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离职报告分析

时间:2022-11-24 23:53:20 辞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月度离职报告分析

截止2012年12月末,12月份公司离职员工共计189人,已提交离职申请并且办理离职手续78人,发放旷工通知书57人,已口头提出离职但未交书面申请的54人。离职率为6.6%。

月度离职报告分析

总体来看,本月流失率比上月离职率1.6%有较大上升,共计增加了5.0%。值得关注的是,离职率较高的是营销系统,离职员工达到179人,占公司月度离职人数的94.7%。已提交离职申请并且办理离职手续72人,发放旷工通知书53人,已口头提出离职但未交书面申请的54人。

员工离职率的增加将给部门管理、招聘、培训以及劳动关系管理等带来一系列的压力,并将给在职人员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强化部门自身管理,促进员工成长,提高员工满意度,降低员工离职率,从而使公司的人力资源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是各部门需要关注的重要工作。

一、公司离职率分析

12月份,生产、行管、研发、营销四个系统离职员工共计189人,其中:生产离职7人、行管离职2人、研发离职1人、营销离职179人。

1.2 离职员工职级构成

二、离职员工信息分析

从学历层次看,本月度公司离职员工共有硕士及以上2人,本科54人,专科93人,中专及以下40人。

从司龄层次看,本月度公司离职员工共有1年以下107人,1—3年62人,3—5年8人,5—8年9人,8年以上3人。

三、营销离职员工劳效分析

从营销员工劳效上看,本月度营销离职员工共有管理人员11人,3万以下劳效6人,3—5万11人,5—8万9人,8万以上4人。流失的员工主要集中在3万以下的劳效层面,这部分员工的流失对公司的业务拓展影响不大。

四、离职原因分析

通过人力资源部与离职员工的访谈,我们得到如下几点意见反馈:

1、从离职主要原因看:总体上人员流失率较高,以营销代表为主;同时销售干部流失情况也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公司营销系统改革,部分人员在改革过程中被淘汰,这部分人员占营销总离职人员的63.69%

2、从销售业态上看:口服制剂市场的离职率明显高于其他销售业态,在离职人员中占比达28%。

3、从公司的管理看:一年以下的销售人员共计103人,比例偏高达57.5%;由于公司的营销改革被淘汰的人员较多,说明我们应该更关注新员工培养,1-3年的营销人员也高达60人。对于这部分人员应该值得管理者的注意。

4、从公司劳动关系来看:首先,营销系统离职员工的离职申请提交率很低,主动或者被动提交离职申请的人员占离职总人数的40.2%,希望各部门负责人在已确认员工离职时能够积极督促离职员工尽快提交离职申请或者及时与区域人力资源主管联系,降低劳动风险。其次,营销人员离职流程发起后,各部门签批的速度问题,12月共有72人提交离职申请,目前仍有21人停留在所在区域领导的审核过程中,14人停留在财务固定资产。这在离职办理时间上给公司造成了很大的被动。

1.6 营销人员离职原因

通过离职员工填写的离职调查表可以看出,多数离职员工是因为公司福利,职业发展机会、工资等原因而选择离职。

五、改善建议

1、加强对营销人员,尤其是一年以内和还在试用期内营销人员的成长;加强对他们技能的培训,夯实市场方面的基础工作,在办事处建立相应的帮扶机制,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2、加强对核心营销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升,留住人才,并且培养后备人才。

3、对销售干部,尤其是1年期内的干部,要加强销售管理方面和技能方面的培训,学以致用,使年青干部尽快成熟,提高业绩,保持团队的稳定。

4、人均劳效偏低,在增加人员的同时,要合理配备资源,提高劳效。

月度离职报告分析 [篇2]

一、整体离职情况分析

根据图表显示:

(1)从2017年开始,管理人员所占的离职比例在逐渐递增,且管理人员的离职人数超过当年离职总人数的50%;从11年开始,根据每年新进管理人员人数的增多,所以,离职数量也增多;

(2)核级焊工的离职比例呈递减趋势。前几年新进的焊工均为70后、80后,工作比较稳定,离职率相当较低。

十月是企业的离职高峰期。在这几个月份里面,我们要注意对员工行为动态和思想变化的关注,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对员工增加归属感有意义的活动,做到留住需要人才。

二、2017年一季度离职情况

2017年一季度共有8位离职人员,一季度的总体离职率为1.26%。

(1)工作年限为1-3年的离职比例高达87.5%,处于见习期人员离职比较高。刚参加工作,员工进入公司初期可能会感到现实和理想中的公司与他的期望不一致,或者对企业文化或工作不适应,外界稍有刺激或内部有矛盾,就容易导致离职。

《月度离职报告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根据分析,要加强新进员工关心,防止人员流失;要发挥年限比较久员工的作用,加强对员工的榜样教育和工作的有效沟通。

90后追求工作的弹性和灵活比较自我、希望得到尊重,这也是“90后”毕业生总体的处事态度。这种不稳定的工作心态体现在“90后”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在管理90后员工时,一定要注意方式,充分调动年轻人的积极性,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和思路,要让他们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融入”。

37.5%,均为核级焊工。不难看出,年后管理人员的离职率比较高,管理人员会在年前年后利用这个机会去找工作、面试等。工人这一期间,由于平时工作繁忙、累、困,趁着过年一松懈,回家后就直接不来工作。

以适当考虑,以后尽量选择离工作地点近的人员,避免因为离家远而存在的离职人员,

三、离职原因汇总

据员工离职谈话记录表统计,一季度员工离职人数为8人,5人为员工主动离职,员工离职的首要原因是“工作地点和环境”,占到了离职原因的27%,“个人发展空间”、“转换行业”、“家庭原因”排第二,占18%,其中家庭原因主要是离家较远,在家附近已找到工作,其他原因所占比重较小,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员工离职原因中“工作地点和环境”占有很大的比重。

根据离职原因分析,得出目前我们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发展空间不足。随着员工工作年限、工作技能的不断增加,明确的职业发展空间便是留住员工的重要途径,而目前公司尚无完整的考核体系、培训体系及人员晋升体系,尤其在员工晋升途径上。这必然导致部分具备高技能、丰富经验离职现象的出现。

(二)试用期员工在应聘时没有正确地估计进公司以后的劳动强度和难度,造成进来以后严重力不从心,或者与预想相差甚远(现实与期望的差距过大),进而提出的离职。

(三)老员工在公司内的职业生涯模糊造成工作没有动力和激情,自己又不愿虚度光阴,感觉公司没有适合自己的位置,自己没有办法在公司有更好的发展,进而提出的离职。

(四)核级焊工均很年轻,工作不稳定,不能吃苦耐劳。

四、应对策略

1、建立人员晋升机制。明确的人员晋升机制不仅有利于拓宽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更有利于解决公司管理人员短缺问题。,应明确员工晋升的职位范围、晋升应具备的条件、晋升程序及晋升考核等流程。

2、因家庭原因离职的员工也不占少数,不少员工抱着“落叶归根”的想法,离家远、无法照顾父母等问题也影响一部分异地工作的员工。如果员工的配偶或者父母能胜任公司的某项工作,可以考虑让他们进入公司内部,稳定员工的心态,特别是对于一些公司的核心人员。

3、加强和职能部门人员进行工作生活上的沟通,提高管理能力,了解部门人员的心理状况和生产状况,积极提出对策。

4、将员工离职率纳入每季度对基层干部的考核体系中。

5、综合办公室设计出一套离职问卷调查和谈话问题,希望能从这些问卷和谈话中,及时发现目前我们存在的问题。

月度离职报告分析 [篇3]

一、离职情况统计表

1、离职率分析

通过此表可以看出4月份转正人员共离职1个人,试用期员工离职3人,4月份转正员工的离职率为0.95%,去年同期无离职人员。与上月相比下降了2.85%。

二、个人离职原因分析

张晴:通过与其个人的谈话进行分析得出离职原因为:她从学校出来实习就来到了恒丰强,在公司与人的交际面比较窄,只想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多结识一些朋友。目前也没给自己定职位目标,临时在南京某药店找了一份营业员的工作,工资在2000左右,营业员也不是自己想做的工作,还会继续寻找新的工作。

袁园、陈丹凤:四车间的药粉味道比较浓,闻的不习惯。

施惠华:在二车间灭菌岗位,体力跟不上。

袁园、陈丹凤、施惠华的离职主要还是我们在招聘过程中选人未选对。虽然我们已经学了何老师的课,但有些东西还是没有真正的用上,譬如在人员招聘中各部门会对所招人员进行年龄、学历、专业、身体状况、工作态度等提出条件,但不会对岗位进行实质性的描述,

因此在对人员招聘时可能会忽略掉一些胜任能力的细节。因此在以后收到招聘签呈后,我会向各部门主管主动索取其岗位的岗位描述,帮助应聘人员更清晰的认识岗位任职条件。

【月度离职报告分析】相关文章:

离职分析报告02-01

离职率分析报告04-07

员工流失离职分析报告(精选9篇)12-10

月度安全分析会汇报材料08-03

反思分析报告01-03

经典离职报告04-28

离职报告11-07

离职报告精选06-25

月度工作报告01-16

月度工作小结报告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