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时间:2022-11-23 19:04:09 生态文明建设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仁者近山,智者近水”,秀丽之山水孕育出了众多的中国哲人,不仅如此,草民亦有“乐乎于秀丽山水”之心,这成为泱泱大国一大特色。有青山绿水的家园是芸芸众生的理想家园,亦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他还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因此,要保护好青山绿水的家园,就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大举措。

浅谈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中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要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就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就要提高人民的生态道德文化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家要在制度的层面上对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进行规定,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

一、 近年来面临的生态问题

资源问题是生态环境问题中的重要问题。中国虽然资源丰富,但是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少;种类多,但是分布不集中。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地增加,资源约束矛盾也不断地增大。在建设社会的过程中,人们未合理地保护生态环境,致使资源日益减少,这可从具有代表性的水资源与耕地资源方面来说,近些年来,一些人在从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对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进行破坏,这就造成了该地区水资源减少,全国的情况亦是如此。与水资源一样,耕地也是中国人的生存之本。然而,近些年来中国的耕地面积不断地减少,有数据显示:2004年耕地面积缩减了大约6%,合计76万公顷,按人均计算缩减将近9%,曾经属于4000万农民的农业用地被用作其它用途;从1997年到2017年,中国的耕地面积减少了1.25亿亩,这一数字超过了产粮大省河南的全部耕

地面积。

资源减少与环境污染有着关系,环境污染严重就会导致资源减少。近些年来,中国的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如前文所述,有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而忽略了环境,甚至牺牲环境,并误认为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等环境问题出现之后再进行处理,已经晚矣。在环境污染问题中,大气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大气污染会危害人类,其具体表现有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与环境污染问题一样,自然灾害问题亦是一个重要问题。自然灾害不仅给中国造成了经济损失,而且也恶化了生存环境,非理性改造自然的活动亦恶化了生存环境,后者更为厉害。人们的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从而土地沙漠化。许多珍稀动物也在森林被毁时而销声匿迹。在自然与人为因素的作用下,生态系统日益退化。

二、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要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给中国一个青山绿水的世纪家园,就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因为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其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扮演者重要角色。因此,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把生态建设上升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是中国共产党深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与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所以说,生态文明建设在为人们提供丰富生活物质的同时,也在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它可以唤醒人们的忧患意识,使人们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从前文可知,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个大举措,其利于落实科学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树立生态文明观,建设生态文明,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中国梦”都具有积极的促动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和谐理念”在内政上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包括人与人、与社会的和谐,也包括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能够保证人类有美好的生活环境与良好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党的十

《浅谈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八大明确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进一步提出“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这表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荣,都是极其重要的。

三、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路径

面对着日益严峻地生态环境问题,我们不仅要了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有利性,而且还要践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

(1)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的传统思想,其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思想波及到现代社会,很好地证明了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无论是古代社会的人,还是现代社会的人,他们都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人若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其自身发展会受到阻碍,甚至会被历史湮灭。违背自然界的规律便是破坏和谐关系,遵守规律则是维系与发展和谐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自然规律也表现在社会发展方面,任何人都须遵守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2) 把握好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包括方方面面的建设,所以其自然也包括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即环境建设。如前文所述,近些年来,中国的环境污染严重,于是治理环境便成了重大课题。还要正确地区分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绝对不能以牺牲环境建设为代价去发展经济。因此,参加其它社会建设的同时要进行环境建设,而环境建设必须以推动其它社会建设的发展为归宿点。

(3)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前文已述,当前中国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必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样才能形成能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方面,国家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集中利用好国土空间,尽量地不占用自然生态空间。在生产、生活方式方面,国家要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消费。

(4) 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建立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大力地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政策,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在本质上是要建立一种人与自然、消费与生产、物质与精神之间平衡协调的社会文明。因此,要保护好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这样才能维系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关系,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最后,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其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是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使其参与政府、社会与人民之间的合作,参与国际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为国家、社会、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这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实力及话语权,给社会带来财富,激发人民的创造性,维护我国家和人民的重要利益,为全球的低碳发展、生态安全做出贡献。总而言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全方位进行,大力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加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

浅谈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篇2]

1.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一样,都是历史范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着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当前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建设情况,社会政治条件以及人口素质,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现了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的思想。党的,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个要求的核心和实质,“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浅谈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2.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方法

2.1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党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承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

报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于自然界之上。尊重自然就要深刻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平等的,人类不是自然的奴隶,也不是自然的上帝,人属于自然,而不是自然属于人;就要深刻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生活所需的一切均直接或间接来自自然;就要深刻认识到一切物种均有生命,均有其独特价值,均是自然大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守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顺应自然,就是要是人类的活动符合而不是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以制度约束人的行为。防止因出现急功近利和个人贪欲而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

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呵护自然,回报自然,实现人类对自然获取和给予的平衡。

3.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中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4.总结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空前壮丽而艰巨的战略任务。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任务。

【浅谈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文章:

大学生如何建设生态文明05-26

如何有效进行制度建设11-23

浅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08-16

加强生态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11-23

生态文明建设汇报材料08-03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教案10-18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05-22

学校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总结05-26

企业如何进行正确的制度建设11-23

如何进行人才梯队建设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