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汇报

南昌县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情况汇报

时间:2021-06-25 09:28:07 情况汇报 我要投稿

南昌县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情况汇报

一、工作推进情况

南昌县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一号文件精神,以推进农业重大重点项目建设为契机,强龙头,建基地,活流通,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到目前止,全县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722个,从业人数达到8.75万人,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收入达到2.98亿元。

1、突出示范带动,做强龙头企业

增强龙头企业的实力和带动能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动农业产业化、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的关键所在。我县紧紧围绕粮食、家禽、水产、蔬菜、苗木等特色主导产业的开发,运用工业理念和市场手段,大力实施龙头企业裂变扩张工程,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展“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目前,龙头企业与农户共建立合同关系429个,年履约订单成交额61.25亿元,带动农户10万户,其中,订单带动农户13.2万户。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县财政建立了1200万元农村创业专项基金,在品牌创建、技术创新、信贷支持等方面重点扶持煌上煌集团、国鸿公司、国旺公司、鑫和源公司、昌碧米业等有一定辐射能力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其科技创新、资金融通和出口创汇能力。目前,这些龙头企业已成为全县主导产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了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全县各类龙头企业发展到960多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5家(国家级3家、省级19家),2017年

销售收入达85.7亿元,出口创汇863.3万美元,上交税收2.1亿元。二是加快技术改造。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创新并举,加快龙头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如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汇仁集团,每年将销售收入的3%用于新产品研发费用,先后引进了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博士等二十多位高层次医药科研人才并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开发、投产了汇仁牌肾宝、乌鸡白凤丸等70余个产品, 建立了总面积15000亩的46个品种中药材GAP基地,“汇仁”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汇仁集团跻身于“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50强”。三是实行产学研结合。引导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重点突破农产品保鲜包装技术和精深加工技术,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如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鸿公司,每年投资30多万元,与江西农业大学、省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联姻,共同进行畜牧防治、种猪改良、生物组培技术的研究,逐步形成了生猪养殖、绿色肉食品加工、饲料加工、“国鸿绿色菜园”连锁店、珍稀花卉和绿色果菜种植的产业链,“国鸿牌”放心肉被认定为我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四是推行农业标准化。大力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质量标准体系,推动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以加工业的标准化带动绿色农业的发展。如省级龙头企业昌碧米业集团,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基地”生产模式,建立优质稻种植基地10万亩,有效地保证了大米生产所需的优质原粮,集团主导产品“昌碧”牌系列大米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武阳鑫和源公司300亩蔬菜种植基地被列为江西省农业厅“1亩1万元”绿色蔬菜优质高产模式示范基地。

2、突出基地培育,做大主导产业

按照壮大主导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坚持一手

抓粮食生产不放松,稳定粮食播面,提高粮食单产,调优粮食品种,扩大粮食总量,提升种粮效益;一手抓结构调整不动摇,大力推进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一是做大“两带”产业。围绕建设省城南昌一线“菜篮子”基地的目标,上规模、打品牌、多投入,加快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几年来,共投入财政扶持资金1000多万元,着力规划建设昌东养殖业和昌南种植业商贸物流中心,促进滨湖地区“金十字”养殖产业带和城南乡镇“银三角”种植产业带特色种养基地做大规模,做优品牌,提升效应,着力培育壮大水禽、黄鳝、蔬菜、苗木等四大主导产业,目前,全县已基本形成黄鳝之乡、养鸭之乡、藜蒿之乡、苗木之乡等“一乡一品”产业板块,建立“一村一品”专业78个,发展规模以上种养基地45个,其中,发展养鸭2600万羽,2万羽以上的规模养鸭基地22个;网箱养鳝5万箱,1000箱以上的规模养鳝基地8个;无公害蔬菜25.6万亩,200亩以上的规模蔬菜基地8个;苗木2万亩,200亩以上的规模苗木基地7个。二是发展新兴产业。按照“兴产业、增活力、强后劲”的思路,在巩固基础产业,壮大优势产业的同时,整合农村自然、人文资源,以民间投资为主体,大力开发“农家乐”、乡村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已建立园林型、景区型、休闲型的规模以上“农家乐”经营体14个。如蒋巷镇依托垂钓庄园,日均接待垂钓休闲人士近2000人,年创造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

《南昌县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突出发展平台,做实示范园区

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平台。我县围绕建设“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窗口”的目标,着力构建“北看蒋巷、南看黄马”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和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突出抓了蒋巷现代农业示范园和黄马“两江”生态农业走廊建设。蒋巷现代农业示范

园。通过向上、向外争取项目和资金,抓规划、引项目、强龙头,着力发展畜禽、蔬菜、水产等特色加工产业,完成了蒋巷大道路面硬化和改扩建工程,启动了中心沟渠整治绿化工程,集中做大做强了国鸿实业、国旺公司、鄱湖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建立了国鸿公司百万头生猪屠宰加工生产线和国旺公司万亩以上水利化生产、机械化种养、信息化服务的现代农业庄园,培育壮大了水产、水禽等特色产业,唱响了“国鸿放心肉”、“鄱湖黄鳝”等特色品牌,区域特色农业正逐步形成。黄马“两江”生态农业走廊。按照打造“生态农业走廊,形成生态示范区”的要求,依托良好的区位、生态优势和苗木产业优势,抓住南昌植物园落户的契机,重点推进了“一个市场、一条大道、五个新农村综合示范点、万亩苗木市场”建设。启动了总投资6000万元的江西(黄马)蓝天花卉苗木市场和总投资2100万元的蓝园大道一期工程建设,建立花卉苗木基地8000余亩,打造了南安桐树下、冯家自然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目前,蒋巷现代农业示范园和黄马“两江”生态农业走廊已被列为南昌市重点打造的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综合示范区,并分别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顾问,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的建设协调领导小组。

4、突出市场培育,做活流通体系

把完善和做活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作为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的重要载体,着力抓实抓好。一是建专业市场。按照“内建市场,外设窗口”的思路,加快县内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县外农产品直销窗口建设,全县32个专业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到27.28亿元,煌上煌集团、昌碧米业、扬芳香公司等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在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直销“窗口”。同时,通过政府网、农经网等信息网,以举办网上农展等形式,不断推介我县龙头企业及其产品。如省级龙头

企业小蓝禽蛋批发市场,创建了全国首家禽蛋类专业性网站,日点击量达2000余人次。二是育中介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支持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联合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殖大户组建行业协会,形成行业整体竞争优势。目前,全县正式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75家(今年净增72家),其中省级示范社3家,市级示范社4家;发展各类中介组织30多个,各类商品经纪人2500多人,组建禽业、蔬菜、粮油等行业协会6个,农民合作社、中介组织等年销售收入达3.48亿元。三是创优质品牌。大力开展创名牌、扬名牌活动。全县共发展培育国家绿色(有机)食品品牌12个、有效期内产品92个,国家级无公害产地25个、产品26个,龙头企业产品注册商标124件,其中:驰名商标1个、著名商标7个,商标数和绿色品牌数均为全省县(区)之首。

二、存在问题

我县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能力不够强,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基地建设规模不够大,经营模式比较单一;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够规范,农户的参与度不够;四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县将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一个核心,建好两大基地,培育三类载体,做优四大产业,加快提高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确保农业不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主要农业经济指标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在全市三分天下有其一。

突出一个核心,就是围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个核心。一是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好万亩以上大型排涝沟渠清淤整治计划、泵站更新改造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计划,加强对抗旱水源工程及中小型渠道整治、灌区渠系清淤整治,着力改造好240座小山塘(小门塘),着力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血防水利工程建设,解决4.0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加快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抓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尽快建成一批优质、高产、稳产、高效的基本农田,力争完成改造中低产田2.3万亩,其中,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标准农田0.98万亩。三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组织好重点农时季节机械化生产,加快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力争全县农机总动力发展到115万千瓦,增长15%;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55%,比2017年提高5个百分点。四是加强农业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全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集中力量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的疫病防控。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洁净能源,加快推进平原林业建设,扎实抓好林地管理、森林防火工作和冈上、黄马小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工作,确保农村生态安全。

《南昌县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建好两大基地。就是围绕构建“北看蒋巷、南看黄马”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以推进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培植特色主导产业为着力点,按照“市县联动、多方筹集、统筹规划、分步推进”的方法,大力实施“外引上争”战略,突出抓好蒋巷现代农业示范园和黄马“两江”生态农业走廊的整治建设,力争两个示范园初步成框架、出形象、见效益、扬美名。

培育三类载体。就是围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着力培育好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家乐”经营体等三

类载体。一是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认真实施好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双千”工程,鼓励和扶持列入全省“双十”的3家企业和“双百”的8家企业做大做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种养小区和基地,力争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新增5家、达到5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发展到15家。二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重点扶持与优质粮食、高效蔬菜、生猪养殖、养鸭养鳝、花卉苗木种植等与农户利益联系紧、带动农户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强做大。力争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200家,其中,示范性合作社发展到10家。三是培育“农家乐”经营体。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生态与风情结合、旅游与休闲结合、人与自然结合的“农家乐”经营体。力争全县规模以上的“农家乐”经营体发展到20个,其中,较大规模的5个。

做优四大产业。就是围绕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在稳定粮食和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按照生态种植和生态养殖示范小区标准,加快推进“金十字”养殖产业带和“银三角”种植产业带基地发展,做优做大养鸭、养鳝、无公害蔬菜、苗木等四大特色产业,加快建设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相配套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两带”产业基地,不断促进“两带”产业发展壮大。力争全县规模以上种养基地发展到5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到90个。

南昌县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情况汇报 [篇2]

2017年8月4日,农业部将屈原管理区列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四年来,该区围绕生猪、粮食、高效经济作物三大主导产业,按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的“五化”目标要求,实现了现代农业综合效益的较大幅度提升。一是规模化。坚持以组织化推动规模化,大力培育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由2017年的13个增加到122个。在合作组织的引领下,全区规模化水平大幅提升。生猪养殖上,全区规模猪场由2017年的147个增加到197个,规模养殖比重由80.5%增长到92.1%,居全省前列;优质稻生产上,全区30亩以上的大户1234户,1000亩以上的大户7户,大户种植率达32.3%,“双季双杂”率达98.2%。二是标准化。制定了养殖业标准68个,种植业标准36个,饲料企业标准545个,水产养殖标准3个,提高了种养业的水平,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饲料、生猪、水产品连续十年质量安全抽检100%合格。目前,全区有6个公司、7个基地实现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6个公司、8个产品实现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产品实行了绿色食品认证。三是机械化。大力推广机械化育插秧,农业机械化

综合水平由93.1%提高到95.1%,机耕、机收、机运率达100%;养殖业实现了自动喂料、自动饮水、水帘降温、畜禽舍空调、电视监控等现代化管理。机械化生产最大限度解放了生产力,从事农业生产人数由2017年的2.32万人减少到目前的

2.1万人。四是产业化。全区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湖南省著名商标”10个;实现了与湖南唐人神、隆平高科、天下洞庭、神农大丰等企业的紧密合作。五是信息化。全区实现农村电视覆盖率100%,农民居民电话通话率100%,农村百户电脑拥有38台,广播实现了全覆盖,100%乡镇村通宽带,17个规模标准化猪场实行全程电子视频监控,标准化大棚实行电子监控,农产品加工厂、饲料加工企业都可视频监控。总之,屈原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稳定,推进了农业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7年的9002元增加到15655元。2017年6月,屈原在农业部组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综合测评中,排名全国前30位。具体做法是:

一、定方向,寻求农业发展新思路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获批后,屈原管理区着力寻求一条适合屈原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通过省、市直各部门的反复 

调研、指导,经过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实地考察、调研定稿,示范区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审定出台,明确在“十二五”期间,坚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滨湖示范区、湖南省统筹城乡就业示范区“三区”和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三化”相统一,大力推进区域规范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大幅提高农作物旱涝保收率、畜禽水产健康养殖率、产地环境净化率、农业机械化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农业科技贡献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到2017年,初步建成全国的农业生产样板区、现代农业装备示范区、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区、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和引领新农村建设辐射区。示范区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上报农业部后,被列为全国30个优秀规划之一。随后,湖南省委党校立项,市委党校、屈原管理区组织专家教授,完成了“进一步推进屈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问题研究”的课题研究,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引领示范区建设。2012年,以现代农业为主业的屈原管理区纳入了湖南省“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湘江流域综合治理规划”;2017年7月,被国家开发银行认定为第一批全国29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融资服务创新试点单位;2017年9月,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创建单位;2017年12月,被评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

(区)。

二、打基础,迈开设施农业新步伐

依托农业项目和惠农政策的支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一是建设标准化农田。整合利用各类涉农资金,大力推进 “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其中:综合利用环洞庭湖基本农田综合治理、旱涝保收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水利建设等项目,共计投入项目资金4.78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达12.4万亩。二是推进机械化生产。以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农业机械综合化水平。至2017年,我们以全区47个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建设2000型工厂化育秧大棚10个、180㎡育秧拱棚300个,全区农民购置插秧机486台,拥有机插秧育秧硬、软盘35万个,实现早、晚稻机插秧面积10万亩,种粮大户还购置了三角翼植保飞机、稻谷烘干机、精米深加工等设备,基本上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三是发展信息化农业。着力将农业信息化作为体现现代农业的具体标志,实施了全省农村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形成了以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电子显示屏为终端,达到了“区有中心、乡镇有站、农村有点”的农村三级信息服务网络体系。2017年,启动了国家新农村农业物联网建设项目,在4个乡镇、5个大型示范农

业基地安装了水文、土壤、气候等监控监测设备,逐步实现了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四是加快一体化进程。2017年以来,全区城镇一体化及新农村建设共投入资金达10.28亿元,其中农垦危房改造2.31亿元,廉租房建设1.54亿元,农村环保设施建设1.23亿元,还有农村交通道路、自来水管网、医院、学校、电力、农村安全饮水、农村信息化建设以及现代农业物联网等配套建设共投入资金达5.2亿元,真正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搭平台,探索对接合作新模式

现代农业是开放式农业,传统的小农经营实现不了农业现代化。为此,屈原管理区着力搭建“三大平台”:一是科研院校对接合作平台。不断创新农业科技人才引入方式,加强与重点农业科研院校合作,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其中:示范区与湖南农大签订协议“联合共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综合试验协议书”,并成为湖南农科院的农业研发试验基地;正虹科技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合作,建立正虹院士工作站,引入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等专家,开展饲料、生猪相关技术研究;惠众粮油与隆平高科、湖南农科院、湖南农大合作,着力建造优质水稻种植基地,袁隆平院士曾亲临基地指导;海泰博农与中国林科院、湖南省林科院、湖南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

进行产学研合作,聘请了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齐力旺教授等一批专家团队,着力打造现代生物基因工程产业链。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4家、省级平台1家、市级平台2家,组织实施国家、省级等各类科研项目100多个,获得14项科技成果。二是上市公司铆接合作平台。铆准上市公司,加大合作开发,助推农业产业化进程。优质稻产业上,引进了隆平高科、神农大丰、金健米业以及天下洞庭等公司;养殖业上,引进了唐人神、双胞胎等大的农业上市公司来示范区投资兴业、联合开发。三是先进技术承接合作平台。大力引进农业先进技术,其中:水稻种植业上的超级稻良种、测土配方施肥、宽窄行栽培、水稻工厂化育秧、专业化统防统治、彩色水稻研发和生猪养殖上的生物养猪零排放、沼气肥和沼气发电、生猪人工授精、湘虹猪配套系的试验和推介等新技术达50多项。同时,还积极推进新技术新品种驰援外地,2017年,惠众粮油专业合作社组织35台联合收割机赴湖北监利收割水稻17500亩,带动了当地水稻机械化收割技术;指导了本省40个粮食大县工厂化育秧技术的上门指导和推广。2017年,屈原农民在汨罗、平江等地承包种植水稻2万多亩,改变了当地长期的一季稻种植习惯。

四、优服务,构建生产经营新体系

一是创新农业合作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

合作组织,屈原管理区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22个,注册资金4.3亿元,涉及到粮食、生猪、水产、禽类、蔬菜、西瓜、湘莲、茶叶、农机、花卉、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入社农户达

1.1万户,农户入户率达84.6%,面积达10万亩。同时,坚持走“市场育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路子,通过“企业+基地+农户”、“公司+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三种模式进行运作。全区12个年产值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共连接基地11万亩,养殖户3270户,带动邻近县市农户3.7万户,形成了三条完善的产业链:种猪→饲料→养殖→加工→销售;优质稻生产基地+优质稻订单生产→优质米加工基地;特种水产苗种场→万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特种水产品加工厂。通过租赁、转包、拍包、土地入股等商业化运作手段建立土地交易平台使经营田向大户集中,向合作社集中。2017年全区30亩以上种粮大户1234户,千亩以上7户,1万亩以上1户,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猪场达197户,年出栏万头以上规模标准化猪场7个。二是改善农业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大力支持示范区建设,近年来共引进了农业、工商、农发、国开、邮政、信合、村镇银行等金融单位,大大破解了农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其中:农业银行给予农业企业贷款年投入达2亿元,工商银行达1.5亿元,国家开发银行达1.5亿元。创设农户小额创业贷款,支持规模农户的

发展,由农业银行屈原支行推出“农民创业小额贷款”, 每个农户凭信用担保手续可以贷款5万元,分两年归还,政府实行全额贴息,目前农业银行已发放“农民创业小额贷款”达6000多万元。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农产品加工业、养殖业、种植业相继引进农业保险机制,其中:3.62万头母猪全部实行了母猪政策性保险,14.7万亩水稻实行农业灾害保险,水产养殖、禽类养殖、肉牛养殖场大户都引入农业保险。通过这些保险机构的参与,大大地降低了自然灾害对农户的影响,增加了涉农企业投资农业的信心。三是健全农业管理服务体系。完善农业基层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服务站,完善软硬件配套,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进行农业气象预报,农业病虫情测报,推广“公司+农户”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公司统防统治,农机合作社服务体系,农产品经纪人的培养,专家顾问、农业公司的有偿服务等。

五、谋效益,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一是向传统产业要效益。围绕国家粮食、生猪等大宗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创建双季稻全程机械化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区,攻关示范面积2.2万亩,全面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单位面积效益。生猪养殖上,通过逐步淘汰居民区养殖点、规划合理的养殖区域、严格把关新上养殖项目,实现生猪养殖的集约化、现代化,2017年,全区生猪产值达7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12.54亿元的55.8%。传统农业的提质改造,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从事其它产业谋取效益。二是向低效用地要效益。支持低效用地的高效开发,引进外来农业开发项目进行土地流转,提升单位面积的农业产值,如:凤凰乡引进深圳普利公司承包土地1万亩进行特种水产养殖加工,投资达2亿多元;洋利农贸承包磊石山荒山1050亩种植树木和花草。三是向特色农业要效益。根据屈原由原洞庭湖围垦而成、大面积的种养业布局都在海拔50m高程之内这一实际,大力发展湿地农业,发展了生物组培苗、蔬菜、礼品西瓜、哈密瓜以及豪猪、食用蛇、小龙虾等特色种养基地,其中:礼品西瓜每亩收入达到5000多元,2960亩西瓜面积可为农民增收1500多万元;棚蔬菜每亩收入达到1万多元,5100亩蔬菜可为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

六、保安全,实施生态农业新标准

农业标准化的全面实施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屈原管理区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制定了养殖业标准68个,种植业标准36个,饲料生产标准545个,水产养殖标准3个,水产专利7项,通过示范区12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猪养殖企业,推广到全区各生产领域和1.3万农户,提高了种养业的水平,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其中:惠众粮油农

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水稻生产的“六统一”,即:统一供应良种、统一集中育秧、统一机耕机插机收、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专业化统防统治、统一订单收购,大大地提高了水稻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养殖业上建成了“从猪场到餐桌”的“六自”(自繁、自养、自宰、自制、自运、自销)的独立经营管理体系,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可追溯。目前,全区有6个公司、7个基地实现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6个公司、8个产品实现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产品实行了绿色食品认证,正虹饲料和湘天科技被授予“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1家企业被授予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个企业被授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企业被授予“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被授予“岳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个产品被授予“湖南省著名商标”,5家农业企业通过IS09001和IS014001认证,打造了市场品牌,树立了企业形象,拓展了市场销售渠道。饲料、生猪、水产品连续十年质量安全抽检100%合格。

【南昌县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情况汇报】相关文章:

农业产业化情况汇报09-24

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09-23

农业情况汇报09-24

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会议情况汇报05-09

农业产业化汇报材料09-26

城郊农业情况汇报09-25

农业产业化发展汇报材料01-20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范文07-06

乡镇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