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髯客人物形象分析

时间:2022-10-06 17:27:14 形象分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虬髯客人物形象分析

  《虬髯客传》相传为唐末杜光庭所作,流传至今,所得评价颇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虬髯客人物形象分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虬髯客人物形象分析

  一、概述

  《虬髯客传》相传为唐末杜光庭所作,流传至今,所得评价颇高。金庸先生说此文写得“虎虎有生气”,认为杜光庭与其《虬髯客传》实乃中国武侠小说的“鼻祖”。后人据此文的敷衍改编皆不如《虬髯客传》来的精彩传神。“杜光庭之《虬髯客传》流传乃独广----此传则记杨素妓人之执红拂者识李靖于布衣时,相约遁去,道中又逢虬髯客,知其不凡,推资财,授兵法,令佐太宗兴唐,而自率海贼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为王云。”【1】此文不长,短短几千字,却要描绘出漫长而宏大的历史画卷,所以作者只选取了几个极具代表性的场景描写,不究前因,不考详细进程,却写出人物的各自特色,推演出了历史的发展变化。其中豪迈绝伦的虬髯客、豪爽脱俗的红拂女、英豪中带有书生之气的李靖这“风尘三侠”塑造得很成功,豪侠之气引人称羡。在此我且谈谈我看见的豪侠虬髯客一角。

  二、虬髯客之“三气”

  看这豪侠出场:“忽有一人,中形,赤髯如虬,乘蹇驴而来。”【2】文中的这位张三郎不识其具体来历,只在与红拂的对话中知其姓张,排行第三,因外形“赤髯如虬”被称为虬髯客。我认为其人性格豪爽、形象丰满,具有“三气”。其一气乃豪侠之气,其二乃妖魔之气,其三乃帝王之气。下面我且详细述之。

  1、豪侠之气

  《虬髯客传》本是一篇侠客传记,其中最成功的便是豪侠之风的塑造,作为主人公,身上的豪侠气可是必不可少的。侠客这一人物形象在中国可是由来已久,先秦时期就有不少侠士,发展至唐代,其形象更加丰满多变,更具有立体感,但始终不变的是那份侠义之气,重承诺,守道义。侠客从来都是不拘小节,爽快利落,所作所为都是随心而发,虬髯客就是这样。那么,作为一个侠客,张三郎是怎样展示出他豪侠的一面呢?“投革囊于炉前,取枕欹卧,看张梳头。”侠客行为一直都是不拘一格的,因此他才不会有什么顾忌,东西一放,招呼也不打,随意躺卧,看红拂梳头,这般行为甚是无礼,幸而红拂李靖二人也不是一般常人,否则该是生发矛盾了。对于侠客来说,即使是陌生人,只要看对眼了就能在初见之时称兄道弟、把碗共饮,自此肝胆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第一次见面,虬髯客就与红拂兄妹相称,毫不客气地吃肉喝酒,与李靖畅谈胸中谋划,引为知己。这些表现多与一般侠客类似,而虬髯客的豪侠之气最重要的体现不是在于这些细枝末节之上,而在于当本是志在乘社会动乱之机、图谋帝王之业的他见得“真命天子”李世民之后,默然心死,他的朋友道士见到“真天子”:“精采惊人,长揖而坐,神气清朗,满坐风生,顾盼炜如。”【3】,惊呼“此局全输矣”,对虬髯客说:“此世界非公世界。他方可也。”虬髯客于是决定将自己为了起事夺天下敛集的巨

  额财富尽赋与李靖红拂夫妇,让他们辅佐李世民起义兴唐,创建不朽功业。而自己却退出中原逐鹿,远去千里之外另谋事业。这样的侠义才是大侠风范,是一般的侠客不能及的。自陈胜吴广当年反秦时高呼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每到风云变幻、朝代更迭之际,有志之士揭竿而起,争霸豪杰全力谋划,“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不死不休,有谁能够这般将资产拱手让人,为他人做嫁衣?大概是没有的,只要是真的有逐鹿野心,还有很好条件,总是想试一试,争一争的。因此虬髯客的行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大豪杰大侠士,具有不寻常的意义。不过正因为此,才能看出小说的虚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这样的人的。正如吴志达先生所说:“虬髯客作为一个艺术典型,其竞争帝王的事迹,虽与李密较为近似,他的外形特征,又颇似李世民,但其实是以晚唐时期割据一方、野心勃勃、妄图称王称帝的那些地方豪强为素材,加以概括、集中而塑造出来的。”【4】虬髯客这一形象是综合多方元素加以虚构出来的,因此才具有常人不能及之气概。

  相对于虬髯客的豪侠之气,妖魔气与帝王气应该是起辅助作用的,才使得此豪侠别具一格,不同于凡常。

  2、妖魔气

  其实作为一个人来讲,此妖魔非彼妖魔。在唐代传奇中有不少描写妖魔神怪的,如《任氏传》中的任氏就是一只美艳狐妖,《补江总白猿传》中有一只大白猿,《古镜记》中有一只鹦鹉小妖------但是在杜光庭的笔下,确确实实是写的有血有肉的凡人,所以我所说的妖魔气不是真正的妖魔鬼怪之气,而是其身上的野性、魔气、妖孽的行为。看他“开革囊,取一人头并心肝。却作头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曰:‘此人天下负心者,衔之十年,今始获之。吾憾释矣。’”

  3、帝王气

  隋朝末年,社会动乱、群雄并起,各方势力蠢蠢欲动,英雄豪杰们有心逐鹿中原,成一代帝王霸业。我们不知虬髯客究竟有何出处,但从其家财万贯,手下众多,还有谋士献策,也可看出此人势力非凡,有能力征战一方。虬髯客是有这番雄心壮志的,敛聚财富、广揽有志之士,图谋帝王之功。不过,在中原这个豪杰英雄众多之地,太原李世民一代真命天子横空出世,王气冲天,天命不可违逆,虬髯客有自知之明,激流勇退,不与争锋。但是作为一个也有帝王之心的人来讲,虽然退出争霸,也不可能屈服,成为辅佐他人一代臣子,因此他将家财赠送,勉励李靖夫妇助李成事,既成全了知己,让其有资本辅清平之主,最后位极人臣,又助于推动李家王朝的建立。临行前他自信的嘱托:“此后十年,当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一妹与李郎可沥酒东南相贺。”不肯居人之下的他率众远赴千里之外另谋基业 ,多年后,他真的成功杀死扶余国国主,自立为王,也算成就了一番王侯之业。在他身上,有帝王之雄心,霸主之自信,也有称王之能力。

  三、行文之因与结言

  由此观之,虬髯客不可谓不是一个杰出的英豪,他豪迈大气、英勇有胆识、懂谋略识人才,有领导之功,是个能成大事之主。那么此文仅仅是为了塑造这么

  一个大英雄么?显然不是这么简单,作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有其特定的行文之因。作者写此文之时已是唐朝末年,其社会状况犹如隋朝末年一样动荡难安,大唐帝国正如一耄耋老人正在走向生命的尽头,虚弱不堪,地方割据势力拥兵自重,对大唐统治是莫大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坚决拥护唐王朝的官吏来说,写这样一篇文章实际上在为李唐王朝唱了一曲挽歌。小说旨意作者于结局交代:“乃知真人之兴也,非英雄所冀。况非英雄者乎?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之拒走轮耳。我皇家垂福万叶,岂虚然哉。”【6】像虬髯客这样的人才面对真命天子都只有退让的份,说明了李唐王朝的统治是正统的,天意所向,不可违乱。“在当时群雄纷争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想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反对‘人臣思乱’,反对分裂割据,有其合理性。”【7】但是现如今的状况已无力挽救,所以作者哀叹,道家的避世思想影响下,他只希望能有一位“真天子“能掌控大局,一统天下,恢复天下太平,人民安定。大抵就是这样的想法了。

  那场动乱如今一去千年,其立意于当今已无实际意义,不过文中塑造的三位侠客,尤其是虚构的虬髯客与红拂女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有了不朽的意义。

  注释:【1】:《中国小说史略(释评本)》,鲁迅著,周锡山释评,上海文化出版社,2017年1月第1版,P73

  【2】:《唐人小说》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月新1版,P178

  【3】:同【2】,P180

  【4】:《唐人传奇》吴志达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3月第1版,P81

  【5】:同【2】,P179

  【6】:同【5】,P181

  【7】:同【4】,P81.

  虬髯客人物形象分析 [篇2]

  小说中的红拂,原名张出尘,由于南朝战乱,随父母流落长安,迫于生计,卖入司空杨素府中成为歌妓,因喜手执红色拂尘,故称作红拂女。后嫁于李靖为妻,与虬髯客,合称“风尘三侠”。红拂是位有胆有识的红尘侠女,周身散溢着浓郁而清新的侠义之气。她的侠气形象主要表现在勇敢地追求理想爱情,处事的干练与老辣,及对光明、自由、独立的追求三个方面。

  一、追求理想爱情的过人胆识

  在“卫公李靖以布衣上谒、献奇策”之际,红拂“立于前,独目公”,对其人进行极为细致的观察,并认定“阅天下之人多矣,无如公者,”毅然决定以身相许,再无犹豫之意。为实现自己的愿望,敢于“其夜五更”扮作担囊男士,去叩敲素昧平生的李靖之门,气度与胆识可谓过人,那种一旦认定就一往无前的精神实乃红尘中难得的女侠气慨。

  小说中,红拂原为豪门侍妾,却无视封建道德礼教的束缚,敢于自己选择理想的爱情,一旦遇到绝不放弃。这个形象真实地体现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渴望和追求。一个妙龄少女与自己梦中的白马王子一见钟情,相约私奔。

  二、处事的干练老辣

  红拂不仅貌美,更重要的是其具有侠义风范,她既有识人慧眼,又能遇事机警沉着,作为“风尘三侠”中唯一的女性形象,处事可谓是老辣干练。当虬髯客在旅店乜斜红拂美貌时,李靖面露怒色,欲要发作,红拂及时制止了他,且主动与虬髯翁搭讪。知其亦为张姓,就立即以兄长相称,与他做了结义兄妹。化干戈为玉帛,眼前一场一触即发的冲突,经她巧妙周旋,倾刻化为乌有,而且转怨为喜,气氛顿变。这种不计小节,善于从大处着眼的应变能力,不能不让人钦服。

  正如虬髯客所说:“一妹以天人之姿,蕴不世之艺,从夫之贵,以盛轩裳。非一妹不能识李郎,非李郎不能荣一妹。”

  三、对光明、自由、独立的追求

  红拂形象还体现了人类对光明、自由、独立、解放等美好理想的追求。红拂身为当时高权在握的杨素府上侍妾,可其实际上是处于被奴役的地位的,尽管在杨府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她永远是被管制被奴役的对象,没有自由没有独立。红拂身为豪门侍妾,却无视封建道德礼教的束缚,敢于自己选择理想的爱情,大胆与李靖私奔,就是逃脱奴役压迫,奔向光明独立,奔向自由平等。红拂这种形象是对封建腐朽势力的蔑视,也可见唐代的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旧唐书》中说李靖年轻时“姿貌瑰伟”,心怀大志,深通兵法谋略;红拂女则是一个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而且“观其肌肤仪状,言词气性,真天人也!”,在权臣杨素府中得见李靖之后,心甚慕之,深夜越宅相访,遂成秦晋之好,并马行走江湖。《虬髯客传》中的红拂是为有胆有识的红尘侠女,关于她的故事并不复杂,却带有强烈的传奇色彩,是古今少有的侠女。

  拓展:虬髯客传作者是谁历史文化故事

  在唐传奇中,有一篇颇著名的作品叫《虬髯客传》,为历代文人广为传布。然而,它的作者究竟是谁?长期以来,文学史家却纷争不休,终无定论。据现有的资料看,《虬髯客传》最早见录于宋代李昉等编纂的我国古代小说总集《太平广记》中,文末注云“出《虬髯传》”,不言其作者。稍后,《崇文总目》史部传记类和郑樵的《通志。艺文略》等书中亦录有此篇作品,但都没有注明作者。可是,宋代洪迈编的《容斋随笔》卷一二《王珪李靖》条和《宋史。艺文志》子部小说类却称《虬髯客传》的作者是唐僖宗年间的杜光庭,其根据是说杜光庭的《神仙感遇传》中收有此传(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五代史补》、《青城山志》、《通鉴纲目》等书介绍,杜光庭,字圣宾,晚年自号东瀛子。唐代括苍人,因应百篇不第而入天台山为道士。

  后王建据蜀,赐号文成先生,除谏议大夫,进户部侍郎。归老于青城山)。然而,后来的文学史家经过详尽考证,都认为此说并不可靠。其理由有二:一是与杜光庭同时代的苏鹗(字德祥,僖宗光启年间进士)在其所作的《苏氏演义》一书中曾有这样一条颇值得重视的记载:“近代学者着《张虬须传》(即《虬髯客传》——引者注),颇行于世。乃云隋末丧乱,李靖与张虬须同诣太原寻天子气。”(据《艺海珠尘》本)按常理,苏鹗看到杜光庭的作品是有可能的,但这里苏为何不明写《虬髯客传》是杜所作,而称作“近代学者”呢?况且从古籍的记载得知,唐宋人习惯称的“近代”,均指比较接近的前代而非当代。如杜甫诗《寄高适岑参三十韵》:“举天悲富骆,近代惜卢王”(指唐初的卢照邻、王勃——引者注)。显然,苏鹗所谓“近代学者”,不会是指与他同时代的杜光庭;二是杜光庭的平生着作虽多,但其不少神仙传记作品,大多是编纂而成的。从他的《神仙感遇传》所收的这篇传奇看,它比《太平广记》本所录的要简略得多。据此,收入《神仙感遇传》的《虬髯客传》,也很可能是杜光庭纂集而来的,并非杜亲手所作。根据这两点,《虬髯客传》肯定不是杜光庭所作。那么,《虬髯客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呢?明人陶宗仪在《说郛》卷一百十二中,又说它的作者是盛唐时期的张说(字道济,又字说之,唐代洛阳人)。可是近人在汪辟疆编的《唐人小说》一书中,又否认了此说,其理由是《说郛》一书曾经过清人陶珽重编,已非宗仪原本,且《说郛》一书要比洪迈的《容斋随笔》晚出,故不足为信。

  其曰:“清陶珽刊本《说郛》卷一百十二,载《虬髯客传》,下题唐张说撰,明清间通行《五朝小说》及《说荟》并同,不知何据。“现代一些文学史家,经过对资料的反复辨别和详尽考证,则认为陶说颇值得重视,张说有可能作过《虬髯客传》,但真正的作者有可能是托名张说的。如王运熙在《〈虬髯客传〉的作者问题》一文中,就通过对张说与唐代传奇小说的关系的详尽考证,最后得出结论:”张说有可能作了这篇小说,但更可能是中唐时代的一位作者所写,托名于张说的。因为《虬髯客传》的艺术技巧比较圆熟,盛唐时代或许还不能产生。“(见《汉魏六朝唐代文学论丛》)的确,据《旧唐书。张说传》载,张说”为文俊丽,用思精密“,在当时文名极盛,曾与许国公、苏颜等人齐名,世号”燕许大手笔“。他不但精干写碑志,尤喜写传奇。世传的《鹦鹉告事》、《传书燕》等传奇故事就是他写的,可惜原文没有流传至今。至于出自他手笔的《绿衣使者传》,不论思想还是艺术都取得较高的成就。正因为他喜欢记那些异闻轶事,善写传奇小说,故而后世常有托名于他的小说出现,据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一文中的考订,盛传的传奇小说《梁公四记》就是托名于他的。由此可见,王运熙的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但是,张说(或托名张说)是否真的是《虬髯客传》的作者,不仅文学史书没有明确记载,而且今人的考订亦缺乏充足的论据。因此,《虬髯客传》的作者究竟是杜光庭,还是张说(或托名张说),或是出自无名氏的民间说唱艺人,至今仍是个谜,有待文学史家们再进一步考订。

【虬髯客人物形象分析】相关文章:

边城人物形象分析08-16

卖炭翁人物形象分析12-15

红娘人物形象分析08-27

贝多芬人物形象分析08-30

周瑜人物形象分析03-17

孔乙己人物形象分析01-20

李逵人物形象分析07-23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03-26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