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分析特点

时间:2022-11-02 19:54:50 羡仪 形象分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分析特点

  孔乙己是清朝科举制度下的牺牲者。他在“四书”“五经”中耗尽了年华,沦落到求乞还不肯脱下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说起话“满口之乎者也”,时刻强调自己是读书人,甚至被别人戏弄,还自命不凡、孤芳自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分析特点,供大家欣赏。

  孔乙己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比如他到酒店喝酒从不拖欠酒钱;没事的时候,诚恳地教小伙计写字;邻居家孩子围住他时,他不是把他们赶走,而是给孩子们分茴香豆吃。这些都表现了孔乙己本性善良、性情温和的一面。

  但是,孔乙己读了书,思想里便全是读书人的追求与理想。他渴望得到科举的功名,渴望进学,渴望成为秀才,成为举人,过上有权有势的生活。虽然没有实现,但是他却把读书人的身份看得很重,这个身份成了他痴心固守的精神支柱,成为他寻求自我安慰的精神幻想。比如,他“站着喝酒”已说明自己根本就没有资格像那些阔绰的“长衫客”一样,踱进酒店去慢慢地“坐喝”,只能与“短衣帮”为伍;但他却始终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比如他那“满口之乎者也”的说话方式,以及和酒客们争辩是那“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的歪理谬论,又如当酒客们嘲笑他连半个秀才也没有捞到的时候,他脸上立刻笼上了一层灰色,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表明他内心里十分在意自己读书人的身份。

  同时孔乙己也染上了知识分子的坏习惯。比如他鄙视劳动,他身材高大,说明了他有干活的能力,但他却固守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不像“短衣帮”一样去干活养活自己,甚至自己乱蓬蓬的胡子不知整理,穿的长衫也不补不洗;他还好喝酒,当他有九文大钱的时候,他会排出钱,要酒要菜,而当他在被打折了腿并且仅有四文钱的这种情况下,他都会用手走着来酒店,从兜里摸出这四文钱,要一碗酒喝。

  其次,作为知识分子,他却思想迂腐,对别人说的话,甚至随口说的都是“之乎者也”之类的话,此外他还沉浸在“回”字的四种写法这种僵化的知识里。

  更为严重的是,孔乙己的这些坏习惯和他长期为应试科举而埋头苦读的生活使他没有了营生的能力,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他不得不偶尔做些偷窃的事,所以他的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偷了何家的书被吊打,最终他因偷了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

  孔乙己虽本心善良,但他不面对现实、鄙视劳动、思想迂腐、总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中,这些都注定了他是一个悲剧性人物。

  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分析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句话是对孔乙己总体的形象描写。“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经济贫困,社会地位低下,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是读书人,长衫是他的身份和象征;“唯一”表明孔乙己身份地位的特殊性,他和短衣帮、穿长衫的人都有差距。这句话表明孔乙己是一个社会地位低下、贫穷而又清高的读书人。

  2.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两句话是对孔乙己的肖像描写。“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东西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萎顿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

  3.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这两句话是孔乙己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温两碗酒”表明他嗜酒如命,“排”说明他对酒店分文不欠,是个规矩人,同时在短衣帮面前炫耀自己,掩饰自己被嘲笑的窘态。这两句话表明孔乙己是个很诚实却又迂腐的人。

  4.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这句话是神态和语言描写。“睁大眼睛”说明他要面子,怕别人嘲笑;“‘你怎么凭空污人清白’”表明他又极力为自己争辩,内心里想要别人尊重。两句话写出他内心的痛苦。

  5.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这几句话是孔乙己神态、语言的描写。“涨红了脸”“青筋条条绽出”表明他极力想挽回自己的面子;“窃书不能算偷”表明他老书生的迂腐。

  3、4、5三句话说明孔乙己虽然没有进学,仍有强烈的耻辱感,又因死要面子极力掩饰而被嘲笑的窘态。

  第6段

  1. 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这句话是神态的描写。说明孔乙己“惟有读书高”的自命清高的性格。

  2.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说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是个下层的知识分子,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他苦读半生,热衷科考,却落到行将乞讨的境地。

  第7段

  1.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 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地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这两句话是语言的描写。“考你一考”“怎样写的”“记着”写了孔乙己教“我”写字,说明他很善良,但又掩盖不住读书人的酸味,遭到了我的冷遇;“恳切”表明他见“我”丝毫不理睬,便有一种失落感,渴望得到重视和尊重。

  2.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点头说,“对呀对呀!”

  这几句话是孔乙己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写出他作为读书人的迂腐,只会注意一些没有用的字,以此来显示他读过书。

  第8段

  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这几句话时动作和语言的描写。“给他们茴香豆吃”,表明孔乙己心地很善良;“着了慌”“伸开五指”“罩住”碟子,说明他因经济困难而很抠门;“‘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说明他又开始“之乎者也”体现了他十足的酸味。

  第11段

  1.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着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 绳在肩上挂住;

  这句话是对他的肖像描写。“黑而且瘦”“不成样子”说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盘着两腿”说明他被打折了腿,丧失生活能力。体现了孔乙己悲惨的命运。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2.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这句话写出了孔乙己的神态和语言。“下回还清”表明他此时经济困难,再加上被打折腿生活十分困苦;“酒要好”表明他此时不能再亲眼看着壶底有没有水,恳求掌柜不要欺骗他。同时,在孔乙己这种情况下,掌柜依然像他要账,丝毫不考虑他的现状,体现了世态炎凉。

  3.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这几句话描写了孔乙己的神态和语言,以及掌柜的语言。“不十分分辩”表明他生活实在是困苦,以至于没有力气去和别人争辩;“‘跌断,跌,跌’”表明他不愿承认是被打断了腿,仍然是十分的要面子;“恳求”表明了他悲惨的处境。

  4.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这两句话是作者对孔乙己最后的描写。“从破衣袋里”与前面“排出九文大钱”作鲜明的对比,体现此时的孔乙己已十分珍重这来之不易的几文钱。“旁人的说笑声中”可见世态炎凉。 作者写这篇小说正是批判了当时这样一种受封建制度影响的、病态的社会。

  性格特点

  孔乙己是一个封建社会末期从人变成“非人”,最终被人“吃掉”的典型人物形象。他有着诚实、善良和乐于助人的性格,对取笑他的小孩,对瞧不起他的酒店小伙计都以朋友相待;同时,他更有迂腐、懒惰和软弱的性格。虽然只配站着喝酒,却不屑脱下长衫与“短衣帮”为伍。他偷东西被抓,不以为耻,而对人们说他没捞到半个秀才,却感到奇耻大辱,迂腐得令人痛心。

  穿长衫与站着喝酒

  小说的开头,用了较长的一段文字安排设置了人物活动的场所一咸亨酒店,交代了酒店中各种人物的活动。其中,那些长衫顾主是阔绰的人,他们是“踱”进那隔壁的房子里,慢慢坐下喝的,与那些只靠柜外“站”着喝酒的短衣帮形成极为鲜明的对照。主人公孔乙己却是一个穿着长衫而又站着喝酒的人,看起来这似乎是很矛盾的,一个“唯一”又把这种矛盾更加典型化了。那满口的“之乎者也”,那“君子固穷”者乎之类,尤其那不愿脱去的长衫,无不在向人们显示着:这,是一个读书人,一个该“踱”进隔壁慢慢坐着喝的“上等人”。然而,文中所写孔乙己的长衫竟破旧不堪。他不仅不能慢慢地坐喝,而且站着喝酒也竟然被“下等人的短衣帮所讥笑,甚至连“孔乙己”这个绰号也成了他的正式姓名。至此,一个遭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迂腐、麻木、潦倒、卑下的人物形象立刻跃然纸上。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人们看到了在封建社会里一个下层知识分子的可悲命运。也从侧面告诉人们,封建科举制度所造就的就是这样的人。

  好喝懒做与诚实善良

  被人们当作“笑料”的孔乙己,深中封建思想之毒,头脑中充满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他念念不忘从科举的阶梯上爬上去,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因而,虽然早已从科举的阶梯上跌落了下来,落到将要讨饭的地步了,却仍然鄙视劳动,摆起文人的架子,最终成为世人眼中的笑料。鲁迅先生就是抓住“好喝懒做”这一对孔乙己进行批判的。如果说“好喝懒做”是鲁迅“怒其不争”的表现,那么“诚实善良”则是他“哀其不幸”的例证。这矛盾的个性在孔乙己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孔乙己虽然遭受着封建社会的毒害和摧残,但他身上仍然保留着中华民族诚实善良的品格。当别人取笑他偷书的事情时,他的脸“涨红”了,虽然进行了争辩,实际上默认了自己的行为。虽然生活十分贫困,但他从不拖欠店家的酒钱。给孩子们“散豆”一幕,突出地表现了他的善良。同时,他的善良还表现在“乐于教人”上,虽然“我”毫不热心,他却仍然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散豆与罩碟

  散豆与罩碟是小说中短短的一段,也是构成人物性格矛盾性的又一个方面。 如果说白描手法的运用使得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的话,散豆与罩碟一幕则是运用微妙的手法对人物性格所做的精雕细琢。孔乙己被人侮辱,被人践踏,被人取笑,处于那个社会的底层。他是那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但他对周围的孩子们仍是那般慈爱。有一次,他将自己的茴香豆分给他们,当孩子们吃完了都望着碟子时,他便将五指伸开罩住碟子。“罩碟” 一举与“散豆”似乎是矛盾的,实则从侧面交代了人物贫困悲惨的生活境遇,这是对人物性格细腻的刻画,显示了作者高妙的艺术匠心。

  爱面子与偷窃

  小说《孔乙己》突出地描写了围绕孔乙己的两件事“爱面子”与“偷窃”。而且作者总是把这两点放在一起进行描写的。关于这一点,作品中多次出现。按照一般的观点,一个很爱面子、自命不凡的人是不会去做“偷窃”的勾当的。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却既死爱面子,而又做着偷窃的事。这仿佛又构成一对重要的矛盾,而且这一矛盾贯穿着人物出场到消失的始终。那满口的“之乎者也”,那不愿脱下的长衫,那半懂不懂的争辩,把孔乙己爱面子的性格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出来。但那满脸的伤痕,以至于被打断的双腿,又恰恰是“偷窃”招来的后果,与他那死爱面子的性格是多么不相一致。

  人物原型

  在绍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读书人,读书一生也没成气候,干粗活,既没力气,还放不下那个架子。于是,好心人就给他出主意说:“你就去卖油条,走街串巷而已,不费力气,总可以挣几个钱养活自己。”他采纳了。但是,真到他穿着长衫,提着篮子,沿街叫卖时,他的脸面却又抹不下来了。

  于是,他便紧跟在一个卖油条的小孩后面,小孩边走边吆喝道:“卖油条啊! 我的是热油条。”这读书人也跟着叫道:“亦然!” 小孩又吆喝道:“ 卖油条啊!我的是大油条。”他又跟着喊道:“亦然!”可想而知,他的油条,哪里能卖得出去?没几天,他偃旗息鼓、收兵回营了。当时的绍兴人还知道他的名字,而另外又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做“亦然先生”。

  多年以后,他的名字被人遗忘了,但这位“亦然先生”的名字,人们还耳熟能详。据绍兴鲁迅纪念馆的人介绍,在绍兴类似“亦然先生”的读书人不少,而“亦然先生”只是“孔乙己”原型中的一个。

【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分析特点】相关文章:

孔乙己人物形象分析01-20

边城人物形象分析08-16

周瑜人物形象分析03-17

李逵人物形象分析07-23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03-26

哈姆雷特人物形象分析09-08

曹操人物形象分析09-08

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02-09

罪与罚人物形象分析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