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措施

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1-06-24 17:32:25 预防措施 我要投稿

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1资料与方法

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1.1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7年8月╠╠2012年8月间进行手术治疗的2614例妇产科患者,其中有42例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其发生率为1.6%;其中618例为妇科,有8例出现脂肪液化,发生率为1.29%;1996例剖宫产,34例出现脂肪液化,发生率为1.7%。术后患者未感觉不适,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术后的2-10天内进行换药时多有淡黄色水样渗出物,按压切口时渗液可增多,未见明显的切口红肿,但是切口愈合不佳,切口两端的皮肤较易分离,甚至只有表皮相连,进行涂片时发现渗出液内有大量脂肪滴,未见细菌生长。

1.2方法术后病房护士要每天对切口进行检查,如切口处存在少量渗出液,在确定为非感染的情况下,可每日对切口进行1-2次的挤压,每次挤压时尽量将液化脂肪挤出;之后在伤口表明涂上百多邦,同时进行红外线理疗,距离的长短和患者的耐受程度有关,以不烫伤患者为最佳,每次持续照射30分钟,每天照射1-2次,治疗完毕后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持续渗液或者渗液较多者要预防感染,拆除缝线同时联合应用抗生素[1]。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步骤进行,将液化坏死的组织清除,每隔一天换药一次,之后再用无菌蝶形胶布将创口固定,将死腔消灭。

2结果

本文所选的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其中有4例患者实施的ii期缝合,未出现切口感染的病例,患者的愈合时间在9-15天之间。

3讨论

现今关于腹部切口是否出现脂肪液化的标准还未统一,大多数学者认为切口有一下表现时可诊断为脂肪液化[2]:①术后3-7天,切口可有大量的黄色渗出液,但患者自身无任何症状,对敷料进行检查发现其上有黄色渗出液,对皮肤切口进行按压渗出液较多;②切口愈合不良,皮下有游离的组织,渗出的液体内有漂浮的脂肪滴;③切口有压痛及红肿现象,皮下组织及切口边缘有坏死征象;④对渗出液进行涂片发现有大量的脂肪滴,连续3次进行细菌培养,未发现有细菌存在。腹部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中就包括切口脂肪液化,现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患有肥胖症的人也在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手术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患者数量也在逐渐增多,这种现象会使切口愈合的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也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如能早期发现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将会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现今引起切口脂肪发生液化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愿因是肥胖,如医生不适当的缝合,这也是导致切口愈合不佳的因素之一[3],在进行缝合时,缝扎的太紧会引起组织坏死,太松又会引起不彻底的止血,有很多渗出物,进行缝合时偶死腔出现,引起大范围的炎症反应,进行缝合的组织如对位不佳可引起切口裂开;术中或者术后在对切口消毒时有酒精流入,引起脂肪组织液化、坏死。但是目前关于脂肪液化的发生机制还未明确,手术切口的脂肪液化实际上是指切口部位的脂肪细胞发生无菌性变性坏死后,细胞破裂流出的脂肪滴,在切口内变成液态脂肪,同时可见巨细胞反应,也称为无菌性炎症[4]。如没有进行积极恰当的处理,就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降低患者切口出现脂肪液化几率的最好方法。主要的治疗方法为:①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要对血糖进行调节,术中及术后严格控制糖的摄入[5]。②术中进行操作的医生要仔细认真:最好一次将脂肪层切开,防止多次切割损伤脂肪组织,进行止血要彻底,适当使用电刀。③对于出现滞产以及产程延长患者,要早期发现同时进行积极的处理,全面提高产科医生和助产人员的技术水平。④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变化,如患者有糖尿病、水肿、肥胖以及贫血等症状时,要考虑是否出现脂肪液化。⑤对于已经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要在无菌的条件下处理切口。

综上所述,经过适当的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几率,同时还有助于切口的愈合,降低患者的痛苦,将需要治疗的时间缩短。

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篇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0年8月~2017年6月,妇产科剖腹手术1 840例,其中妇科手术820例,子宫切除术582例,宫外孕139例,卵巢囊肿99例,发生切口肌层出血血肿而裂开8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共占妇科手术的1.21%。8例切口血肿裂开均发生在子宫切除术并且比较肥胖的患者,年龄40~65岁;产科剖宫产手术或同时子宫切除术1 020例,切口血肿裂开4例,切口脂肪液化12例,占剖宫产总数的1.37%。

《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以及预防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1.2 临床表现:切口出现血肿的患者常有术后持续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8 ℃之间,仔细触摸腹部切口周围感到深部有硬结,拆线后切口自行裂开,深达腹直肌。切口脂肪液化常表现体温正常,患者无肿胀、疼痛症状,检查切口局部无红肿、压痛等炎症反应,拆线后自行裂开,长度4~6 cm不等,创口内无血液或脓汁,仅有黄色液体外溢,脂肪组织呈灰黄色易脱落,皮下脂肪缝线裸露。

1.3 裂开处理及结果:因血肿致切口裂开而无感染者,立即清创缝合,一般常规消毒、局部麻醉、清除血肿及不新鲜组织,用双氧水冲洗切口,再用含有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冲洗切口,间断张力缝合3~4针,保留缝线备用,间断缝合腹直肌前鞘、皮下脂肪后,结扎张力缝线,缝合皮肤。皮下可放置橡皮引流条,术后24小时去除。术后给抗生素静脉滴注和复方氨基酸等营养治疗。术后48~72小时开始辅助微波理疗。一般10天拆线。12例切口因血肿裂开患者,除1例子宫内膜癌2次缝合切口再度裂开,经换药1个月痊愈外,其余均按期愈合。

因脂肪液化切口裂开者,充分扩开切口,彻底清除液化脂肪组织、拆除切口内裸露的缝线,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后,直接用宽胶布用力牵拉固定切口,皮肤切缘对齐,不放引流条,3~4天切口愈合出院。对脂肪液化切口渗液较多者,先清除切口内液化坏死组织,用双氧水和含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冲洗、放置细薄纱布引流条,也用宽胶布牵拉切口,使切口保持对合状态,但不影响引流,减小切口张力,防止切口收缩。一般换药1~2次,切口变浅,渗液减少,宽胶布牵拉固定,3~4天愈合。该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仅延长住院日3~7天,较传统处理方法需延长住院日1~4周相比,明显缩短,且外观接近甲级愈合。

2 讨论

2.1 手术切口因血肿或脂肪液化而裂开的原因很多,主要有:(1)营养不良:贫血、血浆蛋白降低,术后进食少,尤其是维生素c缺乏,使纤维细胞内脯氨酸不能羟基化,胶原纤维合成减少,严重影响切口细胞再生愈合。(2)严重合并症:休克、缺氧、酸中毒均明显影响胶原纤维合成,降低组织抵抗力,组织愈合能力差。(3)激素:大剂量类固醇使用可抑制毛细血管生成,减少成纤维细胞增生,影响伤口愈合。(4)腹压增加:如术后咳嗽、呕吐、腹胀、肥胖、腹壁脂肪厚、尤其是脂肪颗粒致密型也影响切口愈合。(5)并发症:如高血压病、妊高征、休克等,容易发生腹部切口血肿。(6)切口处理不当:缝合过紧、过密,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线头过多和脂肪颗粒脱落,都会形成异物;手术技巧不熟练,手术时间延长,损伤组织多;缝合时留有死腔及严重时肌层血管退缩而术者未发现等,都会造成医源性切口愈合不良或血肿形成。(7)合并感染:急诊手术或再次手术,手术消毒不严格等,轻微感染可造成切口愈合不良。

2.2 为减少切口脂肪液化而裂开之并发症,首先要做好预防。重视改善患者术前身体营养情况,尽可能地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注意术前感染之并发症的治疗。需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患者,术前应尽量减少使用剂量。术前术中都要防止患者着凉,以防感冒引起抵抗力降低。不断提高手术操作技巧,更是防止切口脂肪液化而裂开的关键。分离腹直肌动作要轻,止血要彻底。在缝合腹直肌前鞘后用生理盐水常规冲洗切口,以防脱落的脂肪颗粒残留。皮下脂肪要根据厚薄,缝合间隙适当,松紧适度,对合面准确无间隙,保证良好的血运。注意皮肤对合良好,充分发挥皮肤的保护屏障作用。对脂肪厚、易渗血者,皮下放置橡皮引流条。术后要注意患者饮食,对不能进食或进食少的患者,给予复方氨基酸、白蛋白、维生素c静脉输入,保证营养供给,促进切口愈合。对年迈、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延长拆线日期,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

2.3 对切口血肿和营养不良而裂开达腹直肌,甚至达腹膜者应立即重新缝合。对脂肪液化而切口裂开虽未达腹直肌前鞘,但切口全长裂开无感染者也应重新缝合。对切口脂肪液化局限性裂开而无感染者,清创后用宽胶布牵拉切口,使其自然愈合,如渗液多或合并感染者,放置引流条并用胶布轻牵拉,换药1~2次,待长出新鲜组织、无渗液后用宽胶布拉合切口。该方法使切口愈合快、瘢痕小、外形美观,可明显缩短住院日,应予以提倡并推广使用。

【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原因以及预防措施】相关文章:

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措施03-28

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05-04

女性会腰痛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06-28

护士资格证考试《妇产科腹部手术病人的护理》练习11-13

手术压疮的预防措施03-23

妇产科手术指导总结12-07

内痔对女性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06-28

脑肿瘤的症状以及预防措施10-26

夏季便秘的病因以及预防措施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