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法

如何培养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能力

时间:2021-06-25 09:17:05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如何培养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不仅是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而是所有受教育者都应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当今时代要求各类人才,包括:高素质劳动者、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领导者直至精英型人才都要有基本的创新思维能力。学校教育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环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基础教育。用杜威的话讲,儿童的成长是从经验开始的,主动经验就是尝试,同时他们承受被动经验,即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最大课题。怎样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呢?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数学教学中应该强化学生的创新训练,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灵活的想象。

如何培养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设疑引趣,激发思维

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强烈的好奇心是一个人学习、探索发明创造的前提。在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的出现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模式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斯维的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创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质疑、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会引起学生探新寻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是,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趣味,也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质疑问难。这就叫“读无疑者,领教有疑。”引起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常常从“疑”、“趣”、“情”这三个字上考虑。给学生造成一个疑点或悬念,以激发动机、使之成为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在这种主动的积极的探究中增加几分趣味,以活跃思维;用生动活泼的情节感染学生,引起共鸣,使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我在讲解“角的性质”时,教师故意提问:“在纸上画了一个60度的角,在黑板上画一个60度的角,在操场上画一个60度的角,这三个角那个角大?”有的学生说当然是操场上的那个角大;有的学生说是黑板上的角大;也有的学生说是纸上画的大;还有的学生说是一样大。我没有说谁答对,继续提问:“把一个30度的角放在10倍的放大镜下看,你们看到的角是多少度?”学生们众说纷纭,相持不下,大家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通过教师组织讨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学生自己得出了正确的答案。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学生之间相互借鉴,避免了教师代作结论而造成的苍白无力的说教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在讨论中锻炼了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二、鼓励创新、发展思维      

在创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能使学生不被“成见”、“成规”所束缚,不人云亦云,使学生考虑问题思维开阔、新奇,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索,从而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问难。对于学生天真幼稚的发问,教师要耐心解释,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我们在教学“教的大小比较”时,教师设问:“同学们,请大家想一想,如何比较角的大小呢?”同学们经过思考会说:“用量角器量”、“用剪刀把两个角剪下来比”、“用平移的方法移动,使它们一边重合进行比较”、“用三角板比一比,大于90度的角是钝角,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还有的学生说:“用眼睛测(即直观感觉)”、“用推算的方法比较”等等。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疑,敢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一点点,也值得赞扬,毕竟是小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教师要鼓励探究性质疑,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三、激发想象、拓宽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法预先搭好一个现成的框架,让学生去填,约束学生、一味地追求固定的答案,这样做把学生的思维定势于每一个区域里,我们应先散后集中,没有固定的框架,完全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和发现最佳答案。一位专家学者说过: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差不多,而外国学生呢,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会有些古怪离奇,这个例子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重视学生求同斯维顿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老师经常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想象,不但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锻炼,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为丰富学生的想象提供机会。

《如何培养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精心设计,发展智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尤其是出示的例题,挖掘可供学生不断思维训练的因素。特别可供直觉思维的每一个素材。因为直觉思维是一种跃进的捷径方式的思维,学生直觉思维的成果并不都是按逻辑思维或分析思维一步一步推倒出来,有时令教师观到意外,甚至被认为是猜测出来的,当学生运用直觉思维使出出人意料或解法时,作为教师不要轻易亮出“黄牌”。即使学生是猜测的也不要斥责,讽刺或挖苦,诚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的“对猜想处罚过严会压制学生任何种类的思维,使之只能辛辛苦苦工作,而不敢进行偶然的飞跃。”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的基础上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不怕说错,懂得自己的任务都会得到教师的保护,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智力。如:在教学486 36+486 63+486 这道题时,有位学生说:得数是1536,老师问他:“过程呢?”他一时说不清楚,这时,教师应很和蔼地对他说:“对,你的猜想很好,为了使你的猜想有说服力,请你多动脑筋,去找出它的规律。”这样学生觉得老师在表扬他,鼓励他,给他探索规律的思维力量,激起他学习的信心。最后在这种直觉的猜想推动下,通过探索找出了这个答案的依据。再如:在计算571 98时,我们特别倡导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设想,集中思考,重点突破,产生新见解、好方法。教师必须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开放性的训练。如:小明家养了12只鸡,6只鸭,3只鹅。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同学们提出了以下问题:(1)一共有多少只?(2)鸡比鸭多多少只?(3)鸭比鹅多几只?(4)鹅比鸡少多少只?(5)鸡是鹅的多少倍?鸡是鸭的几倍?鸡比鸭和鹅的总数多多少只?等等一些问题,从同学们提问的速度、数量、独特性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

总之,教师只有通过启发式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自己寻找规律,使之有了新的发现和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本身应具有创新能力,再根据所面对的学生、不同教材进行教学,为创新教学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把创新教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在教学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和创新思维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

如何培养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能力 [篇2]

创造力是人的一种最宝贵的高品位素质,每一个正常人身上都具有创造的潜力。创造潜力开发要从基础教育开始,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要引导学生钻进去,获取、领悟智慧和情感的内涵,更要引导学生跳出来,运用各种思维形式把文章读透读活,并不断创造、产生新思想。这样,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和训练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激发学生爱读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所谓良好的读书习惯就是“自己能够读,自己喜欢读”。要达到学生都“能够读”,而且“喜欢读”的目的,就必须掌握合理的、科学的阅读方法。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进入教师所授内容的情境,才能以饱满的热情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思考和探究活动,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例如听了《台湾的蝴蝶谷》这课在听老师介绍名字由来的时候,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内容为五彩缤纷的蝴蝶群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聚会的动画),学生看到了蝴蝶聚会,翩翩翻飞,色彩绚丽的奇异景象,给学生带来一种心情舒畅的美感,并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氛围酝酿得差不多了,教师适时地提示课堂的进度“让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蝴蝶赶来聚会的,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顿时,教室里充满了绘声绘色的读书声,透过他们的声音,我感到学生此时已被美丽迷人的蝴蝶谷深深吸引了,陶醉了,他们完全进入了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很轻松、自然、愉快地学习了语文

二、鼓励质疑,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好的问题不仅能够把学生的思维、注意力带入一种特定的问题环境,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问题的设计必须有思维的价值。具体说来,一是问题设计要难易适宜,使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积极思考回答。二是问题设计要能够引起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回答问题。教学《猴王出世》一课,教师可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提出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两个问题:(1)全猴拱伏无违,拜石猴为“千岁大王”,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石猴无愧这个称号吗?(2)众猴为什么不能成为猴王呢?这样,通过问题让学生形成一种阅读期待,激发起学生通过阅读探究问题的强烈愿望。引导学生动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去体会课文,用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去渗透作品,从而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不同的分析和理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而且发现和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因此,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开动脑筋去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敢问,鼓励学生质疑,不要迷信书本和权威,不要人云亦云。

三 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气质都不一样,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课文中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做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映,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另作设计等等。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的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重视情感体验是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为落实这一要求,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有利于改进传统阅读教学繁琐分析的弊端。例如教学《落花生》一文时,当学生明白文中父亲是要“我”做像花生那样的人后,有个学生提出:花生虽然不讲体面很有实用价值,但是做桃子、苹果、石榴这样的人也不错啊!对这个问题我请同学们分析讨论。小组讨论非常热烈,同学们各抒己见。有同学说:“我们是21世纪的人,要善于推销自己。如果像花生那样埋在土里,默默无闻,不讲体面,才能容易被埋没。如果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施展自己的才华,敢于推销自己,很快就会被社会所认可,才能马上会得到肯定。”通过辩论,最后达成共识:我们既要有像花生那样不计个人得失、默默奉献的精神,也要有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善于推销自己,展示才华的能力。这样的讨论,人人参与,各抒己见,激活了文本,拓宽了体验的广度。如果我们只是拘泥于文本的价值取向而忽视了解读文本中产生的更多的价值取向,就会使课堂脱离社会需求,造成阅读教学中价值观的呆板与滞后。

四、多读爱思,养成了创新的习惯

教材只是个例子,课堂训练只是个途径,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主动创新才是最终目的。因此,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大量的课外读物中汲取更丰富的营养,养成自觉创新的习惯。教师可通过“札记展”、“心得谈”、“书友会”、“新书屋”等活动,引导学生展示读书成果,畅谈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经验,介绍优秀课外读物,使学生在积累中不断创新,养成自能阅读的习惯,提高自能读书的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内容丰富,练习形式多样。在思维训练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实际出发,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全方位、多角度地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能力】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05-06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05-06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05-06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05-06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05-06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05-06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05-06

大学物理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05-07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能力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