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法

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时间:2021-06-25 08:59:53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引导学生走向知识的巅峰。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累,而且学习成绩也很难提高。因此我们在科学教学,尤其是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不失时机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我们来看几个片段。

片段一:学生走进实验室,看见实验桌上摆放的探究材料,教师在讲解实验操作要求时,大部分学生早已按捺不住,蠢蠢欲动了,根本没有听清老师在讲什么,虽然老师一再强调必须认真听清实验要求,但这已经阻止不了部分学生注意力的转移,甚至有小部分学生已经悄悄在动手了……

片段二:在小组实验探究过程中,组内成员毫无顾忌的大声交流,有的学生还产生了内部矛盾,向老师告状;一些小组成员分工不明,一个学生包揽了所有操作,而同组的其他成员或是当“看客”,或是做与科学探究无关的事,或是三三两两在说话……

片段三:小组实验探究结束后,进入汇报环节,老师要求大家停止手中的操作,好不容易停下来了,但在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取汇报,有的还沉浸在刚才的实验中,在继续探究,有的凑在一起在小范围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同学不听小组代表的发言,高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甚至争吵起来……

这些情况,相信我们科学老师包括其他学科的老师都不陌生,在自己上课或听别人上课时,经常会出现。这些都是不良学习习惯在课堂上的一些表现。造成这些不良学习习惯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表现欲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不善于观察,不爱研究;单打独斗,不善于与他人合作等等。

针对以上种种现象,我们认为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获

取知识更重要。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应着重培养以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

1、 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小学生的一大特征就是表现欲望强,总认为自己想的都是对的,别人说的都是错的。有不少学生在听别人讲话时不专心。针对这一点,特别强调要专心听,因为这既有利于把握对方要表达的内容,又是对讲话人的一种尊重。在上课时,有时让学生补充别人没有说到的方面,有时也会有意识的让学生根据他人的观点,来阐述自己的意见,只有认真倾听的孩子才能不与他人的答案重复,才能作出准确的评价,从而促进了全班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久而久之,上课时不仅学生走神的现象明显减少,而且学生在倾听的同时还能够不断动脑思考,根据别人的讲话内容理清自己的思路,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 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习惯。在科学课教学中,分组合作探究是主要教学方式之一,那么,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就显得尤其重要的。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首先说说如何分组。为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的公平竞争,在分组中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个性特征等几个方面的因素。尽量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在竞争中就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才会增加合作的动力,增强取胜的信心,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再说如何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无所事事,其重要原因就是分工不明确。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使每个成员都担当特定的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要充分体现“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每个小组应设立小组长、联络员、操作员、观察员、记录员、报告员等角色,并应过一段时间后交换分工。 这样使小组内成员人人有事做,就不会出现一个人独揽操作,其他学生当“看客”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合作探究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善于观察不单要喜欢观察,而且要会观察。孩子观察事物往往受情绪影响,而且观察得不全面,时间

也不会太久,因此,教师不仅要保护、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还要注意逐步引导学生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归功于科学家细致的观察结果,如牛顿就是从大家熟视无睹的苹果落地现象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傅科由简单的单摆现象得出了地球是自转的。所以,良好的观察品质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实验观察是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经。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科学探究、实验观察过程中,没有头绪,走马观花,效果不好。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我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实验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有序观察、仔细观察、全面观察、重点观察,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实验观察的习惯。良好观察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我们要精心地去关注、训练孩子的观察习惯。实践证明,良好的观察习惯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更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既是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又是科学教育的过程和方式。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小学科学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不依赖老师,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证明?物体的滚动摩擦大于还是小于滑动摩擦?怎样证明?遇到这些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当然老师并不是要游离学生探究学习之外“袖手旁观”,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从而使探究活动持久、有效的进行下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从点滴做起,结合不同的探究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逐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2]

在平素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深深感受到,要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怎样呢?根据教师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我谈一点浅薄的看法。

一、 确立一个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把人类带入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掌握未来一生所需要的全部知识的。这就向人们提出了终生学习的要求。因此,在中学阶段掌握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这个基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教师都要把教会学生学习作为教学工作追求的最高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实质上就是让学生能够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创新学习。在平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反思:“我的教学是不是让学生真正学会了学习?”,以此不断调整或者是矫正自己的教学工作。

二、 解决好三个问题: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到什么程度。

1、 学什么

“学什么”可分为两个层次:就教材内容来说,学生在学习时,面对众多的知识,学生就要进行选择,确定学习的重点,即学习目标。从较高的层次上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要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解决好了“学什么”,树

起了学习的目标,学生学习才有的放矢,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教师对学生“学什么”的认识,决定着教师的“教什么”和“怎么教”。前者认识不清,后者就处理不好。

2、 怎么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对“怎么教”研究得多,而对学生的“怎么学”重视得不够。其实,“怎么教”本身是应该包含着如何处理教材内容和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两个方面的。比较而言,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更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怎么学”涉及到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问题,教师必须在这方面进行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指导,想方设法让学生建立和创造一整套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学到什么程度

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⑴学到什么程度;⑵怎样达到这个程度;⑶我是否达到了这个程度。这既涉及到学习目标,又关系到怎么学即如何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还关联到学习的评价问题。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不断思考,并使之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良好的习惯。

三、 加强四个指导:指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1 指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目标

学生要真正学会学习,就必须从众多的知识中搜索必要的信息,从中确立起自己学习的重点。善于制定学习目标,这既是一种应当具备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目标。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材料,与学生一块研究制定学习目标,为学生学会制定学习目标提供必要的方法和思路。之后,学生可自由讨论制定学习目标,逐步学会制定学习目标的方法。到

最后,学生可独立制定学习目标,以真正掌握方法,养成习惯。当然,学生要真正学会制定学习目标,还必须学会预定掌握该学习目标需达到的程度,以便在学习过程中能始终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2、 指导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确立之后,能否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能否真正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学生思考实现学习目标的'最佳方法是什么,以理清学习的思路,使学生能有意意识地选择可行的学习方法。这样,教师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只有积累了一定量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为我所用。教师更要鼓励学生创造新的学习方法,使学习过程达到最优化,即创新学习,这是能否学会学习的关键所在。经过长期的训练,教师要设法使选择最优化的学习方法,成为学生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形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因此,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首先,应当指导学生逐步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譬如,课前准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勤于动脑,善于质疑,按时完成作业,制定学习计划等。这些行为看起来都不是什么大事,但一旦将这些行为习惯融合在一个学生身上,其作用之大是不可估量的。因为习惯是生活中长期形成的,所以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复训练。那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想法和做法,是不符合习惯形成的规律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项集体工程,需要全体教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4、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经历了制定学习目标、解决学习目标这样一个学习过程,目标解决得怎么样,学生就必须检查自己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即对自己的“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这两个问题进行反思和评价,了解目标完成情况。在此基础上,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得好要总结一下经验,学得不好要寻找一下原因。学生就要学会自查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和已经具备的学习习惯的得与失,以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进一步优化下一步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并使之成为自己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否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摒弃了传统的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的观念,主张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发展。这就必须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指出,“改变

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充分体现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重要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指导学生学习上下功夫,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07-31

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05-06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案09-26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05-06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05-05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07-13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07-12

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05-06

家长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