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培养数学素养

时间:2023-04-19 10:38:15 炜玲 数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在教学培养数学素养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是靠一两节课的教学就能实现的,更不是教师在课堂中教出来的,它必须是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实践、探究、体验、感悟而得以逐步提升的,而教师则应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懈的、多渠道的、多方面的去引领、激励、唤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何在教学培养数学素养,欢迎大家分享。

如何在教学培养数学素养

  培养数学素养一

  听,就是要求学生会听课。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学课本,使学生了解新课中讲哪些内容,其中哪些内容能看懂,哪些内容还未看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当学生听教师讲授新课时,心中就有了一定的目的。对未看懂的内容,由于自己加强了注意力也就容易听明白了。通过这一环节,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也合乎于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这一掌握知识的基本规律。

  说,就是数学课堂中的说话训练。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不但要有教师的讲,更重要的还是让学生去说。教师应想方设法创造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思想的深刻性,语言的条理性、概括性、科学性、严谨性,思维的敏捷性。

  读,就是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插图和引言部分。代数第十三章“函数与图像”一章,引言一开始就提出一个学生熟知的实例――气温是随着时间的变化的。紧接着说明像这样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就属于代数中函数部分所讨论的范围,把生活实例同数学理论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同时渗透函数定义的本质属性。分散了学生对定义的理解这一难点,并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写,就是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教师在每讲一节课时,除要求学生做课堂总结外,还要让学生做听课笔记,课堂总结。特别是学完一节课或一章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做归纳概括,总结解题方法和证明规律。

  培养数学素养

  一、教学理念具有时代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体制的逐步改革,实现教学理念的改革与创新,是现代化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从我国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理念来看,教师一味的占据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完全按照教师个人的思想意识,没有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一味的注重教学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莫不关心,使学生缺乏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且学习程度不够深入。受小学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教师转变教学意识,注重教学引导,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转变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学生从被动学习态度转变为主动学习态度,全面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个性,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

  二、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

  从我国传统教学方法来看,教师主要运用“填鸭式”教学方法以及“题海战术”,整个学习过程单一、枯燥,且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学生对其难以理解,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会产生畏惧、逃避的心理,制约学生的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逐步普及,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全面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教学活动行程一个完整的整体,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慕课”、“微课”等多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小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与合作性学习能力,全面激发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体育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具有发展性

  自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以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是其根本教学目的。因此,在整个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面围绕小学阶段基础数学知识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将培养知识型人才作为人才教育的重要目标,忽视学生在学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教育,导致学生发展存在一定的欠缺,不符合新时代的发展建设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三维教学目标”被正式纳入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活动的根本任务,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通过对学生开展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拥有一个正确、全面、完整、系统的学习过程,并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美育、体育与劳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数学素养

  培养审美素养的策略

  利用古诗词的情景,使课堂充满人文气息。唐诗宋词和对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学的瑰宝。在文学这个百花园中,有些诗和对联同数学时有联姻,如把数字嵌入诗、联之中,有的一副联、一首诗就是一道数学题。当你在读联吟诗时,既提高了文学修养,又学会了解题,还能得到美的享受。

  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感受数学之美。"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纵观现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各章节,都具有美的因素。这种本质的美不像艺术美那样外显和鲜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带有较大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必须注意从数学知识中挖掘美育因素,为学生创设美的意境,捕捉美的视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结合所学知识,有效地渗透数学文化。课堂中,我们可以结合数学知识把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料与数学趣闻等引入课堂,丰富课堂学习的素材。如刘徽与"割圆术"、欧拉与"七桥问题",祖冲之与"圆周率",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等。这些蜚声国际的数学故事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学会数学思考,培养数学意识

  我们的小学生在面临各种问题时,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怎样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其中的存在的数学现象并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数学意识其实是指能主动地用数学思想方法来考虑问题或进行思维的习惯,也就是通常说的"数学头脑"。它包括: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统计观念、推理的意识等。

  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入学开始就须初步培养,刚开始要求能够用数和简单的图表刻画一些现实生活的简单现象,根据需要选择一些简单有用的信息并进行简单归类,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慢慢到学会用数和简单的图表刻画一些现实生活的简单现象,逐步形成较强的数学意识。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以下意识:遇到问题能够自觉地的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形成一种思维习惯;面对一些事物时,很快就能指出事物本质并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能利用已知的知识推断出与其有因果关系的新的知识的思维习惯,它是数学的严密逻辑性的反映。

  培养数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直接得出结果,并运用这个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常常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直接把教学结论抛给学生,要让学生参加结论的形成过程。例如,在讲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有的老师直接讲"任何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180度。"我认为这是这非常机械的教学方法,既不易于学生理解,也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可以改变一下,让学生先预习教材,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三角形纸块,然后把三个角撕下来,顶点放在一起,每"二个角的相信边生命拼在一起,问学生发现了什么?"再启发学生自己发现三个内角加起来是一个学生发现了什么?再启必学生自己发现三个内角加起来是一个"平角"。看起来很简单的作法,实际的作用是很适用的――变教师满堂灌为群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生兴趣在自我学习中得以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介绍数学名人故事,强化学生对数学的深厚兴趣

  在新大纲中强调了数学的来源和适用性,这是我们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必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很多数学家在解雇某一个问题时的故事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激发学生浓烈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例如,在进行"函数及其图像"的教学时,可以这样引入:"函数――数,图像――图,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人类是怎样计算出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呢?太阳、地球――图,距离――数,那就是要把图与数结合起来才能进行研究。

  怎样把图与数结合起来呢?早在17世纪著名数学家笛卡儿就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一天他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几何和代数再次浮现在他的脑海。突然他发现一只蜘蛛正心头在墙角里结网,得益于蜘蛛的启发,他通过长期的研究,终于了一门续传的新学科――解析几何。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它的初步知识",函数及其图像。通过数学故事,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凝聚着中外数学家的智慧和艰辛,增强了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和勇于探索的信心。

  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1.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数学素养

  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在学习中形成的,是通过系统的数学教学来启发和培养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促使学生从求同思维方式向求异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进行尝试、探究、验证,长此坚持下去,学生会逐步养成自觉学习、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具备良好的推理能力和勇于探究、不断进取的意志和精神。同时学生在互相讨论、各抒己见的过程中表现自我,呈现思维,在此过程中形成比、赶、帮、带的竞争机制,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数学素养。

  2.建立数学模型,提升数学素养

  学习数学的价值在于它能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向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数学模型正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因此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主动解构、建构的过程。在解决问题之后,我们在更高层次上的要求就是要能把解决问题的过程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加以巩固。数学建模其实并不神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奠宙认为“它是一个模型而已”,做一道数学题,就是建立了一个模型。在小学数学里的数学模型,实际上就是各种基本方法和数量关系的分类,但建立的数学模型不能僵化使用、矫揉造作、生搬硬套。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点评,学生互相评价,自我评价,以及注意倾听、阅读别人的发言,都能帮助学生形成优选策略,形成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3.唤醒问题意识,提升数学素养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在每一节课的开始部分做好学习新知的准备和思维方法的铺垫,找准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素材,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出讨论的问题,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

  4.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思维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学习的根,可以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哦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逐步增强主动思考的意识。

  诚然,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体验的、慢慢积淀的过程。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更多的关注如何挖掘数学知识本身的内涵,设计富有逻辑性的数学活动中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或解决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形成问题意识,学会数学思维,领悟数学精神,体验数学价值,将数学素养的形成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并有效地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持之以恒,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和提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课堂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机性、盲目性和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期望的教学效果和标准。

  数学教育的目标分为两大内容: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而核心素养是隐性目标。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和定理在内的知识,而且要促进学生形成数学逻辑思维,合理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核心素养。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错误的假象,下课后教师觉得上课很顺利,课堂气氛也很好,学生也可以配合老师的教学,效果应该是不错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家庭作业质量极其差。归根结底学生在课堂上没有通过充分有效的练习巩固新知识。教师不能通过课堂练习的反馈来检查漏洞和填补空白,无法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从而不能收到好的效果。课堂时间很短,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课时间,那么学生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用自己的经验和思维方式重新创造相关的教学规律,明确自己在课堂上应该做什么。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当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技能时,便逐渐形成了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一是要注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二是要挖掘数学知识和技能所包含的核心素养,这是数学教育的本质。只有抓住核心质量,才能落实现代数学教育的“质量观”。

  二、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情境课堂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营造探究性学习和主动性学习的情境氛围,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大多数学困生对数学知识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数学知识离现实生活很远,只是一种理论和形式。因此,为了转变学困生的错误观念,提高学生的积极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绪状态,创造出以生活为基础的学习情境,并为学生提出以生活为导向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时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设计多样化的开放式数学题,指的是不同思路、不同答案的问题类型,他们的条件、方法和最终答案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教师应注意设计多样化的开放式数学题。创新数学习题的内容,在现有的数学教材中的练习题只能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却发挥非常小的作用。而习题则是巩固和应用知识的最佳方式。教师应该从课后练习的转变入手,围绕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创新练习内容,以设疑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或以教科书中的问题为基本模型,通过挖掘背景,实现应用价值。这样,完成数学习题的过程就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为提高核心素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开展小组合作,使学生必须有合作的意识和欲望,对学习内容有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合作学习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直观、形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方式再现教科书提供的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我们可以设计各种合作学习的方法,如游戏中的合作学习、操作中的合作学习、探究中的合作学习、实际应用中的合作学习等,使数学课堂活跃起来,使学生“渴望学习”和“乐于学习”。采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认真组织,给予学生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要求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倾听、表达和讨论。避免学生在相互争论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

  在小组合作中,首先学生需要认真思考,大胆讲话,学会中心发言,只有这样才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其次,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从别人的演讲中获得灵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方法,形成一人发言,其他人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和反驳,倾听与他人的异同,用更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意见。四是学会纠正和补充,根据他人的结论进行修改和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虚心学习。让学生充分利用归纳、总结、推理、猜测等数学方法,锻炼数学逻辑思维,了解常规数学方法的应用原理,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核心素养。

  四、结语

  总之,要求我们把“如何思考”“如何学习”等数学思维和方法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很多方面需要研究,但最关键的是与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直接相关。因此,将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有效地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社会的要求和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数学是培养人们理性思维的重要学科,其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应用性充分体现了数学教育的价值。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要坚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专业水平,敢于实践,敢于创新,坚定不移地为学生终身发展讲授每一节数学课,努力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如何在教学培养数学素养】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的孩子的信息素养06-25

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素养能力论文07-12

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06-25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06-25

核心素养如何落地数学教学课堂05-25

高中教学中如何体现数学素养05-26

数学教学如何落实抽象素养05-26

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如何实施01-27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