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设

对学校制度建设的认识

时间:2021-06-23 13:17:37 制度建设 我要投稿

对学校制度建设的认识

学校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发展的保障系统。因此,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大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们一定要切实抓好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确保制度的优质建立,此项工作的着力点主要是对于制度文本的完善,打造的是静态的“文本化”的制度文化,二是确保制度的高效执行,此项工作的着力点主要是对人的行为的规范,打造的是静态的“人化”的制度文化。制度建立是基础,制度执行是重点也是难点,制度执行的目的就是促进“文本化”制度文化向“人化”制度文化的迁移,并通过实践的检验和反馈,不断修正和完善制度。下面谈谈我的初浅认识:

对学校制度建设的认识

一、学校制度的建立必须优质。

学校制度的建立,必须做到三点:首先,学校制度的建立要充分完善,不能有缺失。其次,学校制度的生成要合理合法。其三,学校制度的建立要质量优良。为此,学校制度的建立必须遵从正确的原则,实行合宜的方法,依循科学的程序。

1、学校制度建立的原则有三:(1)以人为本。制度主要是和人打交道,因此所有的体系设计和规则要求都要体现以人为本,做到在规范人和教育人的同时,充分的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激励人、解放人,而不是板着脸一味生硬的“管”人和“卡”人。(2)开放民主。任何一项制度的生成,都不可能靠少数人闭门造车就可以完成。只有秉持开放的态度,才能吸纳更多经验,集中更多智慧,整合制订出更有效的学校制度。比如可通过对外开放,借鉴吸收国内外众多学校在制度文化建设上的先进经验,吸收专家学者和社区群众的意见,还可通过对内开放,鼓励全校师生积极主动提意见建议,让他们从学校制度的执行者和服从者,同时成为设计者和参与者,在制度最终通过之时,还要召集利益相关者全

体与会,并实行多数同意原则,如此方能体现制度生成的开放性和制度生成的民主性。通过这样的开放民主,不仅有助于集思广益,而且传达了一种人文关怀,表达了对人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开放民主的过程可以加深师生对制度的理解,获得深刻的教育,还可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意识。(3)与时俱进。一方面,学校制度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加以检验,以不断修正完善。另一方面,当学校的每个成员都能根据既有制度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时,原有的规范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又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规范。因此,学校制度的建立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动态完善和适时提升。

2、制度建立的方法有三:继承、改良、新创。学校制度的建立完善,应在学校精神文化的指导下,继承、改良、新创三法并举,可以继承的批判继承,需要改良的精心改良,一片空白的创新制定。

3、制度生成的程序可以是:

(1)广集意见,博取样板。广泛征集学校师生和社区群众、家长、权威、学者的意见,大量搜集国内外同类学校的制度建构体系,充分的吸纳各种意见、经验和智慧。

(2)整体构思,形成体系。在占有上述资讯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成立制度文化建设专门班子,通过反复酝酿,整体构思,形成学校制度的全面体系框架,明确各层次各方面究竟需要些什么制度,核心的制度是什么,外围的制度是什么,急待完善的制度是什么。

(3)考量旧制,选准方向。对学校既存制度进行考量审查,对照学校最新的精神文化价值,确定哪些制度需要继承,哪些制度需要改良,哪些制度需要新创,哪些制度时机不成熟,暂时搁置订立。

(4)分工负责,完善制度。或引入校外智力,或筛选校内精英,以分工负责的形式,订定完成学校各层次各方面的制度。急待完善的制度迅即制定,核心制度优先制定。

(5)实践检验,动态更新。学校制度一经订立,就要再次征求各方面意见特别是师生的意见,反馈后再行修正,经多数同意后才组织实施,并通过后续实践来不断改进提升,以使学校制度更加完善有效。

二、学校制度的执行必须高效。

制度执行,是静态的“文本化”制度文化向动态的“人化”制度文化迁移的关键环节,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能否到位,主要取决于制度执行是否落实。而在不少学校,制度的生成不难,难的是制度的执行。有的学校甚至是制度制定有余,制度执行严重不足。其实任何一项制度一经颁布实行,就会或早或迟的产生效应(即时效应与后续效应),这种效应就是动态制度文化。即时效应的大小与旧制度文化影响的强弱,新制度文化是否深得人心,逆向非正式制度文化是否固厚有关系。因此,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为了力促制度执行落到实处,打造高效的制度执行力,更好的生发即时效应,不断的提升后续效应,除了公开民主的订立制度,以提高师生对制度的认同感和接受度以外,还需做好如下工作:

《对学校制度建设的认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1、加强教育培训,宣传造势,营造氛围,进一步提高学校成员乃至社会各界对学校制度文化的认同感和理解力。虽然学校师生参与了民主订立制度的过程,但每个师生对制度的理解力和接受度仍会高下不齐,通过教育培训,宣传造势,营造氛围,让师生更深切的感受到学校制度所要达至的愿景,明确自己的权力、责任和行为的边界,将有利于提高师生对制度的`主动执行水平,为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内环境。而社会各界如能形成对学校制度文化的正体认,也有利于减少学校在执度执行时的外障碍,为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外环境。

2、树立制度权威,规范公正高效的执行制度。制度要起作用,就要有权威,而只有规范公正高效的执行制度,制度权威才能得以树立,制度执行的效益成本性价比才会更高。所谓规范,就是依章执行,按程序执行。所谓公正,就是执行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处置准确,宽严适度,而且要公开透明,对事

不对人,不循私枉法,确保所有学校成员在制度法规面前人人平等,不仅要公正的管理,还要公正的评价、考核和奖惩。所谓高效,就是通过深入调查获知真实原委,在维护师生合法权益、适当考虑情理的前提下,依法果断的执行。为使学校制度执行更加规范公正高效,必须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强调公平、正义、程序、成本、效益、质量、落实、细节、责任等理念意识,同时对制度执行的过程和结果加以有效监控,防止管理者滥用执行权,防止暗箱操作,防止执行变形走样。

3、刚性执行与柔性执行相结合,约束与激励相结合,执行与教育相结合,以提升执行实效,提高师生自我执行、自我管理的水平。刚性执行确有必要,这是推进制度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但柔性执行也不可缺少,因为制度面对的是有生命、思想、个性、感情的人,如果一味生硬执行,往往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首先,要一方面照章办事公正执行,一方面全面的辩证的分析问题,力求执行公正服人。其次,奖惩要结合,既要以惩来强化刚性约束,又要以奖来强化柔性激励。其三,制度执行与思想教育相结合,领导在执行制度时,要作风民主,要增进与师生的交往与交流,从需要、动机、情感等多-维角度来加强与师生的心理沟通,强化对师生的正向激发。只有这样,师生的抵触情绪才能减少,制度的静态文化才能更顺捷的转化为动态文化,自觉执行制度的内驱力才能持续生发,从而使制度管理从外在约束渐次演进到内在自律,不断提升师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水平。

4、在扎实推行正式制度的同时,深入分析并引导非正式制度向正式制度的规则和价值取向靠拢。正式制度在执行之初,往往容易遭逢非正式制度的惯性抵制,如果处置不当,正式制度有可能被非正式制度解构和同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决策者,此时应深入分析非正式制度的成份,与正式制度相容的顺向成分顺其自然,与正式制度不相容的逆向成分则想办法说服、引导、同化之,使非正式制度尽可能向正式制度靠拢。要达此效果,除了按照上述二、三点的作法来增进

执行效果,树立正式制度的权威外,就要靠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转化了,在逆向非正式制度文化比较固厚的情况下,这样的教育转化或许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通过长期一点一滴的引导和同化,非正式制度才能在“趋良”的取向上,最终与正式制度形成顺向同构效应。

5、领导带头执行制度,同时大力表彰执行制度的先进典型,以增强对师生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制度运用好坏的关键之一是领导能否带头执行,公则明,廉则威,领导班子只有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才能更好的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产生良性的上行下效效应。同时,对模范执行制度的先进典型,要予以表彰奖励,鼓励广大师生向他们学习,这样既能激励先进典型进一步创优争先,也会对其他师生产生示范和引导作用。

总之,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一环,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学校制度文化建设,集中精力做好制度的优质建立和公正、规范、高效的执行两项工作,同时,在执行中注意把制度的刚性约束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校精神文化的渗透和内化,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才能在正确的轨道上早日开花结果,学校文化建设的大厦才能顺利筑成并不断升华完美,学校才能在文化引领下走上内涵式发展的可持续性道路。

对学校制度建设的认识 [篇2]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对学校工作而言,就是学校的管理制度。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学校管理制度是实现学校职能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工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运行的保障,也是学校走向法治的必由之路,可减少减轻很多不必要的校长负担,克服“人治”的负面作用。缺乏了必需的学校管理制度,学校教育教学就不能正常运行,可能会导致学校教育秩序混乱、 好的学校管理制度不单规定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义务,也应该保障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中的权利,特别是处处体现着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这样,才能使得学校管理让广大教师所接受,认真执行。 制度一旦制定,就必须严格执行,并且不断地加以完善和修订,要重要实,重业绩,重客观,少主观,少人情,少武断。量化考核具有导向功能,因此。要注意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配套的、科学的、合理的、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考核制度,使其能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落实制度要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制度要经常学习,首先要让每一个教师或者制度的执行者明确目标。学校只有靠科学的制度和认真的落实,才能较好地规范师生的角色活动。 制度的执行者,也就是校长,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职权。必须要做到身先士卒,给广大教师做好示范榜样的作用。唯此,才能服众。所以,校长不仅是制度的执行者,更重要的是制度的遵守者规范学校管理的必要性 一个校风、学风良好的学校,必定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以及强有力的执行渠道,而身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就算工作辛苦些,也会感觉到教学生活每天都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快乐。而一旦学校的制度只是悬而不决,只是空摆的花瓶,就重视教师专业的发展,就不会有学生的发展;同理,教师的身心要得到健康的发展,才能有学生的真正发展。 对于低迷的教师工作状态和消沉的学生学习状态,我们能够清醒地看到,导致这种现状的缘由是学校的管理不能适应形式发展的要求,不能够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不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算工作量比较轻,那也很难获得多大的工作快乐和成就感,因为看着那不争气的学生现状,你怎会提得起工作的激情

呢? 首先,管理工作应该在细微处见功夫,应该在细节上多做文章,应该注重日常教学工作管理。知识就是力量,这已经是人们的一种共识,但是,在乡村教育中,这种意识却不是那么强烈。只要看看那不学无术的学生,就知道精神的贫瘠所带来的观念的落后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限制着我们的经济发展。学生的学习状态很低落,根本就不能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在知识量的积累上,我们的学生确实学得很少。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学校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有不少制度本身的宗旨非常好,但缺乏执行力,久而久之,便退化为一种摆设;而有些制度却脱离了教学工作实际,没有一线教师参与的工作管理方式,必定不能获得大众的喜好,比如而今的补课没有休止,剥夺了教师的业余学习时间,已经极大地限制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其间,脱离教学一线的管理方式所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没有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所进行的管理都不是优化的,而是带有极大的强制性与家长作风,类似一刀切的管理方式,总想以逸待劳或一劳永逸,是很难收到好效果的其次,管理工作应该为教学工作服务,体现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创造性。没有注重教学细节,没有充分体现教学工作的主体地位,教学工作游离于教师的生活圈外,没有形成教育的探索风气,我们的教学教育工作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师德问题是教师队伍的一个长抓不懈的问题,每一个教师都想把我们的教育搞好,只不过而今的学校管理很难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缺乏活力的学校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当教师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教师便寻求自身的改变,那就是对教育失却信心和激情,这是我们的损失。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对问题采取回避态度,只能是长期地受问题的困扰,虽然能够暂时取得自己的轻松,而当长期缺乏工作激情,我们便不知教育快乐为何物。没有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就没有教学工作的创造性,也就谈不上教育的整体改观,更加谈不上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共同成长。 再次,管理工作应该立足学校的长远发展,应该注重宏观的规划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管理者应该把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放在学校整体的长远的发展规划上,而要避免目光短浅所带来的资源浪费。管理者要想方设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努力提高教师待遇,缺乏物质上

的必要补助,起码也要有精神上的鼓动,而非两者皆空,或者是那种家长制的作风,无形中制造着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厚障壁。教育的发展确实可以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高-瞻远瞩的管理者必定不会忽视教师群体的力量,他一定会千方百计地为教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只要教师发展了,才能使学校的发展成为可能。如果不重视教师专业的发展,就不会有学生的发展;同理,教师的身心要得到健康的发展,才能有学生的真正发展。 对于低迷的教师工作状态和消沉的学生学习状态,我们能够清醒地看到,导致这种现状的缘由是学校的管理不能适应形式发展的要求,不能够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不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

【对学校制度建设的认识】相关文章:

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考和认识04-27

学校制度建设工作总结04-27

学校制度建设与人本管理04-27

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08-26

学校安全督查制度建设方案04-27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施方案04-27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总结04-27

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行动方案04-27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阶段性总结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