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汇报

全县草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时间:2021-06-25 20:15:37 情况汇报 我要投稿

全县草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发展现状

全县草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全县草食畜牧业发展紧紧围绕建设草业大县、畜牧强县的奋斗目标,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饲养、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以人工种草、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模养殖等项工作为重点,积极争项目、引资金、建基地、抓培训、重服务、促产业,使畜牧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全县大家畜饲养量19.01万头,存栏14.01万头,出栏5.0万头,其中牛饲养量7.0万头,出栏

2.5万头,商品驴饲养量8万头,出栏2万头;羊饲养量180.1万只,存栏120.1万只(其中能繁母羊存栏69.5万只),出栏60.0万只;猪存栏9.5万头,出栏8.5万头;鸡饲养量73.83万只。肉蛋奶总产量2.21万吨。每年种植紫花苜蓿40多万亩,一年生禾草20万亩,多年生牧草累计存留面积173万亩;每年青贮玉米秸秆38万多吨。畜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950元。

二、环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资源匮乏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形成巨大障碍,主 1

要表现在:

1、牧草资源匮乏。一是天然草地资源退化严重。据调查,1965年天然草原平均鲜草产量112公斤,1983年下降到93.5公斤,2011年下降到88.6公斤。草场植被覆盖度下降,七十年代在60—70%,九十年代中期只有30%左右。全县可利用天然草原超载36.7万个羊单位,超载率194.8%。二是人工草地生产能力不高。全县的人工牧草地,25°以上瘠薄地占有很大比例,加之春夏降水严重不足和疏于田间管理,牧草稀疏。据调查,有些地块紫花苜蓿每亩干草产量不足100 kg,仅仅是平均每亩366 kg产量的27%。“重农轻牧”、种植分散、管理技术落后、收贮运输加工设备紧缺、产业化程度过低等都是制约提高人工草地质量的重要因素。

2、劳动力不足。环县传统上是千家万户放牧为主的养羊方式,饲草饮水、疫病防治以及劳动力成本都很低,自2003年以来全县推行封山禁牧舍饲养畜,水草料贮存加工以及饲喂等环节都要通过人工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劳动力成本,加之畜牧业利润微薄,目前从事的大多为中老年人,“80后”大多不愿意从事。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经营模式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势在必行。

3、水资源短缺。环县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390㎜,蒸发量却高达1164.6㎜;境内主要有环江、蒲河等5条较大的河流,平均径流量不足1立方米/秒。 除蒲河流2

域为淡水外,其余均为苦咸水,人畜不能饮用,也不能灌溉。除浅沟和川区可利用水井、沟泉外,县内绝大多数地区家畜饮水依赖水泥窖。许多地方因为水源短缺,无法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4、饲料供需偏紧,且价格上涨过快。正常年份全县粮食总产量11万吨,人均300多公斤,仅能解决温饱问题。发展现代畜牧业除了优质牧草,还要有足够的精粮饲料来补充。加之近年来玉米价格不断上涨,牛羊饲料成本随之增长。

(二)规模养殖生产水平低,向市场供应产品能力不强。目前的规模养殖场,选址布局规划不尽合理,养殖品种做不到专门化,饲养技术简单落后,管理松散,没有形成一套严格的疫病防治措施,养殖规模过小,生产效率低,距离“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和粪污无害化”的标准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三)草食性家畜所占比重小,良种化程度低。羊牛肉4330吨,占肉类的42.2%,猪禽肉4950吨,占48.2%,千家万户的养猪业一项产值就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34.2%,亦即三分之一,而羊牛两项只占48.3%,还不到一半。良种肉羊占肉羊总数的46.9%,改良绒山羊占60.2%;滩羊、陇东黑山羊和改良绒山羊选育程度不高,肉牛品种以本地黄牛为主,改良肉牛只占43.9%。畜牧业产值只占大农业的30%,距离发达国家的平均50%还差20个百分点。

3

(四)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产业链不够完整。目前以出售活羊活牛等原始产品为主,活畜加工停留在初级屠宰上,羊羔肉、手抓羊肉及地毯等加工规模小,形不成龙头带动效应;羊绒未经分梳等简单粗加工就以原绒出售;草产品以打制草捆为主,且规模很小,草颗粒、草粉、苜蓿叶蛋白等精深加工不能开展,产品不能增值。

三、环县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对策和建议

(一)做活做好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

改变传统的盲目追求数量扩张观念,在稳定现有基础的同时,应在质量和结构上下功夫,重点是发展优质、安全、生态的牛羊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

第一,加快建立优质人工牧草基地。环县土地面积广阔,气候温和,光照时间长,发展人工种植紫花苜蓿草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应以紫花苜蓿为主,一年生禾草为补充,对已有的低质量人工草地进行补种更新,提高产量,新建的草地必须采用好地、平整地退耕种植。

《全县草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建议:论证环县优质紫花苜蓿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环县优质紫花苜蓿加工生产项目。

第二,进一步调整畜禽品种结构,大力发展羊牛等草食性家畜,突出抓好滩羊的肉用性能培育和绒山羊、黄牛、陇东黑山羊等肉用山羊改良培育,有计划地引进优质种羊,对本地羊进行杂交改良,提高改良绒山羊的产绒性能和肉用绵4

山羊、肉牛的产肉性能。

建议:论证环县滩羊遗传资源保护与综合开发项目、环县滩羊杂交肥羔生产项目、环县肉山羊产业化开发项目、环县肉牛杂交改良推广项目、环县绒山羊优化选育项目,尽快支持新上环县奶牛生产项目,解决奶牛生产空白。

(二)转变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实行产业化经营。转变生产方式是畜牧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现有条件下,不能忽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分散饲养,应按照“小规模经营、大群体发展”的思路,继续扶持规模养殖户改善生产条件,推行设施养畜,改良品种,提高生产技术,实现增收致富。

同时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整合饲草料、劳动力、土地和水资源条件,逐步引导发展标准化规模经营,创造条件,新建一批草地畜牧业生产和养殖项目,帮助农户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特别是对良种繁育体系、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饲草料加工贮存和利用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用政策杠杆撬动、用资金投入推动牛羊产业发展。

要认真组织开展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活动,树立典型,示范引路。按照行业标准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性养殖场,作为行业“领头羊”、“风向标”,引领全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养殖方向进军,以规模创收,以标准制胜。

建议:论证环县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创建项目,打造 5

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性养殖场。

(三)培育建设龙头,带动产业发展。

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等产业化模式充分引进来,应用好,发挥好,鼓励养殖户参加不同形式的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促使区域性的农户“手拉手,一齐干”,在加工、销售和生产资料的产供销方面,实行广泛的合作,逐步使中小养殖者由小生产转向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社会化生产。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养殖户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三方共赢合作机制,增强全产业链的凝聚力,提升抵御市场风险的“集体作战”能力。

积极鼓励龙头加工企业开展牧草及畜产品精加工、深加工,开发创新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鼓励创品牌、创名牌,提高牧草及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积极组建专业市场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壮大贩销队伍,发展订单草食畜牧业,拓宽流通渠道。

建议:论证项目,扶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羊肉、羊绒、牛肉、紫花苜蓿草产品等加工企业。

(四)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在示范区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绿色环保技术,首先农户不使用或者少使用农药化肥等,育肥全过程以采用自种自产饲草饲料为主,无害化加工后育肥,避免大批量购进饲料添加剂。其次在兽医卫生防6

疫使用药物必须为高效低毒无残留。第三,鼓励小规模散养的农户将家畜粪便作为一种资源,施进农田中去,提高土地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对一些发展起来的集约化养殖场和畜产品加工厂,支持和鼓励对粪便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作为肥料还田,避免不加处理地任意堆放和流失,严重污染环境。

建议:论证环县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区项目 7

全县草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2]

一、草畜产业发展情况

今年是我县肉牛产业项目启动实施的第一年,县政府把肉牛产业作为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工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为核心,按照“扶强加工区、盘活育肥区、抓好扩繁区、延长产业链”的思路,以示范村、示范户为抓手,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育肥大户拉动”的运行机制,突出优良基础母畜群、多元化饲草料基地建设两个重点,加快黄牛冷配改良、饲草料加工调制、畜牧疫病防治、技术服务、市场培育五大体系建设,使草畜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牛饲养量稳步增长。截止11月底,全县牛饲养量9.3万头,其中存栏5.8万头,出栏3.5万头。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落实项目农户2156户,建设标准暖棚牛舍2500座;建造氨化池2400组,投放铡草机2165台,采购投放良种基础母牛5020头;新建改良点30个,累计达到60个;完成了六盘山镇、泾河源镇、香水镇、黄花乡四个乡级畜牧站新建和改建工程。三是养殖技术培训效果明显。共举办培训班123场(次),发放培训教材2万余册,培训养殖户、贩运大户、技术人员3.1万人(次)。四是饲草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新种优质紫花苜蓿6.3万亩,复种禾草5.3万亩。引进试种饲料甜菜120亩,多元化饲草体系 1

《全县草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的框架正在形成。五是牧业收入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完成1131.2元,同比增加163.2元,增长16.9%,增幅居全区之首,其中人均牧业收入246.2元,占期内现金收入的21.8%,同比增加46.7元,增长23.4%。草畜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明显增强,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肉牛产业项目的顺利实施。一是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肉牛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指导、协调、督促肉牛产业规划的实施。建立了肉牛产业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考核机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为了确保肉牛产业项目的顺利实施,制定出台了《县委、政府关于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决定》、《泾源县肉牛产业发展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泾源县肉牛产业发展技术细则》和《2017年肉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制定了项目实施进度表,实行周通报、半月小结、月总结制度,推进《规划》实施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二) 加快草业建设步伐,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 按照“以草调畜、以畜促草”的思路,以退耕地的林草间作、地埂种草为主,抽调200多名干部,进村入户落实种草任务,新 2

种优质紫花苜蓿6.3万亩。对历年退耕地全面进行除荒补植,并以畜调草加大纯草种植力度。目前,全县累计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30.6万亩,初步形成了双龙岭、胭脂岭、青龙山、转弯码等10个万亩种草流域,使全县85%的荒山、林地得到了全面封育保护。扩大禾草种植面积,复种禾草5.3万亩。积极推广“三贮一化”技术,努力提高农作物秸杆的利用率。同时,充分发挥自治区农牧厅和科技厅专家组的作用, 6月10日,配合区畜牧站在兴盛乡下金村召开了南部山区草畜产业暨苜蓿机械收割现场观摩会,现场观摩苜蓿机械收割、青贮玉米种植和肉牛生态养殖科技示范村进展情况,在胜利村观摩草畜循环发展模式和肉牛科技养殖示范点情况,对我县大力推广饲草加工转化技术,提高饲草利用率,改进贮草方式,着力解决季节性缺草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加快养殖示范村建设,增强辐射带动效应。按照“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补助标准、统一时限”的要求,坚持“因地地宜、就在取材、因陋就简、坚固耐用”的原则,积极落实项目农户,分层次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暖棚牛舍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共落实项目农户2156户,建设标准暖棚牛舍2500座。在建设牛棚的同时,创新基础母牛投放机制,采取“政府引导、经纪人带动、市场运作、农户全程参与”的方式,采购投放基础母牛5020头。基础母牛投放工作机制的创新,不仅保证了牛的品种和质量,而且降低了投放成本,更

重要的是调动了农民种草养牛的积极性,加快了肉牛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增强了肉牛产业发展后劲。目前,已在全县7个乡镇建设养殖示范点28个。同时,完善了原有5个养殖园区养殖和管理,解决了历年养殖园区建设欠款73万元。

(四)以品种改良和动物防疫为抓手,提高良种化程度,实现养殖业的提质增效。一是按照“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快改快繁”的原则,加快良种繁育步伐。今年,我们已新建改良点30个,累计达到60个,黄牛冷配改良覆盖全县86个行政村,覆盖率达85%。截止10月底,改良黄牛1.2万头。二是制定了重大动物疫病防制预案,形成了运转有效的疫病预防和快速扑灭机制,并于2017年11月11日在区、市有关业务部门的现场指导下,举办了泾源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应急演练,提升了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加大动物防疫的宣传,使《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全面落实各项防疫任务,从而保证了全县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四是结合畜牧兽医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职能,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工作机制,完善制度,落实责任,投入经费30万元,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较为严密、健全的疫病监测防治隔离网。目前,全县牛、羊、猪动物口蹄疫免疫率、标识率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率均达100%,我县动物防控工作代表自治区通过了农业部的检查验收。

(五)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升养殖技术水平。积极实施“百万农民培训”、“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培训”三大工程,利用冬闲时节,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所有县级领导带头深入养殖重点村,向农户讲政策、讲项目、讲技术。农牧部门组织技术专家,分层次对县乡专业技术干部、25个村的技术员和贩运大户进行了政策宣讲和技术培训,共举办培训班123场(次),培训养殖户、贩运大户、技术人员达3.1万人(次),发放培训教材2万余册,使养殖户较为全面地掌握了种草养牛技术,为我县草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相继在兴盛乡下金村举办的赛牛会之后,10月20日,在我县成功举办了宁夏固原首届黄牛节,充分展示了我县肉牛产业发展成就,在全社会营造了促进草畜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扩大了我县草畜产业的知名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我们按照项目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在12月底完成基础母牛投放、黄牛改良、铡草机投放等项目建设任务,确保年底牛饲养量达到10万头。

(二)严格验收。采取乡(镇)自查和县上组织全面验收的方式,对今年实施项目的进度、质量、效益和运行管理的规范性、时效性和创新性进行检查验收,尤其是牛棚建设、饲草

种植、基础母牛存栏、冷配改良逐户进行验收,确保建设任务落到实处,迎接自治区的检查验收。

(三)加强基础母牛管理。对今年投放的基础母牛和农户原有的良种基础母牛进行建档立卡,实行微机化管理。对私自出售良种基础母牛和母牛犊的,严格按照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进行处理,鼓励引导群众扩大良种基础母畜存栏量,带动肉牛养殖规模的扩张。

(四)加强牛饲养量的监测评价。进一步规范肉牛饲养量监测点,对部分贩运、养殖大户肉牛的存栏和出栏量建立档案,通过对监测点上牛饲养量的科学监测与评价来掌握全县牛饲养量的动态变化。

(五)继续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加大动物防疫执法、市场监管力度,依法开展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全面实行产地检疫和定点屠宰检疫,力争动物防疫工作步入全区前列,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六)总结经验,谋划明年工作。科学总结今年执行肉牛产业项目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各项工作科学进行。在此基础上,按照项目规划,做好明年项目实施的调查摸底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及早确定养殖重点村和农户,确定建设内容。充分利用冬闲时间,抓好项目农户的培训工作。

【全县草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相关文章:

应急产业发展情况汇报09-28

油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09-25

油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范文03-25

夏南牛及产业发展情况汇报05-09

闵行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汇报05-09

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范文07-21

201711汝城县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05-08

市中小机床产业集群发展情况汇报05-09

八布乡咖啡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