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

时间:2022-11-23 15:12:41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

幸福是人生的根本目的和最终追求。为小学生提供幸福的学习生活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他们的幸福观和幸福感因个人心智成长的原因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发生了明显改变。克服小学生的生存焦虑、空虚、疲惫等现象,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里寻找生命的尊严,提升幸福感,则成为当前学校德育的重要使命。

如何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

一、我校小学生的幸福观与幸福感现状

1.学生的幸福观趋于多样化和现实化,我们在学生中进行的随机访问就反映了这一问题

在问到小学生“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时,有的学生回答是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有的学生回答是有知心朋友;有的学生回答是自由自在;有的学生回答是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一定的经济实力等。总的来看,大多数小学生把个人幸福与家庭幸福紧密结合了起来,同时他们也知道要好好学习,能够把幸福与追求美好的道德理想结合起来,自觉用道德标准来衡量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对社会中的弱者大多持有一种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家长价值观念的影响,学生的幸福观也发生了一些偏差,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有抬头倾向。

2.小学生的幸福感偏低

访问调查发现,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父母长辈给予他们过多的溺爱,使得孩子逐渐弱化了对幸福的感受。另外,现在中国的许多孩子普遍生活在学业的重压之下,尽管减负的口号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但事实上却是越减越重。从孩子跨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心理上就负载了沉重的压力,他们觉得自己的学习生活是非常单一的、封闭的,是枯燥乏味的,心情自然就十分压抑,往往就是这些情绪极易引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产生疲惫和倦怠感。

二、教育者应及时通过教育让学生获得并提升幸福感

学生的幸福感来自于他与外部世界建立起来的亲切、友善的关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幸福、分享幸福、感悟幸福,学会回馈幸福。

1.体验成功,感受幸福

对于小学生而言,成功是一次发言后得到了掌声,一次作业本上得到了小红星,一次比赛后得到了奖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感受到幸福的存在。一是搭建舞台,如,“六一”儿童节期间学校可组织“校园吉尼斯”“校园才艺pk”等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个性得到充分的保护,成功的幸福感也就随之降临。二是全面评价,通过开展个性化的评比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体验合作,分享幸福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学生在合作性课堂中更能体验到学习乐趣,体验到自我的价值,获得幸福。一是创设丰富的合作情境。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各种以合作为形式的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达到学习的目的,培养团队精神。二是加强必要的合作指导。合作前,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任务与目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如,班级举行手抄报比赛,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后,教师要指导每个小组安排好组员的工作任务,搜集资料、编辑、美术、抄写,每一项工作都要人专门负责。当一项合作任务完成后,引导学生畅谈合作后的体会,在彼此的交流中,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合作带来的幸福感。

3.体验挫折,感悟幸福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要让这种经验迁移到个体生活的各个方面,最终形成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一是在体育运动中克服困难、磨炼意志。每学年学校召开的春季趣味运动会和冬季三项运动会,就是让学生在竞技中感受运动的魅力,在汗水中磨炼坚强的意志,在付出中享受回报的快乐。二是在手拉手活动中体验艰辛、感悟幸福。暑假里开展手拉手夏令营活动,让城市孩子来到农村体验生活,与农村孩子一同吃住、一同学习、一同劳动,感受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条件的差异,感受农村孩子的艰苦与淳朴,感受劳动的辛苦与快乐,领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懂得珍惜生活,关爱他人。

4.体验感恩,回馈幸福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不知道爱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可以组织一些“感恩”活动,如,母亲节即将到来时开展一次“护蛋”活动,在活动中感受母亲精心哺育孩子的不易。教师节时开展“当一天小老师”活动,体验教师工作的繁琐与辛苦。通过这样的角色体验活动,加深孩子对情感的认识,并在今后转化为切实的行动去回报父母和他人,回馈幸福的生活。

总之,作为教育者,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分享幸福;挫折中感悟幸福;感恩中回馈幸福,从而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塑造他们健康积极的人生。

《如何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如何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 [篇2]

一、 准确界定中小学生幸福感

对于中小学生幸福感界定,研究人员多以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为基础。按照心理学的界定,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我评价的幸福,认为幸福是评价者个人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它有主观性、整体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点。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至少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基本组成成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瑟里格曼把幸福的方程式归纳成:快乐+参与+意图=幸福。而我国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把幸福感定义为“幸福感是一种长久的、内在的、坚定的心理状态,并非短暂的情绪体验。”

简而言之,所谓幸福感,就是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肯定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而中小学生幸福感是指中小学生以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为基础,对自我存在状态的主观心理体验,是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积极主观心理体验。

二、 全面了解中小学生幸福感的现状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论其观点是否完全正确,关注和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幸福感令人担忧,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当;二是升学压力太大;三是父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笔者认为影响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家庭的关爱;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学生自身的感悟。以上几个因素使我们目前的中小学教育把学生的天生的求知欲望变成了压力和痛苦,使得本来应该有的快乐学习成长经历只能是一种奢望,这是我们教育理念的失败。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提高学生的幸福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三、 探究提升学生幸福感的途径与方法

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他的幸福观也不同,有的人把吃喝玩乐作为幸福;有的把为实现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作为幸福,有的人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有的把帮助别人作为自己的幸福,有的认为读书是负担是痛苦,有的认为读书是必需是一种幸福。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做同样的事情他的幸福感会大不相同。所以要提升学生幸福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的教育;其次是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能判断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再次是培养刻苦精神,努力实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自由轻松地去奋斗,以此来体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基础,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信任是建立师生幸福感的基石。尊重,既包括学生对教师人格、教育风格、教学经验的尊重,也包括教师对学生人格、个性发展以及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动中独立性的尊重。教师要多与学生交心,要走进学生心灵,了解他们喜怒哀乐。他们取得成绩你为他们喝彩高兴,他们遇到困难时为他们排忧解难,打气鼓劲。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师生共同体会教育的幸福,共同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在幸福中感受幸福。

三是教师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尽管推行素质教育已经多年,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升学压力下,学校和老师往往以高分数来衡量教学质量,教育领域内的质量观、成绩观却不见有丝毫改变,依然唯分数是听,长期处于分数质量观压力之下的学生,性格大多变得孤僻和乖戾,没有幸福感可言。因此教师应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这种单一的评价体制,应尽快建立一套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应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考虑,将老师、同学、家长的评价综合考虑,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以平时的考核评价为主,不搞一考定终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健康和谐的发展,我们才不会急功近利,背离“以人为本”的宗旨,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在分数质量上去挖空心思,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才不会沦为一句空话。

四、打造幸福课堂,探索幸福教育途径

教师的幸福是课堂幸福的源头,学生的幸福是幸福教育的核心。幸福课堂应该是一段师生共度的幸福时光,是“学也愉悦,教也快乐”的教学过程。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幸福课堂应该是学生有兴趣学、学有所获、学有情趣、学有自主、学有创造的课堂。幸福教育不是直接单纯的教育,更不是现在我们的“填鸭式”的应试教育,而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通过对学生的“理解”“关怀”“德育”,并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而实现的幸福教育。具体有以下五个特征:一是民主与尊重;二是关注与激励;三是审美与道德;四是自由与创造;五是成功与发展。

为了实现幸福教育,教师第一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第二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互相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第三,教师要“因材施教”,更应该“因人施教”,对学生的一些性格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挖掘每个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征,并分析特征间存在的差异及原因,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育手段方法进行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树立各自对学习的自信心;以欣赏的眼光来教育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并激发其潜能,等等。第四教师要优化课后作业,作业过多也是影响学生幸福感的一个因素,那么什么样的作业才是高质量的作业呢?高质量的作业是具备精简性、层次性、新颖性。精简性要做到少而精质量高,每个练习都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层次性要做到不仅要让学困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还要保证学有余力的学生免受“饥饿”之苦,要做到因材施“业”。像对“学困生”作业的布置,我们要做到作业难度比较低,量比较少,方法以基础性、模仿性为主,作业主要内容为本节课所授的知识,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练习。新颖性就是我们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出一些新颖的作业,让有趣、生动的作业内容代替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的、无思维价值的机械练习,让学生感觉到做作业不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譬如科学手抄报、查找阅读型、活动性作业、操作性作业等。第五,创设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在课堂上采用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感受。回答问题时设计一些简单题让学困生回答,让他们得到成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在检测过程中编制a、b卷,让学困生也能考出好的成绩。

总之,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在课堂上应采取多种方法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无条件的关注每个学生,让学生快乐地接受知识,健康地成长,真正感受到幸福。

【如何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相关文章:

如何在快节奏社会中提升幸福感02-18

如何提升幸福感04-26

怎么提升自己的幸福感05-05

【精】如何提升幸福感04-27

让员工幸福感提升的几个方法02-15

如何在职场中提升礼仪05-30

如何在教学培养数学素养04-19

幼师怎样培养教育幸福感02-18

员工素质提升培养方案02-26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