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书大全

红牛的市场营销策略

时间:2022-04-08 14:34:28 策划书大全 我要投稿

红牛的市场营销策略

  红牛的营销传播策略在接触年轻消费者方面是极为成功的。全面树立了独特、创新、富有反叛精神的品牌形象。这正是新形势下,这一代消费者要确定的自我形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牛的市场营销策略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红牛的市场营销策略

  红牛的市场营销策略 篇1

  公司简介:

  红牛(Red Bull)是全球著名的能量饮料品牌。1966年诞生于泰国,最初名称为名为Krating Daeng,1986年由奥地利商人将红牛引入欧洲后开始正式使用英文品牌“Red Bull”,由于它的产品是以补充能量为主的,因此创立了能量饮料这个品类。 中国市场

  红牛是由泰国商人许书标(籍贯海南文昌)于1966年在曼谷创立的功能饮料品牌,目前在奥地利、泰国、中国、越南等地生产,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红牛公司在中国内地共有四个工厂海南海口,北京怀柔,湖北咸宁,广东佛山。但由于各地饮料标准不一样,各地的红牛配方不尽相同。欧洲版的红牛属于含碳酸性软饮料的一种,其还有多种营养素和咖啡因,因此常被用作提神甚至健身的饮料使用,但以泰国为主的亚洲国家销售的红牛,则不属于传统的提神饮料。红牛功能饮料源于泰国,至今已有40年之行销历史,凭着卓著的品质和功能,产品行销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凭借着强劲的实力和信誉,“红牛”创造了非凡的业绩,成为世界销量第一的功能饮料,2017年在全球年销量达40亿罐。

  1995年12月,“红牛”凭着对中国市场发展的信心和全球战略眼光,来到中国,成立了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并以“为在改革开放中自强不息、蒸蒸日上的中国人民添力加劲”为企业宗旨,开拓中国市场。

  1998年,中国红牛公司将总部从深圳迁到北京,增资注册,成为北京市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 中国红牛公司在全国各地建立了30多个分公司、代表处和80多个办事处。秉承国际化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重在培养消费观念,以"功能饮料市场先入者"的地位和优势,红牛饮料快速进入市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积极进取、诚信开拓的饮料集团公司。 营销策略的分析

  在1996年开始开拓中国市场后直到2004年我国的功能饮料市场一直是竞争较少,可以称之为“蓝海”,下面就利用波特五力模型来对这段时间内我国的功能饮料市场进行分析,对于该行业五力中现有竞争者、替代品威胁两力的研究价值比较大,我们主要就从这三方面着手研究:

  “现有竞争者分析”:在这段时期,本土品牌“健力宝”已经开始衰退,对红牛的威胁越来越小,另外还有来自日本的“力保健”但其定价较高且包装容量与红牛相比较小,对红牛的威胁就比较小。

  “替代品威胁”:这段时期,主要有竞争力的替代品是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但红牛的产品诉求特殊—“提神醒脑,补充体力”这也使其目标群体比较明确,两乐的威胁由此可以化解。

  总而言之,当时的行业环境对红牛来说是很有力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它也取得辉煌的成就,自1996年开拓市场以来一直是功能饮料的销量冠军,其市场份额最高达到了70%。

  红牛的成就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环境的有利形势,但主要还是其在营销策略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下面我们就红牛值得借鉴的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包括产品策略和促销策略:

  本土化营销。红牛的产品策略是采用本土化营销,在进入中国后一直宣传虽来自泰国但其配方是由中国人研制的,这就很好地将红牛带有了中国痕迹;另外就其品牌标志来说,两头牛撞出太阳,红字当头,符合国人吉祥如意的彩头。

  国际化营销。在促销策略中,红牛将自己的国际化路线引入中国,不断地赞助体育赛事,比如“青少年三人篮球赛”、“F1赛事“等,向运动人士和喜爱运动的人群灌输其品牌内涵“能量与活力”通时培养了一批忠实的消费者,为其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品牌核心价值的丧失。红牛的产品诉求是“提神醒脑、补充体力”,当红牛在营销执行中通过单一的运动模式体现,虽然能够体现红牛的活力,但只是蛮牛式的运动活力。中国人几千年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讲究刚柔并济,讲究力量、速度等因素和技巧的结合,更加讲究的是智慧。

  目标市场的缺失。在中国特色的巨大升学压力下,中学生面临着中考或高考一战决定人生命运的残酷现实。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学生中,感觉学习成绩是最大压力的占72.8%,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平均每晚学习在3个小时或3个小时以上,61.74%的被调查者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 与大学生相比,中学生对红牛的需求更为迫切,但从红牛所赞助的体育赛事来看,主要是“红牛能量大灌篮”和“TBBA-PK王三人篮球争霸赛”等,这大部分都是大学生参与的活动。在这方面红牛就输给了其他竞争对手比如“脉动”。

  过分强调功效。我们看红牛的广告还是其包装,都会发现红牛的使用功能严重缩水,红牛既为“提神醒脑、补充体力”的能量补充剂,为何一定要“困了、累了”以后才喝?我在学校的时候,为应对考试的压力,在考试前曾经有喝红牛的经历。我们在需求能量和活力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缺的时候补呢?为何不能事先加满油呢?实际红牛饮料完全具备这个功能,但其广告诉求却坚持数年之久,无形之中,教育了消费者只有困和累以后才可以喝红牛,既然困累不堪,怎还有能力去买?这就使得与游离消费者失之交臂。

  产品定位:

  建立强势品牌 知名度要落地

  如果把一个产品的消费者购买过程比喻为烧开水,那么,一个产品成为了知名品牌,只算做将水烧到了98度,而只有达到100度的沸点时,水才能喝,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才能从知名品牌成为购买力强的强势品牌。

  而红牛缺的并不是品牌的知名度,而是如何才能将这个知名度向美誉度转换,将知名度变成消费者的忠诚度。朱小明认为这才是自己上任后的主要工作。

  如何才能为红牛烧开这最后2度?

  在仔细分析了红牛的消费者构成后,朱小明认为首先要争取红牛相当一部分的游离消费者。而他认为这些消费者之所以游离是由红牛多年来的宣传策略造成的,消费者认为红牛的产品功能性太强,而在消费者心目中,功能性太强的产品一定具有某种程度的负面影响。 红牛首先要将阻碍消费者购买的心理障碍祛除掉,其次,要赋予红牛一些特定的品牌含义,创造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最后,使消费者从拥有消费欲望转变为购买冲动。这样,那些游离的机会消费者就会成为忠诚消费者。

  而使欲望变成冲动,还要经过一步步地落实过程。

  借力公关活动 与消费人群面对面

  朱小明上任伊始就遇到了SARS,但通过成功的危机行销,红牛却“因祸得福”。在SARS期间,红牛并没有突出自己“困了累了喝红牛”的功能诉求,而是就产品本身的构成强打维生素牌,在全国88家媒体上都发表了对红牛增强体质的宣传,并在重点区域为广大的医务人员进行捐增。销量的巨增说明了品牌调整、媒介策略是成功的,在4月份红牛的销量增长达到了49%,5月份达到了30%左右。6月份还是30%多。3月份,红牛网站一周的点击率是3000,到5月份之后点击率一周达到4--5万。

  SARS之后,红牛在全国积极地推广旅游活动,支持一些驾车一族的越野旅行、极限运动和群众马拉松运动,在中秋、国庆、元旦等以家庭消费为主的节假日,红牛就深入社区,支持社区群众健身活动。

  红牛进行这些公关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跟红牛的一些其他层面潜在消费者,而不是困了累了喝红牛的消费者,有更多的对话、接触的机会,增加产品的亲和力和美誉度,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使红牛与这些活动联系在一起,让他们喝红牛的同时具有心理层面的享受。

  媒介投放多元化 让知名度落地

  在红牛以往的媒介使用策略中,会把70%—80%的资源放在电视广告上。但对红牛这么一个高知名度的品牌,电视广告宣传是主要的,但一定不是最重要的。打造产品的亲和力和美誉度,更多的是需要公关活动或者是平面媒体。因为一条15秒的电视广告片虽然持续播一年或者半年,但他传播的信息只能是很简单的信息。资源过于集中于此,会导致传播效果没有最大化,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是资源的浪费。现在电视频道太多,如果你不是一个绝对的主流频道、主流时段,或者投放的频道和时段对应的有效人群没有经过科学计算,所起到的作用可能会打折扣。

  因此,除了开展有特定人群参加的公关活动外,现在红牛将更多的资源转移到一些平面媒体上,尤其是一些以白领职业人士——红牛的目标消费群为读者群的财经类报刊。

  通过开展公关活动和媒介策略的调整,红牛飘在空中的知名度被拽到地上来,落到红牛更广泛的消费人群中来。

  活力+动感+时尚=今日红牛品牌创新见成效

  从90年代末期,人们的消费已经过渡到追求偶像、追求体验、追求感觉的阶段,更多的消费是心理消费、体验消费、感情消费。如果当一个消费者对一个品牌产生了感情,这个品牌就达到最高境界了。

  红牛以往的品牌策略只注重了产品功能属性的宣传,这只是品牌内涵六个层次中比较低的层次,在价值、文化、个性等品牌更深层次的内涵上以及使用者的定位方面都没有考虑。在新的竞争形势下,要扩大消费群体,就必须去扩大品牌内涵,而随着品牌内涵的扩大,消费人群也就会扩大了。

  但当品牌给消费者留下一个定性的形象后,要想扭转过来,往往是比较困难的。如何才能进行品牌的创新?而红牛本身的价格又比较高,如何才能让消费者认为物有所值? 朱小明认为,人们在消费饮料的时候,他首先消费的是饮料,当时解决的问题可能就是口渴。但是人们在消费这个产品的时候更希望能带来一些附加价值,在解决口渴的同时希望还能够带给他一些品味,或者是一些文化的享受。人们在买东西时有一个心理成本,如果他们认为买了红牛就体现了自己的某种价值,而买了其他产品就什么都没体现,只能解渴,那么红牛就符合了他的心理成本,他自然愿意去为红牛多付些钱。因此,红牛的品牌创新之路就从这里入手。

  新定位:从丰富品牌内涵开始

  从2003年4月份开始,红牛将自己的品牌内涵定位为动感、国际、活力,为此,朱小明开展了一系列公关活动,深化这个品牌内涵,尽可能淡化产品功能和属性,如赞助一些时尚的篮球赛、高尔夫运动,或支持一些白领职业人士的健身运动、旅游和极限挑战运动。通过这些公关活动,并通过媒体将这些活动所蕴涵的理念传播出去,红牛极力塑造自己动感、国际、活力的品牌形象和附件价值,让消费者在喝红牛的时候会感觉我是活力的,动感的,而并不是我困了累了喝红牛。让消费者在喝红牛的同时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产品线单一。调查显示:青少年群体对品牌本身敏感性不强,在大部分产品领域,他们凭外观包装和诉求特征进行购买,该类人群占调查总体的61.1% 。但红牛却没有很好地去迎合青少年消费者的这种消费特点,自产品上市后包装等保持一尘不变,这就很可能使青少年群体转向购买产品诉求比较时尚的其他竞争产品。

  纵向比较,红牛是衰落了。总结红牛的兴衰史结合《孙子兵法》,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兵形似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如果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营销战略策略的话,企业将不可能保住自己的优势地位。

  红牛高层领导在认识到自己开始不断受到对手的侵略时,开始了营销战略上的大转移,提出了三大战略,大媒体、大渠道、大终端。大媒体策略推动大渠道路的发展,然后达到大终端的形成。在这里我们只强调大媒体和大渠道两大战略。 大媒体即实行全方面的有效的广告媒体投放系统,所有的宣传都建立在有效传播的前提上,把握通路建设的“制空权”。没有大媒体支持,就没有大通路的发展。因此在新的市场条件下,非常有必要实行媒体先行,积极取得大媒体的支持,并将产品重心往下移,贴近市场需求。

  过去的“红牛”一直只是在告诉消费者,“红牛”饮料有什么作用,诸如解乏、解困等,同时还强调功能饮料与碳酸饮料的区别等,而并没能很准确地将“红牛”饮料的品质内涵及其所代表的生活方式传递给消费者。这正是“红牛”进军中国多年却只能雄踞一方而没能在全国范围打响的直接原因。为此,红牛必须要化解这一瓶颈的核心要素———“传播”,从而为其注入一种新的概念,推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代表前卫、时尚和富于挑战的高品位国际化生活,而这些又正是与“红牛”的企业精神和发展理念相吻合的。从红牛现今的广告诉求可以看出这个变化“有能量,无限量”,很好地淡化了过分强调的产品诉求,同时传播了时尚前卫的品牌内涵和生活方式。另外,红牛于07年下半年开始“红牛不插电”演唱会,也同样体现了这次的营销战略转移。

  大渠道则是对全国范围的经销网络进行的整合。其主旨是通过灌输先进的专业管理模式和拓展思路,扶持各经销商把产品做大做强,利用密集活跃的通路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确保市场的高速增长。根据其报告看出,红牛公司今年要重点开拓成都、南京、武汉、杭州、长沙等六大区域市场,而每个市场都有其特殊性,这是客观事实。所以在营销策略上,今年红牛公司最大的变化是,就是从各自为政向集体决策转变,由闭门造车向协同作战转变,由单向执行向双向沟通转变,由家长式指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注重在各区域根据市场的不同特点,实行有差异的市场策略,从而达到客户利益、经销商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多方共赢。另外,红牛由原来的高级终端向大众终端发展,开始在大中学校附近大规模设点。 大终端,则是要占领所有的直接终端,与消费者实现零距离的沟通。

  至于这三大策略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是以大媒体策略推动大渠道路的发展,然后达到大终端的形成。当然三大策略在各区域会各有偏重,最终的目的是希望三个策略在市场上能够有机结合,从市场基础做起,增加销售网点,提高购买的方便性,实现领先同行的大战略。

  红牛面对衰退,开始了反击,但我们小组认为其仍然不够完善,为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品牌传播策略:为体现品牌的核心价值,红牛应该在坚持体育营销和音乐营销的基础上强化对知识工作者的品牌宣传。比如说脑力开拓的宣传,如智力开拓竞赛、对高考进行公益性赞助的关系营销等,会增加非常多的受众,也为产品扩大消费群,使品牌影响力扩大。“有能量,无限量”是不错的理念,既能充分体现品牌的核心价值,作为品牌宣传主题和聚焦点非常有号召力。

  产品策略:高价位的产品策略使消费者越来越聚焦到少数的高档消费者,这和扩大市场需求,增加产品的销售量是背道而驰的。而看一看现在的功能饮料市场,产品包装大多采用塑料包装等,产品价位基本在2.5元左右,产品规格在500-600ml,这些产品所走的路线基本上是大众饮料的销售路线,所以即使投放市场短短的时间,业绩表现确实不菲。另外就算是王老吉,虽然采用的也是易拉罐包装,其价位也是在3.5元左右,能够被消费者所接受,况且其宣传的卖点是中国的传统科学。在这些低价格产品的包围中(而且这些竞争厂家特别擅长于中低市场的操作,网络异常强大),红牛的中低档消费人群正被逐步侵吞,所以红牛要打败对手,比较可取的策略应该是巩固高端,竞争中低端市场。竞争中低端就是开发新的产品群类,采用新的包装技术,采用适合中低端市场操作的价格进行消费者的争夺和继续消费者教育。这样高端有强有力的拉动,中低端产品又起到阻击竞争对手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领跑者地位。

  强化市场细分,渠道更有针对性:进一步地扩大市场占有量,作为领跑者的企业更加负起扩大消费市场的责任。如果红牛对产品功能进行细化和明确,包装进行了改变,同时也扩大了产品线。为避免品牌伤害,红牛不妨将营销渠道进行针对性的细分,将产品销售的侧重点进行区分。原产品系列继续走高档路线,新开发产品则主要新流通渠道和学校之类的特殊卖点区域。为配合市场细化,并达到目的,营销体系的管理也要发生变化,红牛应该根据产品类型分别拟订对经销商、零售客户和自己业务人员的各项激励措施。

  我们在在引言中也提到这次案例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市场领导者如何保持优势地位,下面就总结一下市场领导者的总体战略。

  扩大市场需求量

  处于市场主导地位的领先企业,其营销战略首先是扩大总市场,即增加总体产品需求数量。通常可以运用三条途径。

  1、发现新的用户。通过发现新用户来扩大市场需求量,其产品必须具有能够吸引新的使用者,增加购买者数量的竞争潜力。而我们认为红牛在此阶段应该采用市场开发策略来发现新的用户。

  2、开辟产品的新用途。通过开辟产品的新用途扩大市场需求量。领先者企业往往最有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动态,为自己的产品寻找和开辟新的用途。两乐在者方面做的很成功。

  保持现有市场份额

  领先者企业必须防备竞争对手的进攻和挑战,保护企业现有的市场阵地。最佳的战略方案是不断创新,以壮大自己的实力。还应抓住竞争对手的弱点主动出击。当市场领先者不准备或不具备条件组织或发起进攻时,至少也应使用防御力量,坚守重要的市场阵地。防御战略的目标是使市场领先者在某些事关企业领导地位的重大机会或威胁中采取最佳的战略决策。通过红牛兴衰史可以看出,此时的红牛只有采用先发制人来保持现有市场份额。

  先发制人防御。在竞争对手尚未动作之前,先主动攻击,并挫败竞争对手,在竞争中掌握主动地位。具体做法是当某一竞争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对本企业可能形成威胁的某一危险高度时,就主动出击,对它发动攻击,必要时还需采取连续不断的正面攻击。

  提高市场占有率

  市场领先者实施这一战略是设法通过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来增加收益、保持自身成长和市场主导地位。

  红牛的市场营销策略 篇2

  11年前,风靡全球的红牛饮料来到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首次亮相,一句“红牛来到中国”广告语,从此中国饮料市场上多了一个类别叫做“能量饮料”,金色红牛迅速在中国刮起畅销旋风。

  11年后,中国饮料市场上诸侯割据,群雄纷争,但先入为主的红牛饮料不但没有在竞争中萎缩市场,更在2017年7月在湖北建设起第三个生产基地,持续呈现业绩提升的趋势,以骄人的业绩一直占据功能性饮料首席位置,并成为能量饮料的代名词,堪称营销经典。

  研究红牛中国的营销策略,为正在争夺运动类型饮料市场的品牌提供策略思考,具有非一般意义。

  本土化策略,迅速崛起中国市场

  红牛来到中国前期,面临的是一个完全空白的市场。对于目前许多营销人士的观点而言,那是一个彻底的“蓝海”,当时的中国市场,饮料并非非常多,知名的外来饮料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运动类型饮料有健力宝,几大饮料公司营销能力都非常强,各自占据大范围的市场。红牛饮料要想从这些品牌的包围中迅速崛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做为一个风靡全球的品牌,红牛中国的风格非常明显,以本土化的策略进入中国市场,从其前期的推广方向可以看出其本土化策略的诸多痕迹。这和其最初进入欧洲市场有很多相通之处。红牛欧洲最初的市场切入点是奥地利,在品牌发展中,公司叙述红牛的品牌上尽力降低其东方色彩,使许多传播认为红牛来自奥地利。这些叙述固化在各种宣传文字中,成为品牌文化的底色。因为欧洲的、创新的、神秘的,才符合欧洲主流消费者的心理标准。这正是红牛了解地区市场消费心理的强大之处。

  红牛中国前期拓展中国市场,主要通过广泛的品牌暗示、大力的媒介推广、强大的终端建设进行组合,这样的组合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品牌营销痕迹,在当时是符合中国消费者实际的。

  当时的中国的营销市场,广泛地采用媒介空中拉动和终端地面推动的营销模式,红牛也是这般。

  自红牛1995年春节联欢晚会之后的广告上首次出现,以一句“红牛来到中国”告知所有中国消费者,随后红牛便持续占据中央电视台的广告位置里,从“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到“渴了喝红牛,累了困了更要喝红牛”,大量黄金时间广告的空中拉动,配合以地面终端建设,红牛在很短的时间里建立起全国的代理经销制度,在各地迅速拓展市场,占领中国的大部分城市。

  于是红牛在短短的一两年里,汽车司机、夜场娱乐人士、经常熬夜的工作人员、青少年运动爱好者,都成为红牛的忠实消费群体。红牛一举成为中国功能性饮料第一品牌,在中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于是后来就出现了大量模仿甚至假冒红牛的饮料,比如:蓝狮、金牛、红金牛、金红牛等等。

  红牛在品牌暗示上,更通过两个方面强化其本土化策略,一是宣称红牛虽然来自泰国,但却是华人创造的配方,在市场进入初期大力宣传这个概念,很有利地让品牌带有中国痕迹,并且和可口可乐之类的`洋品牌有明显的差异;二是红牛的品牌名称完全地中国化,其英文名称只是作为辅助使用,而两只红牛撞出一个太阳的醒目标识更是强化了这一点。红牛,红字当头,牛劲十足,适合中国人吉祥如意的彩头,在中国的某些城市,红牛刚进入市场,礼品套装就销售得非常红火,几至脱销。除此外,红牛总部最初设在深圳,而后移到北京,并将生产基地也建设在中国,更表明了红牛要在中国大力发展的决心,这些都是红牛本土化策略中的成功之处。

  以本土化的策略和符合中国消费行情的模式迅速进入市场,赢得消费者的认同,红牛中国前期营销策略为其成为中国第一功能饮料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国际化策略,持续做大消费市场营销是发展的,消费者需求也是变化的,任何一个品牌都不能以同样的模式面对不断在发展的消费者。可口可乐不会这么做,百事可乐不会这么做,作为第一功能饮料品牌的红牛也不会这么做。

  2000年以来,中国市场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引发的不仅仅是饮料市场竞争的加剧,当初的“蓝海”市场因为过多的竞争者加入几近“红海”。众多新兴的品牌争先进入运动饮料市场和功能饮料市场,但这些品牌多还是停留在概念营销的路子上,仿效红牛进入中国市场前期强调的“功能饮料”概念,将其品牌和红牛等同起来,他们的意图很明显,希望自己可以成为红牛之后的第二品牌、第三品牌。

  而此刻的红牛中国,却适应中国消费者逐渐与国际市场同步的潮流,以国际化的营销模式对红牛进行脱胎换骨的演变,从引领行业的角色逐渐转型到引领消费者的角色,培养消费者的需求,寻求目标消费群并牢牢地将他们凝聚在带有红牛烙印的生活方式中。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过程并非是突然的转变,而是核心的加强。在本土化策略过程中,红牛就已经在做这项工作,但是因为处于市场占有期,所以并非特别明显。而在新阶段,核心战略的转移便促进红牛中国更加显得国际化,营销模式上更加与红牛国际相接近。

  红牛国际在全球已经40多年历史,其风靡全球的营销魅力不在于广告推广,而是一直在为红牛寻找目标消费群。在全球,红牛从迪斯科舞厅风靡到滑雪和帆板爱好者身上,又通过赞助飞行运动、赛车运动、自行车赛让红牛和运动紧密的结合,红牛赞助各类型的新奇而有趣的红牛主题派对,让乐衷于速度、快乐、狂欢、自由展示的消费群深层领会红牛精神。

  红牛中国自2000年开始,便逐渐加强寻求目标消费者的路线。

  2000年起,红牛连续多次赞助中国青少年三人篮球赛(TBBA),在校园中培养起一批红牛拥护者,如今第一代参赛者已经成为具有巨大消费能力的青年精英群体。

  2003年,红牛正式成为NBA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此后多年红牛携手NBA在中国为广大球迷带来“全明星票选活动”并奖励参与者中的幸运者,赴美国亲身感受NBA魔力,NBA运动正是一项国际化运动,红牛把中国的消费者带到国际运动舞台,也使国际化的运动更加贴近中国。

  2004年,F1大奖赛首度在中国举行,在过去的十年里,红牛国际赞助过车队和车手遍布各主要国家。2004年11月,红牛国际收购美洲虎车队,以红牛车队的名义参加2017赛季。在中国范围内,红牛中国大力推广F1赛车运动,赞助香港著名车手马修参加保时捷亚洲挑战赛,赞助明星车手马英健等行动都表明了红牛在这项运动上的无比的热情,而在未来日子里,红牛品牌还将研究建立中国红牛车队,或签约优秀车手。

  2017年开始,红牛与NBA大篷车活动紧密合作,走遍中国很多城市,2017年,NBA大篷车活动于4月29日启程,开始历时7个月、行程15000多公里、全国17个城市的篮球嘉年华之旅。作为NBA大篷车官方合作伙伴,红牛的冠名活动“红牛能量大灌篮”是NBA大篷车中激动人心的活动之一,代表着原汁原味的NBA文化,为普通篮球迷搭建起了实现飞人梦想的舞台。这一行动进一步表现出速度、快乐、狂欢、自由展示的红牛精神。

  这些赞助运动项目,让红牛中国的营销模式和红牛国际走得更接近,红牛在中国也逐渐以国际品牌的形象出现,体现出国际化营销的精髓。

  红牛中国近年来的国际化策略,表现的不仅仅是形式上和国际的接近,重要的还是其核心精神,让红牛理念和目标消费者更接近,根据笔者对红牛的研究也发现,红牛正在加大力量建设各地的红牛能量俱乐部,已经充分体现出红牛积极拉拢目标消费群的策略。这种策略正是迈向国际化营销模式的关键点,不去争夺市场,而是做大市场。

  以本土化策略拓展市场,发展成为国内功能饮料第一品牌,再跟随消费者市场的变化,培养消费者需求,不以争夺市场为目标,而以做大市场为方向,红牛与消费者之间更加亲密接触的国际化营销策略,正在帮助红牛实现第二次飞翔,如红牛欧洲的广告语一般“Red Bull Gives You Wings”——“红牛让你飞起来”,坚实地做好消费者培育,红牛一定可以飞得更高。

  红牛的市场营销策略 篇3

  在能量饮料细分领域,红牛早都领先对手一大截。中信证券发布食品饮料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红牛市占率75%,绝对领跑。剩下25%由东鹏特饮、启力、黑卡、乐虎等数百个品牌或山寨品牌瓜分。

  九十年代的中国,电视广告还处于发展初期,企业要想卖产品,只要上电视一广告,就会红遍大江南北,产品卖到发疯。特别是具有高度权威性的中央电视台,它的广告极具影响力,能够迅速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模仿和消费。红牛在深入分析中国当时的广告媒体现状后,决定利用中央电视台媒体开展其品牌的中国之旅。

  1995年,红牛利用央视一套“春节联欢晚会”在广大中国人中的影响,首次选择在晚会之后的广告上出现,用一句“红牛来到中国”告知所有中国消费者之后,红牛便持续占据中央电视台的广告位置,开展了红红火火、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传播。

  从此中国饮料市场上多了一个类别叫做“能量饮料”,金色铁罐的独特包装,让红牛迅速在中国刮起了畅销旋风。二十余年来,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及机构。

  当时的中国,饮料产品并不多,任何一款通过大量电视宣传的饮料都可能取得骄人的销售业绩。红牛公司有着自己的品牌战略眼光,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位为一款能量饮料,作为身体能量需要的补充。而当时的中国饮料市场,还没有能量饮料这一词汇、产品与品牌,红牛的能量饮料定位填补了中国饮料市场的空白,开创了中国能量饮料的新品类。同时,由于迅速启动的大规模央视广告行动,让红牛的形象广为人知,以能量饮料第一品牌的位置,迅速、稳固的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成为能量饮料的代名词。

  初期红牛的定位只是在“累了困了喝红牛”的“关键时刻”饮用的饮料,虽然突出了其产品功能,但是缺乏感情沟通,这种方式在最初的几年成为了红牛的发展瓶颈。

  营销是需要不断变化的,消费者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红牛需要通过情感诉求进行转型,这二十年来,红牛一直采用高举高打的品牌运作手法,赞助各类体育、音乐、综艺等营销,将红牛升华为一个青春活力品牌。

  目前红牛的营销策略可总结为:饮用时机开发,消费人群培养

  针对学生人群:红牛的经典案例:《手机换红牛,专注一堂课》、#打开你的无限可能#,当别的品牌还在拉横幅,白地摊时,红牛已经把产品带进了课堂,带进了宿舍。

  针对白领人群:红牛时间到,红牛能量套餐,让白领工作犯困疲劳立刻联想到红牛

  针对夜店人群:红牛音乐节、RedBull Night,把功能饮料带进夜店。

  针对体育人群:红牛城市传奇争霸赛、红牛羽林争霸赛、貌似最近还有足球赛

  除了巩固原有认知及市场地位,红牛也在不断尝试创新营销思路来引导和培养新的消费习惯,打入新的群体。诉求一种新的饮用方式以及消费场景、销售渠道的突破。用情感代入式的场景化营销,为各类带来极其深刻的互动体验,产生品牌共鸣。

  红牛的市场营销策略 篇4

  在功能饮料市场,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它叫红牛,该公司通过整合营销组合在国际市场上大获成功,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价值十数亿美元的饮料品牌,与百事可乐、百威以及可口可乐这样的饮料巨头展开激烈的竞争。

  面对强大的竞争市场,红牛是如何突破的呢?根据红牛品牌定位,他们选择了年轻的消费者,因此它制定了如下的整合营销方案,希望对正在建立和发展品牌的企业主们有所启示。

  01市场预热:大型活动赞助

  在进入全新的市场之前,红牛赞助了法国红牛夏蒙尼滑雪比赛,借此类大型活动预热,树立品牌口碑。

  02进行微观定位:实施种子计划

  刚进入市场之时,红牛首先锁定潮流店铺、俱乐部、酒吧和商店,让文化精英先接触红牛产品,然后影响其他消费者;并且红牛把目标锁定在可能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意见领袖,包括运动员和娱乐圈的名人。因为这样,上市之初的产品可以迅速触达这些先锋客户,可以得到大量的曝光和关注,大型的连锁机构有繁琐的授权流程,反而会阻挠市场计划。

  03拓展高校市场:保证渠道一致公平

  在红牛酒吧获得成功后,下一步开始布局高校周边的体育馆、健康食品商店、餐馆和便利店,最后进驻超市,红牛与其他品牌区别开来首要的特征是:凸显LOGO的位置,为了保证销售点的一致和公平,公司扩大了送货员的数量,只是为了更好地送货。

  04场景化的产品试用:精准触达客户

  当其他产品试图以样品到达最大数量的消费者的时候,红牛只寻求在特定的条件下触达顾客。比如,红牛在音乐会、聚会、节日、体育节目、沙滩、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大学的图书馆里以及大型颁奖典礼的豪华轿车内发match放样品。红牛总是试图贴近高端场合,这个品牌在增加年轻人对使用品牌的骄傲和自豪感,总之一句:无论在哪个场合,不掉档次。

  05赞助各类极限运动:将口号发挥到极致

  红牛赞助了汽车锦标赛、山地自行车、滑雪板和冲浪比赛,并且和各类极限运动项目、运动员、球队、以及音乐舞蹈、电影领域的艺术家保持广泛的合作关系。一年一度的红牛人力飞行大赛,参赛者驾驶飞行器,飞行器上特制“红牛为你的梦想插上翅膀”的口号,让30万的年轻消费者为之加油助威,为之呐喊。

  06电视综艺节目赞助:强化品牌记忆

  红牛在需要强化品牌时,就开始全面布局各大电视硬广和节目了,把“红牛疯狂无极限”传递给了所有的消费者。正如一名红牛营销主管说的那样,红牛其实已经在各类市场中沉淀了,但是媒体不是确定市场的工具,但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在发展的后续阶段发挥作用的。如果大家理解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媒体广告投放,其实都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07数字营销:让网民产生品牌共鸣

  YouTube观众每天看上亿小时的视频,产生十几亿的点击量,一大批国际观众正在关注你的品牌信息。红牛对YouTube这样的媒体了如指掌,知道如何创造与网民产生共鸣的内容,并且拥有广大的粉丝。所以,不管是PewDiePie、iJustine、Todrick Hall 还是 Michelle Phan,合作都值得一试。PewDiePie 的YouTube主页有3600万的订阅量、 90亿的视频点击量,加上Twitter和Facebook上的600万粉丝,不难想象品牌将大大受益于这些用户偏好等数据,更不用说,它可能会直接带来大量的广告用户的关注。

  结语

  红牛的营销传播策略在接触年轻消费者方面是极为成功的。全面树立了独特、创新、富有反叛精神的品牌形象。这正是新形势下,这一代消费者要确定的自我形象。

  下一节,笔者将从传播过程模型,进一步阐述如何有效地进行整合营销传播。正如红牛那样,通过整合营销传播,就能在消费者记忆中建立品牌及品牌形象,提升了品牌资产,拉动销量。

【红牛的市场营销策略】相关文章:

红牛财务试用期工作总结10-22

红牛可不可以解酒08-12

高考前可不可以喝红牛06-07

高考的备考策略12-18

中考备考的策略12-03

物理总复习的策略12-09

关于雅思的备考策略04-15

托福写作的黄金策略07-12

新托福听力的策略05-20

SAT阅读的策略讲解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