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全面发展观后感杨鑫梅

时间:2022-11-23 15:12:22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孩子全面发展观后感杨鑫梅

今天,科教台播放了《如何培养孩子全面发展》这部教育孩子的片子,我和妈妈都认真的看完了于丹老师的讲座,于丹老师用一个又一个的事例告诉我们,孩子不应该只关注学习,要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

如何培养孩子全面发展观后感杨鑫梅

于丹老师有一个女儿,大约四五岁左右,她女儿手工做得很好。有一次,老师教她做了一个花篮,非常漂亮,于丹老师的女儿对这个花篮爱不释手。有一天,她女儿不小心在家里摔倒了,哇地一声就哭了起来,于丹老师连忙跑出来一看,原来是她女儿心爱的花篮摔坏了才哭的,于丹老师把花篮提起来一看,花篮破了一个小洞,于丹老师用做花篮剩下的电光纸,用剪刀剪了两个三角形,把它粘在那个小洞上,把另一个粘在花篮的另一边,这样花篮就更漂亮了。她的女儿擦干眼泪,对于丹老师说:“妈妈,我明白了,哭是无能的表现,我以后再也不会为了这种事情哭了。”

于丹老师讲的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我9岁时妈妈给我新买了一双鞋,白色的底,蓝色的面,我非常喜欢。在一次踢足球时,不小心弄得鞋底破了个洞,我想:怎么办,这鞋报废了,不能穿了,我最喜欢的鞋子没了。回到家以后,我到房间里大哭了起来,非常的伤心。爸爸发现后就对我说:“不用哭,拿到鞋店补一下就好了。”补好后爸爸对我说:“梅梅,你已经9岁了,遇到事情应该想想怎么解决,而不是无助的哭泣,这鞋也好脏了,你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我把鞋洗干净后,这双鞋又成了我最喜欢的鞋。通过

于丹老师讲的这个故事和我自己的经历我明白了,遇到困难哭是没有用的,就要动手、动脑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

于丹老师还讲到了现在很多小朋友上午补数学,下午补英语,晚上补语文,时间都用来补习了,没有时间去锻炼身体,去劳动,去玩耍,弄得像个小老头、小老太一样,毫无生气。这点我深有体会,我妈妈在我一年级的时候,就是这样送我去补习的,我觉得特别的累,根本学不进去,成绩也上不去,这样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后来,有一个老师跟妈妈说:“这样补习对她而然是行不通的,不能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要让她自己爱上学习,你这样只能让她越来越讨厌学习,让她有足够的空间,让她在劳动中、快乐中、玩耍中学到知识,这样她才会越来越喜欢学习。”从这以后,妈妈不再让我补这么多课了,我也觉得学习没有那么讨厌了,渐渐的喜欢上了学习,我的成绩也上升了,还学会了帮妈妈做家务,在跟同学的玩耍中交到了几个好朋友。于丹老师的观点跟这位老师说的一样,不要呆板的学习,而是要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

看了这部《如何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讲座,我和妈妈都收获丰富,我明白了:做为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要懂得克服困难、尊老爱幼、体贴父母、热爱劳动、快乐学习。我也有信心做一个这样的孩子。

如何培养孩子全面发展观后感杨鑫梅 [篇2]

2017年12月5日,我们家长和孩子按照学校的通知,一起及时收看于丹教授《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电视讲座。主要是关于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为主题的一个讲座。受到了一次极好的教育,看完之后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德智体全面发展”是一个老话题,但又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央已经确定,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世纪特别强调“素质教育”,其实,就是要全面落实这一教育方针。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如此艰难,其中就有对“德智体全面发展”缺乏正确而全面认识的原因。对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真有重新认识的必要。

“德”,是一个人的灵魂。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首先必须要有“德”。没有“德”,就将是一个“缺德”之人,不仅可能不被社会所接受,而且也可能成为社会的罪人。学校中的德育,就是要促使学生在“德”的方面健康发展。于丹老师通过对“一碗米的价值”的阐述,比喻一个人、一个孩子的价值的创造。明了又深刻。一个孩子的空间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师和家长要帮助他发现最大的价值空间,更重要的是教育他自己来认知自己的生命价值。懂得了“一个孩

子在很小的时候能不能拥有快乐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自己的开发。这是大家都企及的一种教育的境界。并严肃的指出“我们陪伴孩子成长,不能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教会孩子在面对挫折,让孩子独立去完成自己的发现,去完成自我成长的修复。”一定要遵从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为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而踏实走好每一步!

“智”是核心,智育是育人的主要途径。“智”,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智力、能力。这是一个人能否在社会上立足、生存与发展主要条件。知识的深浅、能力的强弱是人才的重要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智育”应该是人才培养和发展的主要途径。于丹老师剖析了《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我从孩子的身上去感受、注意和发觉这一点。懂得在学习一种知识的同时,掌握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快乐地接受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味的让孩子去死搬的接受知识,并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相反,久而久之,还会适得其反地厌恶学习。作为家长,特别是作为老师,虽然是传道、授业、解惑,但也要为孩子的快乐着想,在课堂上或家庭学习中加些带有孩子感兴趣而且结合学习内容的作料,使得孩子能够有兴趣学习并接受新的知识。

“体”是基础,体育不仅仅是身体健康教育。“体”在

“德智体”中应该是基础。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什么也干不了,什么也成不了。再有高尚的道德,再有高深的学问、再有多强的能力,仍将是难以有所作为的,对社会也不可能有多大的作用、多大的意义的。尤其我们的学生现在都还小,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健康成长比什么都重要。

在“德智体”全面发展中的“体”,不能简单理解为“身体”。它不仅指身体健康,没有病,而应该是“身心健康”这样一个完整的概念。体育,也不是单纯指课表上的体育课程,应该是身体素质的锻炼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两个方面的综合过程。现在我们的“体育”,往往比较强调身体方面的训练,比较重视竞技成绩。学校往往把竞赛活动中的成绩作为素质教育的成果展示。这种做法,说明对“德智体全面发展”中的“体”缺乏正确的理解。现在我们的学生,不仅身体素质较差,而且各种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都没有很好地养成,健体保健常识非常缺乏,心理素质更是存在许多相当严重的问题。在于丹老师的讲座中就讲了几个有关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学习压力过大,以及在生活和人际交往等事情中,想不开就产生和发生轻生的倾向及事件的真实事例。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培养孩子人格和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不可掉以轻心。

总之 ,在我认真仔细聆听了于丹教授的讲座,进一步

明了:无论在家庭或者学校,家长还是教师,在孩子的教育中,不但要教给孩子文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礼仪教育”、“挫折教育”、以及“生存教育”,让每个孩子能健健康康地为自己的将来而学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人类永恒的课题。让我们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为了下一代的教育共同努力吧!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