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就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24 04:24:15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村青年就业调研报告

我市作为新型的农业市, 农村青年占我市青年的大部分。 作为推动社会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因此农村青年发展状况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是素质能力的决定因素, 全面掌握农村青年教育水平发展状况,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我市农村青年的学习需求作随机调查, 调查对象为了100名年龄均在35周岁以下的农村青年。

农村青年就业调研报告

一、调查内容

1、受教育程度。

在随机调查的100人中, 初中学历的66人, 占总人数的66%; 高中以上学历34人 ,占总人数的34% 。在这100人的农村青年中,大多数从事农业种植、养殖体力工作。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学历层次偏低,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较差,大多数只能从事体力型、收入低的工作。知识水平的限制,直接影响了农村青年的就业。

2、对教育需求程度。

在调查对象中都明确表示, 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层次。 其中66.67%的希望通过脱产学习方式攻读相应的学历 ,利用学校机构的载体,主要为:广播电视大学 、普通高校、 其它成人高校。 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大部分人都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学历层次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3、获取自身技能途径。

在对农村青年获取自身技能调查中发现有20名调查对象希望通过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获取技能, 50人希望通过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组织的培训获取相关技能, 表明农村青年对技能培训的认识增强, 并希望通过高效能 低成本的方式成才。

4、农村青年家庭收入情况。

从农村青年家庭收入调查表中可以看出 ,年收入低于1万元的有82名, 只有18人家庭年收入高于1万元。 说明城乡差别拉大, 农村青年家庭生活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

5、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情况。

在调查对象中最为关切的是农村医疗保障问题、 子女升学问题 、农民权益保障问题,其次为农副产品价格、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农民养老问题。

调查显示,农村青年比较关注民生问题,参与社会建设的意愿比较强烈。

6、农村青年对未来发展及学习需求。

在调查三名调查对象中,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通过相关培训 ,学习文化知识, 掌握先进技能, 学有所用, 以技致富 ,对社会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充分体现了农村青年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加大 。都能对自身发展进行定位 ,思路清, 有逻辑的人生目标。

二、影响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的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地理环境以及国家政策原因,导致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较慢, 生产水平低,直接导致农村教育发展滞后。 农村青年不能享受良好的教育环境 ,有才之士不能得到挖掘, 导致农村人才的流原因失, 这就是农村青年文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2、农村传统思想锢禁

农村社会封建思想依旧残留 ,重男轻女思想严重, 导致农村青年性别文化水平的失衡 ,再者对教育的不重视也是一个瓶颈。

3、青年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突出

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能力普遍较弱,大多从事低收入的体力型职业。普遍缺少职业技能 ,法律意思淡薄 ,从而导致青年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缺失和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农村青年学习需求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支出,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育理念, 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强化职业教育。 以培育高技术人才为目的, 加大对职业院校的建设, 让农村青年掌握一技之长, 学有所用, 以技致富。

3、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让农村青年树立良好的思想,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 ,努力学习知识技能,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推动农村青年建设的健康发展。

4、深化农村社会障改革。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缩小城乡差。

农村青年就业调研报告 [篇2]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奋斗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农民收入水平相对偏低且增长缓慢已成为当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可以说,农村青年就业的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全局。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镇;农村青年就业状况,在暑假期间,我通过走访相邻的几个村子的形式对青年外出打工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调查,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我对农村青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对我镇青年就业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通过调查分析典型乡镇,希望对农村青年就业工作提出建议和对策。

《农村青年就业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一、农村青年外出就业的基本情况

农村青年外出就业是伴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性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式,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人多地少,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形成了大批的农村青年外出务工,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民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求富、求知、求美、求乐、求利等思想逐渐影响农村青年。通过调查分析,全镇农村青年外出就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青年外出就业比重大。农村外出就业的大多数是青年人,近年, 16—40周岁的农村外出就业青年占青年总数的51%,有的镇外出青年比例甚至高达78.2%。从年龄上看,19-35岁是主体,占受调查人数的65%。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所占比例较大,约为57.5%。从地

区分布上看,受地理位置、交通及务工信息等因素影响。在问及想出去务工的原因时,有8.8%的青年表示是家庭田地少,在家无事可做,11.1%的表示不会或不愿干农活,44.5%的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或嫌本地工资水平太低,10.1%的表示想外出见见世面,开阔一下眼界,19.8%受周围外出务工人员的影响。

(二)是务工青年年龄偏小,文化层次较低。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市农村青年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了76.3%,并以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而恰恰是受教育年限低下这一“瓶颈”,严重限制了他们就业、创业的空间和范围,于是他们往往比较集中、单一地分布在建筑、缝纫、毛衫、纺织等领域农村青年有很多读完初中、职高就外出打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调查对象中,高中(含中技、职高)以下学历占80%,其中初中生占到40%以上。调查中显示,农村务工青年平均年龄在21岁左右,其中16岁至20岁(包括20岁)的青年占66.8%,20岁以上的占33.2%。这些青年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7%,初中文化程度的占85.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含中专)的占10.1%。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外出就业青年学历越高收入普遍也越高。

(三)流动地域相对集中。农村青年外出就业大多“离土不离乡”,对务工地的选择比较现实,整体上以收入高低为主要标准。主要集中在区内务工,占74.4%,这主要集中指初中学习时辍学的,大多为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没有一定特长,主要靠出卖劳动力:另有一部分则是对务工地无特殊期望,只看能否挣到钱。到市内其他区县就业的相对较少,约占24.6%,同时受消费水平、竞争压力、用

工要求等因素影响,出区就业也多数在郊区。到外省就业的主要集中为刚从学校毕业出来,有一定文化知识或者上过中专接受过一些技能培训的中专生(含高中生)仅占不到1%。

(四)在专业技能上:经调查显示,我市有一半以上的青年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由于技术水平的相对低下,面对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一部分综合素质相对较为低下的农村青年显得无能为力,于是他们往往只能选择从事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简单体力劳动。职业结构多元化,外出就业青年职业分布较为广泛,所调查的10余行业均有涉及。农村青年务业工种多集中在密集型、技术含量比较低的行业。近年来,城镇不断加速发展二、三产业,农村外出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者日益增多。从就业的产业分布来看,近年外出劳动力分布在三个产业的比重分别为:一产7%,二产41%,三产52%:男性多集中在建筑、装修等人员密集型行业以及种养殖,女性多以从事低技术含量的行业为主,包括纺织、服装、服务性行业、箱包玩具加工等。由于我镇地势的影响,加上我镇是一个少数民族较多的地方,其中从事农家乐旅游业的青年达到了40%。

(五)外出务工时间相对较长。选择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村青年达到了54%,在外务工从事某一项工作时间已达1年以上约占70%。大部分外出青年已基本脱离传统农业,工作相对比较稳定,且将近一半的青年愿意长期在外务工经商。还有部分农村青年外出就业主要以兼业性的短期就业为主,由于受家庭的牵制,不能和城镇青年一样长期外出打工,少部分的农村青年以兼业性的短期转移为主,农忙务农,农闲

外出务工经商

(六)存在明显的自发性。目前农村劳力外出主要是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接近一半的青年外出就业是经同乡亲友的介绍或引路而实现,通过获取社会信息寻找工作以及盲目自发的约占33%。通过政府部门或社会职业中介机构组织劳务输出的人数不到流动总数的20%。同时,有46.3%的青年看好和亲戚朋友介绍,25.8%的青年看好团组织、政府劳服站、村委会及其他正规中介组织,25%的回答要靠自己出去找工作,另有2.9%的青年最希望跟建筑队出去。

《农村青年就业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农村青年外出就业带来的积极影响

农村青年外出就业是一种隐形经济,不仅给自身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而且对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我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增加了农民收入。我镇农业的效益相对低下,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所获得的实际报酬往往要大于农业,产业之间的这种收入差异,成为劳动力转移的直接动力。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正所谓“一人务工全家脱贫”,

(二)促进了农民观念转变。一方面农民进入城镇务工,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从客观上促使广大青年认识到必须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以增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市场竞争的能力。务工过程中通过文化和信息交流,使广大青年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能,活跃了思维,更新了观念,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综合素质普遍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带

来的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信息反流,使“山里“的人们了解到了“山外”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从而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择业观念和市场观念,为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的程度越高,对

二、三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效应就越明显。从区内转移看,劳动力从比较效益低的第一产业转移到比较效益高的二、三产业,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从区外转移来看,一些外出就业青年在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技术和经验后,纷纷返乡创业,投身二、三产业,安置富余劳动力,成为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带头人,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并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四)促进了社会稳定。我区山区面积占98.5%,耕地面积较小,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剩余,就业问题成为农村不稳定因素之一。实现富余劳动力就业,不仅事关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的社会的稳定。在我区第一产业薄弱的情况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缓解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外出务工成为我区扩大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农村青年就存在的问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文化技能低就业处于劣势地位,难以融入城市实现稳定就业,再就业难度相对较大,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引导。由于农村劳动力自身的特点和陈旧的思想观念,在现有的返乡农村劳动力中参加过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的很少;而相当多数的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热情不高。主要原因是现有的培训资源和基地建设不够完善,缺乏吸引力,有些农民认为白搭功夫,耽误挣钱,另外职业培训

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落实不到位,社会培训机构存在数量多、规模小、生源少、管理乱、培训质量差的状况,给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农村青年综合整体素质。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要建立农村青年文化程度预警制度,严格执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初、高中教育,鼓励各农村青年进高校深造。

(二)宣传引导,为返乡青年自主创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调查内容来看,虽然有一小部分务工返乡青年办起了养殖场、饭店,但是真正打算在家乡创业的人还不是很多,他们一方面担心自己管理不好,也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同时也担心创业后产品离市场太远,不好销售。所以,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和引导务工返乡青年在家创业,改善他们的创业环境,提供更好的资金来源和便捷的贷款渠道,提供技术指导,为务工返乡青年在家创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关注农村青年就业,做好相关培训工作。首先,要整合社会各类培训资源,重点做好农村青年就业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他们掌握各类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技术的含金量。其次,要做好企业等社会各部门招工用工相关政策宣传工作,鼓励企业组织青年职工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并将培训绩效列入企业年终考核指标;再次,加大培训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和帮助培训机构和企业开展大规模的技能培训,帮助那些发展较为良好的企业来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

位,保持农村青年就业基本稳定。

(四)支持鼓励,乡镇职业学校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针对目前务工返乡青年劳动技能偏低、技术种类单一的特点,加之大多数务工青年有自觉学习第二职业或者更多劳动技能的需求,支持鼓励乡镇职业学校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对返乡的务工青年进行集中或者分散培训,以提高务工返乡青年劳动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

(五)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容量。首先,调整好农村劳动力在三大产业中所占的比例,在产业、企业及所有制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努力提高就业密度,维持和提高创业就业的弹性力度,使原有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长中的就业容量有新的提高和拓展;其次,要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产业,在产业、企业类型的调整上兼顾劳动、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协调发展与合理布局,保持就业整体局势稳定,保证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农村青年就业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培训就业调研报告11-24

就业调研报告10-08

农村调研报告04-03

青年创业调研报告01-14

市场就业调研报告11-25

关于农村的调研报告02-23

农村调研报告集合12-19

农村低保调研报告11-23

农村农业调研报告11-24