艺术等方面形成明显的学科优势;“普职融通高中”融合升学预备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国际高中”则是以接纳外籍学生和开展国际课程教学为主。目前,“普职融通高中”项目吸引了多所学校申报,南

京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普职融通高中”将形成多元选择的课程体系、灵活多样的教学管理和富有成效的就业指导,这类高中可与职业类学校合作办学,实行学籍流动和学分互认。这对我们江西省这个中部省份如何建设高中学校、怎样普及高中教育带来了良好示范和启示。

一、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在听取了部分专家的讲座后,了解了这两所学校不仅硬件过硬,它的“软实力”也强劲。学校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现代化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这是学校赖以生存继而稳步发展的强大后盾。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优良的教师群体,科学而又人文的管理方式,造就了学校显赫的名声。我想每一所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这几方面,内外结合,做足功课,学校、学生、教师才能获得长远的展。

二、校本课程成效显著

南师附中和高淳高中的校本课程开设很有特色,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这里,读书不是一种负担,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享受,是人生最愉快的事。学生整日浸濡在书香或活动里,尽情体会着读书和活动的快乐。学生找到了自信。校本课程开设目标明确,管理规范。措施有力,效果显著。

三、社团活动井然有序

这两所学校社团活动,有声有色。全然不是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几乎是每周都有活动,有时一周还能开展多个活动。每个活动都注重实效。操场上有多个班同时上体育课,一个老师组织,井然有序。

四、校园文化氛围深厚

两所学校校园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深厚,处处书香四溢,沁人心脾。图书馆里面的布置也非常舒适、惬意,像走进了茶厅或者咖啡厅。图书管理人员对学校所订的报刊杂志均有序完好收藏。每个班级都让人感受到班级清新、典雅的人文气息,舒适的环境令人赏心悦目。在每个班级走廊的瓷砖上,都张贴着班旗、班花、班歌、班微等,教室内外有的还张贴学生的作品,有书法,有绘画,有诗歌,各不相同,彰显着班级的文化特色。每一份学生作品都,透露出教师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同进也透露出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令人肃

然起敬。走进教室,有一个细节让人格外关注,那就是每个班级均有书橱,每位学生均有读书笔记,学生乐于阅读,于细微处体现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教室内外,随处有见催人奋进的名言,

五、德育管理细致扎实

两所学校针对高中学生特点,用心建设班级文化,做学生精神上的关怀者和价值的引领者,引导学生感受文化,热爱生活。班主任老师能结合大量鲜活的生活案例,和学生畅谈班级管理中的习惯养成与文化引领,提出“在细节中实施教育、在较真中关爱学生、在规范中提升人文”,从而实现教育的真谛;如何让优秀者更优秀、平常者不平常?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注重点燃学生的梦想,引领高三学生规划学业,追求不断的自我超越。

两校的班主任工作,能疏导为本,点面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育人活动,以德育人,让德育工作深入学生的灵魂深处,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赴南京市教育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六、个人理解与思考

两所学校注重学校管理,提高部门战斗力。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学校管理机制,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集思广益,充分调动全体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无论是德育、教学、生活都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责任为基准,以优质服务为已任。

加强学科建设,以学科组、备课组建设和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为保证,细化、内化教学常规,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社团活动与选修课的开设,让每位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找到了发展自己的空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南师附中和高淳高中两所学校的一些做法,将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赴南京市教育考察报告 [篇2]

在市教育学院的组织下,第27期中学校长提高培训班50余人赴江苏教育学院进行了为期七天研修与考察学习。整个活动安排得既紧张又和谐,虽然劳累但收获颇丰,特别是参观的南京玄武区科利华中学、南京溧水县东庐中学两所名校,令我产生了深深的震撼。

我们通过看校园、听报告、进教室等形式获得了名校教学与管理的鲜活而厚重的第一手资料。亲身感受名校长的风采,切身感悟到名校的风韵。每一所学校散发独特的学园文化气息,体现现代教育办学追求,创建特色学校模式,都给予我们许多的启迪和思索。

一、南京玄武区科利华中学

这是一所南京市义务教育的一个品牌。2000年被江苏省教育厅命名为首批省级示范初中。坐落于古城金陵繁华的中央路旁,风光绮丽的玄武湖畔,雄伟古朴的明城墙脚下,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享有独特的交通优势。 学校创建于1979年,前身南京市第五十九中学,1983年与南汽子弟学校合并,更名为南京市丰润中学。由于历史原因,学校在初创阶段,条件简陋,困难重重,从硬件到软件,从生源到师资都非常落后,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薄弱学校。但历代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师生不气馁,不懈怠,不等靠,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在逆境中求生存,在改革中求发展。1999年,在科利华公司的协助下,创办了科利华教学改革实验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推进了教育观念

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成功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与时俱进的发展道路。

建校三十多年来,学校在德育、教学、队伍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和实验,尤其在校本研修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学质量在全市名列前茅,并逐步确定了以“创设优良学习生态,为学生优质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自砺自强”为校风,以“自主自觉”为学风,以“厚德博学 身心两健”作为学生培养目标。

启示:立足资源优势,继承和发扬,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光明大道。树立以人为本思想,顺应人性需求,激发来自内心的真正认同、主动参与,这是学校现代管理必须遵循的原则。

二、南京溧水县东庐中学

这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创办于1958年,坐落在百里秦淮源头的东庐山下,风光秀丽的中山湖畔,位于南京市溧水县永阳镇,交通便捷,环境优雅。是一所乡土气与书卷气并重、高知名度与高美誉度兼备的样板学校 东庐中学从1999年开始大胆尝试以“讲学稿”为载体的“以人为本、教学合一”的改革,积极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努力寻求农村初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追求“合融教育”,倡导无形约束、有效劳动,崇尚“至博至淳”,着力培养学识广博、气质淳厚、可持续发展的师生。

东庐中学的教学改革实现了“六无”:一是无辍学,学区内学生100%入学;二是无外流现象,彻底改变了以往优质生源外流城区的现

象;三是无快慢班,学校严格执行平行分班;四是无不开课程;五是无加班加点,不赶进度,不补课;六是不买教辅书,不用练习册。而在“六无”状态下,学校探索出了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教改新路,形成了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育教学特色,构建了以校本教研为中心,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的体系,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而带来的身心负担,校园生活回归了常态,学校成为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

启示: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没有质量何谈课改,课改正在路上,只有坚守,方能远行。

本次学习考察之行,带给我们的收获是全方位的。因此,我们有理由推论,只有给予校长更多走出去的机会,才能让校长了解新理论、新方法,进而切实提高校长教育教学管理的领导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发展。

【赴南京市教育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赴气象部门考察报告范文08-09

赴上海、江苏、陕西等地招商的考察报告05-21

我院学生工作干部赴广东、山东考察报告08-11

赴南京参观学习考察报告:没有终点的旅行07-14

教育考察报告11-19

赴外学习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考察报告11-03

赴贵州惠水长田工业园区考察报告12-28

校长教育考察报告11-18

中学教育的考察报告06-08

赴日本农业机械化及农协考察报告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