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

时间:2024-04-26 23:05:48 海洁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

  培养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既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对提高学生的体质也有很大的帮助。不知道大家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了解有多少?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

  初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 1

  在工作多年的教学经验期间,发现大多数孩子希望参加有智谋、有技术的游戏。在小学阶段,孩子依靠课程和有效的教学设施有尝试各类运动项目的机会。要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应在加强学生在校的体育指导以外,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使其转变观念,共同培养孩子的锻炼习惯。

  一、要培养小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

  小学生最乐意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凡是主观上不愿意做的事情他就很难做好。所以,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习惯也应当从培养兴趣入手。好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老师的任务就是保护和发展他们的体育兴趣。一般地说,经常给学生讲名人锻炼身体的轶闻,与学生一起跑步、做操、打球等,都是促进小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具体指导学生进行锻炼时,要注意把体育锻炼和游戏娱乐结合起来。比如一边跳橡皮筋,一边教小学生们唱儿歌:又比如,让学生一边排队去做早操,一边唱儿歌:这样的锻炼会使孩子感到满身喜悦,身心都得到锻炼。当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得到发展和巩固后,老师和家长应有意识地加重体育锻炼的成分,增强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教师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爱好、特点选择孩子喜欢的运动项目。每个孩子都喜欢令人兴奋的体育运动,他们还希望在自己所参加的集体活动中显示出个人成就。

  二、要教给小学生一些体育锻炼的常识

  体育锻炼把实际活动放在第一位,强调通过具体运动增强体质是无可非议的。但体育不是一种单纯的体力活动,只有在锻炼过程中注意学习知识和掌握技术,才能提高体育锻炼的成效。为此,老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给小学生一些常见运动项目的知识和技术,指导学生正确的练习。比如,锻炼前应做哪些准备活动,体育运动后应做哪些整理活动,又比如跑步的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弯道跑、终点冲刺等;打篮球的传接球、带球突破、投篮、防守等。二是要给孩子说明各种体育活动的特点和意义,如田径类的活动主要靠力量和速度,球类活动对灵敏和弹跳的要求较高,使孩子能够逐步地了解一些常见运动项目;三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适于从事哪些运动项目,由于孩子的身体发育水平较低,心脏承受能力差,因此不宜做长跑、举重、吊环、长时间倒立等运动项目,而应当选择那些负荷较轻、欢畅活泼的运动项目,如游戏、简易体操、小球类等;四是教给孩子一些最基本的体育比赛规则,如起跑时要听口令,打球时不能撞人,游戏时不能出线,这些是保证体育比赛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要让孩子有所了解。但是,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和他们一起对参加体育训练进行反复思量和研究讨论,并给予始终如一的关爱和支持。

  三、小学生体育锻炼制度化

  小学生做事情往往缺乏自觉性和毅力,对事情的兴趣较容易转移,如果班主任和家长放松对他的督促,他在体育锻炼上就可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这样自然就会妨碍体育锻炼的效果。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帮助孩子制订一个锻炼身体的计划,明确锻炼的目标和内容,规定锻炼的次数和时间,如规定每天早上6点30分起床做操,每天下午放学后打乒乓球等。当然,这不一定要写成文字,但父母和老师要给孩子讲清楚,使他做到心里有数、遵照执行就可以了。在制订计划时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循序渐进。运动量要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使小学生的机体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由于小学生的体力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所以运动量也应随年龄而逐渐增大。在制订计划时,在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特点的基础上,应坚持各种运动项目的全面锻炼,使小学生在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使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生理功能得到均衡的发展和全面的改善。在计划的落实方面,老师可能因为全班人数太多而难以全部照顾到,所以应让学生家长在可能的情况下与学生一起锻炼。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护学生的安全,不断提高学生的技巧,也是对学生最好的督促。家长如果不能和孩子天天在一起锻炼,也要经常鼓励孩子坚持锻炼,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如一周、两周、一个月)检查一下孩子锻炼的情况,指出孩子进步的地方,告诉孩子应当改进的地方,这是孩子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催化剂”。

  只要老师与家长密切配合,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就一定能养成,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就一定有提高。

  初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让体育锻炼成为一种习惯。体育锻炼习惯是终生体育的基础。终身体育是民族素质的保证。体育教育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其终身受益的重要内容。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如何培养初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呢?笔者进行了以下探讨。

  一、养成体育锻炼的方法指导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还是围绕篮球的教学,如果一味让学生乱打,是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小学生打篮球时造成扭伤、骨折等伤害事故也是很多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保健卫生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

  二、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我们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必须与培养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也就越强。学生们之所以踢起足球来不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篮球这项活动。随着我们对这项活动的深入,学生从“只知乱打到打出些门道”,打篮球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的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及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三个效应激发学生参加锻炼的兴趣与欲望

  1、宣传效应 如今体育品牌的广告缤纷多彩,就会自然而然的对这种商品产生兴趣和购买欲。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效应向学生宣传参加体育锻炼的乐趣及重要性。

  2、偶像效应 经调查发现,热衷于某项体育运动的学生心目中都有一个自己的运动偶像。例如喜欢篮球的学生把乔丹、艾弗逊当作自己的偶像,模仿他们的动作,以他们的为目标进行锻炼。/利用这个效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录像,使学生心目中产生自己的偶像,激发起锻炼兴趣,积极的进行锻炼。

  3、奖励效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纵向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优点,如认真练习,积极创新,技能掌握较快的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生,互帮互助协作配合较好的的学生等等,教师应抓住时机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学校体育以“终身体育”作为指导思想,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研究已逐步达成共识。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与其他教学指导思想的显著区别在于它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四、突破常规,开放教学,强化体育意识,逐渐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改变以往教学方式,安排新颖教学内容,做到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课后总结,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能力,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过程,同时又要通过体育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思想性,不断强化体育意识,以逐渐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另外,在组织课堂教学或身体素质练习时,教师可以改变以往讲解示范、分组练习、点评分析、继续练习的教学模式。采用先提出练习要求,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设想各种玩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身乐趣。比如教师先提出短绳可以做哪些游戏的要求后,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和实践,一节课下来,全班50多名学生就可以创造想象出15种左右关于短绳的游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如此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实现了“要学生学”到“学生要学”的转变。教师则趁热打铁,要求学生课后再去创造各种关于短绳的游戏,如此,使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积极性维持到了课后,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五、“老师-家长-学校”沟通配合,延续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一年365天,学生在学校里的时间也只有190天左右,因此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光靠校方、老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要靠家长的共同配合。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将成为今后体育教学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从社会到学生对体育观念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学生体育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明显的提高,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正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注意环节的连接与组合,根据实际情况实际灵活运用,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初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 3

  一、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首先教学方式要改变一下,以往体育观念的传输方式显得很枯燥,举例来说,学生的课间时间都很有限,以至于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放松因长时间学习而带来的身体疲劳,从而不喜欢体育活动。除做广播体操外,体育课堂上也只有打篮球和跑步这几个运动方式,体育项目显得格外的单一。这也是导致无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当今体育教育的重中之重。

  新课改的形势下,体育教学也做出了很大的改变,各式各样的体育用品走进了学校,学生的锻炼热情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做法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也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喜爱。在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下,学生不愿学习课堂知识,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从而产生了消极情绪。叛逆期学生的心理健康很容易受到较大影响,这个时候的学生自制力也很薄弱。假如学生的思维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那么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将是一个大问题。而先进的体育用品和设备的引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从而加深对体育锻炼的认知。

  运动、生活和学生的健康问题息息相关,对学生往后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有条件的情况下,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给他们更多自己锻炼的时间,这样不仅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加强,也学会了很多专项的运动技能。老师要与学生合作,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主动帮助学生释放焦虑和消极情绪,以积极的态度,在课堂上展现阳光的一面,快乐地学习知识,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这里老师可以设置有意思的体育游戏,并且激励学生在多多在游戏规则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当然体育游戏的设定自然不能偏离我们的教育内容。这不但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气氛,而且让他们在玩游戏的途中也得到锻炼,通过积极的编排游戏规则,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使学生更自信。

  二、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性

  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升的有一因素。掌握良好的体能训练技巧,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热情,在缓解学习疲劳和压力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老师对学生的情感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教师也是学生的另一个自我。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薄弱环节通过教师的耐心指导,才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如果学生形成了锻炼的习惯,这将对他们的一生很有帮助。一个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只有在老师的知识注入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在众人面前。通过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让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大大激发了学生锻炼的热情。

  三、发展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

  让学生养成自我锻炼习惯是初中体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首先从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开始,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能力水平来掌握相关的技能,并进行自身的锻炼。首先要转变观念,让学生充分了解自主运动的重要性,从而刺激学生对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其次,加强锻炼,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应以专业水平为基础,并懂得如何把控学生自主锻炼的情况,例如,对学生进行呼吸、心跳、生理状态、时间、频率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帮助学生更健康有效地运动、锻炼,从而避免了不正确的运动方式对自身的影响。教学中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从而实施教学计划,引导学生有序进行,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目的。

  四、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诸多益处

  许多学生都是被动地学习体育,从而导致体育活动在学校里常常被忽视,由于体育并非中考必考科目,而是应试条件,这就导致不少学生对体育缺乏重视。初中时期学生正在长身体的阶段,这个时候身体往往还比较健康,尚未意识到运动锻炼可以带来的好处,因此,教师需要运用有效的方法说服学生对体育锻炼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有效地实施高质量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在讲授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校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和态度,让他们能够清晰认知到体育锻炼能够给自身带来哪些好处,从而对体育锻炼保持热爱。

  举例来说,耐力和速度是跑步运动的基础。对初中生而言,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讲解运动的好处,跑分快跑和慢跑,为了让学生能正确的锻炼身体,需要让他们认识到运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非常喜欢比赛。老师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并从中感受到快乐,从而在比赛中拿出最好的状态,如果成绩不错,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所以,体育教学要坚持创新,使课堂氛围更生动有趣,保持学生的运动热情。

  初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 4

  一、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基本心理需要、自我决定动机的特征

  初中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整体上还是处于小运动量等级,而且大部分学生处于锻炼的中等阶段。在性别变量上,男生的体育锻炼量大于女生,在年级上,九年级学生运动量高于七、八年级,生源地方面,城镇学生比团场学生体育锻炼多。

  说明,有效地采取措施促进体育锻炼并缩小体育锻炼行为差距是十分必要的。初中生体育锻炼心理需要是多元的,即三需要共同存在,而且能力需要的程度最大,其次是关系的需要,最后才是学生的自主需要。

  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需要,然后有针对性地满足其体育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在自我决定动机方面发现,初中生参加体育锻炼行为主要是受外在动机(体外在调节、认同和整合调节)的影响,内在动机影响较小。

  从中得到启示,内在动机不足是引起学生体育锻炼量小的重要原因,为促进体育锻炼提供了思路。

  二、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基本心理需要和自我决定动机的相关性

  初中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自主决定动机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呈分别正相关性。基本心理需要促进自我决定动机,自我决定动机促进体育行为的产生,基本心理需要促进体育行为的产生。

  这就表明,基本心理的需要得到增加时,自我决定动机会增强,进而促进其体育锻炼水平。此结论为进行回归分析奠定了基础,也为体育锻炼行为提供了依据。

  三、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基本心理需要和自我决定动机的关系

  基本心理需要正向预测自我决定动机,自我决定动机正向预测体育锻炼行为,基本心理对体育锻炼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表明,基本心理需要和自我决定动机都是积极地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重要因素,为促进体育行为以及体质健康提供了理论支撑。

  基本的心理需要主要通过自我决定动机,间接促进初中学生体育锻炼活动,换言之,自我决定动机这个变量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此结论契合了自我决定动机的观点,为更好地促进体育锻炼提供了新的思路。

  进一步表明在体育锻炼中,借助自主需要的满足为导向的行为,增强其内部动机,可以促进初中生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坚持性。

  四、建议

  开齐开足体育课是孩子们接受体育教育的基本保障。首先,政府部门要监督各学校体育政策的落实情况,采取各种政策激励各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

  其次,对于学校而言,一方面,要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并上好体育课,杜绝出现“体育老师生病”等现象的出现,让体育回归课堂,让每个孩子都得到锻炼权。

  另一方面,开展丰富的课间活动,并且伴随“双减”政策在各学校的落实,也将体育课后延时服务落地,对于师资力量缺乏的部分学校而言,可以通过引进优秀教练、与校外俱乐部合作等方式丰富体育项目和内容。

  根据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有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以及喜爱项目等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会更有效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首先,根据男女生参加体育锻炼行为的差异,多鼓励男生参加对抗性较强、比较激烈、力量型的项目,经常组织体育比赛,多鼓励女生参加一些对抗性较小的项目或者激励女生进行一些柔韧性较强的体育活动,慢慢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促进初中生的锻炼行为。

  其次,体育课程不仅仅在体育中考时得到重视,在每个年级都要上好体育课。此外,考虑体育经费向团场地区倾斜,完善体育场地和器材,配备一定的师资力量。

  最后,学生喜欢参加的共同项目是跑步,那就可安排一些趣味跑步、校园跑等有趣的跑步形式,防止对单纯的跑步感到枯燥,尽可能地将体育场地、器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提高其锻炼积极性,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此外,还可以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天气情况,因地制宜,更好保障学生体育锻炼的投入。比如,北疆地区到冬季可以在操场浇冰,组织学生进行滑冰、冰壶以及雪上足球等冰雪项目。

【初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相关文章:

初中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08-10

在初中阶段培养好习惯的方法09-24

初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自信心10-24

如何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12-02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10-17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11-23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11-23

如何培养学生勇于发言的习惯11-23

如何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