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院所管理班调研汇报材料

时间:2023-02-18 22:57:00 汇报材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校科研院所管理班调研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高校科研院所管理班调研汇报材料

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学院党委、行政和全院师生员工,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院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我院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XZ职业学院是经XZ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3月,学院顺利通过省级示范验收,是首批省级示范性高职学院。今年5月,学院经XZ省人民政府批准,成功创建XZ技师学院。学院现有14个教学单位,开办39个高职专科教育专业,3个预备技师专业,13个高级工专业。拥有各类在校生9000多人。学院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挂牌单位、XZ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培训基地、XZ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XZ省创业培训定点机构、XZ省劳务品牌培训基地、XZ省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示范单位。

一、传承校史文化、红色文化,构建人文校园,提升育人品质

(一)挖掘校园文化、红色文化,构建特色教育网络

学院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前身为创办于1901年的XX学堂。名宿XXXX\XXX,新中国开国元勋XXX,共产党早期领导人XXX,XZ老窖温筱泉等先后任校长;大革命时期,学校师生中诞生了XXX、XXX、XXX、XXX等20多位革命烈士;走出了XXX、XXX、XXX、 1

XXX等知名校友。学院依托深厚的校史文化和红色文化,建设了校史荣誉展示中心,建立了新生入学校史教育制度,形成了红色历史教育“四进”路径。

(二)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创新人文教育模式

学院依托传承百年校史文化和红色文化,融入校友文化、企业文化,构建了“一个基地,两个讲坛,三支队伍,四种文化”的人文素质教育教育模式。打造了“玉阶”的文化品牌系列活动,即“玉章”体育文化节、“求实”社团文化节、“萧秋”新生文化节、“代英”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四大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以及“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周末工程”特色活动。

人文素养的提升,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发展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学生在国家和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800余人次。XZ省教育厅委托第三方调查调研数据显示,我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五,毕业生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和掌握的核心知识等两个关键指标排名均居第一。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8年保持在97%以上。

二、践行“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一)创建XZ技师学院,面向地方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

1.创建XZ技师学院,大力开展技工人才培养。2012年起,学院开始在全日制学生中开展高级工培养,面向企业开展各类培训及技能鉴定,积累技师培养经验。今年5月,学院经XZ省人民政府批准,成功创建XZ技师学院。学院积极研究探索“XZ职业技术学院”和“XZ 2

技师学院”的运行和管理体制机制,高等职业教育和技师教育融合发展,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并行并重的办学模式。XZ技师学院现有三个年级备案制学生3500余人,其中2017级高级工专业备案制学生1279人,预备技师专业备案制学生133人。目前已面向社会招收的高级工专业学生。

2.强化内涵建设,增强技师学院人才培养的驱动力。学院按照中央、省、市有关精神,进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完成了13个高级工专业3个预备技师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课程标准;培养了一批适应一体化课程开发和实施要求的一体化教师;课程充分体现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理念,教学实施具有完整的“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的工作过程。

3.面向地方开展社会培训,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学院先后与XZ酒业集中发展区、XZXZ长江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园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每年定期为园区企业招聘提供优先服务。近三年,面向XZ开展了村官班培训、军警培训、老少边穷地区职业技能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企业、行业员工素质再提升培训等200多项,培训人员22500余人次。

(二)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多措并举促学生创业

1.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构建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学院坚持“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不断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探索和实践“双主体、双基地、双导师、双证书”人 3

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酿酒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对接XZ白酒产业,与XZ老窖共建白酒学院;机械专业及专业群对接XZ装备制造业,与XZ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合作举办理事会制高新区学院。学院与VB重机、XZ长液、XZ老窖、YY集团、XZ科友等300余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师资队伍、共建专业、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生产实习基地,走出了“厂中建校、厂校一体、校企联动、共享共管”的合作办学路径。

《高校科研院所管理班调研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构建“三位一体”工作机制,促进学生自主创业。学院积极构建制度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通过建设专兼结合的大学生创业指导教师队伍,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经费,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基础保障;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制,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全程服务;建设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主动对接XZ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和创业商会,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提供项目平台。

(三)全面推进中高职一体化衔接,探索教育体制综合改革

1.政府主导建立了区域中高职衔接改革保障机制。XZ市政府高度重视“区域性职教一体化办学体制改革研究”项目建设工作,成立了地方教育综合改革领导组、中高职一体化衔接改革领导组,出台相关政策,划拨专项经费。市教育局多次组织中高职院校长联席会议,研究部署中高职衔接相关事宜;组建了以高职骨干教师、企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面实施中职学校内涵建 4

设。

2.学院牵头建立健全区域中高职衔接运行机制。学院牵头成立了XZ市职教联盟,搭建了区域内中高职院校校际合作平台,共同遴选学前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等6个专业为市级重点建设一体化衔接专业;统一设计中高职人才培养规格,打破中职、高职各成系统的教学形式。牵头组建了以专业为纽带的12个中高职联合教研室,划拨专项经费。联合教研室共同开展衔接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标准、实训项目课程。

3.主动服务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先后派出70余人次专业骨干教师参与中职学校专业与课程建设,担任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中职学校重点专业评估专家、中职生职业技能竞赛评委,为中职生职业技能大赛设计竞赛方案。改革学期教学运行模式,实行春、秋、夏三期制,利用夏期免费为中职学校开展教师开展教学能力、职业技能操作培训,为学生开展技能培训、竞赛培训。三年来共免费培训中职学校教师近千人次,学生850余人次。

4.以“单招”为契机,中高职合作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校长联席会共同确定单招考试方案,联合教研室共同制定基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部颁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相融合的单招考纲,不断探索完善“知识+技能”单招考试模式。同时,学院不断扩大对中职学生的单招录取比例,从2012年31%上升到2017年84%,并单招中职生单独编班,实现一体化设计人才培养。

三、深化内部改革,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学院发展能力

(一)争取市委、政府支持,全力建设新校区,提升办学实力 XZ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院新校区建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专题调研,研究解决学院新校区建设的土地、资金、规划、进度等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新校区建设。一是按照每亩土地20万元的价格划拨新校区建设用地730余亩。二是由政府融资,解决了新校区建设的资金问题。三是为新校区建设开绿灯,简化手续,制定了倒计时制度和问责制度,确保了新校区建设进度。学院组建了精干的工作队伍,制定了新校区工程建设集体论证制度、纪律监督制度、工作倒计时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新校区建设快速推进。目前,学院新校区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17年下半年整体迁入。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院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一是以优惠政策选人才,二是拓宽思路引人才,三是创新方式聚人才。近年来,学院共引进副高以上职称、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引进行业企业中级以上技术及管理人员30余名,建立了由300多名行业企业专家、经理、技术能手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形成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2.建立符合人才特点的培养机制。一是大力推进人才工程和继续教育工程。选送教职工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学院现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260人;选送教学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骨干师资培训,参加国外专业开发与课程建设培训、“教学工厂”培训、“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二是校企合作培养师

资。与20余家企业签订师资培养协议,选派教师到工厂、企业开展实践锻炼。三是为高层次搭建研究平台。为引进的博士、教授建立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为在学院兼职的企业技术骨干设立大师工作站,提供人财物支持。四是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导师制”、“青优课”竞赛、教师专业技能竞赛、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等多种途径,加快青年教师成长。

《高校科研院所管理班调研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建立健全人才竞争激励机制。一是改革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系部经费拨款与目标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岗位津贴向优秀人才、重要岗位和教学一线倾斜。二是实施人才工程奖励,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三是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健全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四是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充分发挥对人才成长的激励导向作用。近5年,学院晋升正高级职称20余人,副高级职称60人。

(三)健全激励机制,推进成果转化,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1.平台建设与激励政策构建相结合,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成立了XZ职业技术学院科协和XZ职业技术学院社科联,建立了 “机械优化设计与进化计算重点实验室”、“酿酒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泸酒产业文化研究中心”等2个市级实验室和1个市级研究中心。制定了《人才工程实施办法》、《科研奖励实施办法》、《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通过政策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学院带团队、搞科研,带动学院科研水平整体提升。近三年,教师完成省科技厅项目6项,省教育厅项目46项,省社科联项目2项,市科技局项

目30项,市社科联项目2项,市科技局项目30项,市社科联项目69项。获市科技进步奖和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12项。

2.加强科研经费和知识产权管理,注重科研的成果和转化。通过制定完善《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和《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加强科研经费的监管,提高了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制定了《科技成果转换管理办法》,建立了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近三年,学院完成科研项目220项,其中纵向课题189项,横向课题31项。

(四)健全二级管理(目标管理)体系,激发二级院系办学活力

1.合理设计学院与系部的权责。学院于2004年起实施院系二级管理,按照分层分工、重心下移、以事分权、以权定责的原则,优化人、财、物等要素资源配置,形成责权利清晰、管理科学的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机制。通过系统改革,初步建立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以健全制度为保障,以考核监督为重点的院系两级分层管理体制,系部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激励,成为充满活力的办学实体。

2.积极推进部门目标管理和岗位绩效管理。学院对各二级单位实行以目标管理为主、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制订了《系部(部门)目标管理考核评估办法及指标体系》,提出阶段性目标任务,签订责任书,对系部(部门)工作按年度和聘期进行全面目标考核评估。根据学院发展目标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推进岗位设置与聘用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用人机制;推进部门目标考核和个人绩效管理,将绩效工资同个人和组织的绩效相挂

钩,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各位领导,我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在座各位领导所在的本科院校相比还有巨大差距。希望各位领导多提意见和建议,把你们宝贵的经验传授给我们。我们一定认真落实各位领导的讲话精神,不断改进工作,把学院建设得更加美好。

谢谢!

高校科研院所管理班调研汇报材料 [篇2]

近年来,我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本着 以科研促教、以科研强师、以科研兴校的办学方针,将教育科研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作为一项长期而重点的工作来抓,以科研为先导,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引领学校的发展,在科研兴校的道路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不断提高认识,加强机构建设,健全教科研管理运行机制, 伴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学校领导班子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教育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进一步明确了科研兴校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健全组织、科学管理、完善制度是学校教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保障,因此,为加强教科研工作的领导,学校制定了教科研工作实施意见,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科研领导小组,一把手靠上亲自挂帅,教科室具体负责。学校加强了教科室建设,不仅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并且配置了高标准的书厨、手提电脑等办公设备,同时购置了教育科研理念与策略、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等方面的教科研指导用书,,从教干队伍中选拔了两名精通业务、乐于钻研的教干具体负责教科研工作,并配备专职教科研人员二名,同时聘任各学科业务骨干作为兼职科研人员,逐步构建起了专、兼、群三级教科研管理网络,为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为保证教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和教科研工作有效开展的需要,制定并完善了各种教科研制度,逐步形成了《教科研工作管理条例》《课题管理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外出学习制度》等一系列实用性、操作性较强的教科研制度。并明确了由校长室提出要求,教导处组织开展,教科室提供指导,课题组、教研组具体落实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促进了教科研工作由无序走向有序,为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与管理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增强科研工作内驱力 增加投入是进行教科研工作的物质基础,为此,学校领导在资金状况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做好实实在在的后勤部长。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是尽最大努力订足购齐教育科研的阅读材料和有关理论书籍,如全国重要教育刊物、科研刊物、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理论、教育科研成果等书籍,不断更新、充实图书室、教师阅览室图书种类和数量,让广大教师及时掌握科研信息。

二是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外出参观学习、取经的机会。学校除了按时参加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学习活动以外,每年期还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自主安排一部分外出参观学习活动,不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据统计,2017年至今,学校组织参加全国、省、市、县各级组织的学术交流、课堂教学研讨等培训学习活动一百多人次,培训经费达十万元。

三是以制度来保证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对取得科研成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学校于2017年9月就出台了《费城中学优秀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对在课题研究、课堂教学、论文评选、科研成果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根据成果层次的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的奖励。仅2017年22项省、市、县级实验课题学校拔付专项科研经费就达近万元。在教育科研经费投入上,学校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做到三个确保:确保课题实验经费;确保外出学习经费;确保学校奖励经费。有了这一系列的政策保障,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良好的教研科研氛围。

三、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实施名师引领,带动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把重点培养富于开拓与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队伍当作教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

针对我校教师队伍庞大,师资力量不平衡这一现状,又鉴于我校省、市、县各级骨干教师数量相对较多这一优势,学校出台了构建骨干教师群体 发挥骨干教师作用的策略方案,提出了明确任务,加压骨干课堂示范,锻炼骨干科学考评,激励骨干培养典型,宣传骨干的工作思路,并对每位骨干教师提出了四个一的具体要求:学校把每学期的第四周和第五周定为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示范周, 每位骨干教师为同学科教师至少上一节示范课;每学期每位骨干教师要举办一次业务专题讲座;每位骨干教师必须承担一个县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每学期每位骨干教师至少要结对帮辅一位青年教师等。

在此基础上,学校大力实施名师示范引领策略,以骨干教师为主体适时开展了一些全校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如2017年6月,我校为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学校高效课堂构建,探索校本教研的实效方式,在县教研室的组织和大力支持下,举行了名师导教、学科联研校本教研改革研讨会,由我校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候选人聂仲芹校长亲自执教,县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全县地理中心组成员以及我校全体地理、历史教师和各学科教研组长共五十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聂校长开放式、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展示为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和指导,成为异科同构的范例。

2017年8月26日利用暑假集中学习时间学校又举办了由全体任课教师参加的名师引领 经验共享校本教研论坛活动。会上陈元琴、杨丽、闵祥奎三位教师作了经验交流,三位教师严谨的工作态度、灵活的工作方法、大胆创新的精神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全体教师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11年9月开学伊始,在学校进行的系列课活动——示范引领课完成之后,学校即时召开了在引领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座谈会,会上各位主讲教师认真剖析自己授课过程中的得与失,听课教师真诚地谈收获、谈建议,学术研讨氛围浓厚,教师在引领中得到了提高,在反思中促进了专业成长。

借助这些平台,实现了优势教学资源的共享,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根据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去年我校又以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聂仲芹校长的名师网络工作室为依托启动了费城中学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工程启动一年多来,虽然还不够成熟,但已经成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加油站,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育教学研究,促进群体素质提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立足校本教研,构筑合作研修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实现科研兴校,仅靠校长、专业技术人员和一小部分教学骨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树立教育科研全员意识,使教师全员参与教育科研。而教师专业化水平决定着科研成效,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是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

为此,我校围绕校本教研确立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同伴互助中发展自我,在专业引领下完善自我,努力争做学习型教师、特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围绕这一目标确立的总体思路是: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具体工作思路是:开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互帮互助等活动,为教师搭建共同学习和提高的专业成长平台。

(一)、说备同步,讲研一体教学教研平台

自去年新学年开始,为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学校不断创新教研活动形式,为教师搭建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为积极构建高效有序 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目标,学校适时地提出了说备同步,讲研一体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思路。充分利用新配置的教研集备活动室等条件(本学期学校借助班班通的,正在筹建两口电子备课室,以适应现代教学教研的需要),实现讲课和研讨一体化,上课评课力求突出课堂教学实效性和高效性原则,体现课堂教学策略要求,落实新课改理念,以构建具有学科特色、教师特色的高效课堂。集体备课过程落实说课和备课同步进行,主备人先说课,然后集体研讨,达成共案,突出了实效性。

为加强对教研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学校继续有效落实了教干包学科制度,教导处、教科室业务教干分别对口包靠学科组,直接参与、组织、协调和指导,保障了各类教学研讨活动的实效性。

(二)、系列课活动平台

课堂教学是教科研的主阵地,为促进不同层次的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我们立足校本教研,扎实开展了系列课活动。本学期,学校在以往系列课开展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先后举行了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课同伴互助展示课教学开放周个性优质课堂展示评比活动四个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把活动的重点放在评课上,形成了每周都有课听,每周都有课评,大家在畅所欲言、实事求是的交流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自身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四个一日常研修平台

除集中教研活动外,学校继续坚持落实日常研讨环节,对教师实行四个一的教研管理:即每周一次教学反思,教师通过亲身实践,对照新课程理念,认真剖析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每周有针对性地完成一次教学反思;每月精读一本好书,推行读书笔记的撰写和积累工作,每月在精读一本好书的基础上,至少摘录一篇教育教学文章,并结合自身教育行为进行反思;每学期一篇教学论文,学期末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至少提供一篇教学论文、一个典型个案或一篇优秀教学反思。教科室每学期开展一次优秀案例和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并根据奖次在综合评估中予以体现,极大地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教学反思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上学期我校在全体任课教师中开展的爱与智慧教育叙事征文评选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鲜活的、高质量的教育叙事。老师们真实客观地叙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历程和体验,体现了对新理念的深刻领悟与大胆探索,这些宝贵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探索通过教研活动时间的讨论交流和课堂教学观摩学习,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老师们在认真备课、上课后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并及时积累,这样教有所思、教有所想、教有所得,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校本教研的优化过程。

为更好的促进教师的日常研修,调动广大教师加强日常反思积累的积极性,本学期开学之初,学校借助教科室主办的〈教科研通讯〉这一平台,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办好〈教科研通讯〉的意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增设了教育叙事微型课题它山之石读书沙龙等栏目,倡导老师们平时多学习、多思考、多疏理、多总结,积极供稿,并纳入量化管理,极大地调了教师的积极性,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又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

(四)、校际交流平台

学校在挖掘内部资源的同时,注重加强与其他学校的校际交流活动,为老师们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为拓宽教师教研渠道,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学校与朱田中学、新庄中学、梁邱中学等学校建立起了学科教研联合体,每学年不定时地举行联谊交流活动。2017年11月,我校十名教干教师应邀来到联谊单位费县梁邱一中,与该校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校际联研活动。费城中学的七名教师执教了各学科教学研讨课,陈元琴老师和李广传老师分别就班级管理工作和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专题讲座,两校的领导和教师针对各自学校的教育教学等工作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与会教师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气氛热烈而坦诚。

这种跨校式的研讨活动,既为教师搭建了锻炼展示的舞台,又加强了校与校之间、教师与教师这间的交流,在增进友谊的同时,让校本培训工作具有了实效性,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基本途径和形式,没有课题就谈不上科研,更谈不上科研兴校。课题研究是科研兴校的核心策略,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学校近年来高度重视课题研究,积极贯彻问题即课题科研理念的。截止到目前,我校先后有一项省级课题、十四项市级课题、六项县级课题通过专家组鉴定,顺利结题。正在进行的省级实验课题三项;市级实验课题六项;县级实验课题四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人数占全体任课教师总数的60%,初步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科研氛围,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教改意识增强了,教学理念也得到了更新和提升。

尽管我校的课题数量较多,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必须有核心课题作统领,把其他子课题系统和整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今年,我校以朱士东校长亲自主持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乡镇中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聂仲芹副校长主持的市级立项课题《构建‘高效有序、充满活力’的阳光课堂》以及刘廷举副校长主持的省级课题《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为依托,从三个不同的层面把研究深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之中,并建立多子课题网络,使教育教学、课改实验及评价工作均以此为统领,融校本教研、课改实验、素质教育与课题研究为一体,进一步提高了实效性。

同时,学校高度重视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工作,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报告、成果展示、专题论坛等活动,加强宣传与推广,做好研究成果的转化工作,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这样,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有效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业务素质的提高,也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六、“科研兴校”初见成效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学方式有了较大程度的转变,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升。2017年,我校刘廷举副校长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王晶晶老师获省数学优质课评选一等奖,2017年11月在全国数学课堂教学比赛中荣获二等奖;王成浩老师获省体育健康优质课评选一等奖,陈元琴老师获省初中英语优质课评选三等奖。徐晓桢老师获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2017年10在全县各学科优质课评选中我校共有11位教师获一等奖,3位教师获二等奖;2011年4月在全县各学科教学研讨会上,我校有17位教师作典型发言。

(二)、教师的教研科研意识明显增强,从事教育科研的氛围浓厚,获得了一定数量的教科研成果。2017至2011学年度,获得省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6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2人;市优秀教科研成果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6人,二等奖5人;省级课题结题一项(李广传老师主持的省级课题《初中物理实验器材的开发与利用》被省物理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评为一等奖),市级课题结题5项,县级课题结题6项;发表国家级论文1篇,国家级论文三等奖1人,市论文评选一等奖2人,县级论文评选一、二、三等奖共11人。

(三)、科研兴校策略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规划化学校省级教学示范学校市级教科研示范学校市教育科研基地学校,学校教科室两次被评为市教育科研先进教科室。

我校以教科研为引领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对教科研成果的总结、提升和推广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课题研究还不能很好地结合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的实际进行;科研成果的面还不够广,档次还不高,尤其是论文发表方面存在明显欠缺等等。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学校教科研工作又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我们将以本次科研兴校调研活动为契机,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创新,进一步开创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中学

2011年10月26日

【高校科研院所管理班调研汇报材料】相关文章:

医院调研汇报材料08-03

小学德育调研汇报材料08-03

上级单位调研汇报材料08-03

调研汇报材料(精选11篇)05-30

领导调研乡镇汇报材料08-03

市委领导调研汇报材料08-04

公司经理调研汇报材料06-09

校园高校绿化汇报材料08-04

对调研组的汇报材料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